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住宅建筑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浙江银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316000

摘要:本文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住宅建筑施工的主要技术以及质量控制措施,供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住宅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一、住宅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点

1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技术要点

1.1进行梁箍筋下料时,混凝土的高度能够降低20~30mm,从而避免产生一侧框架的梁面筋穿透另一侧的框架梁面,这种情况将会导致面筋按照原尺寸箍筋时不能直接在箍筋上绑扎。同时,还能使粱骨架不会出现受力不均匀的情况;

1.2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需要确定其厚度是偏向于哪一侧的,由于保护层厚度增大,使得高度增加,承载力减小,导致构件的表面容易出现开裂现象。因而,为了确保表面完好,需要在厚度较大的一侧增加一层钢丝网进行保护。

2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

搭建好框架进行现场浇筑时常常发生混凝土从根部泄露的情况,严重的状况还会出现“露筋”或者“孔洞”。为了确保工程质量,能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止:浇筑可以在框架柱的接头外实施,即浇筑时注意在其顶端洒1:0.4的水泥砂浆一层,并将框面浇平,还要在每次浇筑完后搭建规格相同的框架,然后顺着板面继续对前支横模进行浇筑,而后铺上一层25~30mm厚1:2的水泥砂浆,再浇筑混凝土,便可避免出现上述的问题,确保框架柱的紧密坚实。但是,在使用混凝土浇筑框架柱时,要做好配料的计量、把握好拌和时间、运输距离要适当等工作,必须严格按照施工的规范进行,不能在混凝土中兑水或是漏浆等现象发生。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养护,这是强度提高的重要环节。在完整的施工标准基础上,认真在混凝土浇筑时进行落实,后期做好检验工作,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施工,就可确保框架质量,提高抗震能力。

3暗柱、剪力墙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

暗柱、剪力墙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工程的施工要求进行施工以及后期的质量检验,混凝土的倾落不可高于3米,如果高于3米,混凝土下落的过程中,要采用溜筒、振动溜管以及串筒等方式避免离析现象出现,本工程在此采用振动溜管的方式。一是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需要先铺一层0.03米厚的砂浆(与混凝土的成分相同),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裂缝,应先进行凿毛处理然后用水冲洗干净,要将清洗时缝中的积水清理干净;随后的布料选用分点的方式,不可仅集中在一点进行浇筑,避免模板局部出现变形以及漏振的现象;二是在进行剪力墙的浇筑时选用分段流水的方式,分段要保持均匀上升;三是在振捣混凝土时操作者应该经验丰富,把握好振捣的时间,通过控制时间确保不会出现泛浆或者沉落的现象,混凝土层在30秒内振捣密实,然后再进行上层混凝土的浇筑,还要确保过振现象不能出现,最后对振捣棒口进行标注,控制下棒高度,一般为插入下层多于0.05米处。浇筑完混凝土后,需要将多余的钢筋整理好,用抹子把混凝土的表面抹平。在混凝土浇筑时,不可移动钢筋。

4建筑梁柱节点施工技术要点

在全部安装完梁板模板后,再进行梁板钢筋并整体沉梁的安装。该施工程序会引发箍筋间距无法保证或节点箍筋少放的问题。对于此类问题,可通过以下措施解决:

4.1现场焊接柱节点区箍筋,于纵向短筋上形成整体骨架,再将这骨架套入柱纵筋并放在楼板模板面上穿梁钢筋且绑扎,同时,要注意附加纵向短筋应偏离箍筋角部约50mm,以防止附加纵向短筋位置与柱纵筋冲突而造成套箍困难。应用此法的优点是,可有效保证柱节点箍筋的间距与数量。但要强调一点,如在结构较复杂的情况时,该方法的应用会较难,施工时根据具体情况选取;

4.2下料时每个节点增加若干根纵向短筋(可用细钢筋)。

5框架柱纵筋的搭接技术要点

要按照有关框架柱纵筋的搭接要求进行,一般情况下有异形柱纵筋时可以优先使用机械工具或是对焊接技术对其进行搭接。但在实际工程中,由于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追求速度以及获得利润便不采用这些搭接技术,最后导致框架柱纵筋的搭接处截面过小,但是这一部位的箍筋尺寸没有改变,使得柱纵筋不能紧靠箍筋。当柱截面较大时,这一现象不明显,但是当柱截面的面积减小时,就会凸显出来。因此,按照规范进行框架柱纵筋的搭接时,为使这一问题得到较好地解决,施工人员能够选用以下的措施:可依照工程的实际要求,将柱筋的搭接部位末端适当延伸并将其向外弯折,这样,便可使上部的柱纵筋借助弯折段同下部柱纵筋的轴线对齐,方便增加构造焊在弯折段。

二、建筑施工质量控制

1建筑施工材料检验方法控制

1.1检验制度建立的依据

按照检验制度的国际惯例,材料以及设备的选购均是由承包商自行采购。选用什么标准的材料与设备,主要依据是由工程招标时签订的技术说明书来进行把控的。然而,承包商多会从成本与造价方面进行考虑,希望获得更多的利润,从而选择价格较为便宜的材料与设备。如果不能按照相关的技术说明来确保检验制度,就会使得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因此必须要使所有的材料均符合技术说明中的规定。

1.2质量检验制度

质量检验制度应包括以下几点:

1.2.1对工程使用的主要材料,如钢材、水泥、砖、焊条等结构材料,应出具出厂证明或检验单,并提供厂家的情况,严禁使用非正规生产厂家的产品,经质量工程师认可后方可使用;

1.2.2对混凝土、砂浆、防水材料等,要监督检验人员做好配合比并按规定制作试块进行检验;

1.2.3对钢筋混凝土构件及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按有关规定作抽样检查;

1.2.4对预制加工厂生产的成品或半成品,应由生产厂家提供出厂合格证明,必要时可作抽样检查;

1.2.5对新材料、新构件,要经过技术鉴定确认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上使用。在以上检验过程中一旦发现有质量问题,质量工程师应立即吩咐停用或采取补救措施。

2建筑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建筑施工工序就是要对人员、设备、材料、方法以及环境进行合理的安排与综合的考虑。工序的质量控制是分析工序不同时存在的质量差异,进而采取有关措施,如对工序质量的检验反馈进行分析,尽量避免检测的数据存在差异,保证工程质量符合相关要求,同时保证有关调节管理过程的稳定有效。建筑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涉及到现场质量控制以及施工技术质量职能两个方面的重点内容。工序质量控制从直观来看除了要控制其对象的分散程度,还要对波动位置的中心特性值进行控制。其控制对象首先要对工序的组成因素进行控制,特别要控制主导因素,这些因素的形成是基于工序质量特征值的中心以及范围形成的,多种因素都对其有决定性的影响。因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要控制好主导因素,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与稳定性。因此对于工序质量控制来说其不仅是对结果进行管理,还要注意核心因素与过程。因此要做好一下几点:

2.1相关人员应严格遵守工艺规程。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是进行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任何人都必须严格执行;

2.2为保证每道工序质量正常稳定,同时保证工序投入物的质量,避免系统性因素变异发生,就要切实有效地控制活动条件的主要因素,并使它们处于受控制状态,从而实现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

2.3对工序的主要质量控制点进行设置,这些点是保证工序质量必须进行的,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使得工序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4要加强工序质量监察工作,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的分析,对质量动态进行及时掌握。要保证工序质量的效果达到规定的要求。

三、结语

目前我国的经济水平与人民的生活质量都得到了不断地提高,建筑工程的规模不断加大,人们对于住宅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对于住宅建筑来说,其施工的工艺与技术必须紧随时代发展,逐步提高。把控好工程施工的技术以及质量对于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有着直接的联系,其中的住宅质量与人民的生活质量更是密切关联。

标签:;  ;  ;  

住宅建筑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