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前山水诗论文_赵丽恒

唐前山水诗论文_赵丽恒

导读:本文包含了唐前山水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山水诗,巧言,动因,共性,美学,性情,轨迹。

唐前山水诗论文文献综述

赵丽恒[1](2018)在《移步换景——简析唐前山水诗的观照角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山水诗从《诗经》中的萌芽到晋末的形成,及在唐前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魏晋时期,自然山水逐渐以比较纯粹的审美对象身份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在诗歌表现领域,山水描写的影响日益扩大。现从山水诗写作的观照角度来探寻它的"移步换景"之美。从活动的地域空间来说,山水意味着江湖,即意味着涉及的是一个阔大的空间,表现在诗作中,山水诗多在于一个"游"字。《文选》专设有"游览类",收录了23首诗歌,其中包括魏文帝的《芙蓉池作》一首,殷仲文的《南州桓公九井作》一首,及谢灵运的(本文来源于《中华辞赋》期刊2018年09期)

王刚[2](2009)在《唐前山水诗的情理要素消长之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唐前山水诗的嬗变中,有一个较明显的变化,那就是理消情长,山水诗逐步摆脱玄理,进入到表现山水的美好清音和抒写主体性灵之中。东晋山水诗理语入景语,以理遣情。南朝宋山水诗玄理渐隐,性情日长。齐梁陈山水诗玄风已逝,融情于景。(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2期)

王刚[3](2008)在《唐前山水诗的量化统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山水诗的界定,可从量上规定山水诗的外部特征,从质上规定山水诗的特定内涵。量化统计唐前山水诗歌的分布。结合唐前山水诗分布列表,对唐前山水诗的概况做量化分析,总结唐前山水诗嬗变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2期)

王刚[4](2005)在《声色大开 巧言切状——唐前山水诗状物特性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唐前山水诗巧言切状特点进行了深层次探讨,以考察其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体现的,它所富有的审美特点,审美的效果和存在的意义。文章认为唐前山水诗主要追求形似,在状物时能切合物性的特质,并且擅长于营构精妙的语言,此叁者的结合,造就了巧言切状的高超描写技巧。(本文来源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5年06期)

王刚[5](2005)在《声色大开 巧言切状——唐前山水诗状物特性深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唐前山水诗巧言切状特点做出深层次探讨,以考察其是如何发生的,又是如何体现的,以及所富有的审美特点和产生的效果和存在的意义。唐前山水诗主要追求形似,在状物时能切合物性的特质,并且擅长于营构精妙的语言。此叁者的结合,造就了巧言切状的高超描写技巧。(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王刚[6](2002)在《唐前山水诗之源起及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唐前山水诗的研究,历来多集中在山水诗源起原由和具体诗人诗作的探讨上。首先,关于山水诗的源起原因,各位先贤和学者从诗歌自身内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开掘,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研究格局。相较于其它角度,从美学来研究还不够充分和厚实,本文对此进行了一番探讨。其次,唐前山水诗研究,主要集中在具体诗人诗作的点的研究上,本文不再做点的探讨,而是尝试将唐前山水诗放在一个平面上,做了宏观的研究,既考察横向的共性和差异,又研究纵向的发展和新变,较为详细地论述了山水诗在发展和衍变中的理路和脉络。 本文山引言和四章正文组成。引言部分扼要概述了唐前山水诗的研究特点和现状,点明本文写作的思路。正文第一章对山水诗的义界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山水诗的判断标准:第二章对山水诗的源起原由,从美学的角度切入作了一番解析:第叁章首先对唐前山水诗进行了一个数字的统计,接着按时代顺序对唐前山水诗的创作做了一个轮廓的勾勒,最后从叁个角度探讨了唐前山水诗发展的理路和脉络:第四章对唐前山水诗的共性做了探讨,并对唐前山水诗作了一个历史的定位。 第一章,“山水诗的义界”。首先指出了“山水诗”名称的来源,接着指出对山水诗的界定历来比较笼统和宽泛,多为描述性的说明,并列举辨析了几种较有影响的山水诗的定义,最后提出了山水诗的界定标准,即从量和质两个方面来进行规定。 第二章,“山水诗肇始的美学动因”。这是对山水诗源起原由在美学上的一个考察。提及山水诗之源起,必然涉及到山水诗形成时限的断代问题,经过论证.将其定在东晋。我们知道,诗歌的内部,主要包括节奏、语言、思维、审美意识四个层面。山水诗之比于以前其它题材的诗歌,在语言和审美意识两个层面上发生的变化最大,在这两点上最能呈现山水诗相异于其它诗歌的特质。本章探讨了语言及审美意识对山水诗产生的影响。 1.语言的诗化是诗歌发展的主题,它通过语言的审美信息的衍生和追加来实现。山水自然景物的反复咏叹和描写,为山水诗作了量和描写技巧经验的积累。山水描写量的积累不能简单地视为语言词汇横向的扩张,它集中体现在有关山水的语言内涵的闩益丰富和表现力的闩益提高上,是一个有关山水的语言逐步诗化,并将其诗化成果积淀下来的进程。描写技巧,归根到底是为了增强诗歌语言的感 染力,是诗歌语言诗化进程中的催化剂。基于这样的认识,本部分详细考察了从 《诗经》、《楚辞》到汉大赋,再到西晋和东晋的宴游诗、游仙诗、玄言诗、山 水赋等中的山水描写成分。 2.群体性的山水审美意识是山水诗得以产生的直接原因。本部分先论述了 由先秦到晋宋人们山水观念的衍变过程。人与山水的关系有叁种,即山水比德、 山水适志、山水审美。到了晋代,人与山水之间建立起了审美关系,而群体性的 山水审美意识则到了东晋才产生,本部分从人物品藻,玄、佛自然观,对江南山 水的娱悦之风叁个方面予以了论述。”第叁章,“唐前山水诗的植变轨迹,,。首先,依据第一章。山水诗的义界。、所提供的判断标准,对唐前山水诗做了一个全面的统计,并做了一个“唐前山水 诗分布列表”图,详细地列出了各位诗人的山水诗数量。接下来以该图表所提供 的数据,按时代顺序对唐前山水诗的创作情况做了一个轮廓的勾勒,重点详解了 各个阶段山水诗创作的具体特点,并间及到了一些诗人诗作在语言风格、审美特 征、意境营构等上的追求和表现。本章的主要内容,在于从叁个层面切入从宏观 上探讨了唐前山水诗在擅变过程中的理路和脉络。这叁个层面,或者说角度是: 1.山水诗中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转变;2.说理成分与打情要素的消长;3.曰吻调 利与声韵和谐的不同要求。 1.在中古文学的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山水诗中的诗人主体与山水客体之间 关系的转变呈现出这样一条轨迹,由哲学性的主客统一发展到审美性的主客分离, 再发展到诗性的主客统一。(l)东晋,山水诗中的主客关系是诗人主体与山水客 体在自然之道范畴中的统一。东晋时期的山水审美活动是悟道活动所诱发的,其 审美方式是“以玄对山水”,观照的是自然山水的整体美,主客关系是主体与客 体在“道”、“玄同”、“自然”等本体性概念上的统一。(2)刘宋,诗人与山 水之间具有的审美主体与客体关系明确化,遂由主客统一转向主客分离。刘宋时 期,之所以出现审美大系的主各分离,可以从玄学发生变化,山水在整体上大上 道的象征物的资格,重新下降为物和山水娱悦之风较东晋更为盛行,对山水自然 形象有着亲临体察和欣赏两个方面来说明。审美关系的主客分离,玉成了刘宋高 超的写景(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02-04-01)

唐前山水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唐前山水诗的嬗变中,有一个较明显的变化,那就是理消情长,山水诗逐步摆脱玄理,进入到表现山水的美好清音和抒写主体性灵之中。东晋山水诗理语入景语,以理遣情。南朝宋山水诗玄理渐隐,性情日长。齐梁陈山水诗玄风已逝,融情于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唐前山水诗论文参考文献

[1].赵丽恒.移步换景——简析唐前山水诗的观照角度[J].中华辞赋.2018

[2].王刚.唐前山水诗的情理要素消长之路[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3].王刚.唐前山水诗的量化统计分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4].王刚.声色大开巧言切状——唐前山水诗状物特性解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5].王刚.声色大开巧言切状——唐前山水诗状物特性深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5

[6].王刚.唐前山水诗之源起及流变[D].陕西师范大学.2002

论文知识图

Notice: Undefined index: items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

标签:;  ;  ;  ;  ;  ;  ;  

唐前山水诗论文_赵丽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