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文学论文-于凡

巴洛克文学论文-于凡

导读:本文包含了巴洛克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俄罗斯,巴洛克,文学风格,产生

巴洛克文学论文文献综述

于凡[1](2019)在《俄罗斯巴洛克文学风格的产生与波洛茨基的创作特色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巴洛克是一种文学风格,具有多元化和复杂性的特点,涵盖了诸多领域,例如文学、绘画、雕塑和音乐等。巴洛克是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一个文学流派,促使着俄罗斯文化走向现代化。本文就俄罗斯巴洛克文学风格的产生和波洛茨基的创作特色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揭示其中所蕴含着的丰富的文化遗产。(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9年32期)

张凌燕[2](2019)在《论俄罗斯巴洛克文学风格的产生与波洛茨基的创作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巴洛克风格源于欧洲,是一个多元复杂的概念。巴洛克作为统一的风格类型仅存在于理论之中,它在各民族文学中的表现不一,既包含欧洲文化的同质性特征,又带有各民族鲜明的本土特色。公元17世纪下半叶巴洛克风格从西欧途经斯拉夫国家传入俄国,成为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个文学流派,它承担着文艺复兴的功能,带有启蒙的性质,是俄罗斯文学和文化的现代化开端。西梅翁·波洛茨基是该时期俄罗斯巴洛克文学风格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发展和革新了诗的技艺,将音节诗作诗法体系引入俄罗斯文学,成为俄罗斯文学的宝贵财富。(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23期)

张凌燕[3](2018)在《巴洛克文学风格的基本特征——以俄罗斯文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巴洛克风格在文学中的表现复杂多样,在各国和各个时期都不尽相同,因此对文学中的巴洛克风格准确界定有着一定的困难。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巴洛克文学风格,需要透过巴洛克包罗万象的特征,结合其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总结出最具代表性的特点。文章主要使用理论阐释法,辅之以俄罗斯文学例证,从巴洛克风格纷繁复杂的关系中梳理出巴洛克文学的本质特征,如动态世界观、基本隐喻意象、对照原则、百科全书的综合特质等。(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家》期刊2018年10期)

谭渊[4](2017)在《异域光环下的骑士与女英雄国度——德语巴洛克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7世纪耶稣会传教士关于中国的报道对同时代欧洲产生了巨大冲击,唤起了欧洲人对中国的关注,并在德语国家引发了文学家的创作热情。分析17世纪后半叶以中国为舞台的四部德语小说可以看出,巴洛克文学对中国形象的建构一方面受到传教士报告影响,将中国塑造为古老、强大、富足的异域国家;另一方面则受到骑士小说传统模式的影响,将中国英雄们塑造成了追逐爱情、游侠冒险的骑士形象。最终,中国在德语巴洛克小说中成为一个带有异域光环的骑士和女英雄国度,从而迎合了欧洲读者对"异国情调"的想象和期待。(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支英浩[5](2016)在《巴洛克文学视角下的西梅翁·波洛茨基》一文中研究指出“巴洛克”在学术界是一个热门的研究话题,尤其是在俄罗斯,将巴洛克作为一种艺术研究要比对巴洛克文学的研究更加深入。明确过渡时期(17世纪)俄罗斯文学发展的连续性及统一性,对俄罗斯巴洛克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价值。俄罗斯巴洛克文学的创始人及典型代表西梅翁·波洛茨基,将自己毕生的精力及才能都奉献给俄罗斯的诗歌及教育启蒙事业。他试图在俄罗斯的思想及文学中确立全新的思维体系。我们将在分析西梅翁·波洛茨基本人及其巴洛克文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巴洛克文学家西梅翁·波洛茨基及其作品的现代价值。目前在中国与西梅翁·波洛茨基及其巴洛克文学相关的文献极少。该论文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对西梅翁的巴洛克文学做了分析,分析其开创的俄罗斯文学的新领域。论文由六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引言,四个章节及结论。引言对西梅翁·波洛茨基及其巴洛克文学做了简单介绍,阐述了选题的现实价值,指出了选题的目的、任务及创新性。第一章节主要阐述了术语“巴洛克”,对巴洛克建筑及在其他艺术中的表现做了简短的概述,并引出巴洛克文学及其分类。第二章主要阐述了异样的俄罗斯巴洛克,在西方巴洛克的背景下指出俄罗斯巴洛克的独特性,从两个角度分析俄罗斯巴洛克和西方巴洛克在世界文学进程中的差异。第叁章讲述俄罗斯巴洛克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西梅翁·波洛茨基,并指出其俄罗斯巴洛克作品的几个典型特点。第四章对西梅翁·波洛茨基的巴洛克文学及其本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解释了西梅翁的图形诗及其现代价值。例如,西梅翁的图形诗在现代找到了影子及应用,发现其与现代主义艺术密切相关。结论对该论文做了总结。指明俄罗斯文学发展的继承性及连续性,明确作家西梅翁·波洛茨基的作用及价值,并指出其巴洛克作品的现代价值,以上这些对俄罗斯巴洛克文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6-04-02)

金琼[6](2015)在《“驰情入幻,眩艳逞奇”:巴洛克文学艺术风格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巴洛克文学艺术风格的突出特点是"驰情入幻,眩艳逞奇",其作家在文学作品中往往喜欢将真与幻、奇与常交织在一起,通过现实与理想的摹写、世俗气息与浪漫色彩的融会,来展示一个虚实相生、新异奇幻的艺术世界,营造一种气韵生动、颇富张力的动态之美,借以表达作家对现实的感受,对理想的追寻。(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11期)

金琼[7](2014)在《接受的复调:中国巴洛克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七十、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对欧洲十七世纪巴洛克文学与文化的研究,涉及巴洛克概念的来源、巴洛克文学的总体评价、巴洛克文学文本探讨、巴洛克文学影响研究等多个方面;研究视角与方法也从比较单一的社会历史批评转向了文本细读、比较研究等方面。但是,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疑惑和盲点,诸如巴洛克语源追溯杂乱、巴洛克概念及文学文本界定标准含混、对文本的审美文化价值评判有失公允、对巴洛克文学思潮的理解与评价存在片面性等。只有对此正视并加以探究,才能对今后的巴洛克文学研究有所助益。(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8](2013)在《巴洛克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巴洛克"一词来自葡萄牙语"barroco",原指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后来被用来形容一种建筑风格和文学风格,它与严整、匀称、和谐相对立。巴洛克文学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西班牙,在17世纪的法国达到高峰,同时流行于西欧,因风格与巴洛克式艺术相像而得名。巴洛克是一种贵族形式主义文学,主张文学为(本文来源于《同学少年》期刊2013年06期)

薛爱兰,赵越[9](2012)在《浅析巴洛克与巴洛克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巴洛克是一种艺术风格,在欧洲文艺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巴洛克作品体现出人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的思想状态,它表现为一种迥异于古典文学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的美学风格和思维范式,在不同的艺术领域有不尽相同的表现形式。巴洛克文学囊括了欧洲文学史上一些重要的作家以及作品,既有类似之处,又自成一派,表现出一种追求动感、华丽、张力的巴洛克式的审美理念。(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金琼[10](2012)在《十七世纪欧洲巴洛克文学的审美追求》一文中研究指出17世纪欧洲巴洛克文学既追求高贵典雅,同时也不排斥俚俗粗野。追求典雅在思想内容上集中体现在四个层面:1.描摹典雅爱情与贵族道德;2.抒写"牧歌情结"与田园理想;3.构筑宫廷叙事与时代景观;4.展现宗教意识与世俗情感。在形式上则体现为:1.师承古典,重视规则;2.铺陈雕琢,辞藻华美。俚俗的表现则是多方面的,诸如塑造怪诞人体形象和粗俗的舞会筵席形象,使用粗鄙的人物语言,在作品中穿插民间笑话、插科打诨、星相占卜等等。正是文本中典雅与俚俗二者之间的对立与兼容、轮转与互动,显示了巴洛克文学审美趣味上的矛盾多元性与互补性,增强了巴洛克文学的艺术表现力,从而颠覆和解构了对巴洛克文学的片面认知与界定。(本文来源于《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巴洛克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巴洛克风格源于欧洲,是一个多元复杂的概念。巴洛克作为统一的风格类型仅存在于理论之中,它在各民族文学中的表现不一,既包含欧洲文化的同质性特征,又带有各民族鲜明的本土特色。公元17世纪下半叶巴洛克风格从西欧途经斯拉夫国家传入俄国,成为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个文学流派,它承担着文艺复兴的功能,带有启蒙的性质,是俄罗斯文学和文化的现代化开端。西梅翁·波洛茨基是该时期俄罗斯巴洛克文学风格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发展和革新了诗的技艺,将音节诗作诗法体系引入俄罗斯文学,成为俄罗斯文学的宝贵财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巴洛克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1].于凡.俄罗斯巴洛克文学风格的产生与波洛茨基的创作特色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9

[2].张凌燕.论俄罗斯巴洛克文学风格的产生与波洛茨基的创作特色[J].名作欣赏.2019

[3].张凌燕.巴洛克文学风格的基本特征——以俄罗斯文学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8

[4].谭渊.异域光环下的骑士与女英雄国度——德语巴洛克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5].支英浩.巴洛克文学视角下的西梅翁·波洛茨基[D].山东大学.2016

[6].金琼.“驰情入幻,眩艳逞奇”:巴洛克文学艺术风格初探[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7].金琼.接受的复调:中国巴洛克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8]..巴洛克文学[J].同学少年.2013

[9].薛爱兰,赵越.浅析巴洛克与巴洛克文学[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10].金琼.十七世纪欧洲巴洛克文学的审美追求[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标签:;  ;  ;  ;  

巴洛克文学论文-于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