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盒8段辫状河储层构型表征 ——以府谷天生桥剖面为例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盒8段辫状河储层构型表征 ——以府谷天生桥剖面为例

论文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东部地区上古生界下石盒子组8段(盒8段)为主力产气层,其储层内部构型是控制油气分布的关键地质因素。选取盆地东部与苏东地区具有相似的物源体系与沉积环境的府谷天生桥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对该剖面砂体构型进行精细解剖能为苏东地区地质模型的建立提供有效信息。通过剖面实测、岩相分析、构型解剖、砂体规模精确测量等方法,结合沉积学、岩石学特征分析,对府谷天生桥剖面上古生界盒8段辫状河储层构型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陆相盆地基准面旋回级别划分方案,研究区盒8段可划分出2个长期旋回,4个中期旋回和12个短期旋回。识别出研究区盒8段辫状河沉积共发育了河道和堤泛二个亚相,河道亚相包含了河道充填和心滩(坝)微相,堤泛亚相包括了越岸沉积微相。(2)该剖面盒8段辫状河发育12种岩相类型;其储层内部可划分出复合河道带、单一河道带、单砂体、落淤层及增生体、层系组、层系及纹层等6级构型界面;共识别出河道充填(CH)、纵向砂坝(LB)、斜列砂坝(DB)、横向砂坝(TB)、废弃河道(ACH)和越岸沉积(OF)6种储层构型单元,其中砂坝作为辫状河主要储层构型单元,纵向砂坝厚度介于2.5~5.8m,宽/厚比约为27.6~37.7;斜列砂坝厚度介于2.2~6m,宽/厚比约为34.8~42.1;横向砂坝厚度介于1.5~3.6m,宽/厚比约为47.0~61.8。(3)从孔、渗的平均值分析来看,研究区盒8段辫状河储层构型单元的储集性能由好到差分别为横向砂坝、纵向砂坝、斜列砂坝、废弃河道及河道充填;其中纵向砂坝和斜列砂坝具有较弱的层内非均质性,而河道充填、横向砂坝与废弃河道有较强的非均质性。(4)在对天生桥剖面不同构型单元精细解剖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其空间叠置样式,建立了该地区盒8段辫状河复合砂体三维的构型模式,研究成果为苏东地区盒8段气藏精细描述提供了地质依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2.1 国外辫状河露头储层构型研究现状
  •     1.2.2 国内辫状河露头储层构型研究现状
  •     1.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1.5 完成工作量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
  •   2.2 区域构造
  •   2.3 区域地层特征
  •   2.4 实测剖面
  • 第3章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
  •   3.1 层序界面
  •     3.1.1 层序界面类型
  •     3.1.2 层序界面特征
  •   3.2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方案
  •   3.3 层序特征
  •     3.3.1 短期旋回层序特征
  •     3.3.2 中期旋回层序特征
  •     3.3.3 长期旋回层序特征
  •   3.4 层序地层格架
  •   3.5 层序格架内沉积微相特征
  • 第4章 储层岩相特征与层次界面划分
  •   4.1 碎屑结构及沉积构造
  •     4.1.1 碎屑组分
  •     4.1.2 碎屑结构
  •     4.1.3 沉积构造
  •   4.2 岩相划分方案
  •   4.3 岩相类型
  •   4.4 储层构型界面划分与识别
  • 第5章 辫状河储层构型单元解剖与非均质性特征
  •   5.1 辫状河储层构型单元解剖
  •     5.1.1 河道充填(CH)
  •     5.1.2 纵向砂坝(LB)
  •     5.1.3 斜列砂坝(DB)
  •     5.1.4 横向砂坝(TB)
  •     5.1.5 废弃河道(ACH)
  •     5.1.6 越岸沉积(OF)
  •   5.2 辫状河构型单元发育规模
  •   5.3 辫状河储层构型单元物性特征
  •   5.4 辫状河储层构型单元非均质性
  • 第6章 辫状河储层构型模式
  •   6.1 辫状河构型单元的基本组合类型
  •   6.2 辫状河储层构型模式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陈东阳

    导师: 陈洪德

    关键词: 辫状河,储层构型,盒段,构型界面,储层非均质性,天生桥剖面,鄂尔多斯盆地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

    基金: “十三五”国家油气重大专项《鄂尔多斯盆地大型低渗透岩性地层油气藏开发示范工程》示范任务“苏里格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结构重建技术(编号:2016ZX05050005)”

    分类号: P618.13

    DOI: 10.26986/d.cnki.gcdlc.2019.000110

    总页数: 72

    文件大小: 14147K

    下载量: 150

    相关论文文献

    • [1].长江源辫状河群相似性分析[J]. 泥沙研究 2020(04)
    • [2].基于雅鲁藏布江辫状河流的洪峰流量输沙变异数值模拟[J]. 工程科学与技术 2020(04)
    • [3].辫状河流形态形成及演变机制分析[J]. 水电能源科学 2019(06)
    • [4].长江源通天河段辫状河道形态特征与变化规律[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8(09)
    • [5].藕节辫状河发育和演变过程的试验研究[J]. 水科学进展 2018(06)
    • [6].辫状河河道砂体内部构型表征方法与层次结构解析[J]. 科技通报 2019(10)
    • [7].杭锦旗地区辫状河定量地质知识库建立及应用[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 [8].X凹陷H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拟实验研究[J]. 中国锰业 2018(01)
    • [9].辫状河储层内部建筑结构及剩余油分布研究[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 [10].苏里格气田盒_8气层组厚层辫状河道砂体构型分析[J].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4(01)
    • [11].辫状河道内部建筑结构模式的建立及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J].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3(06)
    • [12].辫状河砂体三维构型地质建模研究[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6)
    • [13].松南十屋断陷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特征[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 [14].低幅构造砂质辫状河油藏三维地质建模研究——渤海旅大油田馆陶组[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 [15].辫状河内部构型递进式建模方法[J].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19(02)
    • [16].渤海海域L油田砂质辫状河储层构型特征[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7(06)
    • [17].浅水砂质辫状河结构单元的新认识[J]. 中国锰业 2018(01)
    • [18].沟谷控制的辫状河储层综合预测[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 [19].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辫状河体系带特征[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6(02)
    • [20].江西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白垩系辫状河相沉积及其丹霞地貌发育特征[J]. 地球学报 2012(03)
    • [21].定边地区辫状河沉积储层主控因素[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9(01)
    • [22].辫状河内部辫流水道识别与充填结构分析[J]. 科技通报 2019(08)
    • [23].辫状河储层构型表征研究进展[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7(06)
    • [24].像麻花辫一样美丽的河流[J]. 地球 2016(04)
    • [25].砂质辫状河储集层构型表征研究现状及展望[J]. 新疆石油地质 2018(04)
    • [26].砾质辫状河构型及隔夹层分布特征——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八道湾组露头为例[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8(05)
    • [27].辫状河沉积储层内部构型研究在港东一区的应用[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6(02)
    • [28].辫状河沉积储层内部构型研究在港东一区的应用[J]. 油气地球物理 2016(03)
    • [29].厚层辫状河道期次厘定与多期砂体叠置规律[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10)
    • [30].萨尔图油田辫状河储层三维层次建模[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标签:;  ;  ;  ;  ;  ;  ;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盒8段辫状河储层构型表征 ——以府谷天生桥剖面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