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机动模板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注塑机动模板,包括模板安装板和模板背板,模板安装板和模板背板平行且间隔设置,模板安装板与模板背板之间设置有加强板,加强板分别与模板安装板和模板背板可拆卸连接。由模板安装板、模板背板及加强板组成的动模板,其结构简单,组装难度低,并且加强板的设置可保证对模板安装板的支撑强度,保证动模板的结构强度。同时,通过采用加强板连接取代现有技术中直接将模板安装板设置在模板背板上的结构,可有效的降低模板安装板和模板背板的厚度,减少模板安装板和模板背板的材料用量和制造成本,以及降低动模板的整体重量,使得动模板的控制能够更为灵活,提高注塑机的控制精度。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注塑机动模板,包括模板安装板和模板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安装板和所述模板背板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模板安装板与所述模板背板之间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分别与所述模板安装板和所述模板背板可拆卸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注塑机动模板,包括模板安装板和模板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安装板和所述模板背板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模板安装板与所述模板背板之间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分别与所述模板安装板和所述模板背板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机动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包括外围加强板和内围加强板,所述外围加强板套设于所述内围加强板外,且所述外围加强板与所述内围加强板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机动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加强板与所述内围加强板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机动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加强板远离所述内围加强板的一侧上对应所述加强筋板设置有与所述模板安装板抵接的连接加强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机动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安装板和所述模板背板上沿其轴向方向开设有若干用于容纳高压锁模油缸的第一容纳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机动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上沿其轴向方向开设若干用于容纳高压锁模油缸的第二容纳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机动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背板靠近底座的一侧上设置有连接底座,所述连接底座上对应高压锁模油缸开设有第三容纳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机动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安装板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安装模具的模具安装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机动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安装板和所述模板背板上对应顶出杆开设有过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机动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沿其周部设置有若干用于减轻其重量的减重孔。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机动模板。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注塑机中,动模板具体可分为以下两种结构:

1、一体铸造成型,动模板的模板撑板和模板垫板通过铸造一体成型为一体;

2、动模板的模板撑板和模板垫板分别制作,后期组装成一体,形成动模板。

在上述的动模板结构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体结构的动模板的结构拥挤,使得铸造难度高;并且采用一体铸造成型的动模板的结构尺寸大,使得其重量相对较大,并且模板适用范围小,仅适用于部分注塑机及模具。

分体式结构的动模板的拆分方式多为将动模板的模板撑板、模板垫板分解为两个独立的零件,然后再组装为一体,拆分方式过于粗陋,其仅能适用于部分动模板的制作,其组合方式固定,适用的注塑机范围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机动模板,其结构简单,组合方式多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注塑机动模板,包括模板安装板和模板背板,所述模板安装板和所述模板背板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模板安装板与所述模板背板之间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分别与所述模板安装板和所述模板背板可拆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加强板包括外围加强板和内围加强板,所述外围加强板套设于所述内围加强板外,且所述外围加强板与所述内围加强板间隔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围加强板与所述内围加强板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围加强板远离所述内围加强板的一侧上对应所述加强筋板设置有与所述模板安装板抵接的连接加强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模板安装板和所述模板背板上沿其轴向方向开设有若干用于容纳高压锁模油缸的第一容纳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加强板上沿其轴向方向开设若干用于容纳高压锁模油缸的第二容纳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模板背板靠近底座的一侧上设置有连接底座,所述连接底座上对应高压锁模油缸开设有第三容纳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模板安装板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安装模具的模具安装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模板安装板和所述模板背板上对应顶出杆开设有过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加强板沿其周部设置有若干用于减轻其重量的减重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由模板安装板、模板背板及加强板组成的动模板,其结构简单,组装难度低,并且加强板的设置可保证对模板安装板的支撑强度,保证动模板的结构强度。同时,通过采用加强板连接取代现有技术中直接将模板安装板设置在模板背板上的结构,可有效的降低模板安装板和模板背板的厚度,减少模板安装板和模板背板的材料用量和制造成本,以及降低动模板的整体重量,使得动模板的控制能够更为灵活,提高注塑机的控制精度。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注塑机模具锁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注塑机模具锁紧装置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高压锁模油缸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动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模具锁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5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

1、底座;11、导轨组件;2、定模板;3、动模板;31、模板安装板;311、模具安装孔;32、模板背板;33、加强板;331、外围加强板;332、内围加强板;333、加强筋板;334、连接加强板;335、减重孔;34、连接底座;341、第一螺纹孔;35、第一容纳位;36、第二容纳位;4、锁模装置;41、错齿拉杆;411、楔形齿;412、导向槽;42、错齿锁定机构;421、高压锁模油缸缸筒;422、错齿锁模油缸活塞;4221、通孔;4222、第二错齿;423、缸筒压盖;424、错齿活塞转动机构;4241、驱动连杆;4242、摆动电缸;4243、安装板;4244、安装组件;4245、定位装置;42451、接近传感器;42452、感应片;5、移模装置;51、第一驱动电机;52、第一丝杆;6、顶出装置;61、第二驱动电机;62、第二丝杆;63、顶出板;631、导向孔;632、顶出孔;64、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至7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注塑机模具锁紧装置,包括底座1、定模板2、动模板3、顶出装置6、锁模装置4和移模装置5。定模板2固定设置于底座1上,动模板3可移动设置于底座1上,顶出装置6固定设置于动模板3上,其中:

锁模装置4设置于定模板2和动模板3之间,包括若干错齿拉杆41和对应错齿拉杆41固定设置于动模板3上的错齿锁定机构42,错齿拉杆41穿设于错齿锁定机构42内;

移模装置5固定设置于底座1上,包括与动模板3转动连接的第一丝杆52和驱动第一丝杆52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51;

顶出装置6包括第二驱动电机61、第二丝杆62和顶出板63,第二驱动电机61固定设置于动模板3上、第二丝杆62与第二驱动电机61的驱动轴连接,顶出板63与第二丝杆62螺纹配合连接。

通过利用驱动电机与丝杆的配合方式实现动模板3的移动和注塑完成后的顶出,可提高模具锁紧装置的移动精度和顶出动作精度,进而提高产品制作精度,提高产品质量;同时通过驱动电机与丝杆的配合方式,使得动模板3和顶出装置6的移动可控性更高,控制更为精准,使得模具锁紧装置的模具适用范围更大,避免在更换不同模具进行注塑时需要更换不同的锁紧装置所带来的工作量及降低注塑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注塑机模具错齿锁定机构42,错齿锁定机构42包括高压锁模油缸缸筒421、错齿锁模油缸活塞422和错齿活塞转动机构424,错齿锁模油缸活塞422可转动设置于高压锁模油缸缸筒421内,错齿拉杆41穿设于错齿锁模油缸活塞422内,并且错齿活塞转动机构424与错齿锁模油缸活塞422连接,错齿活塞转动机构424驱动错齿锁模油缸活塞422在高压锁模油缸缸筒421内转动锁定错齿拉杆41。

在锁定过程中,错齿锁定机构42的动作包括:首先移动动模板3到位,然后通过错齿活塞转动机构424使错齿锁模油缸活塞422转动一定的角度对错齿拉杆41进行初步的锁紧,其次再利用高压锁模油缸对错齿拉杆41进行高压锁紧。通过对错齿拉杆41利用错齿进行一次锁定,可保证动模板3移动位置的精度,避免在进行高压锁模时动模板3移位,影响注塑精度。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注塑机模具锁紧装置的错齿锁模油缸活塞422转动与错齿拉杆41的错齿啮合实现对错齿拉杆41的预锁紧。具体的,通过在错齿拉杆41及错齿锁模油缸活塞422的通孔4221之间设置相互配合的错齿,可通过控制错齿拉杆41或错齿锁模油缸活塞422的转动,进而实现对错齿拉杆41的锁紧和定位。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错齿活塞转动机构424包括驱动连杆4241和摆动电缸4242,驱动连杆4241设置于相邻两个错齿锁模油缸活塞422之间,且驱动连杆4241的两端分别与错齿锁模油缸活塞422铰接,以使相邻两个错齿锁模油缸活塞422同步转动,摆动电缸4242的驱动端与其中一个错齿锁模油缸活塞422铰接,以驱动错齿锁模油缸活塞422在高压锁模油缸缸筒421内转动。

通过设置摆动电缸4242,并将摆动电缸4242的驱动端与错齿锁模油缸活塞422铰接,可用于驱动错齿锁模油缸活塞422在高压锁模油缸缸筒421内转动,实现对错齿锁模油缸活塞422的转动控制。进一步的,设置驱动连杆4241将相邻的两个错齿锁模油缸活塞422铰接连接,可用于实现在其中一个错齿锁模油缸活塞422转动的情况下带动其余错齿锁模油缸活塞422同步转动,减少摆动电缸4242的设置数量,降低制造成本,同时可保证多个错齿锁模油缸活塞422的同步转动,保证多个错齿锁模油缸活塞422能够同时处于锁定或解锁位置,避免多个错齿锁模油缸活塞422的运动不同步带来的部分错齿锁模油缸活塞422未锁定或解锁带来的相互干涉现象,保证对错齿拉杆41的锁定运动的精确控制,保证注塑机运行的流畅和稳定。

优选的,驱动连杆4241均铰接于错齿锁模油缸活塞422远离定模板2的一侧的端面上,错齿活塞转动机构424还包括安装板4243,安装板4243安装于动模板3远离定模板2的一侧上,摆动电缸4242的固定端铰接于安装板4243上。

驱动连杆4241和摆动电缸4242设置于错齿锁模油缸活塞422远离定模板2的一侧,可减少对动模板3和定模板2之间的空间占用,减少错齿活塞转动机构424的设置对其余部件的安装和使用所带来的影响。此外,通过设置安装板4243,并将摆动电缸4242安装在安装板4243上,可为摆动电缸4242的安装提供安装空间,以及可便于实现对摆动电缸4242的位置调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驱动连杆4241均设置于错齿锁模油缸活塞422远离动模板3的中心的一侧,相邻两个驱动连杆4241相互垂直设置。

通过将驱动连杆4241设置于错齿锁模活塞远离动模板3的一侧上,可减少对动模板3和定模板2之间的空间占用,减少驱动连杆4241的设置对其余部件的安装和使用空间带来的影响。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相邻两个驱动连杆4241相互垂直设置,针对的是设置四个错齿拉杆41时的情况,当错齿拉杆41处于解锁状态时,相邻两个驱动连杆4241相互垂直,相对的两连杆相互平行,当错齿拉杆41处于锁定位置时,多个连杆构成菱形。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安装板4243上还设置有定位装置4245,定位装置4245包括固定设置于安装板4243上的接近传感器42451和固定设置于错齿锁模油缸活塞422上的感应片42452。

通过在安装板4243上设置定位装置4245,可用于定位错齿锁模油缸活塞422的转动角度,保证对错齿拉杆41的锁定和解锁效果,保证对错齿活塞转动机构424的精准控制,避免转动角度不足所造成的未解锁或未锁定带来的不良影响。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感应片4245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对应错齿锁模油缸活塞422的锁紧位和解锁位设置,接近传感器42451对应解锁位设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的,接近传感器42451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对应错齿锁模油缸活塞422的锁紧位和解锁位设置,感应片42452固定设置于错齿锁模油缸活塞422上,且与解锁位设置的接近传感器42451对应。

通过设置感应片42452和与之配合的接近传感器42451,可实现对错齿锁模油缸的活塞转动角度的感应,保证错齿锁模油缸每次均可转动到位。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动模板3与安装板4243之间设置有安装组件4244,安装组件4244包括固定设置于动模板3上的导轨和安装板4243上对应导轨固定设置的滑块,且导轨与动模板3的轴线平行设置。

通过设置安装组件4244,可方便的将安装板4243设置于动模板3上,并且可方便对安装板4243位置的调整以及维护,通过采用导轨和滑块组合的安装组件4244,可便于调整安装板4243位置,便于实现的锁模装置4的调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摆动电缸4242的摆臂与其中一个错齿锁模油缸活塞422铰接。

通过设置摆动电缸4242实现错齿锁模油缸活塞422的转动,可实现对错齿锁模油缸活塞422转动的精确控制,提高锁模装置4的控制精度。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高压锁模油缸缸筒421的两端设置有缸筒压盖423将高压锁模油缸缸筒421的两端密封,错齿锁模油缸活塞422的外表面和缸筒压盖423配合将高压锁模油缸缸筒421的内部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分别与液压系统连接,以形成高压锁模油缸将错齿拉杆41高压锁紧。

进一步的,错齿拉杆41的表面设置有若干楔形齿411,错齿拉杆41上沿其轴向平行设置有多条导向槽412,以在错齿拉杆41的表面形成第一错齿,错齿锁模油缸活塞422上沿其轴向开设有通孔4221,错齿拉杆41穿设于通孔4221内,通孔4221的表面对应第一错齿设置有第二错齿4222,第一错齿和第二错齿4222可选择性啮合,以限制错齿拉杆41沿其轴向的移动。

通过使用缸筒压盖423将错齿锁模油缸活塞422密封在高压锁模油缸的内部,在错齿锁模油缸活塞422与高压锁模油缸缸筒421之间形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从而可利用外部的液压系统控制错齿锁模油缸活塞422对错齿拉杆41进行高压锁紧。通过在一个装置内集成错齿锁模功能及高压锁模功能,可提高模具锁紧力,保证锁模效果,提高产品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动模板3和定模板2的中心线同轴设置于底座1上,底座1上对应动模板3设置有导轨组件11,导轨组件11与动模板3和定模板2的中心线平行设置。

具体的,第一丝杆52与导轨组件11平行设置,动模板3上对应第一丝杆52固定设置有丝杆滑座。

进一步的,导轨组件11包括导轨和滑块,导轨固定设置于底座1上,滑块固定设置于动模板3上,动模板3靠近底座1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底座34,滑块设置于连接底座34靠近底座1的一侧。

更进一步的,连接底座34上对应第一丝杆52开设有第一螺纹孔341,以形成上述的丝杆滑座。

通过在底座1上设置导轨组件11,可限定动模板3的运动方向,保证动模板3的运动可控。同时通过使用导轨组件11对动模板3的运动进行限定,可保证在开模或合模的过程中动模板3的平稳运动,提高注塑机运行时的稳定性。

通过中动模板3的连接底座34上设置第一螺纹孔341用于与被第一驱动电机51驱动转动的第一丝杆52螺纹连接,可通过控制第一驱动电机51的转动进而控制动模板3的运动,实现开模或合模的稳定可控。通过使用电机驱动方式替换现有液压驱动的方式,可提高动模板3的控制精度,实现更高精度的注塑。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动模板3远离定模板2的一侧上固定设置有若干导向杆64,导向杆64远离动模板3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驱动电机61,顶出板63上对应导向杆64开设有导向孔631,顶出板63套设于导向杆64上。

进一步的,顶出板63开设有若干顶出孔632,顶出孔632内螺纹连接有若干顶出杆,顶出杆由顶出板63一侧延伸至动模板3。

通过在动模板3上设置由第二驱动电机61控制的顶出装置6,可实现注塑完成后将产品顶出的作用,同时通过使用电机控制,更便于实现注塑机的自动化,且使得顶出装置6的运动变得更容易被控制,并且控制精度更高。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注塑机动模板3,其包括模板安装板31和模板背板32,模板安装板31和模板背板32平行且间隔设置,模板安装板31与模板背板32之间设置有加强板33,加强板33分别与模板安装板31和模板背板32可拆卸连接。

由模板安装板31、模板背板32及加强板33组成的动模板3,其结构简单,组装难度低,并且加强板33的设置可保证对模板安装板31的支撑强度,保证动模板3的结构强度。同时,通过采用加强板33连接取代现有技术中直接将模板安装板31设置在模板背板32上的结构,可有效的降低模板安装板31和模板背板32的厚度,减少模板安装板31和模板背板32的材料用量和制造成本,以及降低动模板3的整体重量,使得动模板3的控制能够更为灵活,提高注塑机的控制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加强板33包括外围加强板331和内围加强板332,外围加强板331套设于内围加强板332外,且外围加强板331与内围加强板332间隔设置。

通过采用内围加强板332和外围加强板331组合用于连接模板安装板31和模板背板32的加强板33,可有效的增强加强板33的结构强度,以及增加加强板33分别与模板安装板31和模板背板32的接触面积,使得模板安装板31受到的挤压力能够被更为均匀的传递至模板背板32上,增强对模板安装板31的支撑强度,保证模板安装板31的结构稳定性,避免在使用过程由于受力不均而引起变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外围加强板331与内围加强板332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333。

通过在外围加强板331和内围加强板332之间设置加强筋板333,可进一步的增强外围加强板331和内围加强板332的结构强度,保证对模板安装板31的有效支撑,以及防止外围加强板331和内围加强板332在受力过大时产生变形,保证注塑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围加强板331远离内围加强板332的一侧上对应加强筋板333设置有与模板安装板31抵接的连接加强板334。

通过在外围加强板331远离内围加强板332的一侧上对应加强筋板333设置连接加强板334,可起到增强模板安装板31和模板背板32之间的连接面积的作用,能够更好的增强对模板安装板31的支撑作用,保证模板安装板31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模板安装板31和模板背板32上沿其轴向方向开设有若干用于容纳高压锁模油缸的第一容纳位35,加强板33上沿其轴向方向开设若干用于容纳高压锁模油缸的第二容纳位36,模板背板32靠近底座1的一侧上设置有连接底座34,连接底座34上对应高压锁模油缸开设有第三容纳位。

通过在模板安装板31、模板背板32和加强板33上分别开设第一容纳位35和第二容纳位36,可用于实现对高压锁模油缸的固定,减少注塑机的占用空间,以及避免需要另外设置固定组件实现对高压锁模油缸的固定。在模板背板32靠近底座1的一侧上设置连接底座34,可用于实现对模板背板32的支撑,以及在连接底座34上开设的第三容纳位可进一步的实现对高压锁模油缸的限位和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模板安装板31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安装模具的模具安装孔311。

通过在模板安装板31上开设模具安装孔311,可用于实现模具的固定,进而可通过在模板安装板31上的不同位置的安装孔与模具上的安装位的配合实现对不同型号或大小的模具的固定,有效的增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模板3的适用范围,有效的降低注塑机的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模板安装板31和模板背板32上对应顶出杆开设有过孔。

通过在模板安装板31和模板背板32上开设过孔,并将顶出装置6设置于模板背板32远离模板安装板31的一侧上,顶出杆可通过模板安装板31和模板背板32上的过孔将注塑完成的注塑件顶出。可合理利用模板背板32远离模板安装板31的一侧的空间用于设置顶出装置6,增强注塑机的集成度,进一步的降低注塑机的空间占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加强板33沿其周部设置有若干用于减轻其重量的减重孔335。

通过在加强板33上设置减重孔335,可在保证加强板33的结构强度的前提下有效的降低动模板3的整体重量,降低动模板3的控制难度,实现更高精度的动模板3控制。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注塑机动模板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87842.8

申请日:2019-03-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4(安徽)

授权编号:CN209616278U

授权时间:20191112

主分类号:B29C 45/66

专利分类号:B29C45/66;B29C45/40

范畴分类:17J;

申请人:安徽江澜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安徽江澜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36024安徽省阜阳市颍东经济开发区徽清科技园科技楼A1栋6楼605、606、607房屋

发明人:易恒光

第一发明人:易恒光

当前权利人:安徽江澜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代理人:胡彬

代理机构:11332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注塑机动模板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