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度调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强度调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强度调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强度,偏振,光谱,误差,参量,孔径,相位。

强度调制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邓韦,康哲[1](2019)在《采用强度调制标记信道的改进级联全光量化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级联全光量化方案,以提高全光模数转换器的量化分辨率。通过使用一路附加的被强度调制器调制的标记通道,可实现对超宽带信号的8 bit以上高量化分辨率。利用所提出的方案对20 GHz射频信号实现了数字化,仿真结果表明,其无杂散动态范围可高达53.76 dBc,有效量化分辨率为8.18 bit。(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9年11期)

鞠学平[2](2019)在《通道型偏振光谱遥感仪器强度调制模块误差分析与修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在自然环境变化、太空资源探索、军事目标发现等领域的应用需求显着增加,对遥感仪器的探测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型的偏振光谱遥感技术——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技术(Polarimetric Spectral Intensity Modulation,PSIM)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相较于传统的光谱信息获取技术,PSIM技术获得的偏振信息能提供更加丰富的目标信息,在云与大气气溶胶探测、天文观测、地球环境监测、地质资源勘探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PSIM技术是偏振光谱测量领域的先进技术,最早由日本学者Oka和美国学者Iannarilli等人于20世纪90年代末提出,其可在紫外(UV)至长波红外(LWIR)波段范围内,对遥感目标的全部偏振光谱信息实现快照式同时获取,在偏振光谱遥感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实际应用需求对目标偏振信息的测量精度要求较高(如在大气遥感探测领域,要求线偏振度测量精度达到0.5%),偏振光谱强度模块作为PSIM技术的核心部件,其偏振参数误差将直接影响通道型偏振光谱遥感仪器的测量精度与稳定性,限制PSIM技术的工程化应用和相应遥感数据的定量化应用。然而,目前关于如何分析与修正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关键参数误差的影响,缺乏系统性的研究,相关工作有待进一步开展。针对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的误差分析与修正问题,本论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在深入研究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技术理论后,通过分析PSIM技术的完整测量过程,总结出影响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测量精度与稳定性的两大因素: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中多级波片的方位角误差和相位延迟量误差,并利用数值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为了保证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的测量精度与稳定性,针对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的加工装调和航天应用全过程,分析总结多级波片偏振误差的来源和特性,提出了如下偏振误差修正方案:(1)在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的实验室装调阶段,多级波片的偏振误差主要是由相应元件的装调误差和加工公差等导致的静态系统误差,为修正该类误差的影响,提出多级波片偏振误差实验室标定与修正技术。在考虑多级波片偏振误差影响的情况下,建立了改进的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型,并基于此模型提出了改进的多级波片偏振误差标定技术,该技术充分利用传统参考光标定方法得到的复数结果,运用之前一直被忽略的幅值信息准确标定方位角误差,同时方位角误差标定结果可用于相位延迟量标定结果的校正,该技术具有更高的标定效率,更加适用于多级波片偏振误差的实验室标定。此外基于改进的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型和多级波片偏振误差标定结果,提出一种多级波片偏振误差修正技术,实现对多级波片方位角误差和相位延迟量误差的算法补偿。运用该修正技术后,在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的装调过程中,无需对多级波片进行精密调整,可在保证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测量精度的同时,有效降低其装调难度,节约仪器研制成本。(2)在通道型偏振光谱遥感仪器长期在轨运行过程中,多级波片的方位角误差和相位延迟量误差主要是由机械结构振动、元件应力释放等综合因素导致的缓慢变化的系统误差,为修正该类误差的影响,提出多级波片偏振误差在轨周期性标定技术。考虑到在轨运行仪器提供的标定条件精度有限,在分析实验室标定技术在轨应用局限性的基础上,通过推导不同偏振相角的参考光标定结果解析表达式,提出一种简便、易行的多级波片偏振误差在轨周期标定技术。在参考实验室标定技术得到的多级波片偏振误差结果的基础上,该技术只需要借助其他任意的辐射源(如反射的太阳光),利用一片辅助偏振片相对旋转45°后产生的两束线偏振光,即可完成多级波片方位角误差和相位延迟量的标定。该技术具有简便、易行的突出优势,适用于通道型偏振光谱遥感仪器在轨运行过程中的周期性校正,可有效保障遥感仪器满足长时间的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测量技术指标要求。(3)在通道型偏振光谱遥感仪器在轨测量过程中,多级波片相位延迟量参数易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产生相对较小的相位延迟量随机误差,为降低环境温度波动对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测量精度与稳定性的影响,提出多级波片实时相位延迟量自适应校准技术。通过分析多级波片偏振误差对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型的作用形式,运用实部、虚部分离的思想,充分利用实验室标定结果(在轨标定结果亦适用),提出一种多级波片相位延迟量在轨自适应校准技术。该技术仅利用待测目标光即可完成多级波片实时相位延迟量自适应校准,有效降低环境温度波动对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测量精度与稳定性的影响。运用该技术进行相位延迟量自适应校准的过程,可免疫多级波片方位角误差的影响,在保证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技术优势的同时,实现通道型偏振光谱遥感仪器的动态标定和自适应校正,有效保证该类型仪器的测量精度与稳定性,对偏振光谱遥感数据的精确获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的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关键参数(方位角和相位延迟量)误差影响模型、多级波片的偏振误差标定及修正技术对完善PSIM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建立通道型偏振光谱遥感仪器的误差分析及补偿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同类型仪器的工程化应用及其偏振光谱遥感数据的定量化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期刊2019-06-01)

张锁峰,王衍学,何水龙,胡超凡,蒋占四[3](2019)在《基于VMD的调制谱强度分布在齿轮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VMD)是一种具有良好带通滤波特性的信号处理方法,它能够非递归地将实信号分解成一定数量在时域中具有准正交和稀疏特性的有限带宽模态分量。考虑到VMD分解多模态信号时的优势,为了弥补调制强度分布(Modulation intensity distribution, MID)分析多谐波调制信号时的不足,研究将VMD作为调制强度分布的前处理,提出了一种基于VMD的调制强度分布的齿轮故障诊断方法,并通过数值仿真和实验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机械强度》期刊2019年02期)

乔亚[4](2019)在《基于强度调制的编码孔径光谱偏振成像测量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谱偏振成像技术是一种集目标空间二维图像、光谱、偏振于一体的新型信息获取和应用技术,该技术在光谱成像技术的基础上,增加待测目标的偏振特性测量,多维信息的有效获取使其在目标识别探测方面有着显着优势,可广泛应用于军事探测、医疗检测和大气环境监测等领域。针对现有的光谱偏振成像测量技术存在不同程度的扫描及信息丢失椎体问题,论文提出强度调制技术和编码孔径光谱成像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光谱偏振成像测量方法,实现在单次测量条件下获取图像的光谱偏振信息。本论文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研究。首先,以编码孔径光谱成像技术的核心压缩感知理论出发,详细研究了压缩感知的叁个基本问题:稀疏表示、测量矩阵的选取和信号重构。深入分析了编码孔径光谱成像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性能,为进一步研究光谱偏振成像测量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提出了基于强度调制的编码孔径光谱偏振成像测量新的技术,在分析了光的偏振特性及其表示方法的基础上,利用Stokes矢量表示法对强度调制原理进行推导分析,分别选用一个消色差1/4波片和一个多级相位延迟器或者两个多级相位延迟器作为强度调制模块核心,设计了两套光谱偏振成像测量系统,可分别实现斯托克斯参量S=[S_0、S_1、S_2、S_3]中前叁参量及全部四参量的测量。对两套系统的偏振光谱调制及调制光谱数据立方体压缩编码全过程进行建模,并对偏振光谱图像重建进行理论分析,选用两步迭代收缩阈值算法重构光谱数据立方体,并对重构调制光谱进行解调实现原Stokes参量的复原。最后,利用MATLAB开展了基于强度调制的编码孔径光谱偏振成像测量技术的算法模拟仿真,包括偏振调制过程,光谱图像编码压缩过程,数据立方体的重构过程及偏振光谱解调过程。得出的仿真结果表明:该偏振光谱成像测量技术具有高效获取空间、光谱、偏振四维信息的能力,有效地验证了编码孔径光谱偏振成像测量技术的可行性,为进一步搭建实验系统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9-04-02)

原媛,钟朝辉,王振常,张婷婷,卓磊[5](2019)在《器官剂量调制技术在头颈CTA中对辐射敏感器官的照射强度和图像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器官剂量调制(ODM)技术在头颈CT血管造影(CTA)中对辐射敏感器官的照射强度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仿真体模进行开启和关闭ODM技术的头颅CTA扫描,记录并比较体模各个方向上的管电流强度、辐射剂量以及各个感兴趣区(眼晶体层面的左右眼玻璃体、脑干及颈部甲状腺区域)的CT值和图像噪声(SD)。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临床诊断或怀疑为头颈部动脉疾病需要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40例。A组扫描时使用ODM技术,B组不使用ODM技术。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眼晶体和甲状腺层面上各个方向的管电流强度,测量并比较各个感兴趣区(眼晶体层面的左右眼玻璃体、脑干和颈部甲状腺层面上的双侧胸锁乳突肌区域)的CT值与SD值。结果体模研究显示,开启ODM技术时,体模前方管电流降低(眼晶体层面为198 m A vs. 282 m A,甲状腺层面为325 m A vs. 464m A),总体平均管电流降低(335 m A vs. 383 m A),体模感兴趣区CT值无显着变化(P> 0. 05),各个感兴趣区SD值均有升高(P <0. 05),整体扫描辐射剂量降低[(157. 2±0. 3) m Gy×cm vs.(173. 9±0. 1) m Gy×cm,P <0. 05]。临床研究中,在眼晶体层面,A组患者前方管电流明显低于B组[(370. 6±52. 5) m A vs.(479. 0±56. 7) m A,P <0. 05)],其他方向上的管电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各个感兴趣区SD值均有升高(P <0. 05),分别为眼晶体层面右侧玻璃体(12. 0±1. 2) HU vs.(10. 9±1. 5) HU,左侧玻璃体(11. 9±1. 2) HU vs.(10. 7±1. 3) HU,脑干(15. 4±1. 7) HU vs.(14. 1±2. 2) HU。在甲状腺层面,所有患者管电流均达上限,自动管电流调制失效,感兴趣区SD值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患者整体辐射剂量低于B组[(267. 0±25. 5) m Gy×cm vs.(303. 2±31. 8) m Gy×cm,P <0. 05]。所有患者图像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两组患者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ODM技术可以降低头颈CTA中对辐射敏感器官的照射强度,同时保持可接受的图像质量水平,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李坤,杨苏辉,王欣,李卓,张金英[6](2019)在《MgO∶PPLN级联倍频实现高转换效率强度调制532 nm激光》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单块非平面环形腔单频激光器和声光移频器,获得了输出功率为10 mW的1064 nm双频激光,拍频调谐范围为125~175 MHz。采用光纤功率放大器可将1064 nm双频激光的功率放大到10 W。为了提高倍频效率,采用两块长度为15 mm的MgO∶PPLN晶体,获得功率为2.26 W的强度调制绿色激光,最高倍频效率为24.5%。当基频光的频差为150 MHz时,得到的绿光拍频分别为150 MHz和300 MHz,2 min拍频稳定性分别是2.7 Hz和5.3 Hz。(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宋永兴,伍柯霖,初宁,吴大转[7](2019)在《基于调制强度的地铁风机常见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地铁风机常见的故障类型,本文提出了一种表征风机故障状态的指标,即调制强度。调制强度是根据风机在线监测得到的振动信号,通过包络解调获得的特征强度能够准确地反映风机的故障程度。同时对于风机振动信号的特点,利用循环平稳解调算法准确获得的特征频率表征风机的工作状态,结合调制强度能够准确地反映风机的故障类型以及故障程度。通过地铁轴流风机以及射流风机的现场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对研究地铁风机的故障诊断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风机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于春和,邵爽[8](2019)在《强度调制型光纤液位传感器的设计及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用于测量液体高度的透射式光纤液位传感器。该传感器传感部分使用了高弹不锈钢作为感应膜片并采用光纤之间的耦合损耗原理制作而成。从压力与光纤光强的理论特性曲线出发,通过理论建模分析和实际测试,得出了不锈钢膜片直径、厚度及发射光纤与接收光纤之间的距离对研制的传感器灵敏度的影响,为传感器设计的最佳参数提供了参考。根据实验结果,传感器的不锈钢薄膜直径可选2.5 cm左右,厚度可选0.02 mm,发射光纤与接收光纤间距可为1cm左右。此时,制作的光纤液位传感器具有较好的性能。(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乔亚,张瑞,景宁,李金瑜,王志斌[9](2019)在《基于强度调制的编码孔径光谱偏振测量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在单次成像条件下获取图像的光谱偏振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度调制的编码孔径测量方法。该方法采用消色差1/4波片、多级相位延迟器和检偏器组成的光谱偏振强度调制模块,将入射光的Stokes参量各元素谱调制到不同的频率上,利用编码孔径和色散棱镜组成的光谱成像系统对该调制光谱进行压缩编码,并通过CCD进行探测。利用TwIST算法重构出经调制的光谱信息,对各个频谱通道进行分离重构出Stokes元素谱。以单一像素点为例,对入射光强度调制、光谱重构及Stokes参量的解调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对稀疏图像的光谱偏振信息的获取,该过程仅需对图像进行一次测量,因此具备高速获取能力。(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林涛,李兰兰,刘少杰[10](2019)在《基于相位和强度调制的微波测频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地对微波信号进行频率测量,采用了一种基于相位调制和强度调制相结合的瞬时测频方法。一束连续波光源通过耦合器被分成两路,未知微波信号分别同时经过相位调制器和强度调制器从而对载波进行调制,之后进入两段长距离的单模光纤中。在光纤中由于色散引起的微波功率损耗的特点,可以获得单调变化的频率-幅度的映射关系,继而通过光电探测的微波信号输出功率比得到幅度比较函数;另外还分析与实现了测频范围与测频精确度的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案结构简易,能够快速精准地测量出未知信号的频率,测量范围可以达到0.5GHz~53GHz,测量误差小于±200MHz。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测量微波信号频率,可靠性强,适用范围广。(本文来源于《激光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强度调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人们在自然环境变化、太空资源探索、军事目标发现等领域的应用需求显着增加,对遥感仪器的探测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型的偏振光谱遥感技术——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技术(Polarimetric Spectral Intensity Modulation,PSIM)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相较于传统的光谱信息获取技术,PSIM技术获得的偏振信息能提供更加丰富的目标信息,在云与大气气溶胶探测、天文观测、地球环境监测、地质资源勘探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PSIM技术是偏振光谱测量领域的先进技术,最早由日本学者Oka和美国学者Iannarilli等人于20世纪90年代末提出,其可在紫外(UV)至长波红外(LWIR)波段范围内,对遥感目标的全部偏振光谱信息实现快照式同时获取,在偏振光谱遥感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实际应用需求对目标偏振信息的测量精度要求较高(如在大气遥感探测领域,要求线偏振度测量精度达到0.5%),偏振光谱强度模块作为PSIM技术的核心部件,其偏振参数误差将直接影响通道型偏振光谱遥感仪器的测量精度与稳定性,限制PSIM技术的工程化应用和相应遥感数据的定量化应用。然而,目前关于如何分析与修正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关键参数误差的影响,缺乏系统性的研究,相关工作有待进一步开展。针对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的误差分析与修正问题,本论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在深入研究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技术理论后,通过分析PSIM技术的完整测量过程,总结出影响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测量精度与稳定性的两大因素: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中多级波片的方位角误差和相位延迟量误差,并利用数值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为了保证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的测量精度与稳定性,针对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的加工装调和航天应用全过程,分析总结多级波片偏振误差的来源和特性,提出了如下偏振误差修正方案:(1)在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的实验室装调阶段,多级波片的偏振误差主要是由相应元件的装调误差和加工公差等导致的静态系统误差,为修正该类误差的影响,提出多级波片偏振误差实验室标定与修正技术。在考虑多级波片偏振误差影响的情况下,建立了改进的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型,并基于此模型提出了改进的多级波片偏振误差标定技术,该技术充分利用传统参考光标定方法得到的复数结果,运用之前一直被忽略的幅值信息准确标定方位角误差,同时方位角误差标定结果可用于相位延迟量标定结果的校正,该技术具有更高的标定效率,更加适用于多级波片偏振误差的实验室标定。此外基于改进的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型和多级波片偏振误差标定结果,提出一种多级波片偏振误差修正技术,实现对多级波片方位角误差和相位延迟量误差的算法补偿。运用该修正技术后,在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的装调过程中,无需对多级波片进行精密调整,可在保证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测量精度的同时,有效降低其装调难度,节约仪器研制成本。(2)在通道型偏振光谱遥感仪器长期在轨运行过程中,多级波片的方位角误差和相位延迟量误差主要是由机械结构振动、元件应力释放等综合因素导致的缓慢变化的系统误差,为修正该类误差的影响,提出多级波片偏振误差在轨周期性标定技术。考虑到在轨运行仪器提供的标定条件精度有限,在分析实验室标定技术在轨应用局限性的基础上,通过推导不同偏振相角的参考光标定结果解析表达式,提出一种简便、易行的多级波片偏振误差在轨周期标定技术。在参考实验室标定技术得到的多级波片偏振误差结果的基础上,该技术只需要借助其他任意的辐射源(如反射的太阳光),利用一片辅助偏振片相对旋转45°后产生的两束线偏振光,即可完成多级波片方位角误差和相位延迟量的标定。该技术具有简便、易行的突出优势,适用于通道型偏振光谱遥感仪器在轨运行过程中的周期性校正,可有效保障遥感仪器满足长时间的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测量技术指标要求。(3)在通道型偏振光谱遥感仪器在轨测量过程中,多级波片相位延迟量参数易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产生相对较小的相位延迟量随机误差,为降低环境温度波动对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测量精度与稳定性的影响,提出多级波片实时相位延迟量自适应校准技术。通过分析多级波片偏振误差对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型的作用形式,运用实部、虚部分离的思想,充分利用实验室标定结果(在轨标定结果亦适用),提出一种多级波片相位延迟量在轨自适应校准技术。该技术仅利用待测目标光即可完成多级波片实时相位延迟量自适应校准,有效降低环境温度波动对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测量精度与稳定性的影响。运用该技术进行相位延迟量自适应校准的过程,可免疫多级波片方位角误差的影响,在保证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技术优势的同时,实现通道型偏振光谱遥感仪器的动态标定和自适应校正,有效保证该类型仪器的测量精度与稳定性,对偏振光谱遥感数据的精确获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的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关键参数(方位角和相位延迟量)误差影响模型、多级波片的偏振误差标定及修正技术对完善PSIM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建立通道型偏振光谱遥感仪器的误差分析及补偿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同类型仪器的工程化应用及其偏振光谱遥感数据的定量化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强度调制论文参考文献

[1].邓韦,康哲.采用强度调制标记信道的改进级联全光量化方案[J].中国激光.2019

[2].鞠学平.通道型偏振光谱遥感仪器强度调制模块误差分析与修正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9

[3].张锁峰,王衍学,何水龙,胡超凡,蒋占四.基于VMD的调制谱强度分布在齿轮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机械强度.2019

[4].乔亚.基于强度调制的编码孔径光谱偏振成像测量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9

[5].原媛,钟朝辉,王振常,张婷婷,卓磊.器官剂量调制技术在头颈CTA中对辐射敏感器官的照射强度和图像质量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

[6].李坤,杨苏辉,王欣,李卓,张金英.MgO∶PPLN级联倍频实现高转换效率强度调制532nm激光[J].光学学报.2019

[7].宋永兴,伍柯霖,初宁,吴大转.基于调制强度的地铁风机常见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J].风机技术.2019

[8].于春和,邵爽.强度调制型光纤液位传感器的设计及特性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19

[9].乔亚,张瑞,景宁,李金瑜,王志斌.基于强度调制的编码孔径光谱偏振测量方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

[10].林涛,李兰兰,刘少杰.基于相位和强度调制的微波测频技术研究[J].激光技术.2019

标签:;  ;  ;  ;  ;  ;  ;  

强度调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