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搬运车论文和设计-田小林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多功能搬运车,包括车架、承重轮、承载架、起重装置、牵引导向装置、操纵把及供电装置,承重轮设于车架的后端,承载架竖直移动设于车架上;起重装置设于车架上,起重装置的输出端连接于承载架,起重装置驱使承载架竖直升降移动;牵引导向装置包含转向轮、转向架及驱动机构,转向架竖直枢接于车架的前端,转向轮设于转向架的下端,驱动机构设于转向架上,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于转向轮上;操纵把设于车架上,且操纵把可水平转动及竖直转动;操纵把还关联于转向架的上端及起重装置的输入端,水平转动操纵把可操纵转向架水平枢转,竖直转动操纵把可操纵起重装置竖直提升承载架;供电装置可拆卸于车架上并电连接于驱动机构上。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多功能搬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承重轮,所述承重轮设于所述车架的后端;承载架,所述承载架竖直移动的设于所述车架上;起重装置,所述起重装置设于所述车架上,所述起重装置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承载架,所述起重装置驱使所述承载架竖直升降移动;牵引导向装置,所述牵引导向装置包含转向轮、转向架及驱动机构,所述转向架竖直枢接于所述车架的前端,所述转向轮设于所述转向架的下端,所述驱动机构设于所述转向架上,且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于所述转向轮上;操纵把,所述操纵把设于所述车架上,且所述操纵把可水平转动及竖直转动;所述操纵把还关联于所述转向架的上端及所述起重装置的输入端,水平转动所述操纵把可操纵转向架水平枢转,竖直转动所述操纵把可操纵所述起重装置竖直提升所述承载架;及供电装置,所述供电装置可拆卸的设于所述车架上,且所述供电装置电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上。

设计方案

1.一种多功能搬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

承重轮,所述承重轮设于所述车架的后端;

承载架,所述承载架竖直移动的设于所述车架上;

起重装置,所述起重装置设于所述车架上,所述起重装置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承载架,所述起重装置驱使所述承载架竖直升降移动;

牵引导向装置,所述牵引导向装置包含转向轮、转向架及驱动机构,所述转向架竖直枢接于所述车架的前端,所述转向轮设于所述转向架的下端,所述驱动机构设于所述转向架上,且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于所述转向轮上;

操纵把,所述操纵把设于所述车架上,且所述操纵把可水平转动及竖直转动;所述操纵把还关联于所述转向架的上端及所述起重装置的输入端,水平转动所述操纵把可操纵转向架水平枢转,竖直转动所述操纵把可操纵所述起重装置竖直提升所述承载架;及

供电装置,所述供电装置可拆卸的设于所述车架上,且所述供电装置电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装置为一液压顶,所述液压顶的壳体竖直枢接于所述车架的前端,所述液压顶的壳体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向架的上端;所述操纵把的下端绕一水平的轴心线枢接于所述液压顶的壳体上,且竖直转动所述操纵把可顶推所述液压顶的输入顶杆竖直移动;所述承载架可水平转动的连接于所述液压顶的输出顶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架包含托架、叉架、起重臂及枢接套,所述托架竖直的滑动于所述车架上,所述叉架沿前后方向固定于所述托架上,所述起重臂的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托架上,所述枢接套的上端绕一水平的轴心线枢接于所述起重臂的上端,所述枢接套的下端竖直枢接于所述液压顶的输出顶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叉架包含水平叉板、竖直连接板及倒钩,所述水平叉板沿前后方向固定于所述竖直连接板的下端,所述倒钩固定于所述竖直连接板的上端,所述竖直连接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托架的后侧,所述倒钩卡合固定于所述托架的顶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含前架、保护盖、固定套、支撑臂及导轨,所述前架上形成有一容置腔,所述保护盖可开闭于所述容置腔的顶部,所述固定套固定于所述前架的前侧,所述支撑臂沿前后方向固定于所述前架上,所述导轨沿竖直方向固定于所述前架上;所述液压顶的壳体下端及所述转向架的上端均枢接于所述固定套内,所述承重轮设于所述支撑臂的后端;所述供电装置为一充电电池组,充电电池组可拆卸的容置于容置腔内;所述托架上还设置有滑动轴承,所述导轨内开设有竖直布置的导向槽,所述滑动轴承滑动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导向槽靠近所述前架一侧的侧壁下端开设有避让凹槽,位于所述托架下端的所述滑动轴承可滑入或滑出于所述避让凹槽。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搬运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踏板,所述辅助踏板呈可收展的枢接于所述车架的前端,所述辅助踏板具有一水平放置的展开状态及一竖直放置收合状态。

7.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搬运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盒、操纵柄及急停按钮开关,所述操纵把的上端向前弯折延伸形成一安装部,所述操纵柄固定于所述安装部上,所述安装盒固定于所述安装部及所述操纵柄上,所述急停按钮开关设于所述安装盒上,且所述急停按钮开关电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上。

8.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导向装置还包含转动轴套,所述转动轴套水平枢接于所述转向架的下端,所述转向轮固定于所述转动轴套上;所述驱动机构包含电机、传动轴及减速器,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转向架一侧,所述减速器固定于所述转向架上背离所述电机的一侧,所述减速器的输入端及输出端均位于靠近所述转向架的一侧;所述传动轴呈间隙的穿置于所述转动轴套内,所述传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端,所述减速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轴套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包含前盖、防转盘、箱体、后盖、输入轴及位于所述箱体内的一级行星齿轮组件,所述前盖固定闭合于所述箱体的一端,所述后盖固定闭合于所述箱体的另一端;所述防转盘固定于所述前盖的内侧,且所述防转盘呈周向固定的卡合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箱体的内侧形成有内齿圈,所述输入轴沿所述前盖至所述后盖的方向枢接于所述后盖和所述前盖上;所述一级行星齿轮组件包含第一行星齿轮架、第一太阳齿轮、第一行星齿轮组,所述第一太阳齿轮固定于所述输入轴上,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沿周向分布的枢接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架上,所述第一太阳齿轮啮合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内侧,且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外侧啮合于所述内齿圈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功能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还包含均位于所述箱体内并沿所述后盖至所述前盖的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摩擦垫片、二级行星齿轮组件、第二摩擦垫片及三级行星齿轮组件,所述二级行星齿轮组件包含第二行星齿轮架、第二太阳齿轮、第二行星齿轮组,所述第二太阳齿轮固定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架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沿周向分布的枢接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架上,所述第二太阳齿轮啮合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内侧,且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外侧啮合于所述内齿圈上;所述三级行星齿轮组件包含第三行星齿轮架、第三太阳齿轮、第三行星齿轮组,所述第三太阳齿轮固定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架上,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沿周向分布的枢接于所述第三行星齿轮架上,所述第三太阳齿轮啮合于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内侧,且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外侧啮合于所述内齿圈上;所述第三行星齿轮架朝远离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架的方向延伸有输出轴套,所述输出轴套枢接于所述前盖上,所述输出轴套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轴套上;所述第一摩擦垫片摩擦抵触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架与第二行星齿轮架之间,所述第二摩擦垫片摩擦抵触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架与第三行星齿轮架之间;所述输入轴靠近于所述前盖的一端枢接于所述输出轴套上,且所述输入轴沿所述后盖至所述前盖的方向呈间隙的依次穿置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架、第二太阳齿轮、第一摩擦垫片、第二行星齿轮架、第三太阳齿轮、第二摩擦垫片及第三行星齿轮架内;所述防转盘外缘形成有卡合齿,所述卡合齿固定卡合于所述内齿圈上。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搬运机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搬运车。

背景技术

目前,在施工工地和仓储物流等的工程搬运中,人力推车是被广泛使用的运输工具。

但是,现有的人力推车基本是通过人力来牵引拉动或推动,在实际应用中,使用者往往需要人力手动搬放进行装载物料,搬运的物料重,人力牵引拉动极为费力,不易转向操作,移动不灵活,到达目的地也还要人力手动搬放卸载物料,劳动强度大,使用者非常容易疲劳,对使用者的体能具有很高的要求,使用非常不便,大大增加了搬运时间和人力,效率低下,容易影响工程进度。而且现有的人力推车结构简陋,容易损坏,使用寿命短,功能单一。难于满足施工工地和仓储物流等的工程搬运使用需求。

因此,急需要一种多功能搬运车来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搬运车,该多功能搬运车具有机械电动化工作程度高、使用省力方便、工作效率高、功能多样化、不易损坏及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搬运车,包括:

车架;

承重轮,所述承重轮设于所述车架的后端;

承载架,所述承载架竖直移动的设于所述车架上;

起重装置,所述起重装置设于所述车架上,所述起重装置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承载架,所述起重装置驱使所述承载架竖直升降移动;

牵引导向装置,所述牵引导向装置包含转向轮、转向架及驱动机构,所述转向架竖直枢接于所述车架的前端,所述转向轮设于所述转向架的下端,所述驱动机构设于所述转向架上,且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于所述转向轮上;

操纵把,所述操纵把设于所述车架上,且所述操纵把可水平转动及竖直转动;所述操纵把还关联于所述转向架的上端及所述起重装置的输入端,水平转动所述操纵把可操纵转向架水平枢转,竖直转动所述操纵把可操纵所述起重装置竖直提升所述承载架;及

供电装置,所述供电装置可拆卸的设于所述车架上,且所述供电装置电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上。

较佳地,所述起重装置为一液压顶,所述液压顶的壳体竖直枢接于所述车架的前端,所述液压顶的壳体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向架的上端;所述操纵把的下端绕一水平的轴心线枢接于所述液压顶的壳体上,且竖直转动所述操纵把可顶推所述液压顶的输入顶杆竖直移动;所述承载架可水平转动的连接于所述液压顶的输出顶杆。

较佳地,所述承载架包含托架、叉架、起重臂及枢接套,所述托架竖直的滑动于所述车架上,所述叉架沿前后方向固定于所述托架上,所述起重臂的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托架上,所述枢接套的上端绕一水平的轴心线枢接于所述起重臂的上端,所述枢接套的下端竖直枢接于所述液压顶的输出顶杆。

较佳地,所述叉架包含水平叉板、竖直连接板及倒钩,所述水平叉板沿前后方向固定于所述竖直连接板的下端,所述倒钩固定于所述竖直连接板的上端,所述竖直连接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托架的后侧,所述倒钩卡合固定于所述托架的顶部。

较佳地,所述车架包含前架、保护盖、固定套、支撑臂及导轨,所述前架上形成有一容置腔,所述保护盖可开闭于所述容置腔的顶部,所述固定套固定于所述前架的前侧,所述支撑臂沿前后方向固定于所述前架上,所述导轨沿竖直方向固定于所述前架上;所述液压顶的壳体下端及所述转向架的上端均枢接于所述固定套内,所述承重轮设于所述支撑臂的后端;所述供电装置为一充电电池组,充电电池组可拆卸的容置于容置腔内;所述托架上还设置有滑动轴承,所述导轨内开设有竖直布置的导向槽,所述滑动轴承滑动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导向槽靠近所述前架一侧的侧壁下端开设有避让凹槽,位于所述托架下端的所述滑动轴承可滑入或滑出于所述避让凹槽。

较佳地,所述多功能搬运车还包括辅助踏板,所述辅助踏板呈可收展的枢接于所述车架的前端,所述辅助踏板具有一水平放置的展开状态及一竖直放置收合状态。

较佳地,所述多功能搬运车还包括安装盒、操纵柄及急停按钮开关,所述操纵把的上端向前弯折延伸形成一安装部,所述操纵柄固定于所述安装部上,所述安装盒固定于所述安装部及所述操纵柄上,所述急停按钮开关设于所述安装盒上,且所述急停按钮开关电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上。

较佳地,所述牵引导向装置还包含转动轴套,所述转动轴套水平枢接于所述转向架的下端,所述转向轮固定于所述转动轴套上;所述驱动机构包含电机、传动轴及减速器,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转向架一侧,所述减速器固定于所述转向架上背离所述电机的一侧,所述减速器的输入端及输出端均位于靠近所述转向架的一侧;所述传动轴呈间隙的穿置于所述转动轴套内,所述传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端,所述减速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轴套上。

较佳地,所述减速器包含前盖、防转盘、箱体、后盖、输入轴及位于所述箱体内的一级行星齿轮组件,所述前盖固定闭合于所述箱体的一端,所述后盖固定闭合于所述箱体的另一端;所述防转盘固定于所述前盖的内侧,且所述防转盘呈周向固定的卡合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箱体的内侧形成有内齿圈,所述输入轴沿所述前盖至所述后盖的方向枢接于所述后盖和所述前盖上;所述一级行星齿轮组件包含第一行星齿轮架、第一太阳齿轮、第一行星齿轮组,所述第一太阳齿轮固定于所述输入轴上,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沿周向分布的枢接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架上,所述第一太阳齿轮啮合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内侧,且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外侧啮合于所述内齿圈上。

较佳地,所述减速器还包含均位于所述箱体内并沿所述后盖至所述前盖的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摩擦垫片、二级行星齿轮组件、第二摩擦垫片及三级行星齿轮组件,所述二级行星齿轮组件包含第二行星齿轮架、第二太阳齿轮、第二行星齿轮组,所述第二太阳齿轮固定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架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沿周向分布的枢接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架上,所述第二太阳齿轮啮合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内侧,且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外侧啮合于所述内齿圈上;所述三级行星齿轮组件包含第三行星齿轮架、第三太阳齿轮、第三行星齿轮组,所述第三太阳齿轮固定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架上,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沿周向分布的枢接于所述第三行星齿轮架上,所述第三太阳齿轮啮合于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内侧,且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外侧啮合于所述内齿圈上;所述第三行星齿轮架朝远离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架的方向延伸有输出轴套,所述输出轴套枢接于所述前盖上,所述输出轴套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轴套上;所述第一摩擦垫片摩擦抵触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架与第二行星齿轮架之间,所述第二摩擦垫片摩擦抵触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架与第三行星齿轮架之间;所述输入轴靠近于所述前盖的一端枢接于所述输出轴套上,且所述输入轴沿所述后盖至所述前盖的方向呈间隙的依次穿置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架、第二太阳齿轮、第一摩擦垫片、第二行星齿轮架、第三太阳齿轮、第二摩擦垫片及第三行星齿轮架内;所述防转盘外缘形成有卡合齿,所述卡合齿固定卡合于所述内齿圈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搬运车的承重轮设于车架的后端,承载架竖直移动的设于车架上;起重装置设于车架上,起重装置的输出端连接于承载架,起重装置驱使承载架竖直升降移动;牵引导向装置包含转向轮、转向架及驱动机构,转向架竖直枢接于车架的前端,转向轮设于转向架的下端,驱动机构设于转向架上,且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于转向轮上;操纵把设于车架上,且操纵把可水平转动及竖直转动;操纵把还关联于转向架的上端及起重装置的输入端,水平转动操纵把可操纵转向架水平枢转,竖直转动操纵把可操纵起重装置竖直提升承载架;供电装置可拆卸的设于车架上,且供电装置电连接于驱动机构上。通过竖直转动操纵把可操纵起重装置运作,使起重装置驱使承载架竖直升降移动,则承载架插入物料底部后能够提升和降下物料,实现对物料的自动装卸,无需人力手动搬放来装卸物料;通过供电装置驱使驱动机构工作,驱动机构带动转向轮转动,以实现带动车架移动,无需人力牵引拉动;通过水平转动操纵把可操纵转向架水平枢转,可灵活进行转向操作。能更方便省力的搬运较重的物料,移动灵活,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大,使用者不易疲劳,对使用者的体能要求低,使用方便省力,大大减少了搬运时间和人力,效率大大提高,有利于加快工程进度。而且,结构更为简单牢固,不易损坏,使用寿命大大延长,实现了机械化装卸和电动驱使移动,功能更为多样化,能够更好的满足施工工地和仓储物流等的工程搬运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搬运车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搬运车于另一视角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搬运车的牵引导向装置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搬运车100包括车架20、承重轮30、承载架40、起重装置(图中未标注)、牵引导向装置10、操纵把60及供电装置(图中未标注),承重轮30设于车架20的后端。承载架40竖直移动的设于车架20上,起重装置设于车架20上,起重装置的输出端1311连接于承载架40,起重装置驱使承载架40竖直升降移动,在承载架40插入物料底部后能够提升和降下物料。牵引导向装置10包含转向轮11、转向架12及驱动机构13,转向架12竖直枢接于车架20的前端,转向轮11设于转向架12的下端,驱动机构13设于转向架12上,且驱动机构13的输出端1311传动连接于转向轮11上。操纵把60设于车架20上,且操纵把60可水平转动及竖直转动;操纵把60还关联于转向架12的上端及起重装置的输入端,水平转动操纵把60可操纵转向架12水平枢转,竖直转动操纵把60可操纵起重装置竖直提升承载架40,供电装置可拆卸的设于车架20上,且供电装置电连接于驱动机构13上。通过竖直转动操纵把60可操纵起重装置运作,使起重装置驱使承载架40竖直升降移动,则承载架40插入物料底部后能够提升和降下物料,实现对物料的自动装卸,无需人力手动搬放来装卸物料;通过供电装置驱使驱动机构13工作,驱动机构13带动转向轮11转动,以实现带动车架20移动,无需人力牵引拉动;通过水平转动操纵把60可操纵转向架12水平枢转,可灵活进行转向操作。能更方便省力的搬运较重的物料,移动灵活,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大,使用者不易疲劳,对使用者的体能要求低,使用方便省力,大大减少了搬运时间和人力,效率大大提高,有利于加快工程进度。而且,结构更为简单牢固,不易损坏,使用寿命大大延长,实现了机械化装卸和电动驱使移动,功能更为多样化。具体地,如下:

请参阅图1及图2,在本实施例中,起重装置优选为一液压顶50,液压顶50的具体结构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譬如,液压顶50更具体的可以优选为油压式千斤顶,但不以此为限,故在此不再详细赘述。本实施例中的液压顶50具有壳体51及均设于壳体51上的输入顶杆52、输出顶杆53和泄压踏板54,驱使输入顶杆52往复移动,可将液压油压入壳体51内的顶升缸体内,以将输出顶杆53顶起;需要降落时,只要按压泄压踏板54进行泄压,即可使输出顶杆53渐渐下降。液压顶50的壳体51竖直枢接于车架20的前端,液压顶50的壳体51固定连接于转向架12的上端;操纵把60的下端绕一水平的轴心线枢接于液压顶50的壳体51上,且竖直转动操纵把60可顶推液压顶50的输入顶杆52竖直移动;承载架40可水平转动的连接于液压顶50的输出顶杆53。即,承载架40水平转动轴心线、液压顶50的输出顶杆53的轴心线、液压顶50的壳体51竖直枢接的轴心线及转向架12竖直枢接的轴心线四者重合。则,水平转动操纵把60时,操纵把60即可驱使液压顶50的壳体51带动转向架12转动,从而实现转向操作。竖直转动操纵把60可顶推液压顶50的输入顶杆52竖直移动,即可将液压油压入壳体51内的顶升缸体内,而输出顶杆53顶起以提升承载架40。而且承载架40是水平转动的连接于液压顶50的输出顶杆53,不会阻碍操纵把60驱使液压顶50的壳体51转动,同时承载架40又可以方便的被液压顶50的输出顶杆53顶起,结构更为合理紧凑。

请参阅图1至图4,承载架40包含托架41、叉架42、起重臂43及枢接套44,托架41竖直的滑动于车架20上,叉架42沿前后方向固定于托架41上,起重臂43的下端固定连接于托架41上,枢接套44的上端绕一水平的轴心线枢接于起重臂43的上端,枢接套44的下端竖直枢接于液压顶50的输出顶杆53,从而实现承载架40可水平转动的连接于液压顶50的输出顶杆53的结构,且结构简单合理。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起重臂43优选为呈一体的L形结构,结构更为牢固,负载能力更强。

详细地,在本实施例中,叉架42包含水平叉板421、竖直连接板422及倒钩423,水平叉板421沿前后方向固定于竖直连接板422的下端,且,水平叉板421与竖直连接板422之间所形成的夹角优选为小于或等于90°,在物料过重时,能够防止水平叉板421与竖直连接板422之间所形成的夹角变化过大而导致水平叉板421所承载的物料向后滑移。倒钩423固定于竖直连接板422的上端,竖直连接板422固定连接于托架41的后侧,倒钩423卡合固定于托架41的顶部,使得叉架42结构更为牢固,且能够更牢固稳定的固定在托架41上,具有更强的负载能力。而且能够通过水平叉板421方便的叉起或放置物料。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托架41上优选为设置两个叉架42,当然,托架41上设置叉架42具体数量并不以此为限,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而灵活选择,故,在此不再赘述。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4,车架20包含前架21、保护盖22、固定套23、支撑臂24及导轨25,前架21上形成有一容置腔211,保护盖22可开闭于容置腔211的顶部,固定套23固定于前架21的前侧,支撑臂24沿前后方向固定于前架21上,导轨25沿竖直方向固定于前架21上,使得车架20的结构更为牢固稳定,且方便其它部件的安装。

其中,液压顶50的壳体51下端及转向架12的上端均枢接于固定套23内,使得枢接的安装结构更为合理紧凑,且更为牢固可靠。前架21上还固定有包围固定套23的防护壳26,不但起到了对固定套23等内部部件的保护作用,而且还保护了使用者的人身安全,避免被夹伤。

同时,承重轮30设于支撑臂24的后端,即承重轮30是绕水平的轴心线枢接在支撑臂24的后端。可选择的,在本实施例中,前架2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一支撑臂24,每一支撑臂24上均设有一承重轮30,当然,支撑臂24及承重轮30的设置数量并不以此为限,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的使用需求而灵活选择,故在此不在赘述。

较优者,供电装置为一充电电池组70,充电电池组70可拆卸的容置于容置腔211内,当充电电池组70电量使用完时,能够方便进行拆换,使用更为方便。

较优者,托架41上还设置有滑动轴承411,导轨25内开设有竖直布置的导向槽251,滑动轴承411滑动于导向槽251内。可选择的,在本实施例中,托架4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两个沿竖直方向排布的滑动轴承411,对应的,车架20的左右两侧也均设置有相对应的导轨25,以供滑动轴承411滑动安装,以减少滑动阻力,使得托架41在车架20上的竖直滑动更为顺畅方便。再者,导向槽251靠近前架21一侧的侧壁下端开设有避让凹槽252,位于托架41下端的滑动轴承411可滑入或滑出于避让凹槽252。则,当需要水平叉板421叉起物料时,液压顶50的输出顶杆53释放起重臂43和托架41向下移动,位于托架41上端的滑动轴承411于导向槽251内向下滑动,则在水平叉板421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位于托架41下端的滑动轴承411于导向槽251内向下滑入到避让凹槽252内,使得托架41的下端向靠近前架21的方向倾斜,同时水平叉板421的后端向下倾斜,从而水平叉板421的后端能够更方便的插入装载物料的货架下方。水平叉板421插入装载物料的货架下方后,液压顶50的输出顶杆53顶起起重臂43和托架41向上移动,位于托架41上端的滑动轴承411于导向槽251内向上滑动,位于托架41下端的滑动轴承411向上滑出于避让凹槽252并滑入导向槽251内继续向上滑动,使得托架41的下端向远离前架21的方向摆动恢复至竖直的位置状态,同时水平叉板421的后端向上摆动恢复至初始的位置状态,从而使水平叉板421叉起物料。从而结合水平叉板421与竖直连接板422之间所形成的夹角优选为小于或等于90°的结构,使得水平叉板421不但能够方便的叉起物料,而且在多功能搬运车100行驶移动过程中也能够保障较重的物料不从水平叉板421上滑移掉落。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搬运车100还包括辅助踏板20a,辅助踏板20a呈可收展的枢接于车架20的前端,辅助踏板20a具有一水平放置的展开状态及一竖直放置收合状态。在本实施例中,辅助踏板20a具体是设于前架21上,且前架21的两侧均设有辅助踏板20a。当辅助踏板20a位于展开状态(如图1所示)时,使用者能够方便站在辅助踏板20a上,随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搬运车100一起移动,进一步减少使用者的体力消耗,使用更为方便省力。当遇到比较狭窄转弯道路时,可以将辅助踏板20a收合至收合状态,以避免与道路边缘的障碍物发生碰撞,即便是比较狭窄转弯道路也能够顺畅通过。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搬运车100还包括安装盒80、操纵柄90及急停按钮开关80a,操纵把60的上端向前弯折延伸形成一安装部61,操纵柄90固定于安装部61上,安装盒80固定于安装部61及操纵柄90上,急停按钮开关80a设于安装盒80上,且急停按钮开关80a电连接于驱动机构13上。譬如,使用者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搬运车100的过程中,使用者会双手握着操纵柄90,并使操纵把60向前倾斜,使得安装部61和安装盒80呈水平的状态,而此时急停按钮开关80a是正对于使用者的身体,当使用者前方遇到障碍物阻挡住使用者前行时,使用者的身体会顺势按压在急停按钮开关80a上,使得驱动机构13立即制动转向轮11停止转动,防止对使用者造成人身伤害的安全事故。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搬运车100更为安全可靠。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液压顶50的输入顶杆52是在一弹性件55的弹性作用下具有恒向上移动的驱使,从而在使用者没有操作操纵把60向前倾斜时,液压顶50的输入顶杆52能够顶推操纵把60恒恢复至竖直的位置状态,使用更为方便合理,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55具体优选为弹簧,但并不以此为限。其中,急停按钮开关80a触发驱动机构13制动转向轮11停止转动的具体结构原理,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故在此不再详细赘述。可选择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还可以在操纵柄90上选择设置调速转把(图中未示)、前进后退的切换开关(图中未示)等操控部件,以及在容置腔211内设置电连接于调速转把、前进后退的切换开关等操控部件和驱动机构13的控制器(图中未示),以控制驱动机构13驱使转向轮11作动,来实现不同的工作状态的切换控制,当调速转把在初始位置(未被操作转动)时,驱动机构13处于制动转向轮11在停止转动的状态,即使用者未操作调速转把转动时,转向轮11就在停止转动的状态,防止对使用者造成人身伤害的安全事故。且调速转把、前进后退的切换开关等操控部件、控制器与驱动机构13之间的连接结构及工作原理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故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请参阅图5及图6,牵引导向装置10还包含转动轴套14,转动轴套14水平枢接于转向架12的下端,转向轮11固定于转动轴套14上;具体地,驱动机构13包含电机131、传动轴132及减速器133,电机131固定于转向架12一侧,减速器133固定于转向架12上背离电机131的一侧,减速器133的输入端及输出端1311均位于靠近转向架12的一侧;传动轴132呈间隙的穿置于转动轴套14内,传动轴13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电机131的输出端1311,传动轴13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减速器133的输入端,减速器133的输出端1311固定连接于转动轴套14上。

请参阅图5及图6,牵引导向装置10还包含转动轴套14,转动轴套14水平枢接于转向架12的下端,转向轮11固定于转动轴套14上;具体地,转动轴套14的两端均是通过第一轴承142枢接于转向架12的下端,转动轴套14上还固定设有定位盘141,定位盘141具体可以选择为梅花状的结构,但并不以此为限。转向轮11固定于定位盘141上,以实现转向轮11固定于转动轴套14上的结构,安装结构更为稳固。

其中,驱动机构13包含电机131、传动轴132及减速器133,电机131固定于转向架12一侧,电机131的前端盖1312还具有阻水圈1312a及排水槽1312b,阻水圈1312a环绕于电机131的输出端1311,排水槽1312b由电机131输出端1311的下缘竖直向下贯穿至电机131的前端盖1312底部。以更好的起到阻水排水的作用,对电机131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减速器133固定于转向架12上背离电机131的一侧,减速器133的输入端及输出端1311均位于靠近转向架12的一侧,使得电机131与减速器133能够均衡的分布在转向架12两侧,转向架12两侧的负载更为均衡,避免出现一侧负载过重,另一侧负载太轻的不均衡现象,在转向轮11运行过程中更为平稳,结构布局更为合理。

同时,传动轴132呈间隙的穿置于转动轴套14内,传动轴13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电机131的输出端1311,传动轴13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减速器133的输入端,减速器133的输出端1311固定连接于转动轴套14上。使得传动轴132与转动轴套14的转动互不干涉、互不影响。

请参阅图5及图6,减速器133包含前盖1331、防转盘1331a、箱体1332、后盖1334、输入轴1335及位于箱体1332内的一级行星齿轮组件1336,前盖1331固定闭合于箱体1332的一端,后盖1334固定闭合于箱体1332的另一端;防转盘1331a固定于前盖1331的内侧,且防转盘1331a呈周向固定的卡合于箱体1332内,以防止前盖1331与箱体1332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使得前盖1331与箱体1332能够更为牢固稳定的固定连接一起。其中,防转盘1331a可以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的方式固定于前盖1331的内侧,故,在此不再赘述。箱体1332的内侧形成有内齿圈(图中未示),输入轴1335沿前盖1331至后盖1334的方向枢接于后盖1334和前盖1331上。较优是,在本实施例中,电机131的输出端1311形成有第一定位槽1311a,传动轴132靠近电机131的一端形成有与第一定位槽1311a周向定位插接配合的第一定位柱1321,传动轴132远离电机131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定位槽1322,输入轴1335靠近电机131的一端形成有与第二定位槽1322周向定位插接配合的第二定位柱1335a,以实现传动轴132固定传动于电机131的输出端1311与输入轴1335之间的结构。优选地,第一定位槽1311a及第二定位槽1322均为正六边形的凹槽,第一定位柱1321及第二定位柱1335a也均为正六边形的柱体,周向定位的插接配合结构更为简单牢固,但并不以此为限,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6,一级行星齿轮组件1336包含第一行星齿轮架1336a、第一太阳齿轮1336b、第一行星齿轮组1336c,第一太阳齿轮1336b固定于输入轴1335上,第一行星齿轮组1336c沿周向分布的枢接于第一行星齿轮架1336a上,第一太阳齿轮1336b啮合于第一行星齿轮组1336c内侧,且第一行星齿轮组1336c的外侧啮合于内齿圈上。再者,减速器133还包含均位于箱体1332内并沿后盖1334至前盖1331的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摩擦垫片1339a、二级行星齿轮组件1337、第二摩擦垫片1339b及三级行星齿轮组件1338,二级行星齿轮组件1337包含第二行星齿轮架1337a、第二太阳齿轮1337b、第二行星齿轮组1337c,第二太阳齿轮1337b固定于第一行星齿轮架1336a上,第二行星齿轮组1337c沿周向分布的枢接于第二行星齿轮架1337a上,第二太阳齿轮1337b啮合于第二行星齿轮组1337c内侧,且第二行星齿轮组1337c的外侧啮合于内齿圈上。三级行星齿轮组件1338包含第三行星齿轮架1338a、第三太阳齿轮1338b、第三行星齿轮组1338c,第三太阳齿轮1338b固定于第二行星齿轮架1337a上,第三行星齿轮组1338c沿周向分布的枢接于第三行星齿轮架1338a上,第三太阳齿轮1338b啮合于第三行星齿轮组1338c内侧,且第三行星齿轮组1338c的外侧啮合于内齿圈上;第三行星齿轮架1338a朝远离第二行星齿轮架1337a的方向延伸有输出轴套1338d,输出轴套1338d枢接于前盖1331上,较优是,输出轴套1338d是通过第二轴承1338f枢接于前盖1331上,以降低摩擦。且,输出轴套1338d与前盖1331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油封1338g,以保障输出轴套1338d与前盖1331之间的密闭性,结构更为合理。输出轴套1338d固定连接于转动轴套14上。则,输入轴1335带动第一太阳齿轮1336b转动,第一太阳齿轮1336b带动第一行星齿轮组1336c转动于内齿圈上,进而带动第一行星齿轮架1336a转动,实现一级减速,并使扭矩增加;同时,第二太阳齿轮1337b随第一行星齿轮架1336a同步转动,并第二太阳齿轮1337b带动第二行星齿轮组1337c转动于内齿圈上,进而带动第二行星齿轮架1337a转动,实现二级减速,并使扭矩进一步增加;同时,第三太阳齿轮1338b随第二行星齿轮架1337a同步转动,并第三太阳齿轮1338b带动第三行星齿轮组1338c转动于内齿圈上,进而带动第三行星齿轮架1338a转动,实现三级减速,并使扭矩增加至最大,通过输出轴套1338d传动至转动轴套14上,以使电机131输出的转速和扭矩经过减速器133的减速后,输出低速大扭矩,使得转向轮11能够以低速运转,但获得了大的扭矩,具有更强的动力来牵引车架20移动。故,通过减速器133的转换,可以选择功率较低的电机131也能获得大的扭矩,使得充电电池组70更的使用时间更长,不用频繁的更换充电电池组70,使用更为节能方便。

较优者,第一摩擦垫片1339a摩擦抵触于第一行星齿轮架1336a与第二行星齿轮架1337a之间,以降低第一行星齿轮架1336a与第二行星齿轮架1337a之间的摩擦,使得第一行星齿轮架1336a与第二行星齿轮架1337a的转动互不影响,转动更为顺畅。第二摩擦垫片1339b摩擦抵触于第二行星齿轮架1337a与第三行星齿轮架1338a之间,以降低第二行星齿轮架1337a与第三行星齿轮架1338a之间的摩擦,使得第二行星齿轮架1337a与第三行星齿轮架1338a的转动互不影响,转动更为顺畅。

再者,输入轴1335靠近于前盖1331的一端枢接于输出轴套1338d上,即输入轴1335是通过输出轴套1338d间接枢接于前盖1331上,且输入轴1335输出轴套1338d呈同轴心线。较优是,输入轴1335靠近于前盖1331的一端是通过第三轴承1335b枢接于输出轴套1338d上,以降低摩擦。且,输入轴1335与输出轴套1338d之间还设置有第二油封1335d,以保障输入轴1335与输出轴套1338d之间的密闭性,结构更为合理。输入轴1335远离于前盖1331的一端是通过第四轴承1335c枢接于后盖1334上,以降低摩擦。输入轴1335沿后盖1334至前盖1331的方向呈间隙的依次穿置于第一行星齿轮架1336a、第二太阳齿轮1337b、第一摩擦垫片1339a、第二行星齿轮架1337a、第三太阳齿轮1338b、第二摩擦垫片1339b及第三行星齿轮架1338a内,使得输入轴1335不会干涉到第一行星齿轮架1336a、第二太阳齿轮1337b、第一摩擦垫片1339a、第二行星齿轮架1337a、第三太阳齿轮1338b、第二摩擦垫片1339b及第三行星齿轮架1338a的转动,结构更为合理。

较优者,输出轴套1338d的外侧形成有沿圆周方向分布的定位凸条1338e,转动轴套14内侧远离电机131的一端形成有与定位凸条1338e一一对应卡合定位配合的定位卡槽143,以实现输出轴套1338d固定连接于转动轴套14上的结构,且固定连接的结构更为牢固可靠。

较优者,在本实施例中,防转盘1331a外缘形成有卡合齿1331b,卡合齿1331b固定卡合于内齿圈上,以实现防转盘1331a呈周向固定的卡合于箱体1332内的结构,结构更为合理紧凑。当然,防转盘1331a呈周向固定的卡合于箱体1332内的具体实现结构并不以此为限,其还可以通过其他周向卡合定位的结构来实现,故,在此不再赘述。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搬运车100的工作原理作详细说明:

通过竖直转动操纵把60可操纵液压顶50的输入顶杆52往复移动,可将液压油压入壳体51内的顶升缸体内,以使输出顶杆53顶起承载架40;需要降落时,只要按压液压顶50的泄压踏板54进行泄压,即可使液压顶50的输出顶杆53带动承载架40渐渐下降,则承载架40插入物料底部后能够提升和降下物料,实现对物料的自动装卸,无需人力手动搬放来装卸物料。

通过供电装置驱使驱动机构13工作,即电机131通过传动轴132驱使输入轴1335带动第一太阳齿轮1336b转动,第一太阳齿轮1336b带动第一行星齿轮组1336c转动于内齿圈上,进而带动第一行星齿轮架1336a转动,实现一级减速,并使扭矩增加;同时,第二太阳齿轮1337b随第一行星齿轮架1336a同步转动,并第二太阳齿轮1337b带动第二行星齿轮组1337c转动于内齿圈上,进而带动第二行星齿轮架1337a转动,实现二级减速,并使扭矩进一步增加;同时,第三太阳齿轮1338b随第二行星齿轮架1337a同步转动,并第三太阳齿轮1338b带动第三行星齿轮组1338c转动于内齿圈上,进而带动第三行星齿轮架1338a转动,实现三级减速,并使扭矩增加至最大,通过输出轴套1338d传动至转动轴套14上,转向轮11能够以低速运转,但获得了大的扭矩。通过水平转动操纵把60可操纵转向架12水平枢转,可灵活进行转向操作。

辅助踏板20a位于展开状态(如图1所示)时,使用者能够方便站在辅助踏板20a上,随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搬运车100一起移动。当遇到比较狭窄转弯道路时,可以将辅助踏板20a收合至收合状态。当使用者前方遇到障碍物阻挡住使用者前行时,使用者的身体会顺势按压在急停按钮开关80a上,使得驱动机构13立即制动转向轮11停止转动,防止对使用者造成人身伤害的安全事故。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搬运车100的承重轮30设于车架20的后端,承载架40竖直移动的设于车架20上;起重装置设于车架20上,起重装置的输出端1311连接于承载架40,起重装置驱使承载架40竖直升降移动;牵引导向装置10包含转向轮11、转向架12及驱动机构13,转向架12竖直枢接于车架20的前端,转向轮11设于转向架12的下端,驱动机构13设于转向架12上,且驱动机构13的输出端1311传动连接于转向轮11上;操纵把60设于车架20上,且操纵把60可水平转动及竖直转动;操纵把60还关联于转向架12的上端及起重装置的输入端,水平转动操纵把60可操纵转向架12水平枢转,竖直转动操纵把60可操纵起重装置竖直提升承载架40;供电装置可拆卸的设于车架20上,且供电装置电连接于驱动机构13上。通过竖直转动操纵把60可操纵起重装置运作,使起重装置驱使承载架40竖直升降移动,则承载架40插入物料底部后能够提升和降下物料,实现对物料的自动装卸,无需人力手动搬放来装卸物料;通过供电装置驱使驱动机构13工作,驱动机构13带动转向轮11转动,以实现带动车架20移动,无需人力牵引拉动;通过水平转动操纵把60可操纵转向架12水平枢转,可灵活进行转向操作。能更方便省力的搬运较重的物料,移动灵活,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大,使用者不易疲劳,对使用者的体能要求低,使用方便省力,大大减少了搬运时间和人力,效率大大提高,有利于加快工程进度。而且,结构更为简单牢固,不易损坏,使用寿命大大延长,实现了机械化装卸和电动驱使移动,功能更为多样化,能够更好的满足施工工地和仓储物流等的工程搬运使用需求。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设计图

多功能搬运车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39314.8

申请日:2019-01-2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521721U

授权时间:20191022

主分类号:B62B 3/02

专利分类号:B62B3/02;B62B3/04;B62B5/00

范畴分类:32C;32G;

申请人:东莞市久能机械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东莞市久能机械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万江区滘联社区滘联路甘洲工业区

发明人:田小林;张汝权;钟才粦

第一发明人:田小林

当前权利人:东莞市久能机械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科

代理机构:11316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多功能搬运车论文和设计-田小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