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不可译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红楼梦,鲁迅,意义,松枝,符号学,谓语,器物。
不可译性论文文献综述
汪婷婷[1](2019)在《论文学风格的“不可译性”——以李清照的诗词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风格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是文学翻译中最复杂,最有争议性的话题之一。每位作者和译者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本文将从语言形式、形象个性和文化意象这叁方面来进行分析,旨在说明文学作品因作家的个人境遇和待人接物的看法不同,从而导致了每个作家的风格都是与众不同,不可翻译。(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32期)
朱凤琼[2](2019)在《从符号学视角看英汉互译中的不可译性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英汉互译中的不可译性历来都是学者讨论的热点话题,什么导致了翻译的不可译性以及如何解决,其中有很多方面值得翻译界的学者去探讨研究。本文将从符号学的角度来分析探究不可译的原因,并举例分析,由此提出在符号学视角下的翻译策略。(本文来源于《山西能源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春旭[3](2019)在《从文化差异视角看中西方翻译中的不可译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中的一个具有争论的矛盾问题,那便是翻译中的可能与不可能,即翻译中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中西方文化中存在诸多差异性,因此导致了中西方翻译中的不可译性现象。着重从文化差异视角讨论了汉语与英语翻译中的"不可译"现象,并对这一现象提出相应的解释与应对策略。(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9年15期)
张青青[4](2019)在《《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家族称谓语的不可译性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楼梦》中家族称谓语的运用是我国古代社会等级性的具体体现。由于中西历史文化差异,称谓语的翻译也必定是一大难点,甚至出现不可译现象,本文从家族称谓语的角度出发,以《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为例,选取其中几个经典场景,用约翰·卡特福德的翻译理论分析和探究霍克斯与杨宪益译本中家族称谓语的不可译性。(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3期)
张微[5](2019)在《论中国古装剧台词翻译中的不可译性——以《后宫甄嬛传》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市场与其技术的强势发展对当今影视剧的播出和收视产生了巨大影响,翻译与艺术的深度融合打破了传统单向输出的局限性,当愈发多元的电视剧类型蜂拥而至时,古装剧却常能立于市场而走向国际舞台并频出现象级热播。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一系列中国元素逐渐进入西方人的视野,古装剧是最好的载体之一。古装剧(英文:costume drama)是指时代背景设定为古代的电视剧,不仅具有娱乐效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传播了中国的传统礼仪、礼法和民族特色。古装剧人物台词更是传达上述信息的重要载体,古装剧台词译本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信息传递的效果。我们发现,《后宫甄嬛传》等古装剧台词的英译本中存在许多不可避免的错误和翻译中的不可译性。本文旨在通过列举影视作品美版《后宫甄嬛传》里的经典台词,提出汉英翻译时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宗教信仰、价值观、风俗习惯等因素造成的不可译性,从而寻找一种解决台词翻译中不可译性的方法,目的是使我国古装剧更好地成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工具,使中国文化"走出去",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教育》期刊2019年20期)
张禹[6](2019)在《翻译中的“不可译性”及其转化和补偿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长久以来,译界与学界围绕文学作品的可译与不可译的问题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现今,随着翻译理论的繁荣与发展,翻译学家们的视角不再停留在对于文学作品是否可译的片面争论上,学者们都开始意识到不可译性并不是绝对的不可译,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也可以转化为相对的可译性。在认识到这一重点的情况下,关于不可译性的转化及补偿策略的研究也就拥有重大的意义。本研究在参照约翰·卡特福德的不可译性分类法的基础上,以鲁迅小说的竹内好译本为实例,并以探讨小说原本中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为出发点,从语言不可译性及文化不可译性两个方面论证了文学作品的不可译性。在文化负载词语的分类上,本论文参照了尤金·奈达的文化分类法,将文化负载词分为五类:语言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物质文化负载词、生态文化负载词及宗教文化负载词。本论文遵循上述分类法,对鲁迅小说竹内好译本中对于不可译性的处理的实际例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其翻译方法及翻译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探讨了语言不可译性与文化不可译性的辩证关系。其后,本研究则针对文学作品翻译中不可译性的转化及补偿策略进行了分析。在具体翻译方法的层面上,本论文探讨了竹内译本中几种常用的翻译技巧:直译与意译、注释和零翻译;随后在翻译策略的层面上探讨了文学作品的不可译性,从归化和异化、以及语用学视角思考了不可译性的转化及补偿策略。关于翻译不可译性以及不可译性的转化和补偿策略的研究,在今后的翻译学术研究界也必然会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论文以竹内好的鲁迅小说日译本为中心,通过分类整理分析不可译之处的翻译实例,对语言不可译性与文化不可译性的转化与补偿进行具体的实证分析,并分析和思考了不可译性的转化与补偿方法。(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9-06-17)
王平[7](2019)在《俄汉互译中的不可译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卡特福德在其着作《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的理论,可译性的限度分为语言上的不可译性和文化上的不可译性。通过具体例子阐释俄汉互译中的不可译性,并得出结论:语言上的不可译性是绝对的,文化上的不可译性是相对的。(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9年09期)
张利雪[8](2019)在《关于《红楼梦》中的器物用语的日语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愈来愈高,品味中国的传统文化、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呼声在世界各地不断高涨,译者的翻译水准也备受重视。而且,译者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多。《红楼梦》作为古典文学作品的代表,后世对其研究的内容也涉及多个领域。并且,作为该作品传入国外最早的国家,日本对《红楼梦》也有广泛的研究。其中,涌现一批着名的红学研究者。例如,松枝茂夫和伊藤漱平是重要的代表人物。此外,据笔者整理,该作品中出现了701个与器物相关的用语。器物不仅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代表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其独特的称谓。这些词语在进行日译时会出现不可避免的翻译难题。另一方面,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一直是翻译界关注的话题,本论文以可译性的界限、不可译性的解决方法等内容为重点进行了相关研究。本论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为本研究的绪论,主要概述了研究背景和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方法和目标等。第二章对器物的定义、起源和清朝器物的特点、《红楼梦》中的器物用语的种类、以及器物用语与器物文化间的关系等做出了具体介绍。第叁章以《红楼梦》的日译为视点,介绍了松枝茂夫与伊藤漱平二人的各自翻译成果与翻译方法,并就二者译文进行比较,对其异同点与翻译的缺陷性进行了分析。第四章对可译性的定义和内容、器物用语日译时的可译性表现以及可译性的范围、原则和翻译手段等进行了说明。第五章对不可译性的定义和原因、器物用语不可译的表现、解决方法等进行了探究。第六章作为本论文的结论,总结该研究的相关成果。(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王顺航[9](2019)在《翻译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实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的可译与不可译取决于翻译文本的内容,是否能在源语与译语间找到相对应的翻译。文章主要探讨哪些情况下翻译不可译以及不可译之原因,有哪些策略来解决翻译不可译的现象。但在现实翻译实践过程中,总能找到相适应的翻译方法对文本进行翻译,以满足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都能准确理解原文的含义。(本文来源于《绥化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赵彤,贾欢[10](2019)在《浅谈英汉互译中的不可译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和汉语作为两种差异非常大的语言,在互译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可译的情况,但是不可译并不意味着放弃翻译。因此,对不可译的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得出英汉互译中不可译情况的挽救措施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9年07期)
不可译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英汉互译中的不可译性历来都是学者讨论的热点话题,什么导致了翻译的不可译性以及如何解决,其中有很多方面值得翻译界的学者去探讨研究。本文将从符号学的角度来分析探究不可译的原因,并举例分析,由此提出在符号学视角下的翻译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不可译性论文参考文献
[1].汪婷婷.论文学风格的“不可译性”——以李清照的诗词为例[J].北方文学.2019
[2].朱凤琼.从符号学视角看英汉互译中的不可译性问题[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19
[3].王春旭.从文化差异视角看中西方翻译中的不可译性[J].现代交际.2019
[4].张青青.《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家族称谓语的不可译性探究[J].北方文学.2019
[5].张微.论中国古装剧台词翻译中的不可译性——以《后宫甄嬛传》为例[J].内蒙古教育.2019
[6].张禹.翻译中的“不可译性”及其转化和补偿策略[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9
[7].王平.俄汉互译中的不可译性[J].青春岁月.2019
[8].张利雪.关于《红楼梦》中的器物用语的日语可译性与不可译性[D].江西师范大学.2019
[9].王顺航.翻译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实例分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9
[10].赵彤,贾欢.浅谈英汉互译中的不可译性[J].现代职业教育.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