中型土壤动物论文_张淑花,周利军,贾森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型土壤动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结构,吉木萨尔,绥化市。

中型土壤动物论文文献综述

张淑花,周利军,贾森[1](2019)在《生物菌肥对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生物菌肥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更好地利用生物菌肥,采用田间定点试验的方法,设置施生物菌肥样地、施化肥样地、不施肥样地3个处理,并分3次进行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调查。结果表明,3次取样共获得中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1 289头,隶属于线虫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节肢动物门3门,5纲,11目。施生物菌肥样地中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合计多于不施肥、施化肥样地,施生物菌肥样地中型土壤动物类群数量合计低于不施肥、施化肥样地。施生物菌肥样地棘跳科动物个体数量明显高于不施肥、施化肥样地,而施生物菌肥样地双翅目幼虫个体数量明显低于其他2种样地。除7月施生物菌肥样地表层获得的中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少于下层外,其他样地的个体数量均表现出表层多于下层的特征,各处理样地中型土壤动物类群数量垂直结构并未表现出表聚性特征。不同处理样地中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随取样时间表现出明显的变化,呈现出9月>8月>7月的特征,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取样时间各处理样地中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差异极显着(F=163.952,P<0.01),而不同取样时间中型土壤动物类群数量(F=1.246,P=0.353)、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F=1.990,P=0.217)、Simpson优势度指数(F=2.039,P=0.211)、Pilou均匀度指数(F=4.866,P=0.055)及Margalef丰富度指数(F=0.534,P=0.612)差异均不显着。(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张淑花,刘凯,尹开文,霍梦莹,李艳杰[2](2016)在《绥化市不同类型城市绿地系统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城市不同绿地系统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2015年9月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中温带地区绥化市北林区4种不同绿地系统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2 164头,共26类,隶属于2门4纲11目;土壤动物总个体数在学校绿地系统中最多(676头)、公园绿地中最少(422头),类群数表现为公园绿地中最多(21类)、居住区绿地中最少(13类);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个体数量在不同绿地系统间无显着差异(F=0.953,P=0.446),类群数在不同绿地系统间差异显着(F=5.192,P=0.016);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绿地系统之间群落特征指数差异不明显;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绿地系统间以中等相似为主,同一绿地系统内不同样地的相似性指数偏高;对个体数和类群数分层分析结果表明,各样地中型土壤动物均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特征。(本文来源于《河北林果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赵爽,宋博,侯笑云,丁圣彦,汤茜[3](2015)在《河南省巩义市不同类型林地内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林地类型对中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巩义市农业景观中的林地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4年4月和7月对该区农业景观中的3种林地类型,即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林、泡桐(Paulownia fortunei)林和杨树(Populus spp.)林内中型土壤动物进行取样,分析不同季节和不同林地类型间中型土壤动物多样性(丰富度和香农多样性指数)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林地内中型土壤动物多样性差异不显着,但非度量多维标度法(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分析显示,春、夏两季栓皮栎林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均与泡桐林和杨树林之间存在显着差异,而杨树林和泡桐林之间差异则不显着。春、夏两季土壤动物多样性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01),不同林地类型土壤动物多样性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海拔因子和草本植被高度对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不显着,但草本植被盖度与土壤动物多样性呈显着负相关(P<0.05)。不同林地类型为不同土壤动物类群的行为活动提供相适宜的生境,因此加强不同林地类型的保护,对于研究区内土壤动物群落的发展以及农业景观中生物体的流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吾玛尔·阿布力孜,阿布都如苏力·吐逊[4](2012)在《新疆吉木萨尔县林场大、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及季节动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山地生态系统不同生境对大、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分别于2009年4月、7月及9月对天山北麓中段吉木萨尔县林场山地生态系统的5种不同生境,即云杉林、山前草甸、山地草原、山地农田及山间河滩中的大、中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采样研究。共捕获大、中型土壤动物个体14727只,分别隶属于6门16纲39目(40类)。其中弹尾目和真螨目为优势类群,二者分别占总数的38.61%,25.54%。鞘翅目、寄螨目、膜翅目、蜘蛛目、鞘翅目幼虫、双翅目幼虫、颤蚓目、鳞翅目幼虫等8类为常见类群,共占总数的26.38%,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共占总数是的90.53%,这二类组成了该区大、中型土壤动物的基本成分。其余的30类为稀有类群,占总数的9.47%。研究还发现,山地不同生境大、中型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之间、不同季节之间、不同土层之间以及群落多样性之间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通过该区不同生境大、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的聚类和排序结果,将5种不同山地生境分为云杉林-山地草原生境类型和山前草甸-山地耕地-山间河滩生境类型两大类型。(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12年06期)

焦向丽,朱教君,闫巧玲[5](2009)在《辽东山区次生林生态系统大、中型土壤动物组成与季节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动物是次生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为探讨次生林生态系统不同林型对大、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于2007年对东部山区次生林生态系统中5个主要林型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观测和分析。共获取土壤动物36210只,分别隶属于2门8纲32目。优势类群为真螨目(Acariformes)和弹尾目(Collembola)。分析结果表明:(1)人工林大、中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波动大于次生林;(2)除落叶松人工林外,其他林型大、中型土壤动物生物量在7月份达到最大值;(3)除胡桃楸林外,其他林型大、中型土壤动物多样性在9月份达到最大值。结果表明,次生林较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在生长季中波动范围小、多样性高。(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吴玉红,蔡青年,林超文,赵欣,程序[6](2009)在《四川紫色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2006年冬季和2007年春季对四川紫色土丘陵区农田边界、农田、果园和退耕林地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中型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方式共获得中型土壤动物5756只,分别隶属于8纲、20类,其中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和弹尾目,常见类群为膜翅目和双尾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的个体密度和DG多样性指数存在明显差异,退耕林地、果园和农田边界的个体密度在冬季和春季均显着高于农田,DG多样性指数在春季显着高于农田;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的个体密度和类群数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但个体密度表聚性要比类群数明显;土地利用方式对中型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有明显影响,半自然生境农田边界和退耕林地的存在对于中型土壤动物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09年02期)

孔军苗,郑荣泉,顾磊,周丽泉[7](2005)在《乙草胺对中型土壤动物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现场采集土壤样品,农药染毒的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乙草胺对中型土壤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染毒处理的土样中,弹尾目和甲螨亚目计510只,与对照组比较,土壤动物个体数量显着减少,与乙草胺处理浓度呈明显负相关。染毒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动物的数量随农药处理浓度的递增而显着减少,其中以弹尾目和甲螨亚目对乙草胺最为敏感。(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柯欣,徐建明,谢荣栋,翁朝联,杨毅明[8](2003)在《浙江衢州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季节性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20 0 1年 3~ 12月 ,对浙江衢州地区红壤竹林地 (自然土壤 )、农耕 (水稻、茶叶、柑橘、甘蓝地 )和撂荒地的中型土壤动物做了调查。以种群密度、类群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 4个群落参数为指标 ,探讨中型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和动态 ,再用 4个群落结构参数的欧几里得距离做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① 19个类群出现在这 6类土壤中。其中 ,弹尾目 (Collembola)和蜱螨目 (Acarina)为优势类群 ,双翅目 (Diptera)、鞘翅目 (Coleoptera)和膜翅目 (Hymenoptera)为常见类群。②以年为单位计算 ,自然土壤与农耕和撂荒地 (共 5类 )动物群落结构不同 :前者类群丰富度 =13 2 5± 0 2 5 ,多样性指数 =2 2 7± 0 2 8;而后者类群丰富度 =7 5 5± 0 88,多样性指数 =1 5 7± 0 15 (因其间无差异 ,故合并计算 )。③以季节为单位计算 ,6类土壤的动物群落结构相似性聚类图有如下特征 :甘蓝地、茶叶地和柑橘地构成相似性最高的一组 ;它们先后与水稻田、撂荒地 ,最后与竹林地聚合。竹林地具有最高的动物类群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 ,或可视为该地区质量最高的土壤类型(本文来源于《动物学研究》期刊2003年02期)

柯欣,岳巧云,傅荣恕,谢荣栋,翁朝联[9](2002)在《浦东滩涂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土质酸碱度生物评价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999年 ,对上海浦东滩涂 4类不同酸碱度土壤中的中型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应用物种丰富度、个体数多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 4个群落参数 ,并结合种类研究 ,讨论了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与不同酸碱度土壤的关系。结果表明 ,土壤中弹尾目和蜱螨目对不同酸碱度土壤反应敏感。弹尾目的 3个群落参数和蜱螨目的 4个参数均很好地反映与土壤pH的关系 ,相关系数分别在 0 9以上和 0 85左右 ,在pH相差较大的情况下 ,可以区分不同酸碱度的土壤。弹尾目的符 (Paranurasp .)可用于评价酸碱度较接近的土壤 ,球角 (Hypogas trurasp .)可用于评价酸碱度相差较大、高pH或环境条件较恶劣的土壤。(本文来源于《动物学研究》期刊2002年02期)

中型土壤动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城市不同绿地系统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2015年9月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中温带地区绥化市北林区4种不同绿地系统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2 164头,共26类,隶属于2门4纲11目;土壤动物总个体数在学校绿地系统中最多(676头)、公园绿地中最少(422头),类群数表现为公园绿地中最多(21类)、居住区绿地中最少(13类);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个体数量在不同绿地系统间无显着差异(F=0.953,P=0.446),类群数在不同绿地系统间差异显着(F=5.192,P=0.016);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绿地系统之间群落特征指数差异不明显;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绿地系统间以中等相似为主,同一绿地系统内不同样地的相似性指数偏高;对个体数和类群数分层分析结果表明,各样地中型土壤动物均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型土壤动物论文参考文献

[1].张淑花,周利军,贾森.生物菌肥对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9

[2].张淑花,刘凯,尹开文,霍梦莹,李艳杰.绥化市不同类型城市绿地系统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J].河北林果研究.2016

[3].赵爽,宋博,侯笑云,丁圣彦,汤茜.河南省巩义市不同类型林地内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5

[4].吾玛尔·阿布力孜,阿布都如苏力·吐逊.新疆吉木萨尔县林场大、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及季节动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

[5].焦向丽,朱教君,闫巧玲.辽东山区次生林生态系统大、中型土壤动物组成与季节动态[J].生态学报.2009

[6].吴玉红,蔡青年,林超文,赵欣,程序.四川紫色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J].生态学杂志.2009

[7].孔军苗,郑荣泉,顾磊,周丽泉.乙草胺对中型土壤动物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

[8].柯欣,徐建明,谢荣栋,翁朝联,杨毅明.浙江衢州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季节性变化[J].动物学研究.2003

[9].柯欣,岳巧云,傅荣恕,谢荣栋,翁朝联.浦东滩涂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土质酸碱度生物评价分析[J].动物学研究.2002

论文知识图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型土壤动物...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型土壤动物...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型土壤动物...不同林型土壤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季节...不同林型真蟠目季节动态变化不同林型真蜻目季节动态变化

标签:;  ;  ;  ;  ;  ;  ;  

中型土壤动物论文_张淑花,周利军,贾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