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天牛诱捕器论文和设计-吴呈侠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天牛诱捕器,包括橡胶板,橡胶板的背面粘贴固定有橡皮带,橡皮带的另一端设有卡环,橡胶板的正面设有卡口,橡胶板的内部设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右侧表面分别焊接有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该诱捕器通过设置橡胶板等部件,能够牢固的将诱捕器捆绑至树干上,避免了因大风等恶劣天气导致引诱剂倾斜流出,保障了引诱剂的使用时间;通过将诱捕孔设置在诱捕筒的侧壁,并将诱捕筒筒壁设置成与水平面夹角呈60度的方式,避免了枯枝落叶掉入诱捕器堵塞内部孔道的发生,提高了诱捕天牛的成功率;通过简单的交替设置右斜板和左斜板,有效降低了诱捕器的生产和使用成本,同时保障了对天牛的高诱捕率,有利于诱捕器的推广使用。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新型天牛诱捕器,包括橡胶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板(1)的背面粘贴固定有橡皮带(7),所述橡皮带(7)的另一端设有卡环(2),所述橡胶板(1)的正面设有卡口(20),所述橡胶板(1)的内部设有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的右侧表面分别焊接有第一固定杆(3)和第二固定杆(6)。

设计方案

1.一种新型天牛诱捕器,包括橡胶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板(1)的背面粘贴固定有橡皮带(7),所述橡皮带(7)的另一端设有卡环(2),所述橡胶板(1)的正面设有卡口(20),所述橡胶板(1)的内部设有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的右侧表面分别焊接有第一固定杆(3)和第二固定杆(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天牛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杆(3)的右端焊接有第一固定环(4),所述第二固定杆(6)的右端焊接有第二固定环(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天牛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环(4)和第二固定环(8)的内表面卡接有诱捕筒(16),所述诱捕筒(16)的侧表面开设有诱捕孔(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天牛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筒(16)的外表面上端通过螺纹连接有防雨盖(11),所述诱捕筒(16)的上端的两侧内壁焊接有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的另一端焊接有固定环(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天牛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21)的内侧设有引诱盒(14),所述引诱盒(14)的外表面上端通过螺纹连接有盒盖(12),所述盒盖(12)的表面开设有引诱剂挥发孔(22),所述盒盖(12)卡接于固定环(21)的上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天牛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筒(16)的外表面下端通过螺纹连接有集虫瓶(9),所述集虫瓶(9)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底盖(18),所述底盖(18)的表面设有排污孔(1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天牛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虫瓶(9)的右侧内壁焊接有右斜板(17),所述集虫瓶(9)的左侧内壁焊接有左斜板(10),所述右斜板(17)和左斜板(10)交替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或7所述的一种新型天牛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筒(16)的内壁以及右斜板(17)和左斜板(10)的表面均为光滑的陶瓷层。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天牛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筒(16)的斜面筒壁与水平面夹角呈60度。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牛诱捕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天牛诱捕器。

背景技术

天牛诱捕器是利用性信息素诱捕或诱杀防治天牛的装置,具体方法是在林间悬挂一定量的诱捕器,用以大量诱杀成虫,降低成虫的种群密度,从而达到有效遏制松材线虫病的发生率,保护了林木的正常生长。

目前,现有的天牛诱捕器比较简陋,大都是直接将诱捕器悬挂在树梢上,在大风等恶劣天气下很容易出现引诱剂倾斜流出,影响引诱剂的使用时间,并且现有的诱捕器会经常掉进枯枝落叶,导致堵塞内部孔道,降低了诱捕天牛的成功率,另外,现有许多诱捕器设置的防逃逸部件过于复杂,导致生产和使用成本增加,不利于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天牛诱捕器,以解决现有的天牛诱捕器比较简陋,大都是直接将诱捕器悬挂在树梢上,在大风等恶劣天气下很容易出现引诱剂倾斜流出,影响引诱剂的使用时间,并且现有的诱捕器会经常掉进枯枝落叶,导致堵塞内部孔道,降低了诱捕天牛的成功率,以及现有许多诱捕器设置的防逃逸部件过于复杂,导致生产和使用成本增加,不利于推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天牛诱捕器,包括橡胶板,所述橡胶板的背面粘贴固定有橡皮带,所述橡皮带的另一端设有卡环,所述橡胶板的正面设有卡口,所述橡胶板的内部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右侧表面分别焊接有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右端焊接有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右端焊接有第二固定环。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的内表面卡接有诱捕筒,所述诱捕筒的侧表面开设有诱捕孔。

优选的,所述诱捕筒的外表面上端通过螺纹连接有防雨盖,所述诱捕筒的上端的两侧内壁焊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焊接有固定环。

优选的,所述固定环的内侧设有引诱盒,所述引诱盒的外表面上端通过螺纹连接有盒盖,所述盒盖的表面开设有引诱剂挥发孔,所述盒盖卡接于固定环的上端。

优选的,所述诱捕筒的外表面下端通过螺纹连接有集虫瓶,所述集虫瓶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底盖,所述底盖的表面设有排污孔。

优选的,所述集虫瓶的右侧内壁焊接有右斜板,所述集虫瓶的左侧内壁焊接有左斜板,所述右斜板和左斜板交替设置。

优选的,所述诱捕筒的内壁以及右斜板和左斜板的表面均为光滑的陶瓷层。

优选的,所述诱捕筒的斜面筒壁与水平面夹角呈60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天牛诱捕器通过设置橡胶板等部件,能够牢固的将诱捕器捆绑至树干上,避免了因大风等恶劣天气导致引诱剂倾斜流出,保障了引诱剂的使用时间;通过将诱捕孔设置在诱捕筒的侧壁,并将诱捕筒筒壁设置成与水平面夹角呈60度的方式,避免了枯枝落叶掉入诱捕器堵塞内部孔道的发生,提高了诱捕天牛的成功率;通过简单的交替设置右斜板和左斜板,有效降低了诱捕器的生产和使用成本,同时保障了对天牛的高诱捕率,有利于诱捕器的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的放大图。

图中:1橡胶板、2卡环、3第一固定杆、4第一固定环、5固定板、6第二固定杆、7橡皮带、8第二固定环、9集虫瓶、10左斜板、11防雨盖、12盒盖、13连接杆、14引诱盒、15诱捕孔、16诱捕筒、17右斜板、18底盖、19排污孔、20卡口、21固定环、22引诱剂挥发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天牛诱捕器,包括橡胶板1,橡胶板1为耐折橡胶材质能够与树干更好的贴合,保障了诱捕器的稳固性,橡胶板1的背面粘贴固定有橡皮带7,橡皮带7的另一端设有卡环2,橡胶板1的正面设有卡口20,悬挂诱捕器前,先将橡胶板1的左侧表面与树干贴合,然后拉伸橡皮带7并将橡皮带7末端连接的卡环2卡入卡口20即可, 从而避免了因大风等恶劣天气导致引诱剂倾斜流出,保障了引诱剂的使用时间,橡胶板1的内部设有固定板5,固定板5的右侧表面分别焊接有第一固定杆3和第二固定杆6,第一固定杆3的右端焊接有第一固定环4,第二固定杆6的右端焊接有第二固定环8,第一固定环4和第二固定环8的内表面卡接有诱捕筒16,第一固定环4的内径大于第二固定环8的内径从而能够使诱捕筒16可以牢固的卡接于第一固定环4和第二固定环8上,诱捕筒16的侧表面开设有诱捕孔15,由于诱捕筒16斜面筒壁与水平面夹角呈60度,从而有效避免了枯枝落叶掉入诱捕器堵塞内部孔道的发生,提高了诱捕天牛的成功率。

参阅图1和3,诱捕筒16的外表面上端通过螺纹连接有防雨盖11,诱捕筒16的上端的两侧内壁各焊接有一个连接杆13,每个连接杆13的另一端焊接有固定环21,固定环21的内侧设有引诱盒14, 引诱盒14用于存放天牛引诱剂,引诱盒14的外表面上端通过螺纹连接有盒盖12,盒盖12的表面开设有引诱剂挥发孔22, 天牛引诱剂通过引诱剂挥发孔22缓慢释放,盒盖12卡接于固定环21的上端,可以保障引诱盒14的稳固性,进一步的避免因大风等恶劣天气导致引诱剂倾斜流出,保障了引诱剂的使用时间。

参阅图1,诱捕筒16的内壁为光滑的陶瓷层,诱捕筒16的外表面下端通过螺纹连接有集虫瓶9,集虫瓶9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底盖18,当诱捕一定数量的天牛后打开底盖18可将集虫瓶9内诱捕的天牛取出,底盖18的表面设有排污孔19,集虫瓶9的右侧内壁焊接有右斜板17,集虫瓶9的左侧内壁焊接有左斜板10,通过右斜板17和左斜板10简单的交替设置,并将诱捕筒16的内壁以及右斜板17和左斜板10的表面均设置为光滑的陶瓷层,从而有效降低了诱捕器的生产和使用成本,同时保障了对天牛的高诱捕率,有利于诱捕器的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在悬挂诱捕器前,先将橡胶板1的左侧表面与树干贴合,然后拉伸橡皮带7并将橡皮带7末端连接的卡环2卡入卡口20,然后将诱捕筒16放入第一固定环4和第二固定环8上,将引诱剂倒入引诱盒14内拧紧盒盖12,然后将引诱盒14放入固定环21内并通过盒盖12紧密卡接在固定环21的表面,从而保障了整个诱捕器的稳固性,避免了因大风等恶劣天气导致引诱剂倾斜流出,保障了引诱剂的使用时间,诱捕筒16的侧表面开设有诱捕孔15,由于诱捕筒16斜面筒壁与水平面夹角呈60度,从而有效避免了枯枝落叶掉入诱捕器堵塞内部孔道的发生,提高了诱捕天牛的成功率,通过右斜板17和左斜板10简单的交替焊接于集虫瓶9的内壁,并将诱捕筒16的内壁以及右斜板17和左斜板10的表面均设置为光滑的陶瓷层,从而有效降低了诱捕器的生产和使用成本,同时保障了对天牛的高诱捕率,有利于诱捕器的推广使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一种新型天牛诱捕器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1366.6

申请日:2019-01-1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6(杭州)

授权编号:CN209449513U

授权时间:20191001

主分类号:A01M 1/02

专利分类号:A01M1/02;A01M1/10

范畴分类:12F;

申请人:杭州科森农化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杭州科森农化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紫宣路158号西城博司2幢317室

发明人:吴呈侠

第一发明人:吴呈侠

当前权利人:杭州科森农化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新型天牛诱捕器论文和设计-吴呈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