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鼓控制论文_谢沛

导读:本文包含了底鼓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围岩,巷道,底板,数值,工字钢,原位,应力。

底鼓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谢沛[1](2019)在《安山煤矿浅埋煤层巷道底鼓控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安山煤矿3~(-1)煤胶运大巷的底鼓问题,分析了巷道底鼓的主要原因,建立了巷道底鼓力学模型,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及理论分析的方法得出底鼓类型,提出了底板切槽防治底鼓的措施。结合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底板中部切槽相比帮部切槽更能控制底鼓;随着切槽深度的增加,底鼓量越小,但当切槽深度过大时,不利于巷道顶板和帮部的稳定。将得到的卸压槽参数用于工程实践,使得底鼓现象得到有效控制,验证了卸压槽参数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陕西煤炭》期刊2019年06期)

闫文龙[2](2019)在《回采巷道加固帮角控制底鼓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318采面为23采区最后一回采工作面,回采巷道掘进过程中矿压显现明显,加之煤帮及底板破碎,承载能力不强,导致巷道底板底鼓量严重,部分区段底鼓量甚至超过500mm,给巷道的正常掘进以及使用安全带来影响。在对巷道底板出现底鼓原因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以加固帮角为核心的底鼓控制技术措施,对原巷道支护参数进行改进,有效控制了底板底鼓变形量,提高了巷道掘进效率及使用安全性。(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张官禹,赵龙,尚玉强[3](2019)在《软岩巷道底鼓成因分析及关键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西部矿井弱胶结软岩巷道易发生底鼓变形的问题,以新疆伊犁四矿21103水平石门为工程背景,通过围岩变形监测与现场观察,对软岩巷道的围岩变形特征及底鼓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伊犁四矿弱胶结软岩巷道具有岩性强度低、胶结性弱、裸露易风化、遇水易崩解、开挖大变形等特点,关键影响因素主要为底板岩性和结构状态、岩层应力、支护强度、水理作用。根据底鼓成因分析提出了巷道底板采用锚梁+锚杆+网喷+浇筑混凝土的联合支护技术,现场监测表明在巷道开挖后10 d内,底鼓速度小于顶板和两帮变形速度,开挖后10~40 d,底鼓以较为平稳的速度发展,直至50 d后底鼓基本保持稳定,说明底板联合支护结构发挥了较好的作用,该支护技术能够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石峰[4](2019)在《镇城底矿深部回采巷道底鼓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回采巷道的底鼓特性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巷道垂直挤压型底鼓形成的原因,针对煤矿这一现象,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进行了支护方案模拟,模拟针对巷道垂直型挤压底鼓的现状进行了无支护方案和底板注浆+工字钢的支护方案的对比。理论研究发现,对于垂直型挤压底鼓的支护应该尽量选择联合支护的高强度支护方案,才能严格控制好底鼓的变形量,从而达到围岩稳定。(本文来源于《机械管理开发》期刊2019年08期)

石磊[5](2019)在《护巷煤柱内沿空掘巷底板破坏机理及底鼓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的控制S1202工作面护巷煤柱内沿空掘巷底鼓变形,通过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巷道底板破坏机理和变形破坏特征进行分析,提出锚杆(索)作为巷内基本支护,并采取"底板切槽+底角锚杆"的联合底鼓控制技术,并对沿空掘巷巷道表面位移量和底板岩层位移量进行持续监测。结果表明:在掘进期间,巷道底鼓主要范围在掘进超前迎头5m至滞后迎头25m内,且承压煤柱底角破坏程度远大于让压煤柱底角破坏程度,该种巷道支护方案能够有效控制沿空掘巷底鼓。(本文来源于《煤矿现代化》期刊2019年06期)

申海龙,周杰,朱油雷[6](2019)在《发耳煤矿高应力大巷底鼓成因及控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贵州发耳煤矿+980 m水平大巷严重底鼓现象,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巷道围岩移动特征进行分析,并确定采用"卸压槽+底角锚杆"的联合支护方案对巷道底鼓进行控制。同时,研究了不同的卸压槽尺寸条件下巷道底鼓变形规律。研究表明:卸压槽宽度对治理底鼓作用不明显,而卸压槽深度对于底鼓控制作用显着,确定卸压槽的宽度为0. 5 m、深度为1. 5 m。工程实践证明,"卸压槽+底角锚杆"的联合支护方案有效地控制了现场巷道底鼓。(本文来源于《煤炭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赵震[7](2019)在《新补北回风巷软岩巷道底鼓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矿新补北回风巷围岩破碎、失稳严重等问题,提出采用锚注与锚网索喷联合支护方式加固新补北回风巷,现场施工后取得较好的技术及经济效益,对矿井其他相似条件下的软岩巷道支护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李宝龙[8](2019)在《大断面岩巷底鼓机理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大断面岩巷底鼓问题,通过力学模型研究分析得出底板岩层发生失稳破坏时挠度的临界解析解和最小轴向力;同时以+540m电机车辅助运输大巷底鼓问题为研究背景,提出叁种治理底鼓的方法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对比其效果,得出底板卸压槽+注浆锚索治理巷道底鼓问题能够较好的控制巷道变形,通过工业性试验,巷道治理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煤矿现代化》期刊2019年05期)

张挺哲[9](2019)在《深井高应力回采巷道底鼓协同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煤矿深部开采的不断加深,巷道围岩所处的应力环境更加复杂,由此导致的巷道围岩变形破坏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深井高应力回采巷道的底鼓问题已成为制约深部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针对某深埋煤层回采巷道底鼓问题,在分析该深埋煤层回采巷道底鼓成因和治理底鼓主要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围岩加固和卸压槽卸压结合的协同控制技术。(本文来源于《煤炭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赵云佩,贾靖[10](2019)在《原位留巷协同控制技术及底鼓治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山西左则沟煤矿超高水材料巷旁充填留巷为背景,结合原位留巷的巷道围岩运移特征,提出了"斜拉锚索-U钢-充填体"协同控制技术,斜拉锚索悬吊深部岩层、U钢切顶、留巷充填体隔绝采空区,叁者共同保持留巷稳定。现场应用初期的矿压观测表明,留巷呈现明显的滞后变形特征,且顶板稳定,巷道变形以底鼓为主,是留巷围岩控制的重点。结合观测结果分析了原因,并对支护方案进行了优化,通过采取密集支柱切顶、架前支护、补打底锚杆等措施,巷道变形明显减少,不需返修或只需简单卧底即可满足二次回采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煤炭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底鼓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318采面为23采区最后一回采工作面,回采巷道掘进过程中矿压显现明显,加之煤帮及底板破碎,承载能力不强,导致巷道底板底鼓量严重,部分区段底鼓量甚至超过500mm,给巷道的正常掘进以及使用安全带来影响。在对巷道底板出现底鼓原因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以加固帮角为核心的底鼓控制技术措施,对原巷道支护参数进行改进,有效控制了底板底鼓变形量,提高了巷道掘进效率及使用安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底鼓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谢沛.安山煤矿浅埋煤层巷道底鼓控制技术[J].陕西煤炭.2019

[2].闫文龙.回采巷道加固帮角控制底鼓技术研究[J].石化技术.2019

[3].张官禹,赵龙,尚玉强.软岩巷道底鼓成因分析及关键控制技术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9

[4].石峰.镇城底矿深部回采巷道底鼓控制技术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9

[5].石磊.护巷煤柱内沿空掘巷底板破坏机理及底鼓控制技术研究[J].煤矿现代化.2019

[6].申海龙,周杰,朱油雷.发耳煤矿高应力大巷底鼓成因及控制技术[J].煤炭科技.2019

[7].赵震.新补北回风巷软岩巷道底鼓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J].石化技术.2019

[8].李宝龙.大断面岩巷底鼓机理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J].煤矿现代化.2019

[9].张挺哲.深井高应力回采巷道底鼓协同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J].煤炭科技.2019

[10].赵云佩,贾靖.原位留巷协同控制技术及底鼓治理研究[J].煤炭工程.2019

论文知识图

马头门底鼓控制图(mm)底鼓控制支护布置设计图(mm)底角锚杆在深部软岩巷道底鼓控制不同支护方案蕊立应力分布特征10巷道底鼓控制效果Fig....应力迭加作用下巷道底鼓3控制底鼓技术措...

标签:;  ;  ;  ;  ;  ;  ;  

底鼓控制论文_谢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