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群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组织群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组织群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群落,多样性,组织,微生物,库尔勒,高通,南极。

组织群落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吕娜娜,沈宗专,陶成圆,欧燕楠,王蓓蓓[1](2019)在《蕉园土壤及香蕉植株不同组织可培养细菌的群落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抑病型与导病型蕉园土体、香蕉根际及不同组织内生可培养细菌群落的组成及功能差异。[方法]在R2A培养基上分离、筛选,结合16S rDNA测序分析可培养细菌的组成及拮抗尖孢镰刀菌能力。[结果]分离细菌766株,经鉴定分别属于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及变形菌门;蕉园土壤、香蕉根际土壤及不同组织间细菌组成有明显差异,假单胞菌属在抑病型蕉园样品中的平均相对丰度高于导病型蕉园样品,是抑病型蕉园处理区别于导病型蕉园处理最为重要的生防菌。进一步从抑病型蕉园筛选到假单胞菌362株,其数量和多样性均高于导病型蕉园;但导病型蕉园样品中筛选的假单胞菌中具有拮抗尖孢镰刀菌能力的菌株比例高于抑病型蕉园样品。[结论]蕉园土壤及香蕉不同植株组织是决定可培养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第一影响因素,土壤抑病能力对其影响不显着。抑病型及导病型蕉园土壤和香蕉不同组织内生菌群落组成有明显差异,尤其是具有生防潜能的假单胞菌属的组成及功能差异明显。(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鹏程,杨国栋,张晓晨,钟育谦,翟飞飞[2](2019)在《宝华玉兰生存群落的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排序与分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国家Ⅱ级保护植物宝华玉兰Magnolia zenii的种群分布规律及其濒危原因,进一步揭示宝华玉兰野生种群与群落及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应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OM)对宝华玉兰生存群落进行了排序和分类,以期为保护和管理宝华玉兰种群野生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方法。结果如下:①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宝华玉兰天然更新缺乏,且紫楠Phoebe sheareri,建始槭Acer henryi等优势种占据了主要生存空间与资源,影响了宝华玉兰种群增长和发展,使其在群落中处于不稳定地位;②SOM将40个样方进行聚类分析,得到7个群落类型。不同群落类型之间的物种组成存在差异,界限清晰,排序结果与优势种实际分布情况吻合,说明SOM的分类结果具有合理性;③环境因子可视化分析揭示了宝华玉兰分布于坡度较缓的半阳坡,种群分布主要受到坡向和坡度2个环境因子的影响,由于宝华玉兰自身生长过程中对环境要求的特殊性和不适应性,造成了其濒危现状;④SOM具有高度非线性拟合的特点,且能够同时进行排序和分类,并将分类结果可视化,呈现样方之间的相似性,说明SOM应用于群落分类和排序,反映种群与群落及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是合适的。(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程少波,杨焱,郭敏瑞,江英,陈国刚[3](2019)在《基于PCR-DGGE技术对库尔勒香梨“黑头病”病变组织生物群落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库尔勒香梨"黑头病"病变组织中真菌群落结构特征,应用PCR-DGGE技术对库尔勒地区4个不同保鲜库中12个样品真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根据DGGE图谱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品群落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库尔勒香梨的种植环境有关;不同样品的9号条带在整个病变过程中优势度最高,其代表的菌株,可被认为是导致库尔勒香梨"黑头病"的主要致病菌;对DGGE的优势条带序列分析,同源性最高的微生物属于链格孢属(Alternaria)。该研究初步揭示了库尔勒香梨病变组织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规律,为库尔勒香梨"黑头病"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汪洁[4](2018)在《有限用地中的建筑空间群落组织与多元化设计——浅谈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项目的设计与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1项目设计概况浙江省地理信息创新园项目地块地处湖州德清,位于浙江省地理信息科技小镇核心区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随着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地理信息应用的不断扩大,产业链上的新生事物正在创造奇迹,且效益已经显现。创新园项目的设计,旨在集聚全国地理信息龙头企业,为联合国地信大会服务。项目设计于2013年,于2017年竣工验收,2018年联合国地信大会按期召开,并宣布德清会址为永久会址。(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8年52期)

王小彤,许强华[5](2018)在《应用高通量测序法分析四种南极鱼鳃组织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研究四种南极鱼鳃组织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选择Chionodraco hamatus(CH)、Pagothenia borchgrevinki(PB)、Trematomus bernacchii(TB)、Notothenia coriiceps(NC)四种南极鱼并采集相同部位的鳃组织样本,提取基因组DNA,利用带标签的通用引物扩增16S rRNA V3/V4区,使用Illumina测序平台测序,通过计算Ace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以及与已知数据库的比对,分析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四种南极鱼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较丰富并在分布上存在一定差异。在属水平上CH和TB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较为相似,PB中含有大量未分类菌属即含有大量潜在的新菌,而NC中则是发光杆菌属含量最高。(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1-15)

韩一超,郭慧慧,陈剑波,王树华,武守艳[6](2018)在《保育猪舍空气、粪便、鼻腔黏液及猪组织器官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寻规模化猪场封闭舍内空气微生物和猪体微生物菌群结构、丰度之间的相关性,建立完善的消毒防疫机制,在山西省介休市某规模化猪场选取单栋饲养量为500头的半封闭保育猪舍1栋,分别采集舍内空气(n=9)、鼻腔黏液(n=7)、粪便(n=7)、猪组织器官(n=4)(喉头、气管、淋巴、肺部)共27个样本,对样本中的细菌进行16S r DNA(V3+V4区)高通量测序,分析微生物群落种类及丰度。结果显示:猪舍空气样本中的微生物群落种类和丰度最高,空气样本和猪鼻腔黏液、粪便、猪组织器官样本的微生物组成和相对丰度基本一致,所占比例最高的为厚壁菌门,其次为拟杆菌门,丰度较高的菌种为梭菌、链球菌、普雷沃氏菌、乳酸菌等;猪舍空气样本菌群中丰度较高的病原菌属为梭菌属和链球菌属。结果表明:保育猪舍空气、鼻腔黏液、粪便、猪组织器官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丰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对猪场疾病防控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8年10期)

沙月霞[7](2018)在《不同水稻组织内生细菌的群落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详细了解水稻不同组织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方法】对宁粳43号内生细菌的总DNA提取后,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水稻内生细菌的16S rRNA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分析了水稻不同组织部位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叶部共获得内生细菌OTUs610个,茎部411个,根部174个。物种分类显示,叶部内生细菌种类隶属于22门40纲103目198科399属,其中优势类群是红球菌属(Rhodococcus)和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它们的相对丰度分别为21.00%和9.19%;茎部内生细菌种类隶属于19门31纲85目169科306属,其中优势类群是红球菌属和罗尔斯通菌属(Ralstonia),它们的相对丰度分别为19.25%和13.52%;根部内生细菌种类隶属于9门19纲44目82科140属,其中优势类群是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埃希氏杆菌属(Escherichia),它们的相对丰度分别为81.13%和10.89%。根茎叶中相同的OTU有78个,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与大多数细菌具有相关性。根系内生细菌中具有调控各种代谢网络功能的物种丰度高于茎部和叶部。【结论】不同水稻组织内生细菌具有丰富的群落多样性,其中叶部的内生细菌物种最丰富,根系参与各种代谢调控的细菌丰度最高,各个组织部位的优势菌属各不相同,变形菌门是最重要的水稻内生细菌。(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刘菊红,郝敦元,韩国栋,王忠武,钱进[8](2017)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的群落组织力及其对重牧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组织力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研究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查王府一队,该地区干旱、少雨、多风且蒸发量大,主导产业是畜牧业,草地类型为短花针茅+冷蒿(Artemisia frigida)+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多年的超载过牧使该地区草地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有必要通过组织力参数及其分级来描述无放牧时各种群占据空间与分享资源的能力,并对比分析重度放牧对其的影响。本研究采用2004—2015年无放牧和重度放牧时植物种群的频率、生物量、高度监测数据,计算了无放牧和重度放牧时的群落组织力,对两种情形下的种群组织力参数进行排序和等级划分,并结合物种特性分析了组织力等级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相比对照区,重牧时24个物种中有21个物种的种群组织力参数下降,组织力等级变化剧烈,反映出超载过牧导致草原生态系统偏离健康阈,发生严重退化,这也验证了组织力参数分级作为草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具有合理性和实用性。无芒隐子草、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乳白花黄芪(Astragalus galactites)的组织力参数不降反增,与其躲避采食或耐牧性有关。相比对照区,重牧区无芒隐子草组织力参数显着增加、短花针茅无显着差异、冷蒿显着降低,但3个优势物种的组织力参数仍占据前叁位,在群落中的最优地位未发生改变。各物种种群组织力参数的数据与等级,可以作为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各物种对重牧响应研究的参照指标。(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7年07期)

田学辉[9](2017)在《绒毛皂荚群落结构与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绒毛皂荚(Gledtsia japonica Miq.var.velutina L.C.Li)是湖南省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现存野生植株数量稀少,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对其群落结构与组织培养快繁技术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以下结果:1、绒毛皂荚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49科,82属,92种,其中蕨类植物3科,3属,3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45科,78属,88种。衡山现有绒毛皂荚原生植株5株,其中3株为本次调查新发现。2、群落物种生活型中,高位芽植物所占比例较大,占调查物种总数的55.43%,其次为隐芽植物,占调查物种总数的15.22%。群落垂直结构中,乔木层优势种为水丝梨(Sycopsissinensis)、云山青冈(Cyclobalanopsis sessilifolia)和细齿稠李(Padus obtusata),其重要值分别为13.45、9.00和7.73;绒毛皂荚重要值为5.40,在乔木层中排第5位。灌木层优势种为尖连蕊茶(Camellia cuspidata)和箬竹(Iwndocalamus tessellatus),其重要值分别为14.27和9.27;草本层优势种为赤车(Pellionia radcans)和齿头鳞毛蕨(Dyopteris labordei),其重要值分别为13.67和10.16。3、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表明,各层次的物种丰富度均较高,在22-34之间,且各层次Pielou均匀度指数也较高,在0.84-0.91之间,表明绒毛皂荚群落比较稳定,生态多样性高,物种丰富,且分布均匀。4、用绒毛皂荚种子萌发无菌苗作为外植体,通过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与增殖、生根和驯化移栽,建立了绒毛皂荚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体系。组织培养结果表明:9种培养基均能诱导愈伤组织产生,其中IAA不同浓度诱导率的极差最大,是绒毛皂荚愈伤组织诱导的主要因素。直观分析结果可知,MS+6-BA3.0mg/L+KT0.4mg/L+IAA0.3mg/L培养基最优,可同步诱导出愈伤和不定芽,且平均诱导愈伤率达到90.5%。5、不定芽增殖实验结果显示:6-BA不同浓度诱导增殖倍数的极差最大,为影响绒毛皂荚不定芽增殖的主要因素,直观分析结果可知最佳培养基为 1/2MS+6-BA1.0 mg/L+IBA0.3 mg/L+NAA0.2 mg/L,增殖倍数为4.0。6、在MS+NAA0.5mg/L+IAA0.25mg/L条件下,不定芽生根率高达100%;移栽后植株长势好,成活率达90%以上。(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唐于人[10](2017)在《基于群落组织生态视角的工程咨询业发展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五位一体"总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一带一路"的提出,使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建造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驱使了工程咨询业的推进。加快工程咨询业产业升级,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增强竞争力打造"中国工程咨询业品牌"是我国政府和相关行业组织的一项迫切任务。鉴于此,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多学科集成法和系统动力学理论对工程咨询业发展历史、工程咨询业群落构成的种群进行了详细剖析,并对群落组织生态视角的工程咨询业发展机制进行了系统仿真,对我国工程咨询业的发展模式、相关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主要从以下叁个方面进行研究工作:(1)从国内外工程咨询业演进与发展的角度进行横向比较,总结了国内外工程咨询业在行业管理、从业人员和咨询组织的共同点和发展需求,为解决我国工程咨询业存在的问题提供经验和启示。(2)分析工程咨询业组织群落结构。首先,在借鉴国内外群落组织研究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工程咨询业群落结构进行了界定。其次,运用SPSS Statistics 22.0软件中的Logistics曲线、对数曲线、S型曲线模型对勘察、设计种群的增长情况进行数据模型拟合,并证实运用生态学中的组织种群理论可以对工程咨询业相关种群进行研究,提出政策建议。同时,对勘察、设计种群生态位与资源分隔现象提出3个假设,采用生态位分析比较法对其进行验证,得出综合型种群占有较宽生态位处于有利位置。最后,运用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对工程咨询业群落内种群间竞争关系和共生关系中的共生要素、共生要素及共生条件进行分析。(3)工程咨询业群落共生机制构建。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运用VensimDSS软件对工程咨询业群落种群间的因果反馈关系进行了分析,组构了由9条反馈回路,21个函数关系组成的群落组织生态视角的工程咨询业SD模型。同时对SD模型进行了仿真和有效性检验,拟合度良好。本文设定传统发展、产业经济高效型发展、协调共生发展机制叁种模式,利用模型对我国工程咨询业2009-2030年间的动态变化状态进行仿真分析,确定了我国工程咨询业最优发展机制,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7-05-01)

组织群落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国家Ⅱ级保护植物宝华玉兰Magnolia zenii的种群分布规律及其濒危原因,进一步揭示宝华玉兰野生种群与群落及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应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OM)对宝华玉兰生存群落进行了排序和分类,以期为保护和管理宝华玉兰种群野生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方法。结果如下:①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宝华玉兰天然更新缺乏,且紫楠Phoebe sheareri,建始槭Acer henryi等优势种占据了主要生存空间与资源,影响了宝华玉兰种群增长和发展,使其在群落中处于不稳定地位;②SOM将40个样方进行聚类分析,得到7个群落类型。不同群落类型之间的物种组成存在差异,界限清晰,排序结果与优势种实际分布情况吻合,说明SOM的分类结果具有合理性;③环境因子可视化分析揭示了宝华玉兰分布于坡度较缓的半阳坡,种群分布主要受到坡向和坡度2个环境因子的影响,由于宝华玉兰自身生长过程中对环境要求的特殊性和不适应性,造成了其濒危现状;④SOM具有高度非线性拟合的特点,且能够同时进行排序和分类,并将分类结果可视化,呈现样方之间的相似性,说明SOM应用于群落分类和排序,反映种群与群落及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是合适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组织群落论文参考文献

[1].吕娜娜,沈宗专,陶成圆,欧燕楠,王蓓蓓.蕉园土壤及香蕉植株不同组织可培养细菌的群落特征[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9

[2].王鹏程,杨国栋,张晓晨,钟育谦,翟飞飞.宝华玉兰生存群落的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排序与分类[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9

[3].程少波,杨焱,郭敏瑞,江英,陈国刚.基于PCR-DGGE技术对库尔勒香梨“黑头病”病变组织生物群落的初步研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9

[4].汪洁.有限用地中的建筑空间群落组织与多元化设计——浅谈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项目的设计与体会[J].建材与装饰.2018

[5].王小彤,许强华.应用高通量测序法分析四种南极鱼鳃组织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C].201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6].韩一超,郭慧慧,陈剑波,王树华,武守艳.保育猪舍空气、粪便、鼻腔黏液及猪组织器官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J].畜牧与兽医.2018

[7].沙月霞.不同水稻组织内生细菌的群落多样性[J].微生物学报.2018

[8].刘菊红,郝敦元,韩国栋,王忠武,钱进.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的群落组织力及其对重牧的响应[J].生态环境学报.2017

[9].田学辉.绒毛皂荚群落结构与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

[10].唐于人.基于群落组织生态视角的工程咨询业发展机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

标签:;  ;  ;  ;  ;  ;  ;  

组织群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