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明互学互鉴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

东西方文明互学互鉴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

论文摘要

东西方古代文明都有自身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都有各自的特色和优势,精华与糟粕同时存在。东西方文明不可能孤立存在与发展,总要进行相互交流、互学互鉴,在互学互鉴中彼此促进、共同进步,实现各自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进入21世纪后,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构成大变局的主要内容及其标志是多方面的,其现状的基本面和发展的主流是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要求的,最终决定各种具体变局和大变局的是世界人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为人类文明进步指明了正确方向,开展"一带一路"新型国际合作建设是其当下最适宜的实践平台,这一倡议的实现需要确定正确的原则并经全人类的漫长奋斗。中国必定会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业始终如一的自觉开拓者。

论文目录

  • 东西方文明形成发展的基础及其各自的特色和优势
  •   (一)东方文明形成发展的基础及其特色与优势
  •     1.倡导和而不同,追求和合统一
  •     2.倡导个人自律,追求集体智慧
  •     3.倡导民本思想,追求理政安民
  •     4.倡导为政以德,追求德法共治
  •     5.倡导中庸之道,追求实事求是
  •     6.倡导天人合一,追求自强不息
  •     7.倡导综合方法,追求整体平衡
  •     8.倡导同舟共济,追求天下为公
  •     9.倡导以德为邻,追求万国安宁
  •     10.倡导革故鼎新,追求与时俱进
  •   (二)西方古代文明形成发展的基础及其特色与优势
  •     1.倡导天赋人权,追求个性解放
  •     2.倡导人本思想,追求自由平等
  •     3.倡导市场竞争,追求创新发展
  •     4.倡导社会契约,追求民主法制
  •     5.倡导分析方法,追求实证效应
  •     6.倡导实用主义,追求功利为先
  • 东西方文明在历史上的互学互鉴及其历史意义
  •   (一)公元9世纪至10世纪的西亚阿拉伯地区进行的“百年翻译运动”,对欧洲文明发展实现重大历史性转折产生了重要影响
  •   (二)从唐代中叶以后,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和其他科学技术文化成果,经过中亚、西亚、北非先后传播到欧洲,对欧洲和西方的近代工商业文明及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
  •   (三)中国明末清初,也就是从16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的200年间,中国同欧洲进行了一次空前广泛和深入的文化大交流,无论是对欧洲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进步,还是对中国逐渐开启近代文明的发展进程,都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   (四)20世纪初,以西学东渐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与欧洲的思想文化交流进入了一个重要转折点。马克思主义从西方传播到中国和五四爱国民主运动,标志着中欧思想文化交流和东西方文明互学互鉴走向了新的高潮与境域,这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以及在其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彻底改变中国近代以来落后挨打的悲惨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滕文生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明,西方古代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经济全球化

    来源: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2019年11期

    年度: 2019

    分类: 社会科学Ⅰ辑

    专业: 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

    分类号: D820

    页码: 12-19+93

    总页数: 9

    文件大小: 122K

    下载量: 201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东西方文明互学互鉴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