摹状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摹状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摹状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罗素,专名,语义学,理论,意义,自然主义,语境。

摹状词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汪小杨[1](2019)在《罗素摹状词理论的哲学问题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罗素作为分析哲学领域中第一个提出摹状词理论的哲学家,其为以后诸多哲学家对于摹状词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文将对罗素摹状词理论的哲学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以期能够为现代罗素摹状词在哲学问题研究上应用提供一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50期)

刘秋阳[2](2019)在《限定摹状词的两可性——基于自然主义哲学观点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罗素创立了摹状词理论,唐奈兰提出了限定摹状词的两种用法:指称性用法和归属性用法。对于这两种用法的区分是否会导致限定摹状词的语义两可性,引起了众多哲学家的激烈争论。依据自然主义的观点,语言交流属于一种自然现象,不必要预设一个抽象的本体论意义,人们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及人的行为确定限定摹状词的意义,这种自然化的归属性用法,与指称性用法是相融的。(本文来源于《西部学刊》期刊2019年18期)

刘佳[3](2019)在《罗素《On Denoting》中摹状词理论述介》一文中研究指出有关摹状词的研究不仅属于语言学研究的范畴,也是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该理论创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揭示语言表面的语法形式与其内在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差异,清理日常语言给哲学带来的混乱,从根本上避免某些本来不必要的争论,进而帮助解决相关的哲学问题。罗素在他1905年发表了着名论文《论指称》(On Denoting)中提出了"描述语理论"(摹状词理论)并在此后的着作中作了一系列扩充和改善。本文以罗素《On Denoting》中摹状词理论为核心问题,从以下叁方面展开述介:首先,摹状词理论产生的历史和学术背景、什么是摹状词;其次,摹状词理论重要性、专名与摹状词之异同;最后一部分详尽论述了该理论是如何解决哲学史上长期存在的叁大疑难问题最终得出结论。(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16期)

张远林[4](2018)在《论罗素摹状词理论的提出及其哲学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是分析哲学的典型范例,是罗素反复倡导的逻辑(此逻辑即数理逻辑),是哲学的本质的哲学观在具体哲学问题之探讨上的卓越成功。罗素将逻辑分析方法融会贯通之后用在了对日常语言的严谨分析上,从而成为有力地推动了哲学的语言学哲学的关键性努力之一。罗素把命题语句之中的不完全的符号称为摹状词,通过把摹状词改写为命题函项的方式而突出日常自然语言的表层语法结构之下更具有本质性意义的逻辑结构,并把被改写之后的摹状词作为非主词成分即谓词,用来表示作为主词的专名的一个性质,最终消除类似于"金山存在"的语义悖论。另外,罗素的摹状词是基于《数学原则》(1903)与《数学原理》(1910—1913)中的一个完全的命题演算与谓词演算系统的,有着坚定的逻辑学基础,不是恣意的且无严格根据的哲学想象,一些评论正是忽略了这点而显得略失妥当。(本文来源于《新东方》期刊2018年05期)

彭俊[5](2018)在《语境在罗素限定摹状词理论中的作用——兼论“限定摹状词”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在健全的实在感基础上解决存在的悖论问题,罗素以严格区分专名和限定摹状词为基础,发展出了限定摹状词理论。在摹状词理论的研究中,一般认为罗素的限定摹状词理论中并没有涉及语境因素。但通过分析罗素摹状词理论的相关论述,界定限定摹状词概念,会发现唐纳兰在这个概念上与罗素的界定并不相同,且语境因素在罗素摹状词理论中也有重要的作用空间——这体现在判定限定摹状词、明确限定摹状词意义以及获得限定摹状词所指上。(本文来源于《西部学刊》期刊2018年10期)

孙丽丽,罗雅丽,伍雅澜[6](2018)在《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是分析哲学的经典。基于对弗雷格对专名的思考,罗素区分了专名和摹状词,并用摹状词理论解释了语言哲学中的独角兽、同一律和排中律等叁大问题,为哲学家研究指称理论提供了基础。后世学者如斯特劳森、克里普克等质疑了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对叁大问题的思考。现阶段,研究者把言语行为、认知语言学等视角引入了摹状词理论的探讨中。(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8年12期)

王振[7](2018)在《专名的摹状词理论和“语义学论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专名的摹状词理论可以用于两种不同的目的:第一,用来说明专名的意义;第二,用来说明专名指称其对象的指称方式。根据这两种用途,关于专名的摹状词理论相应地可以区分成"专名的摹状词意义理论"和"专名的摹状词指称理论"两种形式。克里普克认为专名的"摹状词意义理论"相比其"摹状词指称理论"来说要更为基础,理由是:当摹状词被用来说明专名的指称方式时,这种说明必然预设了"摹状词被首先用来说明专名的意义"。笔者将论证,克里普克在上述两种专名的摹状词理论之间建立的必然关联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独立地使用摹状词理论来说明专名的指称问题而无需以"专名的摹状词意义理论"为基础,也即:"专名的摹状词指称理论"可以独立地被运用。以上述论证为基础,笔者将讨论克里普克对于"独立"使用的"专名的摹状词指称理论"的反驳——"语义学"论证,认为克里普克的"语义学论证"并不成立,因为该论证是建立在对"指称关系"的错误理解之基础上的。(本文来源于《自然辩证法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沈蕾[8](2018)在《论摹状词的审美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摹状词,即描述性短语,是通过描述对象的属性而了解、意会对象的复合符号。本文以摹状词的审美特性为研究对象,围绕着摹状词的价值特性这一中心问题展开讨论。通过比较、总结摹状词适合归属的讨论领域,归纳摹状词在文学语言中的形式结构与意义特征,并阐述摹状词的审美功能,本文认为:摹状词因能间接描摹无实体指称的虚构对象而在逻辑判断中被否定,但它依托想象力而能表达审美的观念,以具有主观而普遍有效的愉快而符合审美判断的要求,更适合在审美领域中讨论。摹状词适用于文学语言,在形式结构上可以多个摹状词并列使用,也可以在摹状词内部产生词义矛盾,并呈现出模糊性、虚构性、隐喻性这叁种意义特征。在审美功能上,摹状词可以表达作者的认知、情感和观念,可以激发读者的共情与想象,可以反映出社会的文化传承与历史变迁。总的来说,摹状词通过描摹对象的属性来表达不可亲知的虚构事物和人的内心,具有审美潜能。在完整的句法结构中,摹状词的审美特性得以激发,它在审美领域中指称人的精神世界里的感性观念,指向人的想象力的自由运动,反映人的自身的存在和人对形而上世界的认识。(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5-30)

林艺霏[9](2018)在《情境语义学视角下的摹状词意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关摹状词意义的研究,自罗素系统开始以来,已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这期间摹状词受到了罗素、斯特劳森、唐纳兰等人的关注,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有一些问题是共性的,尤其是摹状词的意义和指称混淆不清的问题、心智信念的问题以及涉及空摹状词的相关问题等。这些问题都经由很多逻辑学家的阐述,但是并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其中心智信念问题在传统摹状词理论中几乎被忽略。广义的情境语义学包括情境理论、情境语义学和态度理论,狭义的情境语义学只是指作为意义理论的情境语义学。本文以情境语义学的意义理论为核心,以情境理论和态度理论为辅助,突破传统摹状词理论的限制,以场点为研究范围,而不是以整个世界为论域,并尝试通过以下方式解决传统摹状词的共性问题:其一,区分意义和指称,利用情境语义学,将意义视为意义形式,将指称视为意义内容,并用意义关系论和摹状词的五种用法分别刻画摹状词的意义和指称;其二,利用索引事件型类关注心智领域,尝试找到表征心智信念领域的方式;其叁,利用内部归属性用法和情境刻画的方式解决空摹状词问题,尤其是指称不确定的情况。论文使用比较研究法和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比较不同的摹状词理论找出问题,然后利用情境语义学进行分析,最终,达到了澄清摹状词的意义和指称的区别、关注摹状词的心智领域以及确定空摹状词的指称问题等目的。(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8-05-01)

沈顺福[10](2018)在《作为摹状词的“《老子》之道”》一文中研究指出道的原义是道路,后引申为正确的方法。"《老子》之道"的内容是无为而自然。从正面来说,在《老子》看来,顺由事物自己而生存才是万物正确的生存方式。从反面来说,不加人为干涉才是正确的方法。因此,万物的生存不仅以自然之道为基础即道生万物,而且还有一个物理性、实体性本源即事物自己。故而,无为之道虽然能够超越现实,但是由于它并不是实有之物,因而不属于形而上者。(本文来源于《哲学动态》期刊2018年02期)

摹状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罗素创立了摹状词理论,唐奈兰提出了限定摹状词的两种用法:指称性用法和归属性用法。对于这两种用法的区分是否会导致限定摹状词的语义两可性,引起了众多哲学家的激烈争论。依据自然主义的观点,语言交流属于一种自然现象,不必要预设一个抽象的本体论意义,人们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及人的行为确定限定摹状词的意义,这种自然化的归属性用法,与指称性用法是相融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摹状词论文参考文献

[1].汪小杨.罗素摹状词理论的哲学问题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

[2].刘秋阳.限定摹状词的两可性——基于自然主义哲学观点的探讨[J].西部学刊.2019

[3].刘佳.罗素《OnDenoting》中摹状词理论述介[J].教育现代化.2019

[4].张远林.论罗素摹状词理论的提出及其哲学意蕴[J].新东方.2018

[5].彭俊.语境在罗素限定摹状词理论中的作用——兼论“限定摹状词”概念[J].西部学刊.2018

[6].孙丽丽,罗雅丽,伍雅澜.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浅析[J].现代交际.2018

[7].王振.专名的摹状词理论和“语义学论证”[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8

[8].沈蕾.论摹状词的审美特性[D].华东师范大学.2018

[9].林艺霏.情境语义学视角下的摹状词意义研究[D].燕山大学.2018

[10].沈顺福.作为摹状词的“《老子》之道”[J].哲学动态.2018

标签:;  ;  ;  ;  ;  ;  ;  

摹状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