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I诊断肝内局灶性病变的临床分析

CT与MRI诊断肝内局灶性病变的临床分析

褚爱鹏肖海鹰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南商丘476100)

[摘要]目的:分析CT与MRI诊断肝内局灶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来我院检查肝内局灶性病变患者100例。100例患者均采用CT和MRI检查,观察两种方法检查效果。结果:CT诊断率为31.00%,MRI诊断率为81.00%,CT诊断率明显低于MRI诊断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一般采用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检查肝内局灶性病变,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CT检查也存在局限性,再结合MRI诊断结果更准确,为临床治疗治疗肝内局灶性病变提供了可靠依据。

[关键词]CT检查;三期增强扫描;MRI平扫;增强扫描;临床效果

ClinicalanalysisofCTandMRIindiagnosisoffocalhepaticlesions

ZhuAipeng(DepartmentofRadiology,ShangqiuFirstPeople'sHospital,Shangqiu,Henan476100)

Objective:toanalyzetheclinicaleffectofCTandMRIinthediagnosisoffocalhepaticlesions.Methods:100casesofpatientswithfocallesionsoftheliverwereexaminedinourhospitalfromOctober2012-2013toNovember.100caseswereexaminedbyCTandMRI,andtheeffectofthetwomethodswereobserved.Results:thediagnosticrateofCTwas31%,therateofMRIwas81%,therateofCT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ofMRI,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clinicaluseofCTplainscanandthreephaseenhancedscanexaminationofliverlesions,achievedacertaineffect,buttheCTexaminationalsohaslimitations,andcombinedwiththeMRIdiagnosticresultsmoreaccurate,forthetreatmentofliverlesionsinthetreatmentoffocallesionsprovidedareliablebasis.

KeywordsCTexamination;threephaseenhancedscan;MRIplainscan;enhancedscan;clinicaleffect

肝内局灶性病变包括腺瘤、局灶性结节增生、炎性假瘤、肝硬化再生结节、肝癌等[1]。其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早诊断、早治疗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生存周期[2]。目前临床一般采用CT扫描检查,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CT检查时会出现同病异像、异病同像的现象,给临床医生诊断带来困难,错过最佳治疗时间[3]。随着影像学的不断发展,MRI检测广泛应用到临床,其取得的效果受到临床医生及患者的认可[4]。本研究主要讲述采用CT与MRI诊断肝内局灶性病变,观察两种方法检测的准确性,为临床医生诊断肝内局灶性病变提供可靠的检测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来我院检查肝内局灶性病变患者100例。其中男61例,女39例,年龄31-89岁,平均年龄(52.9±8.6)岁。通过病理检查,有32例患者为原发性肝癌,有11例患者为胆管细胞癌,有9例患者为肝硬化再结节,有6例患者为局灶性结节增生,有13例患者为海绵状血管瘤,有7例患者为肝脏炎性假瘤,有10例患者为肝腺瘤,有12例患者为肝脓肿。

1.2方法100例患者均行CT检查与MRI检查。CT检查方法:选择进口螺旋CT机,调整电压、电流,进行检查。增强扫描在肘前静脉团注对比剂,扫描时要注意从注射造影剂后20-25s开始进行扫描。MRI扫描采用1.5T超导型磁共振系统,调整层厚、层间距,进行扫描,增强型使用钆喷酸葡甲胺进行扫描。

1.3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对数据进行评分,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两组数据差异,采用P<0.05表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CT诊断率为31.00%,MRI诊断率为81.00%,CT诊断率明显低于MRI诊断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肝内局灶性病变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危害大,严重的会导致患者死亡,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早诊断、早治疗能有效的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目前临床一般采用CT检查,但是CT检查会出现同病异像、异病同像的情况,给临床医生诊断带来困难。寻找准确的检查方法便于临床医生诊断肝内局灶性病变成为临床首要任务之一。随着医学不断发展,MRI检查逐渐应用到临床,其以检查准确、操作简单受到临床医生的认可。但是目前临床对于CT与MRI诊断肝内局灶性病变的报告较少[5]。本研究主要讲述采用CT与MRI诊断肝内局灶病变,观察CT与MRI检查效果。通过本研究发现,CT诊断率为31.00%,MRI诊断率为81.00%,CT诊断率明显低于MRI诊断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MRI诊断肝内局灶性病变的准确性明显高于CT诊断,临床医生在采用CT检查肝内局灶性病如果不确定时,可以采用MRI进行进一步确诊,为临床医生制定肝内局灶性病变治疗方法提供可靠依据。

CT与MRI诊断肝内局灶性病变的方法。(1)肝脏炎性假瘤,肝脏炎性假瘤属于良性病变,采用CT平扫检查,显示低密度,动脉期往往无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会有轻度强化[6]。而采用MRI检查显示,T1WI显示低或等信号,而T2WI信号多样化,增强同CT,与典型肝癌区别较大,但与少血供肝癌鉴有相似之处,区别困难,需要临床医生采用CT与MRI检查后,再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确诊[7]。(2)对原发性肝癌采用CT与MRI诊断结果,采用CT平扫检查表示为低密度,少数为高密度,小病灶密度均匀,大病灶密度不均匀,边缘清楚或不清楚,部分可见假包膜;采用CT三期动态扫描,显示动脉期明显强化呈高密度,门脉期低密度,时间密度曲线呈快进快出的特征。而采用MRI检查出现T1WI显示低信号、高信号,一般小病灶显示为高信号,而大病灶显示低信号或信号不均匀[8]。包膜显示清晰;增强期检查显示与CT相同,只是对血管受侵及门脉癌栓显示更清晰。(3)对肝硬化再生结节采用CT与MRI诊断结果,肝硬化再生结节又称退变结节,一般伴有肝细胞的变性而无恶性征像。采用CT增强检查,门脉期和延迟期病灶呈等密度,而采用MR检查T1WI显示为高信号,T2WI显示为低信号,如果结节在T2WI低信号中出现高信号,临床医生需要重点关注,可能表示结节有癌变迹象。(4)对胆管细胞癌采用CT与MRI诊断结果,采用CT平扫检查部分可见小钙化灶,动脉期强化不明显,而门脉期和延迟期均持续强化,但强化不均匀。采用MRI检查显示T1WI显示低信号,T2WI显示不均匀高信号;而增强早期轻度边缘强化,随时间延长病灶中心逐渐有强化。

综上所述,临床一般采用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检查肝内局灶性病变,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CT检查也存在局限性,再结合MRI诊断结果更确诊,为临床治疗治疗肝内局灶性病变提供了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张善红,张海军.肝脏局灶性病变CT和MRI诊断及其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

(29):4032-4035.

[2]杨洁,张学兰.超声造影与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在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31(06):518-520.

[3]田文硕,黄光亮,谢晓燕,等.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肝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4,23(06):497-501.

[4]梁文娟,王倩.肝胆特异性对比剂在肝脏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4,12(05):539-542.

[5]张彦,董磊,孙媛媛,等.声脉冲辐射力成像判别肝实性占位性病变良、恶性价值的初步研究[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3,12(02):132-134.

[6]李艺,王燕,曾敏霞,等.比较实时超声弹性成像与声触诊组织定性弹性成像诊断肝局灶性病变[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29(02):230-233.

[7]王荃荣子,刘希胜,俞同福,等.Gd-EOB-DTPA在肝脏局部结节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05):776-779.

[8]王晓东,梁群兴,赵萍.超声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诊断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3,34(12):1869-1871.

标签:;  ;  ;  

CT与MRI诊断肝内局灶性病变的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