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关联及启示——基于英格兰银行的经验

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关联及启示——基于英格兰银行的经验

论文摘要

时至今日,宏观审慎政策在内涵、工具和框架等方面快速发展,不仅政策目标更加清晰,工具类型更加丰富,相关理论基础也在不断完善。作为危机后形成的新政策框架,宏观审慎政策在工具有效性、作用机制、政策框架设计及与货币政策的关系方面都还有待深入研究。特别是在制度框架中,如何考虑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联,合理设计政策决策框架均已成为关键。对中国而言,系统风险识别、监测与分析更加复杂、困难,需要对宏观审慎政策开展更加精细、深入研究,尤其应吸收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完善适合中国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宏观审慎政策的理论基础、政策目标及工具等进行系统综述,而后从两类政策关联中涉及的三个重要问题出发,着重分析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关系,并分别从组织架构设计、货币政策框架改革、金融政策框架设计等方面,系统介绍了英格兰银行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改革的经验,重点阐述英格兰银行如何实现理论发展与制度设计的较好融合。最后,给出我国宏观审慎政策发展的若干启示和政策建议。

论文目录

  • 一、宏观审慎政策的理论基础
  •   (一)与策略互补性相关的外部性
  •     1.市场竞争加剧
  •     2.声誉机制影响
  •     3.政府救助的预期
  •   (二)资产抛售带来的外部性
  •   (三)关联性带来的外部性
  •   (四)宏观审慎政策的工具和规则
  •     1.宏观审慎工具
  •     2.宏观审慎政策规则
  •     3.宏观审慎政策中间目标
  • 二、货币与宏观审慎政策关联中的三个重要问题
  •   (一)货币政策能否将金融稳定作为目标
  •   (二)独立决策还是合作决策
  •     1.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       (1)借款人资产负债渠道。
  •       (2)风险承担渠道。
  •       (3)风险转移渠道。
  •       (4)资产价格渠道。
  •       (5)汇率渠道。
  •     2.宏观审慎政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   (三)决策主体的选择
  • 三、英格兰银行的经验
  •   (一)“双支柱”框架的确立
  •     1.组织架构改革
  •     2.扩充货币政策框架
  •     3.建立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   (二)货币政策委员会
  •   (三)金融政策委员会
  •     1. 建立完备的系统风险模型体系
  •     2. 信息发布和对外沟通机制与货币政策相似,但重点有所不同
  •     3. 宏观压力测试已成为风险识别、宏观审慎政策决策和政策工具使用的关键
  •   (四)两类模型的内在联系
  • 四、对我国的政策启示
  •   (一)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建立
  •   (二)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联协调
  •     1.从系统风险应对的“事前—事中—事后”环节加强机构和部门整合,促进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协调
  •     2.技术上,应促进宏观经济模型和系统风险模型的相互验证、相互补充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王信,贾彦东

    关键词: 宏观审慎政策,货币政策,外部性,英格兰银行

    来源: 金融研究 2019年12期

    年度: 2019

    分类: 经济与管理科学

    专业: 金融

    单位: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宏观视角与政策应对”(71850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金融网络结构下的中国系统风险模型构建”(7187314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 F821.0;F831.2

    页码: 38-57

    总页数: 20

    文件大小: 970K

    下载量: 1040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关联及启示——基于英格兰银行的经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