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料工段论文_刘培义

导读:本文包含了配料工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工段,系统,精度,贸易部,富矿,物流,时间。

配料工段论文文献综述

刘培义[1](2004)在《家具配料工段的作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具配料工段通常具有作业环境差,作业强度高,生产率不稳等特点,这是制约家具生产的重要因素,提高配料工段的生产效率对整个企业的生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是以家具配料工段为研究对象,以人体工程学为原则,以工业工程的工作研究的方法为指导,着重研究在现有生产条件下如何提高配料的作业效率。 本文首先讨论了提高生产率的理论基础和原则,分析了作业时间的构成,提出从宏观和微观多个层次上来消除作业过程的时间浪费。并为此设计了一个研究生产效率的系统模型,着重从内部物流及车间布置、生产过程的时间研究以及具体工位的动作研究叁个方面来构建作业研究的新思路。 在具体内容上,本研究选定了叁个不同类型的家具生产企业(国企A、私企B和外资C)进行分析、比较和改进,以此来寻找一些较优的、符合公司实情的解决方案。根据各企业的产品工艺特点来对生产车间进行重新布置,并根据需要选定相应的运输方式。时间研究是从宏观上把握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时间消耗,强调通过管理手段来减少无效劳动时间,提高正常作业时间T_(11)的比例。动作研究则主要从微观上来考查具体工位的操作过程,改善操作方法和作业场地布置,减少无效动作,强调通过技术手段来提高作业活动的速度。 本文最后部分还对平刨和纵剖锯工位的两名工人进行过心率测定,并记录相应的生产活动,以研究生产作业与心率负荷的关系以及其对生产过程作业分配的影响。 通过上述一系列研究,本课题得到如下结论: 本次研究对叁企业的生产工艺进行了分类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来改进车间布置,这样可以减少物流,方便生产组织及管理。在这方面,对企业A和B的改进效果尤为明显。 企业A、B、C配料作业的平均正常作业时间T-(11)分别占44.23%、67.67%和66.79%,企业性质及管理方式是影响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如果按一定的原则对其进行改进,叁企业T_(11)最终都能达到70~80%的高水平,这是由家具生产的特点决定的。 对叁企业一些工位的动作研究表明,作业场地布置、操作方式、物料特性及操作动作也是影响生产率的重要因素。根据生产实际,从微观上改进生产作业也是提高企业整体生产率的重要途径。 总之,提高家具配料工段的生产效率是一项复杂工程,本次研究主要从方法和内容上为作业改进活动提供指导,希望能对家具生产企业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04-06-01)

孙平[2](1999)在《建立高效低耗的准备工段作业方式——菜单配料式物流输送体系在上烟厂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上烟厂新厂房投入使用,原有的“投递式物流输送系统”存在多处不足,在分析和消化完善基础上,制订了以“菜单配料式物流输送体系”为中心,试行辅助准备区域制,提出“统料专车、专机配料”的两大总体设计原则,并分为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实践,现经实践应用,初步取得较好的管理效益。(本文来源于《上海烟草系统1999年度学术论文选编》期刊1999-12-01)

[3](1998)在《一烧工段加强配料管理,稳定烧结矿质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据《柳钢报》1998年9月21日报导,由于各种原因,一烧工段6月~7月的配料质量控制指标达不到厂部考核要求,烧结矿质量下降,炼铁厂也提出意见。为此,一烧工段领导认真分析了前两个月的烧结矿质量,强调交班前不得任意调整配料。当班者要按质量标准做好动态(本文来源于《柳钢科技》期刊1998年S1期)

蒋蕴珍[4](1997)在《配料—混合工段技术改造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配料—混合工段技术改造途径国内贸易部无锡科研设计院蒋蕴珍饲料厂配料—混合工段,当混合周期从6min缩短到4min时,产量可增加50%,一个年产2万吨饲料厂混合机容量为1t/批次,混合周期从6min缩短到4min,产量可以从10t/h提高到15t/h(...(本文来源于《饲料工业》期刊1997年11期)

白林[5](1992)在《加强配料工段生产管理提高配料系统精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生产实践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如何通过加强和改善生产管理来提高和保证配料系统的总体精度.对配料系统中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提供了几条在生产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改造方法.(本文来源于《玻璃》期刊1992年02期)

原志军[6](1984)在《制瓶车间配料工段除尘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机械工业部第八设计院于1982年共同研究设计成功北京市玻璃二厂制瓶车间配料工段除尘系统。这项治理工程经过两年来的运行,效果良好,已经有关单位通过验收。 这个车间的配料工艺过程是:装在各料仓的原料(包括白云石、萤石、石灰石、纯碱、(本文来源于《劳动保护》期刊1984年11期)

路承厚[7](1980)在《我厂配料工段的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厂是一个生产玻璃瓶罐的老厂,主要产品是翠绿色的啤酒瓶,年产量是4万5千吨。厂里原有两座横火焰玻璃熔炉,熔化面积分别为47m~2和60.5m~2,每天熔化玻璃液量共145吨。成形机械是7台林取-10型制瓶机。在全部生产过程中,玻璃的熔化和成形工艺基本已实现机械化连续生产,唯原料车间的生产比较落后,而改造前的配料工段又是原料车间中最落后的一个环节,设备简陋,原料的运输、称量等工作多是靠人工操作完成,不但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也极差,车间内到处粉尘飞扬,硅粉尘严重地危害工人的健康。为改变配料工(本文来源于《玻璃与搪瓷》期刊1980年01期)

配料工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上烟厂新厂房投入使用,原有的“投递式物流输送系统”存在多处不足,在分析和消化完善基础上,制订了以“菜单配料式物流输送体系”为中心,试行辅助准备区域制,提出“统料专车、专机配料”的两大总体设计原则,并分为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实践,现经实践应用,初步取得较好的管理效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配料工段论文参考文献

[1].刘培义.家具配料工段的作业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4

[2].孙平.建立高效低耗的准备工段作业方式——菜单配料式物流输送体系在上烟厂的应用[C].上海烟草系统1999年度学术论文选编.1999

[3]..一烧工段加强配料管理,稳定烧结矿质量[J].柳钢科技.1998

[4].蒋蕴珍.配料—混合工段技术改造途径[J].饲料工业.1997

[5].白林.加强配料工段生产管理提高配料系统精度[J].玻璃.1992

[6].原志军.制瓶车间配料工段除尘系统[J].劳动保护.1984

[7].路承厚.我厂配料工段的改造[J].玻璃与搪瓷.1980

论文知识图

叁企业配料工段时间利用能达到的...采用RFID与条码技术在部装及配料工饲料厂配料工段简易的配合粗朴生产工艺使用螺旋秤的配粉流程图2.2自动配料系统工艺流程图.

标签:;  ;  ;  ;  ;  ;  ;  

配料工段论文_刘培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