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移相触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移相触发,励磁系统,双窄脉冲,开环小电流试验
移相触发论文文献综述
施晟,林少真[1](2017)在《移相触发单元故障引起的励磁输出异常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试验排查、历史数据比对、波形分析等手段分析某电厂大修期间进行励磁静态开环小电流试验时出现的可控硅输出电压异常现象,为解决功率单元及移相触发环节异常问题提供思路。(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期刊2017年11期)
李国勇,郑杲,许明周,金远[2](2016)在《基于移相触发的数字化驱动机构电流闭环调节装置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移相触发控制原理设计数字化驱动机构电流调节装置。通过闭环比例、积分、微分(PID)调节、时序电流实时监测等技术改进电流调节装置;设计了电流锁闭功能,以满足停堆多样化的相关要求。试验结果表明,相关设计满足驱动机构运行要求,部分技术指标有所优化。(本文来源于《核动力工程》期刊2016年02期)
王欣怡[3](2015)在《采用LM324设计的晶闸管移相触发电路》一文中研究指出晶闸管移相触发电路广泛应用于电机调速,功率调节,交直流调压等场合,电路一般由几片集成电路或单片机等元件构成,电路复杂元器件较多,本文介绍一种仅采用一片运放芯片和少量外围元件,巧妙的实现了同步、移相、触发等功能,电路如下图: 电路分析(本文来源于《电子报》期刊2015-08-16)
杨欢[4](2015)在《移相触发在拉丝机温控系统与过流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调压采用移相控制方式,利用定周期调功和变周期调功两种方式。该控制板带锁相环同步电路、自动判别相位、缺相保护、上电缓起动、散热器超温检测等功能,实现在拉丝机上温度控制,同时实际应用在硬件设计中采用的抗干扰措施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轻工科技》期刊2015年05期)
王依妮[5](2015)在《光触发CCD拍摄移相全息图实现干扰消除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传统的光学全息相比,数字全息技术能够实现再现像的有效分离,并且能准确计算出再现波前的数值。针对数字全息技术的特点,本研究工作考察了数字相移全息技术中存在的振动干扰影响,利用计算机控制空间光调制器,使具有固定位相差的多幅光栅图在空间光调制器中快速交替显示,实现对全息参考光的位相调制。相应地,利用光触发技术控制CCD,实现光栅图像更替与CCD的同步触发拍摄,有效地消除了外界振动对全息记录过程的干扰。本文主要完成的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了数字相移全息记录系统。通过在参考光中加入空间光调制器,实现了参考光波的精确移相。(2)提出了利用光触发CCD采集数字相移全息图的记录方式,准确有效地采集了各个位相值相对应的全息图。利用光调制器中光栅相移图像的交替播放,其衍射光在光探测器中产生的高低电平,对CCD进行触发拍摄,实现每一个相位图准确地对应于拍摄的全息图,大大提高了实验的准确程度,减少了后期图像处理的巨额工作量。(3)编制了用于数字相移全息图的处理程序。利用计算机程序,计算了每一幅全息图对应的位相值,对这些位相值进行统计,绘制出直方图及其拟合曲线,从而获得最佳位相值并得到相应的全息图。(4)将实验中获得的最佳相移值与原设定的移相值进行了对比,获得了满意结果,验证本实验利用光触发CCD拍摄移相全息图实现干扰消除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5-04-01)
王德昌,周启文,丁峰峰,邓吉勇,杨增辉[6](2014)在《分级调节移相器的晶闸管触发角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移相器是调节线路功率的有效手段,对于提高设备利用率、平衡潮流等具有重要意义。以晶闸管控制的双芯对称型移相器为对象,在实时数字仿真器(RTDS)中建立了一次设备的仿真模型,并开发了控制装置进行系统仿真研究。针对阀组触发脉冲对系统运行的影响,提出了触发脉冲控制策略,固定挡位时提前触发角触发,挡位调节过程中监测阀组电流过零关断后触发,并提出了一种阀组电流过零的检测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策略在固定挡位时,系统运行稳定无谐波,挡位调节过程中系统无冲击电流、过渡平滑。(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14年16期)
魏翔宇,师五喜[7](2014)在《滤波装置中晶闸管移相触发电路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滤波补偿装置中要求电容器投切速度快,无冲击电流、电压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晶闸管移相触发的电路。该电路实现了快速无冲击投切,设计简单,能很好地解决过零触发电路经常遇到的过零检测混乱而导致的误触发,以及触发需等待电容器放电,有一定延迟的问题。通过现场实验测试分析说明,此移相触发电路的良好实用性。(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用户》期刊2014年03期)
秦茂,徐小方,孙新志,薛林锋,张兴旺[8](2014)在《基于FPGA的可控硅移相触发控制器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模拟式可控硅移相触发电路稳定性很难保证的现象,本文设计了基于FPGA的可控硅移相触发控制器。该控制器采用模块化设计,以FPGA作为核心控制单元,电压Uk作为控制信号,产生用于可控硅移相触发的宽脉冲。当同步信号的频率10Hz<Ftb<100Hz时,移相触发范围约为10°<T3<145°。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器不仅集成度高,而且控制精度高,性能稳定可靠,对励磁系统的控制性能有显着的提高。(本文来源于《电测与仪表》期刊2014年03期)
余志涛,高峰,武松剑[9](2011)在《一种满足铁路机车大功率整流装置例行试验和型式试验需求的可移相脉冲触发装置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可移相大功率晶闸管脉冲触发装置是基于铁路机车大功率整流装置例行试验和型式试验实际应用需求而自主开发的一个产品。概述了晶闸管触发导通原理和特性,介绍了脉冲触发装置的系统组成、系统特点和实际应用情况;详细介绍了脉冲触发装置各功能模块的技术特点、硬件构成、故障诊断、可靠性设计以及实际应用效果等方面的情况。(本文来源于《铁道机车车辆》期刊2011年04期)
李光周,冯晖,林涛[10](2011)在《一种消除数字移相集成芯片触发误差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采样调节计数器的计数脉冲来适应电网频率漂移的电路,旨在解决目前市面上存在的移相芯片由于电网频率不稳定导致移相精度下降的问题,经过仿真和芯片实际测试,解决了数字移相集成芯片在电网频率漂移,产生触发误差的问题,同时该电路扩大了芯片的应用范围(比如欧美60Hz的电网)。(本文来源于《大众科技》期刊2011年01期)
移相触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移相触发控制原理设计数字化驱动机构电流调节装置。通过闭环比例、积分、微分(PID)调节、时序电流实时监测等技术改进电流调节装置;设计了电流锁闭功能,以满足停堆多样化的相关要求。试验结果表明,相关设计满足驱动机构运行要求,部分技术指标有所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移相触发论文参考文献
[1].施晟,林少真.移相触发单元故障引起的励磁输出异常分析[J].电工技术.2017
[2].李国勇,郑杲,许明周,金远.基于移相触发的数字化驱动机构电流闭环调节装置设计[J].核动力工程.2016
[3].王欣怡.采用LM324设计的晶闸管移相触发电路[N].电子报.2015
[4].杨欢.移相触发在拉丝机温控系统与过流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轻工科技.2015
[5].王依妮.光触发CCD拍摄移相全息图实现干扰消除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
[6].王德昌,周启文,丁峰峰,邓吉勇,杨增辉.分级调节移相器的晶闸管触发角影响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
[7].魏翔宇,师五喜.滤波装置中晶闸管移相触发电路的设计[J].仪器仪表用户.2014
[8].秦茂,徐小方,孙新志,薛林锋,张兴旺.基于FPGA的可控硅移相触发控制器的实现[J].电测与仪表.2014
[9].余志涛,高峰,武松剑.一种满足铁路机车大功率整流装置例行试验和型式试验需求的可移相脉冲触发装置设计[J].铁道机车车辆.2011
[10].李光周,冯晖,林涛.一种消除数字移相集成芯片触发误差的方法[J].大众科技.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