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周期论文_马亚玲,刘长仲,李春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光周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周期,基因,生殖力,棉铃虫,花青素,植物学,牙根。

光周期论文文献综述

马亚玲,刘长仲,李春杰[1](2019)在《光周期和强度对豌豆蚜子代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关于不同光照强度和光周期对红绿两种色型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子代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求豌豆蚜子代生长发育对不同光照强度和光周期的响应特性。在人工气候条件下,将红、绿两种色型豌豆蚜成蚜经过3个光照强度(低5 722 lx,中11 778 lx和高17 389 lx)和3种光周期(10 h光/14 h暗、16 h光/8 h暗、22 h光/2 h暗),分别测定各处理下豌豆蚜子代的发育历期、体重差、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有翅蚜率和若蚜存活率等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在低光照强度下,光周期10 h光/14 h暗时,绿色比红色型若蚜存活率高,有翅蚜率高,相对日均增长率减小10.26%(P <0.05);光周期16 h光/8 h暗时,绿色比红色型相对日均增长率减小13.95%(P <0.05),且有翅蚜率高;光周期22 h光/2 h暗时,绿色比红色型发育历期延长0.53 d (P <0.05),且有翅蚜率高。在中光照强度下,光周期10 h光/14 h暗时,绿色比红色型发育历期延长0.30 d (P <0.05),且有翅蚜率高;光周期16 h光/8 h暗时,红色型若蚜存活率低于绿色,且相对日均增长率比绿色增大13.04%(P <0.05);光周期22 h光/2 h暗时,红色型若蚜存活率高于绿色,且有翅蚜率高。在高光照强度下,光周期10 h光/14 h暗时,红色型若蚜存活率高于绿色,且有翅蚜率低;光周期16 h光/8 h暗时,红色型若蚜存活率高于绿色,发育历期延长1.93 d (P <0.05),且有翅蚜率低;光周期22 h光/2 h暗时,红色型若蚜存活率高于绿色,且有翅蚜率高。故高光照强度(17 389 lx),两种色型豌豆蚜子代随着光照时间的缩短,发育历期显着延长,相对日均增长率明显减小,此环境不适合两种色型豌豆蚜生长,且红色型更为敏感。(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朱宁,焦楠,张舒婷,李晓斐,赖钟雄[2](2019)在《光周期对龙眼胚性愈伤组织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光周期对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中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积累、细胞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对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龙眼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全光照24 h/0 h L/D、长光照18 h/6 h L/D、半光照12 h/12 h L/D、短光照6 h/18 h L/D、全黑暗0 h/24 h L/D 5种光周期处理下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中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积累、细胞保护酶的变化,以及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短光照处理下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中类黄酮的含量和产量最高;全光照处理下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和产量最高;不同光周期处理下SOD、POD和H2O2的表达趋势基本一致;PRO含量仅全光照时比CK黑暗时期含量高;PAL含量在短光照时最高,与类黄酮短光照时积累量最高的结果一致;光周期处理下类黄酮合成基因CHI和CHS为"M"字表达模式;DFR和F3H为倒"V"字表达模式;类胡萝卜素合成所用的4个基因表达模式各不相同。[结论]该研究表明光周期对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中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以及其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均有调控作用。(本文来源于《园艺与种苗》期刊2019年11期)

王雪萍,高士伟,郑鹏程,叶飞,王胜鹏[3](2019)在《温度和光周期对茶树扦插繁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测定不同昼夜温度和光周期条件下茶树扦插生长指标,分析温度和光周期对茶树扦插生长繁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昼温升高,新梢长和新生叶片数增加,28℃条件下愈伤组织形成率、生根率、发根数、茎粗明显增加,25℃条件下茶苗成活率最高;随着夜温从15℃升高至25℃,新梢长、新生叶片数和茎粗增加,20℃夜温度条件下,愈伤组织形成率、生根率、发根数优于其他处理;随着光照时间增加,生根率和根数增加,16 h光照条件下,新梢长、新生叶片数和茎粗增加优于其他处理。综合茶树根系及茶苗地上部生长指标,昼温保持在25~28℃、夜温20℃为宜,增加光照时间,有利于扦插苗根系和地上部生长。(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2期)

蔡金术,王业春,朱江丽,许诺,谢云军[4](2019)在《光周期对狗牙根成坪及生理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照强度、光质及光周期都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深刻影响。有关光周期的研究多集中于蔬菜与苗木上,草坪草的研究罕见报道。在植物工厂中,因补光产生的高能耗约占植物工厂总能耗的80%,节能降耗需求迫切。通过测定光周期对暖季型草坪草狗牙根的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旨在为草坪草的工厂化生产中节能降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供试狗牙根为暖季型喜光草坪草,采用育苗盆和种子播种进行无土栽培,播种量为15 g·m-2。试验在人工气候箱中进行,设置4种光周期处理:3 h光照+3 h黑暗(D3L3)、6 h光照+6 h黑暗(D6L6)和9 h光照+9 h黑暗(D9L9),以12 h光照+12 h黑暗为对照。培育至成坪出圃标准时测定株高、覆盖度、叶绿素含量(丙酮比色法)、SOD活性(NBT)和POD活性(愈创木酚法)。(1)狗牙根株高随着光周期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处理D6L6的株高值最大(6.75cm),较D9L9、D3L3和对照分别增加22.95%、33.40%和23.63%。(2)随着光周期的延长,覆盖度呈先上升后下降。处理D6L6的覆盖度最大(82.69%),较处理D9L9、D3L3和对照分别增加3.20%、6.61%和8.40%。各处理间覆盖度差异不显着。(3)茎叶的叶绿素含量随着光周期的延长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处理D6L6的叶绿素含量最高(0.0051μg·g-1),对照最低(0.0036μg·g-1);D6L6的叶绿素含量较D3L3、D9L9和对照分别高15.91%、30.77%和41.67%。(4)茎叶中的SOD和POD活性均随着光周期的延长而增加,对照的SOD活性较处理D9L9、D6L6和D3L3分别高18.18%、31.72%和45.30%,差异显着;对照的POD活性较处理D9L9、D6L6和D3L3分别增加5.51%、34.74%和52.66%,对照与D3L3的POD活性差异显着。可见,在光照12h的光周期范围内,延长光周期对增加狗牙根植株的抗逆性具有一定效果。结合草坪草成坪的主要指标,光周期6 h光照+6 h黑暗更有利于狗牙根的生长,适合在草坪草工厂化生产的补光中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1)

吴雪霞,尚静,张圣美,朱宗文,张爱冬[5](2019)在《不同光周期对丝瓜幼苗生长生理及其内源激素含量和性别分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该课题组自主选育的普通丝瓜(BG-1-1-3-1)为材料,采用人工遮光的方式,研究不同光周期[6、8、10和14 h/d(自然光周期,CK)]处理对丝瓜幼苗生长生理及其内源激素含量和性别分化的影响,为丝瓜设施栽培中的光照管理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随着光周期的缩短,丝瓜幼苗生物量的积累呈显着减少的趋势;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SOD、POD和CAT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均以光周期为10 h/d时最高。(2)丝瓜幼苗叶片GA_3、IAA和ZT含量在光周期为8和10 h/d时较低,而在光周期为6和14 h/d时较高,但ABA含量变化趋势却相反。(3)当光周期为10 h/d时,丝瓜的第一雌花节位、第一雄花节位均最低,雌花总数和果实产量最高。研究发现,适当的短日处理可以促进丝瓜雌花的分化和果实产量提高,并以光周期10 h/d处理的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吕兵兵,姚攀锋,王官凤,李成磊,赵海霞[6](2019)在《光周期对苦荞芽菜生长与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芽菜是一种新兴健康食品,该研究通过不同光周期(0、4、8、12、16和20 h·d~(-1))处理苦荞芽菜,测定其生物量、叶绿素和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以及黄酮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以明确不同光周期对苦荞芽菜品质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随着苦荞芽菜生长时间的增加,芽菜生物量总体呈上升趋势,16 h·d~(-1)光周期时芽菜生长状态最好,鲜重最大。(2)不同光周期对苦荞芽菜各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有所差异,可溶性糖含量在芽菜萌发第2天开始逐渐下降,10 d后含量仅为第2天的13.5%~14.5%;花青素含量在芽菜萌发第2天光周期为12 h·d~(-1)时最高(2.16 mg/g),不同光周期处理4~10 d后均显示出降低趋势;芦丁是苦荞芽菜中主要的黄酮类化合物,芦丁含量在不同光周期处理后有所变化且适当的光照有利于其合成和积累,并在处理第4天光周期为16 h·d~(-1)时含量最高(59.60 mg/g)。(3)qRT-PCR分析表明,不同光周期处理的苦荞芽菜中各黄酮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在第2天最高,随生长周期其表达量均不同程度降低,但黄酮醇合成支路关键酶基因FtFLS1和花青素支路基因FtDFR2表达量上升、且显示出强烈的光诱导特征。研究发现,光周期对苦荞芽菜的生物量影响较大,黑暗有利于胚轴伸长,长光周期(16 h·d~(-1))有利于鲜重的增加;在苦荞萌发过程中,苦荞芽菜可溶性糖、花青素和芦丁含量整体呈减少趋势,可溶性糖和花青素含量均在光周期16 h·d~(-1)处理第2天时最高,芦丁含量在光周期为16 h·d~(-1)处理第4天时最高,建议苦荞芽菜在光周期为16 h·d~(-1)生长4 d时采食。(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权有娟,袁飞敏,刘德梅,李想,陈志国[7](2019)在《利用KASP标记检测青海和西藏小麦品种中光周期基因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青海和西藏小麦品种中光周期基因的分布情况,采用KASP标记对青海和西藏249份小麦品种光周期基因 Ppd-D1、 Ppd-B1和 Ppd-A1等位变异组成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 Ppd-B1位点上,237个品种携带光周期不敏感型等位变异 Ppd-B1a(95.18%),12个品种携带光周期敏感型等位变异 Ppd-B1b(4.82%);在 Ppd-A1位点上,233个品种携带光周期不敏感型等位变异 Ppd-A1a(93.57%),16个品种携带光周期敏感型等位变异 Ppd-A1b(6.43%);在 Ppd-D1位点上,221个品种携带光周期不敏感型等位变异 Ppd-D1a(88.76%),28个品种携带光周期敏感型等位变异 Ppd-D1b(11.24%)。光周期不敏感型等位变异 Ppd-B1a和 Ppd-A1a分别在青海和西藏小麦品种光周期反应中占主导地位。西藏和青海小麦品种中共存在6种等位变异组合类型,其中青海小麦品种中存在5种等位变异组合类型,不存在 Ppd-D1a/Ppd-B1b/Ppd-A1a类型,西藏农家品种中存在4种等位变异组合类型,不存在含光周期敏感型等位变异 Ppd-A1b的类型。等位变异组合 Ppd-D1a/Ppd-B1a/Ppd-A1a在青海和西藏小麦品种中分布最广。(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于洪春,孙苓芙,席贤举,裴海英,庄宝龙[8](2019)在《温度和光周期对大猿叶虫不同地理种群杂交子一代滞育诱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研究光周期和温度对大猿叶虫3个不同地理种群及其杂交F_1代滞育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哈尔滨种群无明显温度和光周期反应,滞育率91.8%~100%;山东泰安种群和江西龙南种群光周期反应明显,给定温度和光周期下其滞育率分别为10.7%~100%和1.1%~100%。温度和光周期对大猿叶虫哈尔滨种群与泰安、龙南种群杂交F_1代诱导反应与亲本哈尔滨种群显着不同,具有明显温度和光周期反应,与亲本泰安种群和龙南种群温度和光周期反应相似,短光照抑制滞育,长光照诱导滞育,温度与光周期可协同诱导滞育发生,低温和长日照诱导大猿叶虫滞育,而高温和短日照则不利于滞育发生。两地理种群雌雄虫无论正交还是反交,杂交F1代滞育率差异均不显着,但均显着低于亲本哈尔滨种群,大多数温度和光周期下滞育率显着高于亲本泰安和龙南种群。研究结果预示大猿叶虫不同地理种群滞育现象复杂,对光周期和温度反应存在种内变异,滞育发生受雌雄基因共同作用。(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王千千,蒋琦妮,付建新,董彬,赵宏波[9](2019)在《不同光周期和温度处理下桂花内参基因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周期和温度处理能够影响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的基因表达水平和花芽分化过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分析基因表达已成为研究这些过程机制的重要手段,而筛选出适合光周期和温度处理的内参基因在研究桂花分子机制中尤为重要。为了得到不同光周期和温度处理下桂花中稳定的内参基因,以桂花品种‘佛顶珠’ O. fragrans ‘Foding Zhu’当年生枝条的第2或第3对幼叶为材料,以OfACT, OfEF1α,OfIDH, OfRAN1,OfTUB, OfUBC2和Of18S等7个基因作为候选内参基因,利用geNorm, NormFinder和BestKeeper 3个软件对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进行比较分析;以昼夜节律相关基因GIGANTEA(GI)对筛选出的最佳内参基因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桂花叶片中OfRAN1和OfIDH为最佳内参基因,Of18S的稳定性最差(geNorm分析结果显示OfRAN1和OfIDH的稳定值为0.347,而Of18S的稳定值为0.601; NormFinder显示OfRAN1和OfIDH的稳定值为0.135和0.206,而Of18S为0.474; BestKeeper显示OfRAN1的稳定值为0.80, OfIDH为0.133,而Of18S为0.474); GI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分析表明(昼夜节律基因GI的表达模式为在白天累积并在夜间下降),在7个内参基因及OfRAN1和OfIDH的基因组合中,使用OfRAN1和OfIDH的内参基因组合可获得GI基因更为精确的基因表达结果。综上所述,OfRAN1和OfIDH内参基因组合是桂花在不同光周期和温度处理下最佳内参基因组合。这为桂花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图2表3参31(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孙晓婷,徐瑞斌,葛世帅,付晓伟,赵新成[10](2019)在《光周期对棉铃虫羽化、生殖和飞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业害虫,探讨光周期变化对其羽化节律、生殖和飞行能力的影响,可为准确预测该虫种群动态的季节性变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报道了,在温度为22℃±1℃,相对湿度为75%±5%的条件下,不同光周期(L∶D=24∶0、L∶D=16∶8、L∶D=12∶12、D∶L=12∶12、L∶D=8∶16和L∶D=0∶24)对棉铃虫羽化节律、成虫生殖力和飞行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棉铃虫的羽化活动具有节律性,不同光周期条件下棉铃虫的羽化高峰均集中在暗期,羽化活动均随光周期的光暗交替而变化。蛹期感受不同长短的暗期也会影响棉铃虫的羽化节律,暗期缩短,羽化有提前的趋势。光周期对棉铃虫产卵前期、卵孵化率和交配次数也有显着影响,但对单雌产卵量、产卵历期和交配率均无显着影响。另外,光周期对棉铃虫成虫的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也有显着影响,而对平均飞行速率影响不显着。上述结果表明光周期是影响棉铃虫羽化、生殖和飞行的重要环境因子。(本文来源于《环境昆虫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光周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不同光周期对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中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积累、细胞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对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龙眼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全光照24 h/0 h L/D、长光照18 h/6 h L/D、半光照12 h/12 h L/D、短光照6 h/18 h L/D、全黑暗0 h/24 h L/D 5种光周期处理下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中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积累、细胞保护酶的变化,以及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短光照处理下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中类黄酮的含量和产量最高;全光照处理下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和产量最高;不同光周期处理下SOD、POD和H2O2的表达趋势基本一致;PRO含量仅全光照时比CK黑暗时期含量高;PAL含量在短光照时最高,与类黄酮短光照时积累量最高的结果一致;光周期处理下类黄酮合成基因CHI和CHS为"M"字表达模式;DFR和F3H为倒"V"字表达模式;类胡萝卜素合成所用的4个基因表达模式各不相同。[结论]该研究表明光周期对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中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以及其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均有调控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周期论文参考文献

[1].马亚玲,刘长仲,李春杰.光周期和强度对豌豆蚜子代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9

[2].朱宁,焦楠,张舒婷,李晓斐,赖钟雄.光周期对龙眼胚性愈伤组织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J].园艺与种苗.2019

[3].王雪萍,高士伟,郑鹏程,叶飞,王胜鹏.温度和光周期对茶树扦插繁育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9

[4].蔡金术,王业春,朱江丽,许诺,谢云军.光周期对狗牙根成坪及生理特征的影响[C].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2019

[5].吴雪霞,尚静,张圣美,朱宗文,张爱冬.不同光周期对丝瓜幼苗生长生理及其内源激素含量和性别分化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19

[6].吕兵兵,姚攀锋,王官凤,李成磊,赵海霞.光周期对苦荞芽菜生长与品质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19

[7].权有娟,袁飞敏,刘德梅,李想,陈志国.利用KASP标记检测青海和西藏小麦品种中光周期基因分布[J].麦类作物学报.2019

[8].于洪春,孙苓芙,席贤举,裴海英,庄宝龙.温度和光周期对大猿叶虫不同地理种群杂交子一代滞育诱导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9

[9].王千千,蒋琦妮,付建新,董彬,赵宏波.不同光周期和温度处理下桂花内参基因的筛选[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9

[10].孙晓婷,徐瑞斌,葛世帅,付晓伟,赵新成.光周期对棉铃虫羽化、生殖和飞行的影响[J].环境昆虫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光整流产生准多周期的窄带太赫兹波过...测量激光脉冲由于测试工作相...所示,由248nm的KrF准分子激光器发出...转基因拟南芥突变体的PCR检测=2.8μm,H=4μm,hrib=1.8μm的LN...为闲频光输出实验的实物照片:

标签:;  ;  ;  ;  ;  ;  ;  

光周期论文_马亚玲,刘长仲,李春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