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纪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十七世纪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十七世纪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蒙古,北爱尔兰,大不列颠,罗山,山阳,巴洛克,澎湖。

十七世纪初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王俊杰[1](2018)在《十六至十七世纪初的马鲁古群岛》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鲁古群岛(Maluku Islands),又名摩鹿加群岛(Moluccas Islands),马来语称之为Malika,是位于印度尼西亚东北部的热带群岛。由于盛产香料而闻名于世,十六至十七世纪,一直是丁香和肉豆蔻的重要产地。十六世纪,在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的殖民势力侵入下,马鲁古原始的自然状态被打破,香料贸易开始纳入世界市场体系,成为国际贸易的一部分,与此同时,马鲁古的政治、宗教生态也出现了独特的变化。本文以葡萄牙与西班牙的英译原始资料为中心,结合中国和东南亚等地的其他相关材料,以葡据特尔纳特时期(1522-1575年)为考察重点,试图探究十六至十七世纪初的马鲁古群岛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风俗习惯、政治宗教博弈,以及香料贸易全球化的过程。有关马鲁古群岛十六世纪初期的文献资料中,主要有多默·皮列士于1512-1515年在马六甲撰写的《东方志》,安东尼奥·皮加费塔1521年的航海日记,马鲁古第七任总督安东尼·加尔旺于1544年留下的《马鲁古群岛专论》以及巴托洛梅·莱昂纳多·德·阿苏银拉于1609年撰写的《马鲁古群岛征服战》。通过文献中记载的第一个探访马鲁古的欧洲人弗朗西斯科·塞拉诺,看十六世纪初期的马鲁古的基本概况。马鲁古的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在十六世纪初期,早已脱离了原始状态,当地人通过和东南亚其他地区进行贸易早已丰衣足食,并拥有自身的一套管理体系。在塞拉诺离开后,葡萄牙当局对马鲁古政治生态进行了调整,但最终不得不适应当地局势。马鲁古的苏丹们在葡萄牙与西班牙对马鲁古的争夺中,玩弄着政治平衡的手法,但最终还是引来了杀身之祸。传统意义上都认为是葡萄牙、西班牙通过武力征服了马鲁古,实际上,马鲁古的苏丹们也需要葡、西二国带来的贸易往来以及军事实力的保护。这种保护的背后,改变宗教的信仰也成了部分苏丹们的护身符。与此同时宗教的皈依也让葡萄牙人短暂的成为了马鲁古的中心特尔纳特的国王。葡萄牙与西班牙的介入不仅打开了马鲁古对外贸易的窗口,也打破了以往穆斯林商人垄断的香料转口贸易,促进了香料贸易的全球化。但政治的独立与贸易的开放一直都是马鲁古人民与统治者所期望的,随着1575年葡萄牙人被特尔纳特苏丹巴布拉赶走,马鲁古才进入了下一个全新的时代,贸易也空前的繁荣。在1575-1620年间,马鲁古的香料贸易发展至顶峰,恰巧处于明朝万历年间。但是接踵而来的欧洲殖民者始终没有放弃对这里的统治与贸易垄断。随着荷兰人在1621年垄断了马鲁古的香料贸易,香料群岛的命运便一直走着下坡路。私运的船只不断地将丁香种子运送至留尼旺岛、桑给巴尔岛、奔巴岛和马达加斯加岛等适宜种植丁香的区域,而马鲁古群岛的丁香树则基本被砍伐殆尽。后来英国人在马来西亚与印度南部种植丁香。香料群岛的丁香种植与贸易走向衰落,最后退出了历史舞台。(本文来源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期刊2018-05-17)

萨出日拉图[2](2015)在《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山阳地区蒙古诸部游牧地变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山阳地区蒙古诸部游牧地变迁进行了完整系统的研究。论文由叁章组成。第一章,首先说明了山阳地区的地缘概念,其次阐述了左翼蒙古移徙山阳地区的原因和时间。认为明朝推行的闭关拒贡政策,中断了蒙古与中原的传统经济联系,使贸易活动不能正常进行。同时,由于打来孙汗与俺答汗有隙,左翼蒙古为另辟新径与明朝贸易而于1550年举部移徙山阳地区,瓜分了朵颜叁卫。最后,详细论证了左翼蒙古诸部游牧地的分布情况。第二章,探讨了左翼蒙古移徙山阳地区后的活动、东北女真诸部的发展历程,建州女真的兴起和爱新国建立,以及蒙古、明朝、爱新国在山阳地区的对峙等问题。认为左翼蒙古移徙山阳地区后,主要是向明朝求贡挟赏。而女真诸部则通过长期的整合,最终在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的统领下逐渐兴起并建立了爱新国政权。这对当时的东北亚政局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致使明朝、蒙古、爱新国形成了叁足鼎立局面。第叁章,对林丹汗西征,爱新国经略山阳地区及指授归顺蒙古诸部游牧地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爱新国通过向明朝辽东地区用兵和分化离间蒙古诸部等策略,逐渐在与蒙古、明朝叁足鼎立的局势中占据了优势。而林丹汗则为了维系与明朝的市赏贸易关系,并统一蒙古,恢复大汗权威而起兵西征右翼蒙古,从而使留在山阳地区的蒙古诸部陆续归附了爱新国。爱新国也开始采取申明约法、指授牧地等政治措施,对蒙古诸部加强了政治支配,为清代外藩蒙古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5-05-04)

刘文蔚[3](2013)在《十七世纪初意大利声乐作品风格及对现今美声唱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17世纪初是意大利歌剧诞生和高度发展的年代,这些优美动听的歌曲从当时一直流传到现今,为世界各地的声乐爱好者和歌唱家们所喜爱。这个时期的意大利声乐歌曲旋律线条优美,而结构却又是工整严谨,对声音的要求就需要更加的规范,从而奠定了现今训练美声唱法的基础。而这一时期的演唱风格对现今的美声唱法和声乐教学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以及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音乐时空》期刊2013年10期)

廖可斌[4](2012)在《十七世纪初东北亚文化交流的“叁国演义”——以林罗山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交流中,文化地位处于弱势者也不可能一味崇拜强势文化,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坚持自身的主体性。晚明时期,随着中国、日本、朝鲜国际关系的改变,叁个文化主体在文化交流中的心态也有所变化。日本学者对中华文化继续保持尊崇,同时急于显示自我以求得到认可;承认朝鲜文化发展水平高于日本,但又表现出明显的竞争和挑战姿态。韩国学者对中国文化仍然高度尊敬;面对综合国力强于自身的日本,则在文化上保持一定的优越感。当时中国、日本、朝鲜之间的文化交流呈现出类似中国历史上的"叁国演义"的局面,这种情形在当时日本着名学者林罗山的诗文集中有生动反映。(本文来源于《北京论坛(2012)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新格局·新挑战·新思维·新机遇:“文明的构建:语言的沟通与典籍的传播”语言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期刊2012-11-02)

斗改才让[5](2012)在《十七世纪初西藏政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西藏社会的形势处于地方政权和各宗教派别、蒙古势力等组成复杂的社会局面。各地方割据势力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利和地位,战乱蔓延整个西藏社会,最后藏巴汗势力逐渐强大并消灭各地方割据,统一了卫藏地区。其后,藏巴汗和噶玛噶举派联合白利土司、却图汗共同排挤、镇压格鲁派,导致格鲁派引进蒙古和硕特部军队入藏,消灭藏巴汗地方政权。所以本人针对十七世纪初藏族社会中的政教联合制度和教派矛盾以及外部力量给当时藏族社会发展历史带来的影响及后果进行了初步调查和较为全面研究。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从十七世纪初复杂的历史背景下藏巴汗怎样统治卫藏的经过和当时藏传佛教各教派的发展状况、藏巴汗为了安抚与稳定刚统治不久的地域实行了什么样的宗教政策等叁方面进行了阐述.第二章主要论述了噶玛教派的社会历史地位和新兴格鲁派的传播及发展给噶玛派和藏巴汗地方政权的地位及利益所构成的威胁。第叁章主要阐述了此矛盾的不断升华下噶玛派联合藏巴汗地方政权镇压和阻止格鲁派发展的基础上还较详细的描述了格鲁派当时的严峻处境,同时还论述了格鲁派各上层人物同心协力从藏区内外寻找靠山逆转对自己的教派的不利的局面。第四章通过论述当时蒙古社会中存在的矛盾和斗争,尤其是漠西卫拉特蒙古各部落间争夺草场和牲畜而连年征战的内部矛盾和同其他民族和国家战火不断的外部矛盾论证了固始汗出兵援助格鲁派的真正原因。最后简单地描述了蒙藏联合建立了甘丹颇章地方政权既藏巴汗政权的灭亡。(本文来源于《西藏大学》期刊2012-04-20)

尚媚[6](2008)在《十七世纪初意大利音乐的发展传播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17世纪前中期,意大利是大部分主要音乐创新的发源地。它为从马德里到彼得堡,从爱丁堡到维也纳的宫廷小教堂、城市教堂、贵族的沙龙、剧院和出版社提供音乐、作曲家、演奏家和乐器。重要的是理解这种强大的音乐文化是怎样传播的。在巴洛克时代,音乐风格传统模式在意大利的发展,逐渐让位于北部国家的吸引和混合,有的人认为是由于阿尔卑斯山两边的体裁和风格的多样性。这种看法潜意识地建立在基督教从巴勒斯坦向西传播。"美索不达米亚"模式假定影响主要向一个方向流动,早期本国的传统比不上进口的。然而,在法国、汉萨同盟和德累(本文来源于《音乐天地》期刊2008年07期)

乔吉[7](2003)在《一部新发现的十七世纪初蒙古编年史手抄本——评乔伊玛(Sh.Choimaa)新版《〈黄金史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蒙古族有许多有价值的古代文献 ,其中蒙古编年史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编年史自13世纪以来以完整程度不同的抄本形式 ,在蒙古高原上流传至今。自从俄国蒙古学者开始搜集、整理、刊布和研究蒙古编年史 ,并奠定了蒙古史料学基础至今 ,大约已经过去两个世纪了。在此期间(本文来源于《蒙古学信息》期刊2003年03期)

许颖颖[8](1999)在《十七世纪初闽南韵母系统初探─—明刊闽南戏曲《满天春》用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泉州至今尚保留着中国最古老剧种之一的闽南古典戏曲——梨园戏。而在古代中国,南方地区的“俗方言”是受人蔑视的。以至到本世纪,福建和台湾用的闽南话只限于口头用词而没有独立成文字。泉州文化遗产也受到不可弥补的损失。我们甚至认为中国不再有明代或清初版本的闽南方(本文来源于《福建论坛(文史哲版)》期刊1999年06期)

李金明[9](1999)在《十七世纪初荷兰在澎湖、台湾的贸易》一文中研究指出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迫切想打开对华贸易的大门,达不到目的后,即在福建沿海一带实行海盗式的掠夺,并先后占据我国的澎湖岛和台湾南部,在那里设立贸易据点,把中国丝织品、瓷器等货物转贩到日本、欧洲等地以攫取巨利。然而,荷兰殖民者采取的是极其野蛮的强盗行径,因此屡遭明朝军队的无情打击,被驱逐出澎湖岛。终明之世,荷兰从未取得直接对华贸易的权利。(本文来源于《台湾研究集刊》期刊1999年02期)

施雪琴[10](1996)在《菲律宾华人移民政策与人口的变化:从十七世纪初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文中研究指出华人移民菲律宾的历史悠久,可上溯到唐代。在菲律宾礼智省马亚辛(Maysin),曾发现福建南安人郑国希的墓碑,立于唐高宗龙朔酉年(公元661年)。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宋代(1087年)设立了泉州市舶司,更多的福建海商到菲律宾经商。宋人赵汝适《诸番志》记载,(本文来源于《南洋问题研究》期刊1996年03期)

十七世纪初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对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山阳地区蒙古诸部游牧地变迁进行了完整系统的研究。论文由叁章组成。第一章,首先说明了山阳地区的地缘概念,其次阐述了左翼蒙古移徙山阳地区的原因和时间。认为明朝推行的闭关拒贡政策,中断了蒙古与中原的传统经济联系,使贸易活动不能正常进行。同时,由于打来孙汗与俺答汗有隙,左翼蒙古为另辟新径与明朝贸易而于1550年举部移徙山阳地区,瓜分了朵颜叁卫。最后,详细论证了左翼蒙古诸部游牧地的分布情况。第二章,探讨了左翼蒙古移徙山阳地区后的活动、东北女真诸部的发展历程,建州女真的兴起和爱新国建立,以及蒙古、明朝、爱新国在山阳地区的对峙等问题。认为左翼蒙古移徙山阳地区后,主要是向明朝求贡挟赏。而女真诸部则通过长期的整合,最终在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的统领下逐渐兴起并建立了爱新国政权。这对当时的东北亚政局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致使明朝、蒙古、爱新国形成了叁足鼎立局面。第叁章,对林丹汗西征,爱新国经略山阳地区及指授归顺蒙古诸部游牧地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爱新国通过向明朝辽东地区用兵和分化离间蒙古诸部等策略,逐渐在与蒙古、明朝叁足鼎立的局势中占据了优势。而林丹汗则为了维系与明朝的市赏贸易关系,并统一蒙古,恢复大汗权威而起兵西征右翼蒙古,从而使留在山阳地区的蒙古诸部陆续归附了爱新国。爱新国也开始采取申明约法、指授牧地等政治措施,对蒙古诸部加强了政治支配,为清代外藩蒙古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十七世纪初论文参考文献

[1].王俊杰.十六至十七世纪初的马鲁古群岛[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8

[2].萨出日拉图.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山阳地区蒙古诸部游牧地变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

[3].刘文蔚.十七世纪初意大利声乐作品风格及对现今美声唱法的影响[J].音乐时空.2013

[4].廖可斌.十七世纪初东北亚文化交流的“叁国演义”——以林罗山为例[C].北京论坛(2012)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新格局·新挑战·新思维·新机遇:“文明的构建:语言的沟通与典籍的传播”语言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2012

[5].斗改才让.十七世纪初西藏政教研究[D].西藏大学.2012

[6].尚媚.十七世纪初意大利音乐的发展传播刍议[J].音乐天地.2008

[7].乔吉.一部新发现的十七世纪初蒙古编年史手抄本——评乔伊玛(Sh.Choimaa)新版《〈黄金史纲〉研究》[J].蒙古学信息.2003

[8].许颖颖.十七世纪初闽南韵母系统初探─—明刊闽南戏曲《满天春》用韵研究[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9

[9].李金明.十七世纪初荷兰在澎湖、台湾的贸易[J].台湾研究集刊.1999

[10].施雪琴.菲律宾华人移民政策与人口的变化:从十七世纪初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J].南洋问题研究.1996

标签:;  ;  ;  ;  ;  ;  ;  

十七世纪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