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工学论文_华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态水工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工,生态,河道,河流,雅鲁藏布江,水库,挡墙。

生态水工学论文文献综述

华杰[1](2018)在《生态水工学在中小河流设计中的应用——以崇仁县相山桃源项目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绿色生态"理念的不断增强,使人们在工程建设中更加重视工程与生态的相融合。水利工程将以生态保护为中心,以造福社会为目的,开展设计、施工工作。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分析生态水工学的概念及特点,从清淤疏浚、岸坡整治、生态修复等层面入手,深入分析生态水工学在中小河流治理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水利科技》期刊2018年12期)

柳青[2](2015)在《肖太后河水环境治理的生态水工学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人口增长,干旱缺水、洪涝灾害和水环境恶化等问题越来越突显,以防洪为主的传统治水模式已无法应对这些新问题。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国内外生态治水的发展状况,结合肖太后河水环境治理工程实际,确立了以“生态水工学原理”“水工程与水文化”及“河流生态调度”等理念作为指导思想,指导工程实践。在肖太后河水环境治理的具体条件下,河道生态性治理突出了“综合”的治理。在治理中模拟天然河流形态,人为创造多种近自然生态环境;通过生物、生态措施,改善河道水质;结合周边城市发展状况,建设自然优美和谐的滨水景观等。实施河道近自然综合治理,在提高防洪排水能力的同时,可以为生物栖息繁殖创造环境,为发展生物的多样性创造条件,有利于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改善当地水环境,恢复失衡的生态系统。同时,将水工程与水文化的理念蕴含其间。利用肖太后河独特的历史地位,设计符合辽代历史文化的沿河景观绿地亲水设施。赋予河道生命的思想,不仅带给人们一种精神层次的渲染,而且强化了城市特色。本论文在分析河道生态需水量的基础上,确定沿河闸坝的设计方案,通过合理的闸坝运行调度,实行生态型水量调度。在肖太后河水环境治理工程中设置与湿地结合的雨污截流系统,在雨水收集和入河污水处理工程中,通过人工渗滤湿地的设计,还河水以自然,洁净的本质,体现了“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思想。在肖太后河河道综合治理设计工作中,从项目设计理念到工程具体实施,时刻紧扣生态环境治理主题,将传统型工程建设方式转变为生态绿色型的工程建设方式,不折不扣的将生态环境治理问题融入到了工程的实际建设中。在保证工程建设完工后能够正常运行的大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水理念。在肖太后河水环境治理工程中,河道生态设计、工程与文化融合理念以及生态调度、生态施工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肖太后河的水环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流域和河道的生态状况,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论文对新的生态型水环境治理工程措施进行探讨、对于在肖太后河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的实践进行归纳、总结与提炼,对于今后北京市乃至全国城市河流的治理具有示范与指导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15-05-01)

董哲仁,孙东亚,赵进勇,张晶[3](2014)在《生态水工学进展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水工学是在生态保护的大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是对传统水利工程学的补充和完善。文章系统总结了十多年来生态水工学的主要进展,包括水利水电工程生态影响机理;河流生态修复规划方法;河流健康评估;兼顾生态保护的水库调度方法以及河流生态状况定量评价方法等。文章对生态水工学发展进行了展望,列举了包括水电资源开发程度战略研究,建立多种压力-响应生态模型,洄游鱼类保护技术,改善水库调度方法以及技术整合研发等若干学科发展前沿问题。(本文来源于《水利学报》期刊2014年12期)

王留红[4](2014)在《生态水工学的理论方法及其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0引言生态水工技术以保护生态为主,进行全面的整顿和治理,主要运用在堤线的布局、堤形的选择以及河流断面的面型选择、河岸工程技术、亲水设计这几个方面,对水利工程的先进理论加以吸收,同时融入了生态学的原理,形成一门新型的学科,不仅在水利工程如何满足人类社会的需求有所研究时,还兼顾了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实现需求的可持续发展。当前,为了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不断进行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地表水的过度开(本文来源于《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期刊2014年17期)

李冰[5](2014)在《生态水工学在石头口门水库改建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水工学是融合现代水利工程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美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水利工程学科。文中通过总结基于生态水工学理论的石头口门水库改建工程总体设计方案,并重点从生态河堤、生态湿地、生态防护林、生态供水、生态养殖、亲水设计六个方面进行改建中的生态设计分析,为生态水工学在水库改建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在其他水库的改建工程中也运用这种方法,将更好的体现生态水利工程学人水和谐的设计理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4年06期)

黄膺翰,周青[6](2013)在《生态水工学的哲学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门正处在探索和发展阶段的新兴学科,生态水利工程学在理论上还有所欠缺。本文通过对该学科的发展历程及其时代背景的分析提出了现阶段该学科的一些不足之处:工程评估难、工程目标不明确等。并从哲学角度提出了对应的指导性的宏观建议:生态工程不应仅局限于生态修复,还应该让它的设计思想随社会文明程度而变化,并且应该充分考虑人类的活动因素,使工程融入人类社会。(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期刊2013年13期)

吴佩鹏,杨永红[7](2013)在《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的生态水工学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都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水电开发过程中遵循生态学原理,减少工程建设对资源的剥夺,从真正意义上改善人类生活环境。地处西藏高原的且水能蕴藏量巨大雅鲁藏布江,流域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流域内高寒缺氧,生态一旦遭到破坏,其恢复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基于这样一个大的背景,提出关于该流域水电开发的生态水工学思考对保护流域生态或许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西藏科技》期刊2013年01期)

崔宗昌,翟付顺,张秀省,穆红梅[8](2012)在《生态水工学在引黄工程城区段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引黄工程的城区水利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生态水工学的理念与引黄工程特殊性相结合,参照水流挟沙理论提出了兼顾生态、景观、工程的的6点具体措施:建立良性自然的水循环系统、采用微弯曲直相间的河道平面、应用窄槽宽滩的复式水利断面、打造可参与性的亲水界面、设计柔性的结构性护岸以及营造丰富多样的生物群落。这些措施将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17期)

刘冰[9](2012)在《浅谈生态水工学与河道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利工程与河流生态系统的关系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已经成为环境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人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水利工程对于河流生态系统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河流生态恢复的理论与工程实践,生态水工学理论与实践也应运而生。(本文来源于《民营科技》期刊2012年03期)

曹海明,吴明龙,王宏伟[10](2011)在《基于“生态水工学”理念的城区河流治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1"生态水工学"释义"生态水利工程学"(Eco-Hydraulic Engineering)简称"生态水工学",是人们在弱化或削减由于水利工程设施对河流生态系统产生的负面影响的基础上,强化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进而探讨新颖的工程规划设计理念和相应的工程技术的学科。"生态水工学"作为水利工程学的一个新(本文来源于《江苏水利》期刊2011年09期)

生态水工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人口增长,干旱缺水、洪涝灾害和水环境恶化等问题越来越突显,以防洪为主的传统治水模式已无法应对这些新问题。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国内外生态治水的发展状况,结合肖太后河水环境治理工程实际,确立了以“生态水工学原理”“水工程与水文化”及“河流生态调度”等理念作为指导思想,指导工程实践。在肖太后河水环境治理的具体条件下,河道生态性治理突出了“综合”的治理。在治理中模拟天然河流形态,人为创造多种近自然生态环境;通过生物、生态措施,改善河道水质;结合周边城市发展状况,建设自然优美和谐的滨水景观等。实施河道近自然综合治理,在提高防洪排水能力的同时,可以为生物栖息繁殖创造环境,为发展生物的多样性创造条件,有利于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改善当地水环境,恢复失衡的生态系统。同时,将水工程与水文化的理念蕴含其间。利用肖太后河独特的历史地位,设计符合辽代历史文化的沿河景观绿地亲水设施。赋予河道生命的思想,不仅带给人们一种精神层次的渲染,而且强化了城市特色。本论文在分析河道生态需水量的基础上,确定沿河闸坝的设计方案,通过合理的闸坝运行调度,实行生态型水量调度。在肖太后河水环境治理工程中设置与湿地结合的雨污截流系统,在雨水收集和入河污水处理工程中,通过人工渗滤湿地的设计,还河水以自然,洁净的本质,体现了“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思想。在肖太后河河道综合治理设计工作中,从项目设计理念到工程具体实施,时刻紧扣生态环境治理主题,将传统型工程建设方式转变为生态绿色型的工程建设方式,不折不扣的将生态环境治理问题融入到了工程的实际建设中。在保证工程建设完工后能够正常运行的大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水理念。在肖太后河水环境治理工程中,河道生态设计、工程与文化融合理念以及生态调度、生态施工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肖太后河的水环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流域和河道的生态状况,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论文对新的生态型水环境治理工程措施进行探讨、对于在肖太后河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的实践进行归纳、总结与提炼,对于今后北京市乃至全国城市河流的治理具有示范与指导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态水工学论文参考文献

[1].华杰.生态水工学在中小河流设计中的应用——以崇仁县相山桃源项目为例[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

[2].柳青.肖太后河水环境治理的生态水工学应用[D].清华大学.2015

[3].董哲仁,孙东亚,赵进勇,张晶.生态水工学进展与展望[J].水利学报.2014

[4].王留红.生态水工学的理论方法及其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

[5].李冰.生态水工学在石头口门水库改建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4

[6].黄膺翰,周青.生态水工学的哲学思考[J].河南科技.2013

[7].吴佩鹏,杨永红.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的生态水工学思考[J].西藏科技.2013

[8].崔宗昌,翟付顺,张秀省,穆红梅.生态水工学在引黄工程城区段的应用[J].湖北农业科学.2012

[9].刘冰.浅谈生态水工学与河道治理[J].民营科技.2012

[10].曹海明,吴明龙,王宏伟.基于“生态水工学”理念的城区河流治理探讨[J].江苏水利.2011

论文知识图

基本原理图自然原型护岸多自然型河流实景图1罗扎河治理前状况(a)北河段中部...奥芬巴赫港口人工河岸的城市设计3SWCT计算程序界面Fig.3SWC...

标签:;  ;  ;  ;  ;  ;  ;  

生态水工学论文_华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