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湖志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两湖志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两湖志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两湖,志士,辛亥革命,明德,首义,同盟会,学堂。

两湖志士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杨鹏程[1](2007)在《辛亥革命时期两湖志士的相互支持与策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两湖自古为荆楚之地,无论是历史、地理,还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乃至于民风、民俗、语言,两湖都有诸多相通相似之处。辛亥革命时期,两湖志士紧密联系,团结合作,互相支持,谱写了一首气壮山河的英雄主义诗篇。(本文来源于《湖南城市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杨鹏程[2](2007)在《辛亥两湖志士革命精神的共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两湖自古为荆楚之地,无论是历史、地理还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乃至于民风、民俗、语言,两湖都有诸多相通相似之处。至辛亥革命时期,两湖志士联系紧密,团结合作,互相支持,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主义诗篇,其革命精神也有许多共性,主要表现为:高扬爱国主义大旗,宣传反清革命;百折不挠、前赴后继的斗争精神和甘洒热血视死如归的“楚人反抗的蛮性”的精神。(本文来源于《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2期)

霍修勇[3](2001)在《湘籍志士与两湖革命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辛亥革命时期 ,湖南有一大批志士在积极进行两湖联络。明德学堂与“花园山”机关息息相连 ,华兴会和科补所声气互通 ,日知会响应了萍浏醴狂澜 ,共进会支持过抢米风潮 ,最终完成了“湖北首义 ,湖南首应”的壮举。湖北军政府建立后 ,急切需要湖南的援助 ,为使首义之区顺利渡过难关 ,湘籍志士四处奔走、全力呼吁 ,促成了两省的经济、军事联合 ,创造了奇迹(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01年06期)

霍修勇[4](2001)在《两湖志士与中部革命》一文中研究指出辛亥革命时期 ,以黄兴、吴禄贞为首的两湖革命派 ,首倡中部革命思想 ;共进会与文学社中的两湖志士为中部革命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 ,他们又进一步确立湖北首义 ,全国响应的战略。他们精诚合作、努力进取 ,进行扎扎实实的宣传、联络、策动 ,最终促成了革命条件的成熟 ,实现了湖北首义 ,全国景从的中部革命思想。中部革命思想是两湖志士大胆探索的产物 ,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他们对辛亥革命的巨大贡献。(本文来源于《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1年05期)

霍修勇[5](2001)在《辛亥革命前两湖志士活动属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辛亥革命时期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组织了各种各样的革命团体 ,首义之区的湖北在组团方面异常活跃。从花园山机关到共进会的建立 ,鄂籍志士虽然起了关键性的主导作用 ,但湘籍志士的参与则是湖北革命团体摧不垮、打不烂的根本原因。湘籍志士在团体筹组、新军改造、计划制定、起义策动等方面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由于两湖志士的共同努力 ,团结各地志士 ,湖北革命的主观条件逐渐成熟 ,赢得了辛亥革命的主动权 ,从而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本文来源于《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1年04期)

霍修勇[6](2001)在《辛亥时期两湖志士的早期合作关系——从花园山机关到明德学堂》一文中研究指出两湖地区是辛亥革命的策源地,也是革命组织建立和发展最早的省份之一。湖北成为辛亥首义之区,湖南则是首应之地。究其原因,除两湖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形成这一主要原因外,两湖志士的密切合作、互相支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拟从两湖地区最早的两个革命组织即(本文来源于《湖湘论坛》期刊2001年03期)

李霞[7](1997)在《辛亥革命中两湖志士的合作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南、湖北历史上统称荆楚,唇齿相依。两湖革命青年在辛亥革命中同舟共济,相濡以沫。1911年武昌城一声炮响,湖北独立,湖南首先响应,樗着中国近代革命的第一次腾飞。(本文来源于《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1997年04期)

李霞[8](1997)在《辛亥革命中两湖志士的合作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两湖地区在地理上水陆相接,连成一片,历史上统称荆楚,向来是声息相通,唇齿相依的特殊关系。明清又共在湖广总督的管辖之下,无论军事、政治、经济都在通盘规划与统一管理之中。特别是1890年张之洞督鄂时,在武昌成立了当时两湖最高学府——两湖书院,名额两百,湖南、湖北各一百,聘请两湖名士任教。两湖优秀青年,咸集于此,披肝沥胆,同仇敌忾,在长期的反清斗争中,尤其是辛亥革命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本文来源于《零陵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1997年02期)

饶怀民[9](1988)在《论两湖志士在确立孙中山领袖地位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列宁曾经指出:“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中国近代是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时代,人民群众进行的反帝反封建伟大革命斗争造就了孙中山这样的伟大人物;而孙中山在领导辛亥革命的斗争实践中,创立了资产阶级政党和民主革命的理论体系,培养了自己“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能力,也锤炼了作为领袖人物的个人素质。然而,孙中山领袖地位的确立和巩固却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两湖志士为推举孙中山作(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1988年05期)

两湖志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两湖自古为荆楚之地,无论是历史、地理还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乃至于民风、民俗、语言,两湖都有诸多相通相似之处。至辛亥革命时期,两湖志士联系紧密,团结合作,互相支持,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主义诗篇,其革命精神也有许多共性,主要表现为:高扬爱国主义大旗,宣传反清革命;百折不挠、前赴后继的斗争精神和甘洒热血视死如归的“楚人反抗的蛮性”的精神。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两湖志士论文参考文献

[1].杨鹏程.辛亥革命时期两湖志士的相互支持与策应[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

[2].杨鹏程.辛亥两湖志士革命精神的共性[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3].霍修勇.湘籍志士与两湖革命运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

[4].霍修勇.两湖志士与中部革命[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5].霍修勇.辛亥革命前两湖志士活动属论[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6].霍修勇.辛亥时期两湖志士的早期合作关系——从花园山机关到明德学堂[J].湖湘论坛.2001

[7].李霞.辛亥革命中两湖志士的合作关系[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

[8].李霞.辛亥革命中两湖志士的合作关系[J].零陵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

[9].饶怀民.论两湖志士在确立孙中山领袖地位中的作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

标签:;  ;  ;  ;  ;  ;  ;  

两湖志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