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感,磁台、电极和绕组,所述绕组外侧包裹有磁台,且所述磁台底部两端对称安装有各一个电极;其中,所述绕组两端出线端头垂直折线成Z形状与两个电极顶部接触连接,所述磁台为一种磁性材料构件;本实用新型,取消原本的导线架,连接稳定,结构简单,节约成本,绕组引线侧边出线充分利用空间,产品厚度可减小至0.5mm,垂直折线,增加绕组引线与电极间连接稳定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电感,其特征在于,包括磁台(1)、电极(2)和绕组(3),所述绕组(3)外侧包裹有磁台(1),且所述磁台(1)底部两端对称安装有各一个电极(2);其中,所述绕组(3)两端出线端头垂直折线成Z形状与两个电极(2)顶部接触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电感,其特征在于,包括磁台(1)、电极(2)和绕组(3),所述绕组(3)外侧包裹有磁台(1),且所述磁台(1)底部两端对称安装有各一个电极(2);
其中,所述绕组(3)两端出线端头垂直折线成Z形状与两个电极(2)顶部接触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台(1)为一种磁性材料构件。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器件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感。
背景技术
电感,是通过电磁感应原理进行产电的设备。现有的电感存在以下缺陷:大量使用导线架,成本高,导线架与内部线圈连接存在风险,由于导线架的使用,留给线圈的空间很小且无法降低产品厚度,出线方式降低了空间利用率,电极的安装结构稳定性低;针对这些缺陷,所以我们设计一种电感是很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感,取消原本的导线架,连接稳定,结构简单,节约成本,绕组引线侧边出线充分利用空间,产品厚度可减小至0.5mm,垂直折线,增加绕组引线与电极间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感,磁台、电极和绕组,所述绕组外侧包裹有磁台,且所述磁台底部两端对称安装有各一个电极;
其中,所述绕组两端出线端头垂直折线成Z形状与两个电极顶部接触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磁台为一种磁性材料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绕组两端出线端头垂直折线成Z形状与两个电极顶部接触连接,有利于导电,磁台包裹在绕组外侧,形成一体结构,该结构,取消原本的导线架,连接稳定,结构简单,节约成本,绕组引线侧边出线充分利用空间,产品厚度可减小至0.5mm,垂直折线,增加绕组引线与电极间连接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半剖示意图;
图中:1、磁台;2、电极;3、绕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一种电感,包括磁台1、电极2和绕组3,绕组3外侧包裹有磁台1,且磁台1底部两端对称安装有各一个电极2;
其中,绕组3两端出线端头垂直折线成Z形状与两个电极2顶部接触连接;
磁台1为一种磁性材料构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绕组3两端出线端头垂直折线成Z形状与两个电极2顶部接触连接,有利于导电,磁台1包裹在绕组3外侧,形成一体结构,该结构,取消原本的导线架,连接稳定,结构简单,节约成本,绕组3引线侧边出线充分利用空间,产品厚度可减小至0.5mm,垂直折线,增加绕组3引线与电极2间连接稳定性。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1449.5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357581U
授权时间:20190906
主分类号:H01F 27/28
专利分类号:H01F27/28;H01F27/30;H01F27/29
范畴分类:38B;
申请人:苏州茂昌电子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苏州茂昌电子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丽丰商业中心2幢A座1419室、1420室
发明人:宋楷;朱林正
第一发明人:宋楷
当前权利人:苏州茂昌电子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电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