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本体法预聚合釜的机械密封论文和设计-张鸿武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本体法预聚合釜的机械密封,包括安装于轴的轴套,该轴套与轴之间设置有O形密封圈,在所述轴套上通过内压盖和外压盖安装有内部空心的密封体,该密封体内壁与轴套外壁构成密封腔,所述密封腔中部设置有安装于轴套并且对密封体起到支撑作用的轴承,所述密封体前端设置有与密封腔连通的进油孔,同时内压盖上还设置有与密封腔连通的回油孔,润滑油从进油孔进入密封腔,经过轴承后从回油孔流出。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巧妙,使用方便,中间安装轴承,机封分布两端的集装式机械密封,使得本实用新型使用寿命长,极大的减轻了维修强度,保护了环境,提高了安全系数。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用于本体法预聚合釜的机械密封,包括安装于轴(1)的轴套(2),该轴套与轴之间设置有O形密封圈(18),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套(2)上通过内压盖(4)和外压盖(5)安装有内部空心的密封体(3),该密封体(3)内壁与轴套(2)外壁构成密封腔(3.1),所述密封腔(3.1)中部设置有安装于轴套并且对密封体起到支撑作用的轴承(10),所述密封体(3)前端设置有与密封腔连通的进油孔(3.3),同时内压盖(4)上还设置有与密封腔连通的回油孔(4.1),润滑油从进油孔(3.3)进入密封腔,经过轴承(10)后从回油孔(4.1)流出。

设计方案

1.一种用于本体法预聚合釜的机械密封,包括安装于轴(1)的轴套(2),该轴套与轴之间设置有O形密封圈(18),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套(2)上通过内压盖(4)和外压盖(5)安装有内部空心的密封体(3),该密封体(3)内壁与轴套(2)外壁构成密封腔(3.1),所述密封腔(3.1)中部设置有安装于轴套并且对密封体起到支撑作用的轴承(10),

所述密封体(3)前端设置有与密封腔连通的进油孔(3.3),同时内压盖(4)上还设置有与密封腔连通的回油孔(4.1),润滑油从进油孔(3.3)进入密封腔,经过轴承(10)后从回油孔(4.1)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本体法预聚合釜的机械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压盖(4)和外压盖(5)内分别安装有内静环(6)和外静环(7),所述内静环(6)利用挡板(17)紧固位置,该挡板(17)通过螺钉E(16)安装于内压盖(4)内;所述外静环通过O形密封圈和销钉装入外压盖(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用于本体法预聚合釜的机械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静环(6)内侧安装有内动环组件(8),该内动环组件(8)通过螺钉B(13)安装于轴套(2);

所述外静环(7)内侧安装有外动环组件(9),该外动环组件(9)与内动环组件(8)背靠背安装,同时外动环组件(9)通过螺钉A(12)安装于轴套(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本体法预聚合釜的机械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2)上安装有用于固定轴承的卡圈(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本体法预聚合釜的机械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体(3)上端设置有安装孔(3.2),该安装孔(3.2)与预聚合釜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本体法预聚合釜的机械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压盖(4)通过螺钉C(14)与密封体(3)连接,所述外压盖(5)通过螺钉D(15)与密封体(3)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密封,具体讲是一种用于本体法预聚合釜的机械密封。

背景技术

工业化聚氯乙烯树脂(简称PVC)的生产方法有三种,即是悬浮法、乳液法(或微悬浮法)和本体法,其中80%以上的生产厂家都采用悬浮法,只有8%左右的生产厂家采用本体法。

与悬浮法工艺相比,本体法PVC树脂可达到食品级卫生要求;纯度高,吸水率低,长期保存不易吸湿;同等规模装置,投资比悬浮法工艺低20%左右。本体聚合法PVC生产技术具有较强发展优势,前景比较广阔。

本体法聚合分为预聚合和聚合,预聚合釜压力高、转速快、工艺变化多,釜内在进行预聚合反应时,参与反应的VCM是气体状态,它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爆炸极限4%~22%(体积),在加压下更易爆炸;同时氯乙烯是有毒物质,长期吸入会患肝癌,此时机械密封显得尤为重要;而传统设计的机械密封使用时间都较短,需要经常更换,维护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中间安装轴承,机封分布两端的集装式机械密封,使得本实用新型使用寿命长,极大的减轻了维修强度,保护了环境,提高了安全系数。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用于本体法预聚合釜的机械密封,包括安装于轴的轴套,该轴套与轴之间设置有O形密封圈,在所述轴套上通过内压盖和外压盖安装有内部空心的密封体,该密封体内壁与轴套外壁构成密封腔,所述密封腔中部设置有安装于轴套并且对密封体起到支撑作用的轴承,

所述密封体前端设置有与密封腔连通的进油孔,同时内压盖上还设置有与密封腔连通的回油孔,润滑油从进油孔进入密封腔,经过轴承后从回油孔流出。

优选的,所述内压盖和外压盖内分别安装有内静环和外静环,所述内静环利用挡板紧固位置,该挡板通过螺钉E安装于内压盖内;所述外静环通过O形密封圈和销钉装入外压盖。

优选的,所述内静环内侧安装有内动环组件,该内动环组件通过螺钉B安装于轴套;

所述外静环内侧安装有外动环组件,该外动环组件与内动环组件背靠背安装,同时外动环组件通过螺钉A安装于轴套。

优选的,所述轴套上安装有用于固定轴承的卡圈。

优选的,所述密封体上端设置有安装孔,该安装孔与预聚合釜匹配。

优选的,所述内压盖通过螺钉C与密封体连接,所述外压盖通过螺钉D与密封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奇妙,机封的使用寿命长,减少了维护周期,节约了维护成本,有力的保证了生产,同时减少VCM外溢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减少了对周围人员的身体健康的伤害;

通过合理的设计挡板,该挡板通过螺钉安装于内压盖内侧,可防止釜内压力过高时,内静环从内压盖腔体内脱出。

在本实用新型安装好后,润滑油由密封腔上的进油口进入,再由内压盖上出油口流出;出油口通过2个O形密封圈与预聚合釜安装内孔配合,再由釜外侧引出;这样的效果就是在润滑机封密封面的同时,也润滑了轴承,同时通过润滑油的循环带走了内外侧密封端面和轴承运转所产生的热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轴;2、轴套;3、密封体;3.1、密封腔;3.2、安装孔;3.3、进油孔;4、内压盖;5、外压盖;6、内静环;7、外静环;8、内动环组件;9、外动环组件;10、轴承;11、卡圈;12、螺钉A;13、螺钉B;14、螺钉C;15、螺钉D;16、螺钉E;17、挡板;18、O形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图2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用于本体法预聚合釜的机械密封,包括安装于轴1的轴套2,该轴套与轴之间设置有O形密封圈18,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套2上通过内压盖4和外压盖5安装有内部空心的密封体3,该密封体3内壁与轴套2外壁构成密封腔3.1,所述密封腔3.1中部设置有安装于轴套并且对密封体起到支撑作用的轴承10,

所述密封体3前端设置有与密封腔连通的进油孔3.3,同时内压盖4上还设置有与密封腔连通的回油孔4.1,润滑油从进油孔3.3进入密封腔,经过轴承10后从回油孔4.1流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压盖4和外压盖5内分别安装有内静环6和外静环7,所述内静环6利用挡板17紧固位置,该挡板17通过螺钉E16安装于内压盖4内;所述外静环通过O形密封圈和销钉装入外压盖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静环6内侧安装有内动环组件8,该内动环组件8通过螺钉B13安装于轴套2;

所述外静环7内侧安装有外动环组件9,该外动环组件9与内动环组件8背靠背安装,同时外动环组件9通过螺钉A12安装于轴套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轴套2上安装有用于固定轴承的卡圈1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体3上端设置有安装孔3.2,该安装孔3.2与预聚合釜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压盖4通过螺钉C14与密封体3连接,所述外压盖5通过螺钉D15与密封体3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时,首先,用卡圈11将轴承10固定在轴套上,必要时需要热装,用多个螺钉将内外动环组件固定在轴套上;将外静环放入外压盖腔体中,找准O形密封圈和销钉的位置;将内静环装上2个O形密封圈放入内压盖腔体中,用多个螺钉和挡板将内静环固定在内压盖上,可防止釜内压力过高时,静环从内压盖腔体内脱出;将轴承装入密封体内,用多个螺钉和O形密封圈将外压盖连接到密封体上;用多个螺钉和O形密封圈将内压盖与密封体连接;最后将2个O形密封圈装入内压盖出油口两边,从而完成了预聚合釜机械密封的总成装配。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设计图

一种用于本体法预聚合釜的机械密封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7693.X

申请日:2019-01-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0(成都)

授权编号:CN209262249U

授权时间:20190816

主分类号:F16J 15/16

专利分类号:F16J15/16

范畴分类:27E;

申请人:成都赛乐化新机电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成都赛乐化新机电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610036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土桥金牛高科技产业园

发明人:张鸿武;杨梅

第一发明人:张鸿武

当前权利人:成都化新密封有限公司;成都赛乐化新机电有限公司

代理人:崔卜东

代理机构:51126

代理机构编号:成都中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用于本体法预聚合釜的机械密封论文和设计-张鸿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