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鉴定论文_林凌鸿,郑丽祯,史梦竹,李建宇,王秋月

导读:本文包含了害虫鉴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鉴定,害虫,分子,柚木,条形码,基因,引物。

害虫鉴定论文文献综述

林凌鸿,郑丽祯,史梦竹,李建宇,王秋月[1](2019)在《福建新记录入侵害虫木瓜秀粉蚧的分子检测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核糖体28S rDNA基因序列的种特异性PCR方法,快速鉴定福建新纪录入侵性害虫——木瓜秀粉蚧(Paracoccus marginatus Williams and Granara de Willink)。【方法】通过1对扩增粉蚧28S rDNA的通用引物(S3660/A335)扩增以木瓜秀粉蚧为靶标,以野外采集的另外10种粉蚧为对照的11种粉蚧的基因片段序列。根据所得基因序列结果并参照GeneBank数据库中已知粉蚧的28S rDNA基因序列,设计出木瓜秀粉蚧28S rDNA的种特异性引物(28S-ParF/28S-MarR),对该种特异性引物的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该种特异性引物对木瓜秀粉蚧的28S rDNA基因具有扩增能力,得到产物大小为446 bp的扩增片段,对其他10种粉蚧均无扩增效果。该引物不仅对木瓜秀粉蚧雌成虫具有稳定的扩增效果,对不同虫态、不同寄主来源以及不同地区来源的木瓜秀粉蚧均有稳定的扩增效果。【结论】对福建发现的木瓜秀粉蚧进行分子鉴定并建立了木瓜秀粉蚧快速分子检测技术,可用于识别和防控木瓜秀粉蚧,有助于遏制木瓜秀粉蚧的入侵危害。(本文来源于《果树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赵岩,韩世平,丁华锋,毛红彦,王震[2](2019)在《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河南省夏季重要实蝇害虫分子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夏季采自河南省洛阳市、郑州市的实蝇幼虫、成虫为研究材料,采用DNA条形码技术,通过测定、比对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I(COI)基因片段序列,对其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检测的实蝇样品种类为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具条实蝇(Zeugodacus scutellatus)和叁点棍腹实蝇(Dacus trimacula),与相关种已知序列的相似度均在99.39%以上,其系统发育树明显与我国其他常见实蝇近缘种区分开。(本文来源于《中国植保导刊》期刊2019年05期)

张立强,李媛,张琴,魏朝辉,丁桂珍[3](2019)在《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轮叶黑藻害虫——小筒水螟鉴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DNA条形码序列信息和形态特征,对某严重危害虾、蟹塘轮叶黑藻的"卷叶虫"种类进行了种属鉴定分析。COⅠ基因序列信息显示,该"卷叶虫"幼虫和飞蛾的序列一致性为100%,为同一物种,飞蛾为"卷叶虫"幼虫的成虫。经Gen Bank数据库BLAST鉴定,为Parapoynx diminutalis,中文名为小筒水螟。幼虫全身长满刚毛、具卷叶行为,飞蛾呈浅白色、长有棕色斑块,上述特征与小筒水螟一致。综合上述依据,最终鉴定该"卷叶虫"为小筒水螟。(本文来源于《水产科技情报》期刊2019年03期)

马林,林金盛,陆娜,骆昕,曲绍轩[4](2019)在《江浙地区秀珍菇双翅目害虫鉴定及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江浙地区秀珍菇双翅目害虫的种类、发生规律及其生物防治方法,为秀珍菇双翅目害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江苏灌南、高淳和浙江淳安、江山的7个秀珍菇栽培基地采集双翅目害虫虫样,采用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虫样进行分类鉴定;采用黄板诱虫法监测秀珍菇出菇棚害虫全年动态消长规律,绘制双翅目害虫消长动态曲线;在秀珍菇出菇期,采用喷雾法测定1%印楝素水分散粒剂1000倍稀释液和1200 ITU/mg苏云金芽孢杆菌以色列变种(Bti)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对双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在江浙地区7个秀珍菇栽培基地采集虫样70份,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发现当地秀珍菇栽培中受到4科[眼蕈蚊科(Sciaridae)、蚤蝇科(Phoridae)、果蝇科(Drosophilidae)和瘿蚊科(Cecidomyiidae)]5属[迟眼蕈蚊属(Bradysia impatiens)、厉眼蕈蚊属(Lycoriella ingenua)、异蚤蝇属(Megaselia tamilncduensis)、果蝇属(Drosophila glabriapex)和瘿蚊科未知属]双翅目虫害的危害,其中迟眼蕈蚊属的异迟眼蕈蚊发生范围最广、样本数最多;黄板监测结果显示,江浙地区秀珍菇双翅目害虫全年在5—7月和9—10月出现两个高峰;对害虫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印楝素和Bti对秀珍菇上的双翅目害虫均有明显的杀虫活性,第2次用药15 d后黄板上的平均成虫数分别只有89.73和101.27只/板,明显少于对照虫数(281.23只/板),印楝素防治效果略优于Bti,但差异不显着(P>0.05)。【结论】迟眼蕈蚊属的异迟眼蕈蚊是江浙地区秀珍菇栽培中害虫种类的优势种群;在江浙地区秀珍菇出菇棚中双翅目害虫全年有两个发生高峰,分别为5—7月和9—10月;印楝素和Bti两种生物药剂对秀珍菇上的双翅目害虫均有明显的杀虫效果,可作为防治秀珍菇双翅目害虫的药剂在生产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杨坤,阚望,许姗姗,孔宝华,李富贵[5](2019)在《云南泸西苹果病虫害调查与病原及害虫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红河州泸西县为云南重要的苹果新产区,调查鉴定泸西县苹果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对泸西县的苹果病虫害防控,苹果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系统调查和鉴定了云南红河州泸西县向阳乡习峨村、叁塘乡、向阳乡沙马村等3个苹果产区的病虫害。通过室内病原显微观察,对真菌病原进行形态鉴定,应用RT-PCR检测技术与测序鉴定病毒,害虫形态鉴定。最终结果表明:云南泸西苹果病虫害共8种,其中真菌病害3种,有斑点落叶病、枝干轮纹病、褐斑病;病毒病害2种,有苹果茎沟病毒病、苹果花叶病毒病;虫害3种,蚜虫、蓟马和金纹细蛾3种虫害。其中斑点落叶病和褐斑病为主要病害,病毒病害其次,虫害发生率较小。其次通过调查与鉴定,否定了危险性病害苹果炭疽叶枯病在云南泸西的存在。(本文来源于《南方园艺》期刊2019年01期)

丁永顺,常志敏,杨琳,陈祥盛[6](2018)在《乌桕新害虫——中华卡扁蜡蝉的形态及分子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介绍发生在贵州省龙里县乌桕上的一种新害虫——中华卡扁蜡蝉的形态及分子鉴定的方法。[方法]对中华卡扁蜡蝉卵、若虫(5龄)及成虫3个虫态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记;同时通过PCR扩增,获取了中华卡扁蜡蝉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利用MEGA 6. 0软件对其序列组成及遗传距离进行分析,以竹鳎扁蜡蝉、红线鳎扁蜡蝉、勐仑鳎扁蜡蝉为外群,采用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系统发育树显示中华卡扁蜡蝉10个样品的COI基因序列能较好地聚为一枝;中华卡扁蜡蝉的种内遗传距离为0. 000 0. 065,4种扁蜡蝉科昆虫种间遗传距离为0. 142 0. 202,种内遗传距离与种间遗传距离不存在重迭现象。[结论] COI基因序列可作为DNA条形码片段,实现中华卡扁蜡蝉快速、准确的物种鉴定。初步调查了中华卡扁蜡蝉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状况。(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赖盛昌,廖家新,戴小华,王有信,王建国[7](2019)在《重要山楂害虫——山楂长小蠹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鉴定出重要山楂害虫——山楂长小蠹的种类:Platypus contaminatus。介绍了该虫新的寄主和分布范围、形态特征、成虫图片、5个标记基因等,以供相关人员研究鉴定时参考。同时提出应防范其潜在的危害。(本文来源于《植物检疫》期刊2019年01期)

陶蓓,万品俊,李国清[8](2018)在《马铃薯害虫洋葱平颜蚜蝇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主要对甘肃省马铃薯在仓储过程中发现的一种蝇类——洋葱平颜蚜蝇(Eumerus strigatus Fallén,1817)进行了形态学以及分子鉴定。形态学方面,该虫的幼虫期体圆筒形,原足不发达无趾钩,后气门着生在短管上;蛹期呼吸管及体表针突仍然可见;成虫期头顶叁角区宽大,复眼具稀短而明显的毛,中胸背板暗绿色具金属光泽,正中两侧各具1较狭灰白色粉被纵条。分子方面,通过提取该虫的基因组DNA,克隆了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片段长度为709bp,与NCBI已报道的洋葱平颜蚜蝇COI序列(序列登录号为JN991990.1)相似性为100%。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该虫的生活习性和防治方法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绿色植保与乡村振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10-24)

张海剑,宋健,马红霞,石洁,胡清玉[9](2018)在《河北行唐地区玉米害虫灰地种蝇的鉴定及其对玉米种子和幼苗的为害》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明确在河北省行唐县新发现的一种为害春玉米种子和幼苗根蛆的分类地位、为害特点及不同种植模式下对玉米种子和幼苗的为害情况。【方法】以从河北行唐采集的虫源进行室内饲养后,对该虫各虫态进行了形态描述,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了种类鉴定;采用随机抽样调查了该害虫对河北行唐不同种植模式(施腐熟有机肥的玉米单作田、施未腐熟有机肥的玉米单作田、施腐熟有机肥的白菜-玉米轮作田和施未腐熟有机肥的白菜-玉米轮作田)下春玉米的为害情况。【结果】待鉴定根蛆经室内饲养后各虫态的形态特征与已报道的灰地种蝇Delia platura的形态特征基本一致,COⅠ基因和Cytb基因分别与GenBank的灰地种蝇COⅠ基因和Cytb基因核苷酸序列一致性均为99%,从而确定其为灰地种蝇幼虫。田间调查结果表明,玉米种子被灰地种蝇幼虫为害后不能萌发,幼苗被害后萎蔫枯死;在施未腐熟有机肥的白菜-玉米轮作田中为害严重,种子和幼苗总被害率高达39. 33%,被害玉米苗单株最高虫量为8头。【结论】首次报道了灰地种蝇在中国为害玉米,该虫可为害玉米种子和幼苗根系,在施用未腐熟动物粪肥的白菜-玉米轮作田具有较高的危害风险。(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林伟,龙阳,黄永辉,徐淼锋,徐浪[10](2018)在《一种柚木食叶害虫柚叶帕野螟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柚叶帕野螟(Paliga damastesalis)是危害柚木的一种重要害虫,与另一种柚木害虫柚木野螟(P.machoeralis)在形态以及为害状上极为相似。为避免引起鉴定的混乱,文中应用生殖器特征以及DNA条形码对该种进行描述鉴定,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植物检疫》期刊2018年05期)

害虫鉴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夏季采自河南省洛阳市、郑州市的实蝇幼虫、成虫为研究材料,采用DNA条形码技术,通过测定、比对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I(COI)基因片段序列,对其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检测的实蝇样品种类为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具条实蝇(Zeugodacus scutellatus)和叁点棍腹实蝇(Dacus trimacula),与相关种已知序列的相似度均在99.39%以上,其系统发育树明显与我国其他常见实蝇近缘种区分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害虫鉴定论文参考文献

[1].林凌鸿,郑丽祯,史梦竹,李建宇,王秋月.福建新记录入侵害虫木瓜秀粉蚧的分子检测鉴定[J].果树学报.2019

[2].赵岩,韩世平,丁华锋,毛红彦,王震.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河南省夏季重要实蝇害虫分子鉴定[J].中国植保导刊.2019

[3].张立强,李媛,张琴,魏朝辉,丁桂珍.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轮叶黑藻害虫——小筒水螟鉴定研究[J].水产科技情报.2019

[4].马林,林金盛,陆娜,骆昕,曲绍轩.江浙地区秀珍菇双翅目害虫鉴定及防治[J].南方农业学报.2019

[5].杨坤,阚望,许姗姗,孔宝华,李富贵.云南泸西苹果病虫害调查与病原及害虫鉴定[J].南方园艺.2019

[6].丁永顺,常志敏,杨琳,陈祥盛.乌桕新害虫——中华卡扁蜡蝉的形态及分子鉴定[J].林业科学研究.2018

[7].赖盛昌,廖家新,戴小华,王有信,王建国.重要山楂害虫——山楂长小蠹的鉴定[J].植物检疫.2019

[8].陶蓓,万品俊,李国清.马铃薯害虫洋葱平颜蚜蝇的鉴定[C].绿色植保与乡村振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9].张海剑,宋健,马红霞,石洁,胡清玉.河北行唐地区玉米害虫灰地种蝇的鉴定及其对玉米种子和幼苗的为害[J].昆虫学报.2018

[10].林伟,龙阳,黄永辉,徐淼锋,徐浪.一种柚木食叶害虫柚叶帕野螟的鉴定[J].植物检疫.2018

论文知识图

系统各模块菜单8.5.2系统设置与维护模块系统维护模块荔枝异形小卷蛾Cryptophlebiaombrodelt...重要竹类害虫维护模块系统参数设置模块系统主界面

标签:;  ;  ;  ;  ;  ;  ;  

害虫鉴定论文_林凌鸿,郑丽祯,史梦竹,李建宇,王秋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