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特本雅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沃尔特本雅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沃尔特本雅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沃尔特,译者,语言,译作,探析,原作,意识形态。

沃尔特本雅明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许译申[1](2016)在《沃尔特·本雅明翻译理论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围绕《译者的任务》一文,对沃尔特·本雅明的翻译理论和观点展开述评,系统地分析和探讨了"纯语言"、"理想的翻译"、"忠实原则"、"原作与译作的关系"、"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等出现在上文中关于沃尔特·本雅明的诸多翻译思想,表明其翻译理论及观点对传统意义上的翻译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同时也为我们理解和进行翻译实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与众不同的视角。(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6年08期)

简剑芬[2](2009)在《浅析沃尔特·本雅明《译者的任务》》一文中研究指出围绕沃尔特.本雅明"译者的任务"一文,从原作与译作的关系、可译性与不可译性、忠实叁方面分析了本雅明的反传统翻译理论,指出译者的任务是:尽可能地发掘纯语言,确保语言生命的延续。(本文来源于《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李艳[3](2009)在《读沃尔特·本雅明的“译者的任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沃尔特·本雅明的翻译理论即原着与译文之间的关系加以论述。(本文来源于《琼州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徐翠波[4](2008)在《从翻译的本质看译者的任务——读沃尔特·本雅明《译者的任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述了沃尔特·本雅明《译者的任务》中原着与译文之间的关系、可译性、纯语言、忠实等方面翻译思想,结合对沃尔特·本雅明观点的理解,对译者的任务进行系统论述。(本文来源于《管理观察》期刊2008年20期)

王龙辉[5](2008)在《伊格尔顿意识形态批评的确立——论《沃尔特·本雅明,或走向革命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沃尔特·本雅明,或走向革命批评[英]特里·伊格尔顿着,郭国良、陆汉臻译,译林出版社,2005作为英国"新左派"第二代的佼佼者,伊格尔顿一直致力于通过意识形态批评批判资本主义的现实政治。20世纪70年代的伊格尔顿追求最谨严的"文本科学"的理论建构,它虽然借鉴自阿尔都塞理论,但伊格尔顿对其进行了大胆的政治改造,结构马克思(本文来源于《中国图书评论》期刊2008年08期)

蒲秀美[6](2002)在《新天使——沃尔特·本雅明和他对文化工业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沃尔特·本雅明(1892-1940)一直以来被看作法兰克福学派的边缘人物。但自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西奥多·阿德诺整理发表了他的遗作后,文学和美学界对本雅明的研究始终持续不衰。近年来,文化研究领域也兴起了一股“本雅明热”,或叫“本雅明复兴”。 本雅明的思想体系是庞杂的,涉及语言学,翻译学,美学,文学批评,文化批评和历史哲学。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对本雅明的研究都集中在他的语言观,历史哲学观以及文学批评上。本雅明的文化批评观点被挖掘出来并受到重视还是近期的事。文化批评者们发现本雅明对早期文化工业的精辟分析为当今的传媒文化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本雅明对文化工业的论述可以归纳为叁个方面,他的读者反映观点,“灵韵”理论以及艺术政治观。他的这些观点或理论虽然本身有不完善或自相矛盾的地方,但它们在当时,甚至现在看来都具有先锋性。本雅明的推测不但预示着当今传媒时代的生活风貌,而且描述了以文化全球化,“去中心化”以及新殖民主义为特征的后现代生活场景。这篇论文仔细地从这叁方面分析本雅明对文化工业的论述。 论文共分四章。引言概述了迄今为止专家、学者对本雅明研究的概貌,同时提出作者自己的研究切入点。 第一章概要介绍了文化工业概念的来历,文化工业现象的发展史,以及文化工业研究的流派和未来趋势。这样写的目的是将本雅明放入文化工业大讨论的框架,以便明确他在其中的地位。 第二章分析了本雅明的读者反映观点。一方面本雅明认为文化工业品的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他也对文化工业品造成的道德危机深感忧虑。他的这种矛盾态度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辨证的启示。现在的读者反映理论和传媒道德论都分别从本雅明身上找到了源头。 第叁章论述了本雅明对文化工业的审美价值的讨论。这集中体现在他的“灵韵”理论上。“灵韵”是本雅明使用的一个包罗政治、艺术及历史哲学内容的复杂概念。他用它来指涉前文化工业时代的艺术品和社会生活特征。本雅明指出“灵韵”的消失是文化工业产品的主要特点。他一方面赞赏“灵韵”的消失为艺术大众化的合法化提供了审美基础,另一方面又对前文化工业时代艺术品的“灵韵”及产生该种艺术品的时代抱有强烈的怀旧感。他的这种矛盾态度同样也影响到未来的两种理论倾向。一是弗雷德里克·杰姆逊的后现代文化理论一论述“灵韵”消失后的艺术品和社会生活。另一倾向是 “灵韵”怀旧派。后现代背景下的“灵韵”怀旧派一文化新贵一并不是想单纯地回到从前的“灵韵”时代,而是创造消费时代商品的新灵韵。 第四章以电影为例探讨了本雅明的艺术政治观。本雅明认为大众传媒的发达和文化工业品的广泛传插使艺术卷入日常政治生活,而这种渗透是积极的,因为它为艺术大众化和民主化提供了技术上的基础。但遗憾的是本雅明 iii 忽略了文化工业品的麻醉作用和文化霸权作用。他的好友阿德诺却对此有精 辟的论述。把本雅明和阿德诺的论点放在一起我们可得到一个对文化工业的 政治功能比较全面的认识、文化工业的政治功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更值 得重视。文化工业不仅仅是艺术民主化的手段,它同时可能成为推广经济和 政治霸权的辅助工具。 结论部分重新评价了本雅明在文化研究中的地位。指出他的人生经历和 他的作品是解读早期文化工业的双重文本。在文化工业研究领域,本雅明既 联系着过去又预示着未来,他对文化工业的观察和分析无论从内容上还是方 法上看都是具有开拓性的。(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2-04-01)

李红满!洛阳036信箱62号,河南洛阳471003[7](2001)在《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发轫———读沃尔特·本雅明的“译者的任务”》一文中研究指出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是当代西方译论界一股颇为引人注目的热潮 ,但它的真正源头其实可以追溯到德国翻译理论家沃尔特·本雅明于 192 3年所写的一篇题为“译者的任务”的论文。本文主要围绕“译者的任务”一文对沃尔特·本雅明的翻译理论展开研究 ,通过分析和探讨如“纯语言”、“后来的生命”等重要概念 ,发掘蕴涵在其中的解构主义翻译思想 ,从而揭开沃尔特·本雅明的“译者的任务”的神秘面纱。(本文来源于《山东外语教学》期刊2001年01期)

沃尔特本雅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围绕沃尔特.本雅明"译者的任务"一文,从原作与译作的关系、可译性与不可译性、忠实叁方面分析了本雅明的反传统翻译理论,指出译者的任务是:尽可能地发掘纯语言,确保语言生命的延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沃尔特本雅明论文参考文献

[1].许译申.沃尔特·本雅明翻译理论述评[J].校园英语.2016

[2].简剑芬.浅析沃尔特·本雅明《译者的任务》[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3].李艳.读沃尔特·本雅明的“译者的任务”[J].琼州学院学报.2009

[4].徐翠波.从翻译的本质看译者的任务——读沃尔特·本雅明《译者的任务》[J].管理观察.2008

[5].王龙辉.伊格尔顿意识形态批评的确立——论《沃尔特·本雅明,或走向革命批评》[J].中国图书评论.2008

[6].蒲秀美.新天使——沃尔特·本雅明和他对文化工业的思考[D].四川大学.2002

[7].李红满!洛阳036信箱62号,河南洛阳471003.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发轫———读沃尔特·本雅明的“译者的任务”[J].山东外语教学.2001

标签:;  ;  ;  ;  ;  ;  ;  

沃尔特本雅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