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概念论文_叶传星

导读:本文包含了法律概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法律,概念,医疗机构,模型,实证主义,专利法,负责制。

法律概念论文文献综述

叶传星[1](2019)在《发展权概念辨析:在政治与法律之间》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权的概念在是在持续的争议中逐步确立并完善的。关于发展权概念的争论,首先是一种政治论辩,其中蕴含着国家之间、一国内部各人群之间关于发展、承认和公正的政治斗争。发展权首先在政治意义上被确认为基本人权,1986年《发展权利宣言》是发展权被纳入人权体系的重要政治标志,但其法律化依然面对一些难题。发展权概念的法律化难题正是有关政治争论的延伸。发展权兼具政治性和法律性。全面理解发展权的概念,既不能拘泥于过度实证主义的法律权利概念,也不能过度"泛化"发展权的概念。应当明确发展权概念所指向的重心、目标所在,以及其内在的局限性所在。对发展权概念的范围界定,对其功能和价值定位等的理论探讨,有助于更有效地保障和促进发展权。(本文来源于《东岳论丛》期刊2019年12期)

刘志峰[2](2019)在《论行政法规范中不确定法律概念之司法审查——基于相关案例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语言的模糊性与多义性,对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审查成为行政审判的常态,而如何审查、如何解释及如何把握审查界限,却是行政审判的中国难题。通过分析不确定法律概念审查的困惑所在,可以明晰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属性。以中国的法律现实为背景,以行政法基本原则为法律效果,以政治价值为社会效果的判断,以法律解释为路径,可以为破解此难题提供方向和思路。(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孔令辉[3](2019)在《试论消费者概念的法律界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消费者概念的界定不明确,导致司法实践中对消费者身份产生争议,故有必要对消费者进行清晰的法律界定。本文以各国对消费者概念界定的立法模式为出发点,从消费目的、消费主体、消费方式、消费客体等方面入手,创造性地对消费者的概念进行新的法律界定。(本文来源于《营销界》期刊2019年38期)

徐忠国,李冠,郑红玉,吴次芳,卓跃飞[4](2019)在《法律地籍领域模型研究动态及对中国地籍概念模型建构的理论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追踪法律地籍领域模型(Legal Cadastral Domain Model, LCDM)的发展演化,掌握地籍概念模型研究的国际前沿,为建构中国地籍概念模型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LCDM的发展经历了初创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叁个历史阶段,已经从平面模型发展成立体模型。核心组件包括私权和公权两大部分,私权包括共用权、物对物权、人对物权、潜用权和资金担保权5个组件,公权包括通用和专用两个组件。研究结论:LCDM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并在世界主要法系的典型性国家进行了实证检验,证明了模型的通用性和有效性。中国地籍概念模型的研究可以从LCDM中汲取理论营养,从而一方面提高地籍系统建模的规范性,另一方面增强地籍系统与其它系统的互操作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地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魏亮瑜,曹艳林,刘宇,赵慧[5](2019)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医疗机构法律概念缺失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作为医疗机构监督管理方面的专门法规,却没有对医疗机构的法律概念进行明确,从而出现了被监管主体范围难以界定的问题。从相关法律及文献中有关医疗机构的阐释入手,探讨医疗机构法律概念缺失所引发的管理问题。同时,通过对医疗机构的行为主体、行为手段和目的以及医疗机构的上位概念的探讨,揭示医疗机构的基本内涵,对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应予定义医疗机构法律概念提出建议,供立法者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法制》期刊2019年05期)

虞浔,马寅宵[6](2019)在《明确概念与权利:对网络安全漏洞行业法律框架建设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网络安全法》自2017年6月开始实行,标志着我国对网络安全领域的正式立法治理,早在此之前,以民间自发形成的针对网络安全漏洞的挖掘与处理就已形成产业。然而,即使在《网络安全法》出台之后,仍然存在着大量法律漏洞与制度空白,这就导致了对白帽子的过度刑事制裁,亟需通过法律中对于"白帽子"以及"众测平台"的主体概念进行界定,将善意因素作为主要评价对象;另一方面,对于"白帽子"、"众测平台"以及网络产品的经营者的权利义务加以明确并进行限定,在对漏洞的法律属性彻底分析后确立受偿机制与披露机制,以相对完善的法律为实务操作提供充足的理论基石。(本文来源于《《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19年第10卷 总第10卷)——上海市法学会社会治理研究会文集》期刊2019-09-01)

韩振文[7](2019)在《法学话语体系中的标识性概念:法律规范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有高度的行动自觉。其中“叁大体系”建设中的“话语体系”是学术体系的表达并构成学科体系的纽带。在推进中国特色法学话语体系建设的自觉行动中,法律规范性作为一个重要的标(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8-21)

肖尤丹[8](2019)在《科技成果转化逻辑下被误解的《拜杜法》――概念、事实与法律机制的厘清》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美国《拜杜法》被视为解决公共研发成果商业化的成功制度范式。但由于中美两国法律制度背景的差异,社会舆论中对《拜杜法》存在着一些流传广泛的误解。在当前中美经贸摩擦形势复杂诡谲多变、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改革已经迈入"深水区"的现实挑战面前,亟待重新从《拜杜法》的法律性质、改革逻辑和制度边界3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厘清对《拜杜法》规则及其机制的认识,为恰当应对中美经贸摩擦、推进我国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提供可靠的制度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院刊》期刊2019年08期)

刘冰捷[9](2019)在《法律概念的定位:理论与实践中的主办侦查员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近年来多部中央文件的出台,主办侦查员制度的改革被推向国家层面。在推进主审法官、主任检察官、主办侦查员的大司法体制改革进程的背景下,主办侦查员制度如何结合自身公安侦查工作体制改革,同时衔接检察院、法院体制改革进程,成为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重要议题。通过理论学说的分析,在明确主办侦查员以主导案件侦查并对案件负责的核心观点基础上,结合司法判决中实证分析所呈现出的改革目标不明确、改革路径不统一、制度内核目标泛化的特点,对主办侦查员作出制度性法律概念的定位,从而区分及分离主办侦查员的司法权与公安部门领导的行政权,在逻辑层次上明晰主办侦查员与公安部门领导之间的权责。(本文来源于《贵州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陈文曲,常学敏[10](2019)在《法律谈判:现代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基础——由法律谈判的概念展开》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界关于法律谈判的界定众说纷纭,未能阐释其真正内涵。法律谈判需要强调"主体间沟通",力求克服普通谈判易被目的理性异化的弊端,通过法律因素介入,引导谈判参与者进行自我约束,遵循有效对话的基本条件,在主体之间经由对话积聚共识,化解分歧。在整个纠纷解决体系中,基于交往理性的法律谈判占有基础性地位,一方面作为独立的解纷方式活跃在纠纷解决机制的"舞台",另一方面作为其他纠纷解决机制的基础穿插在其中,推动纠纷的及时有效化解。因此,现代社会法律谈判旨在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中起到保障真正合意,防止合意贫困化的基础性作用。(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法律概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语言的模糊性与多义性,对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审查成为行政审判的常态,而如何审查、如何解释及如何把握审查界限,却是行政审判的中国难题。通过分析不确定法律概念审查的困惑所在,可以明晰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属性。以中国的法律现实为背景,以行政法基本原则为法律效果,以政治价值为社会效果的判断,以法律解释为路径,可以为破解此难题提供方向和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法律概念论文参考文献

[1].叶传星.发展权概念辨析:在政治与法律之间[J].东岳论丛.2019

[2].刘志峰.论行政法规范中不确定法律概念之司法审查——基于相关案例的分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孔令辉.试论消费者概念的法律界定[J].营销界.2019

[4].徐忠国,李冠,郑红玉,吴次芳,卓跃飞.法律地籍领域模型研究动态及对中国地籍概念模型建构的理论启示[J].中国土地科学.2019

[5].魏亮瑜,曹艳林,刘宇,赵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医疗机构法律概念缺失的探讨[J].中国卫生法制.2019

[6].虞浔,马寅宵.明确概念与权利:对网络安全漏洞行业法律框架建设的思考[C].《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19年第10卷总第10卷)——上海市法学会社会治理研究会文集.2019

[7].韩振文.法学话语体系中的标识性概念:法律规范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8].肖尤丹.科技成果转化逻辑下被误解的《拜杜法》――概念、事实与法律机制的厘清[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

[9].刘冰捷.法律概念的定位:理论与实践中的主办侦查员制度[J].贵州社会科学.2019

[10].陈文曲,常学敏.法律谈判:现代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基础——由法律谈判的概念展开[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中国公益律师最早出现的时间天津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成员合影...一Core中典型的法律上层概念法律中...一l:不确定法律概念的结构(二) 科研成果情况3. 中国政法大学科研成...(二) 科研成果情况3. 中国政法大学科研成...

标签:;  ;  ;  ;  ;  ;  ;  

法律概念论文_叶传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