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搭配论文_杜川,周艾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政策搭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货币政策,审慎,政策,财政政策,商业银行,模型,债转股。

政策搭配论文文献综述

杜川,周艾琳[1](2019)在《逆回购利率时隔四年下调 货币政策长短搭配稳流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继月初下调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利率之后,央行昨日再次“超预期”下调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11月18日,央行公告称,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8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5%,较上一期下降5bp(基点)。多位市场分析人士表示,(本文来源于《第一财经日报》期刊2019-11-19)

吴智华,温军,李敏[2](2019)在《中国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搭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构建包含住房贷款抵押比和商业银行资本监管两种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以及内生化商业银行决策的DSGE模型,从合作与非合作均衡的视角探究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之间的协调搭配问题。研究表明:(1)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相互合作能够实现更低的社会福利损失,该损失降低的程度与冲击类型相关,住房需求冲击和企业家资本收益风险冲击下两者之间相互合作的福利所得明显;(2)货币政策应与宏观审慎政策就信贷水平目标相互沟通,宏观审慎应以金融稳定为唯一目标,即使其目标函数中关注产出缺口,也不应将其作为决策变量;(3)在货币政策和总需求冲击下,宏观审慎当局仅需使用银行资本监管工具,而在其余外生冲击下,单一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通过金融机构的监管套利行为会引发宏观经济长期波动性加剧,宏观审慎政策需要多种工具相互配合,共同降低监管政策的整体外溢效应。(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姚怡彧,胡小文[3](2019)在《开放经济下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搭配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别于现有封闭经济下的宏观审慎研究,在开放经济下构建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研究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搭配效果,同时考察不同汇率制度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效应。结果表明:(1)宏观审慎监管会降低货币政策对通胀调控的效果;但面对外部冲击时,审慎监管有助于缓解通胀波动。(2)融入宏观审慎监管后,完全浮动汇率制度的通胀目标制货币政策不能发挥其优越性;反而外汇管理浮动汇率制度能降低经济波动。(3)审慎监管水平越高越能促进金融稳定,而且不影响居民的福利损失。因此,货币当局调控通胀的同时兼顾产出、汇率和金融的稳定,可采取宏观审慎与外汇管理浮动相结合的政策框架。(本文来源于《金融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7期)

余婷[4](2019)在《混合型规则的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搭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由美国的次贷风险引发的金融危机相继使得各金融机构亏损严重甚至倒闭,这种影响迅速波及世界各国造成全球经济低迷。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之前被忽视的金融稳定开始受到重视,人们意识到金融并不是独立的个体,各金融机构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任何一个金融机构出现问题都会通过各金融机构的关系不断放大,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相对于危机爆发以前的微观审慎监管仅关注单个金融机构稳定而言,经济学家们提出了宏观审慎监管的概念,以维护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而另一方面危机爆发后说明单独的货币政策无法在保持经济稳定的同时保证金融稳定,为了保证经济的良好运行,货币政策通常与宏观审慎政策搭配使用,货币政策主要保证经济的稳定,宏观审慎政策主要维护金融稳定,使得经济稳定的同时兼顾金融稳定。近几年国内房地产行业繁荣发展,房价增长迅猛导致房地产行业的信贷不断积累的同时风险也在不断增加,人们开始担心如若房价一直以现在的趋势增长必将重蹈2008年金融危机的覆辙,因为信贷的过度增长会不断积累系统性风险最终威胁金融稳定。由于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搭配用于研究经济和金融双重稳定,且一直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因此结合国内情况在DSGE模型中加入房地产部门是当前研究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一个趋势。货币政策规则源自货币政策操作“相机选择与货币政策规则”之争,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卢卡斯批判和动态不一致理论提出之后,货币政策规则逐渐占据货币政策操作的主导位置,并且主要分为利率型、数量型以及同时包含两种类型的混合型。而确定DSGE模型所需要的货币政策规则是研究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必不可少的条件,目前解决这一问题存在两点困难:一是不同于西方发达市场国家统一使用利率型规则,我国目前对于货币政策规则的使用存在较多选择。主要原因在于西方发达市场国家利率市场化早已成熟,而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起步于1996年,历经20多年时间截止目前仍然处于改革阶段,使得央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期间货币政策规则的使用上并没有选择单一的数量型、利率型,而是结合两种规则交替使用。二是我国众多学者对于DSGE模型中货币政策规则的选择并没有统一观点,究竟是选择数量型、价格型还是混合型大家各执一词。确定模型中货币政策规则无疑成了研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搭配首先需要解决的难题,因此确定一种货币政策规则对于研究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协调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将房价植入一个包含家庭、厂商、央行叁部门的DSGE模型,首先创新性地设定了利率型、数量型和混合型叁种不同形式的货币政策规则,通过校准和贝叶斯估计对参数赋值后分别比较叁种货币政策规则对经济的拟合程度和福利大小,从而确定最符合实际的货币政策规则,而不是直接确定模型中货币政策规则形式。在此基础上,将确定最佳货币政策规则与宏观审慎政策配合,选取产出、通货膨胀、房价和信贷等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在给定冲击下的脉冲响应、方差分解以及福利损失叁方面维度分析比较两者协调搭配的效果。结果表明:(1)当模型分别使用叁种货币政策规则时,使用混合型规则的模型对经济的拟合效果最好,同时社会总福利最大,所以叁种货币政策规则中混合型规则更能解释当前货币政策操作情况。(2)货币政策主要负责调控宏观经济,宏观审慎政策主要负责维护金融稳定,两者协调搭配能够弥补单一货币政策在维护金融稳定的不足,从而使得两者目标共同实现。(3)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搭配既能减轻经济波动,促进两者目标更好的实现,同时也存在矛盾和冲突的地方。因此当两者协调搭配时应对矛盾冲突的原因、性质和程度进行综合判断,从而能够及时更正。(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期刊2019-06-01)

孙杰[5](2019)在《开放经济下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搭配效应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对经济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在研究了很多经济领域的问题后,我们把经济研究的视野放到了在开放经济下宏观审慎与货币的搭配效应上,研究在开放条件下去研究它们的搭配效果,给经济的发展做理论研究。(本文来源于《商讯》期刊2019年15期)

赵子铭[6](2019)在《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分析及实证——基于IS-LM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宏观经济治理上,保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性,有利于提高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效率。只有保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互协调、共同配合,才能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协调地发展。因此,探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搭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具体形式和搭配关系入手,基于IS-LM模型对国家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若干种搭配方式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以此对国家近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来源于《环渤海经济了望》期刊2019年01期)

钟伟[7](2018)在《浅析中国经济的“不可能叁角”及政策搭配》一文中研究指出去杠杆必先稳杠杆,为金融体系补充资本、降低盈利预期,提高风险容忍度,货币政策松紧有度和逆周期监管是必须的标配,而底线则是以国家信用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在国际经济学当中,有一个着名的"不可能叁角"理论,即政府不太可能同时兼顾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管制和固定汇率制这叁个目标,只能叁者取其二,这通常被称为蒙代尔叁角或者克鲁格曼叁角。或者说,从政策可置信和可持续的角度观察,只能选择角端解,难以选择中间解。近来更有研究认为,考虑到国际金融周期,传统的"不可能叁角"理论将被"二元悖论"所取代,即无论选择怎样的汇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外汇》期刊2018年18期)

杜雨萌[8](2018)在《补齐债转股政策体系短板 搭配混改助国企降杠杆》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包括国家发改委等在内的五部委发布了《2018年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要点》,就如何降低企业杠杆率做出了进一步部署。其中,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更是核心内容之一。昨日,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工作要点》针对企业(本文来源于《证券日报》期刊2018-08-10)

徐长生,艾希[9](2018)在《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搭配——基于中国商业银行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IMF构建的宏观审慎政策指数为我国宏观审慎政策的代理变量,利用2002—2015年我国81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和信贷增长的调控作用,分析宏观审慎政策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影响,结果显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均能有效影响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和信贷增长,且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削弱了货币政策冲击的影响;单独使用货币政策或宏观审慎政策的调节作用有限,无法同时实现稳金融风险和促进信贷增长两个目标。因此,要强化宏观审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配合货币政策协调使用,完善双支柱调控框架,有助于同时实现防风险、稳通胀和促增长等宏观经济目标。(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王鹏[10](2017)在《货币政策搭配收入政策助力供给侧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与收入政策通常被称为四大宏观调控政策。关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产业政策之间的两两搭配,理论界与决策层已有相对成熟的认识,但货币政策与收入政策究竟如何搭配才能保证供给侧改革顺利推进,则需要深入细致思考。众所周知,供给(本文来源于《中国证券报》期刊2017-12-06)

政策搭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住房贷款抵押比和商业银行资本监管两种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以及内生化商业银行决策的DSGE模型,从合作与非合作均衡的视角探究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之间的协调搭配问题。研究表明:(1)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相互合作能够实现更低的社会福利损失,该损失降低的程度与冲击类型相关,住房需求冲击和企业家资本收益风险冲击下两者之间相互合作的福利所得明显;(2)货币政策应与宏观审慎政策就信贷水平目标相互沟通,宏观审慎应以金融稳定为唯一目标,即使其目标函数中关注产出缺口,也不应将其作为决策变量;(3)在货币政策和总需求冲击下,宏观审慎当局仅需使用银行资本监管工具,而在其余外生冲击下,单一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通过金融机构的监管套利行为会引发宏观经济长期波动性加剧,宏观审慎政策需要多种工具相互配合,共同降低监管政策的整体外溢效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政策搭配论文参考文献

[1].杜川,周艾琳.逆回购利率时隔四年下调货币政策长短搭配稳流动性[N].第一财经日报.2019

[2].吴智华,温军,李敏.中国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搭配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姚怡彧,胡小文.开放经济下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搭配效应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9

[4].余婷.混合型规则的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搭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9

[5].孙杰.开放经济下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搭配效应探析[J].商讯.2019

[6].赵子铭.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分析及实证——基于IS-LM模型[J].环渤海经济了望.2019

[7].钟伟.浅析中国经济的“不可能叁角”及政策搭配[J].中国外汇.2018

[8].杜雨萌.补齐债转股政策体系短板搭配混改助国企降杠杆[N].证券日报.2018

[9].徐长生,艾希.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搭配——基于中国商业银行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8

[10].王鹏.货币政策搭配收入政策助力供给侧改革[N].中国证券报.2017

论文知识图

有效市场分类原则下的政策搭配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政策搭配(1)开放经济条件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我...利率、汇率政策搭配的斯旺曲线政策搭配(2)、(3)

标签:;  ;  ;  ;  ;  ;  ;  

政策搭配论文_杜川,周艾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