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钛负载金催化剂:界面效应(英文)

二氧化钛负载金催化剂:界面效应(英文)

论文摘要

自从发现TiO2负载金纳米粒子对CO氧化具有催化活性以来,人们努力探索Au/TiO2催化剂上催化活性位点的化学本质.大量研究表明, Au/TiO2催化反应的活性位点位于金颗粒-TiO2载体界面处,催化剂活性通常与界面周长成正比.因此,无论是金颗粒的大小还是二氧化钛表面的化学性质都决定着Au-TiO2界面结构和催化活性,即Au颗粒和二氧化钛表面之间的电子结构和几何相互作用.商用P25是锐钛矿相和金红石相以80/20比例混合的二氧化钛,通常用于负载金纳米粒子.然而,由于P25表面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很难直接区分界面的原子精细结构,给研究载体表面结构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带了一定困难.设计特定形貌TiO2(合成暴露特定晶面的TiO2),形成均匀的Au-TiO2界面成为研究该课题的突破口.目前,随着纳米材料设计的日渐成熟,氧化物形貌甚至晶面的可控合成已经实现.最近原位透射电镜发现,与TiO2{101}相比金颗粒与TiO2{001}具有更强的相互作用.氧气在773 K焙烧,负载在TiO2{101}的Au粒子通过Ostwald熟化和粒子的迁移聚结而烧结成大颗粒;反之,负载在TiO2{001}上的Au粒子则非常稳定.这主要归结于Au粒子在TiO2{001}上的吸附能比在TiO2{101}上高很多.Au与TiO2{001}的强相互作用可以促进电子从Au纳米粒子到吸附的O2上的转移,从而有利于氧离解和提高CO氧化活性.本文采用水热法合成选择性暴露TiO2{001}和TiO2{101}的锐钛矿TiO2:暴露TiO2{001}比例84%的纳米片(TiO2-S)和19%的纺锤体(TiO2-P),然后分别负载上2nm左右的Au溶胶颗粒并在623K空气下进行烧结.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STEM)等表征手段研究了Au纳米粒子的尺寸分布、电子结构以及原子结构.XPS结果表明, Au物种为金属态Au0颗粒.对Au粒子尺寸进行统计,发现在TiO2{001}上的Au粒子尺寸大小无明显变化(2.2nm),而在TiO2{101}上的Au粒子尺寸由2.2 nm长到3.1 nm.结果表明,在TiO2{001}与Au粒子相互作用更强,能更好地稳定Au粒子.在CO氧化反应测试中发现, Au/TiO2{001}具有比Au/TiO2{101}更高的催化活性;但是两个催化剂的表观活化能相近(Au/TiO2-P为30.0 kJ mol-1, Au/TiO-2-S为28.2 kJ mol-1),且与典型的Au/TiO2催化CO氧化反应动力学数据一致进行分析,表明催化剂载体的晶面并未影响反应路径.进一步结合原子结构模型,将反应速率归一化到Au-TiO2界面,发现两者界面原子的转化频率(TOF)相差较大;Au/TiO2-P,即Au/TiO2{101}界面Au原子在室温下的TOF为1.52 s-1,而Au/TiO2-S催化剂的为2.10 s-1,其中Au/TiO2{001}的转化频率为2.35s-1.这表明,在TiO2{001}界面上的Au粒子(粒径2.2nm)不仅热稳定性比较好,且催化性能比在TiO2{101}上的Au粒子(粒径3.1 nm)更高,这主要是由于TiO2{001}表面独特的原子排列使金颗粒与之结合更为强烈.

论文目录

  • 1. Introduction
  • 2. Experimental
  •   2.1. Synthesis of Au/Ti O2 catalysts
  •   2.2. Catalyst characterization
  •   2.3. Catalytic test
  • 3. Results and discussion
  •   3.1.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u/Ti O2
  •   3.2. Catalytic activity of Au/Ti O2 in CO oxidation
  • 4. Conclusions
  • Graphical Abstract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邵斌,赵雯宁,苗樹,黄家辉,王丽丽,李杲,申文杰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二氧化钛,稳定性,界面,氧化

    来源: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2019年10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化学

    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金催化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 supported by Liaoning Revitalization Talents Program (XLYC1807121),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20673054)~~

    分类号: O643.36

    页码: 1534-1539

    总页数: 6

    文件大小: 2098K

    下载量: 238

    相关论文文献

    • [1].日本开发出制造合金纳米粒子新方法[J]. 中国粉体工业 2017(04)
    • [2].基于对半胱胺保护的金纳米粒子催化活性的抑制检测氰根离子[J]. 分析化学 2020(07)
    • [3].王伟林教授团队成功将超小金纳米粒子与有机金属框架结合用以治疗肝癌[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4)
    • [4].金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及应用进展[J]. 精细石油化工 2019(01)
    • [5].基础实验: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J]. 大学化学 2019(01)
    • [6].基于多肽-金纳米粒子复合物的生物传感研究及应用进展[J]. 应用化学 2019(05)
    • [7].“两面神”型金纳米粒子比色检测铁离子的新方法[J]. 分析测试学报 2019(05)
    • [8].金纳米粒子模拟过氧化物酶的初步研讨[J]. 农产品加工 2018(11)
    • [9].基于手性金纳米粒子圆二色光谱法识别与检测银离子[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 [10].海胆状金纳米粒子表面形貌对表面增强喇曼散射特性的影响(英文)[J]. 光子学报 2015(04)
    • [11].副产物诱导的超级金纳米粒子的原位合成(英文)[J].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2015(11)
    • [12].病毒能按需形成黄金纳米粒子[J].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8(11)
    • [13].美研究显示:黄金纳米粒子或可用于抗癌治疗[J]. 祝您健康 2017(09)
    • [14].金纳米粒子膜-单晶金片耦合体系中“热点”效应的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0(S1)
    • [15].超小金纳米粒子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20(21)
    • [16].基于二氧化锆和金纳米粒子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J]. 实验室科学 2020(02)
    • [17].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开发制造合金纳米粒子的新方法[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7(12)
    • [18].亲和素引发金纳米粒子聚集的影响因素研究[J]. 化学试剂 2018(08)
    • [19].科学家成功利用金纳米粒子团执行运算[J]. 黄金科学技术 2015(05)
    • [20].葡萄糖溶液中金纳米粒子的光化学合成及其光谱性质研究[J]. 贵金属 2012(02)
    • [21].金银合金纳米粒子的制备[J]. 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 [22].基于发光金纳米粒子荧光增强法测定溶菌酶[J]. 分析化学 2011(05)
    • [23].美找到无公害生产金纳米粒子的方法[J]. 功能材料信息 2010(Z1)
    • [24].蜂毒素在功能化金纳米粒子表面的吸附及构象变化[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9(01)
    • [25].没食子酸还原法制备金银合金纳米粒子及其吸收光谱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8(08)
    • [26].小粒径金纳米粒子的可控制备与表征[J]. 塑料工业 2020(10)
    • [27].关于金纳米粒子在骨组织再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9(02)
    • [28].线粒体介导金银合金纳米粒子的合成[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8(02)
    • [29].噻唑吡啶酮羧酸钠还原法制备金纳米粒子的研究[J]. 生命科学仪器 2018(02)
    • [30].受限在单壁碳纳米管中金纳米粒子相变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标签:;  ;  ;  ;  ;  

    二氧化钛负载金催化剂:界面效应(英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