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三极”与地表“三极”:动力学关联

海底“三极”与地表“三极”:动力学关联

论文摘要

地球地表环境3个极端分别为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被誉为地表"三极"。本文提出深地动力系统的"三极",分别为Tuzo、Jason和东南亚环形俯冲系统,这"三极"主体发育于海底之下的深部地幔,因此称为海底"三极"。地表"三极"和海底"三极"统称地圈"六极",是全球变化(变暖或变冷)、深时地球、深地动力、地球系统、宜居地球等地球科学前沿研究领域难以回避的研究对象,是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的6个纽带和突破口,也是寻求地球系统动力学机制的关键所在。Tuzo和Jason是现今分别位于大西洋、太平洋之下的大型横波低速异常区(LLSVP),它们控制了大火成岩省、微板块的形成和演化,也控制了集中式火山去气作用,进而引起大气循环变化;它们还不断衍生微板块,并将其向北驱散,这些微板块围绕东亚环形俯冲系统不断聚集,导致大量物质深俯冲,促进深部物质循环,同时,在岛弧地带释放大量温室气体,改变地表系统大气环流;板块聚散伴随海陆格局变迁,同时,也改变着全球海峡通道、高原隆升和垮塌,调节着地表流体系统的运行:包括海洋环流和大气环流。冰盖形成与演化也受其控制。海底"三极"也是地史时期超大陆聚散的根本控制因素,而地表系统的百万年内的多尺度周期性变化主要受公转偏心率、地轴斜率和岁差控制,气候变化受热带驱动和冰盖驱动双重控制。总之,尽管早期地球以后逐渐具有地球宜居性,但地圈-生物圈相互作用极其复杂,地圈"六极"研究可作为宜居地球研究的突破口和生长点。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李三忠,索艳慧,王光增,姜兆霞,赵彦彦,刘一鸣,李玺瑶,郭玲莉,刘博,于胜尧,刘永江,张国伟

关键词: 海底,地表系统,微板块,全球变化,南极洲,北极,青藏高原

来源: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9年05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海洋学,地质学

单位: 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与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勘探技术功能实验室

基金: 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项目,国家海洋局重大专项“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GASI-GEOGE-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构造地质学”(41325009),国家基金委-山东海洋科学中心项目“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U160640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鳌山卓越科学家计划(2015ASTP-0S10)资助

分类号: P736

DOI: 10.16562/j.cnki.0256-1492.2019070901

页码: 1-22

总页数: 22

文件大小: 3207K

下载量: 169

相关论文文献

  • [1].“以自然之物言情”:纪录片《第三极》的符号解读[J]. 视听 2020(11)
  • [2].社区电商,中国零售第三极[J].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2019(01)
  • [3].《第三极》之后《极地》荣耀归来[J]. 中国民族 2018(01)
  • [4].浅析纪录片《第三极》的艺术表现对讲好中国故事的作用[J]. 电视指南 2017(05)
  • [5].论纪录片《第三极》在内地的跨文化传播[J]. 电视指南 2017(09)
  • [6].从青藏高原到第三极和泛第三极[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7(09)
  • [7].中日越三极合作[J]. 纺织服装周刊 2017(19)
  • [8].西藏故事的“文化零折扣”追求——关于图书《第三极》及“《第三极》现象”的思考[J]. 对外传播 2015(10)
  • [9].筑梦三极[J]. 大自然 2020(01)
  • [10].行止第三极[J]. 西藏人文地理 2020(02)
  • [11].行止第三极[J]. 西藏人文地理 2020(02)
  • [12].九玄三极:中国画的墨[J]. 画刊 2016(12)
  • [13].第三极 阅四季[J]. 数学大王(智力快车) 2017(Z1)
  • [14].珠穆朗玛峰——世界巅峰第三极[J]. 旅游纵览 2016(23)
  • [15].地理环境与青藏关系历史发展述评[J].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2016(02)
  • [16].姚檀栋:7000米冰川上守护青藏高原[J]. 科学家 2017(01)
  • [17].挑战地球三极[J]. 海峡影艺 2017(02)
  • [18].离太阳最近的树[J]. 时代英语(高二) 2017(04)
  • [19].打造中国影视第三极——西影的前世今生[J]. 视界观 2017(01)
  • [20].社区电商 中国零售第三极[J]. 乳品与人类 2019(01)
  • [21].《第三极》之“生之道”[J]. 电影评介 2017(16)
  • [22].以《第三极》为例探析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化之路[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5)
  • [23].日本政坛“第三极”能走多远?[J]. 党政论坛(干部文摘) 2013(01)
  • [24].关于“第三极文化”的思考[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 [25].“新世纪艺术十年·第三极文化理论与中国艺术发展”学术论坛综述[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0(10)
  • [26].走进“第三极”[J]. 北方经贸 2010(09)
  • [27].他者观照下的“第三极文化”[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6)
  • [28].第三极艺术文化观[J]. 大连大学学报 2010(05)
  • [29].石家庄打造京津冀第三极的发展路径研究[J]. 经济论坛 2019(06)
  • [30].日本第三极势力的崛起与困境[J]. 东北亚学刊 2013(01)

标签:;  ;  ;  ;  ;  ;  ;  

海底“三极”与地表“三极”:动力学关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