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护栏的可上下楼梯站架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护栏的可上下楼梯站架,包括底板组件、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左护栏;底板组件包括固定底板和活动底板,活动底板的右端与固定底板左端转动连接;固定底板下端向左延伸出加强板,且加强板与活动底板的底端抵触,以支撑活动底板并限制活动底板向下翻转;第一侧板固定设置于固定底板的右端;左护栏可折叠设置于活动底板的左端;两个第二侧板分别设置于底板组件的前后两端;可上下楼梯站架还包括驱动第二侧板侧翻的第一驱动组件和驱动活动底板向上翻转的第二驱动组件;使用时,第一侧板、两个第二侧板和左护栏围成一圈形成防护栏,安全性高;不使用时,两个第二侧板侧翻,左护栏折叠,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活动底板上翻,使用方便。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具有护栏的可上下楼梯站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组件(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和左护栏(4);其中,所述底板组件(1)包括固定底板(110)和活动底板(120),所述活动底板(120)的右端与所述固定底板(110)左端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底板(110)下端向左延伸出加强板(111),且所述加强板(111)与所述活动底板(120)的底端抵触,以支撑所述活动底板(120)并限制所述活动底板(120)向下翻转;所述第一侧板(2)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底板(110)的右端;所述左护栏(4)可折叠设置于所述活动底板(120)的左端;两个所述第二侧板(3)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板组件(1)的前后两端;所述可上下楼梯站架还包括驱动所述第二侧板(3)侧翻打开的第一驱动组件(5)和驱动所述活动底板(120)向上翻转的第二驱动组件(6)。

设计方案

1.一种具有护栏的可上下楼梯站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组件(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和左护栏(4);

其中,所述底板组件(1)包括固定底板(110)和活动底板(120),所述活动底板(120)的右端与所述固定底板(110)左端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底板(110)下端向左延伸出加强板(111),且所述加强板(111)与所述活动底板(120)的底端抵触,以支撑所述活动底板(120)并限制所述活动底板(120)向下翻转;所述第一侧板(2)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底板(110)的右端;所述左护栏(4)可折叠设置于所述活动底板(120)的左端;两个所述第二侧板(3)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板组件(1)的前后两端;

所述可上下楼梯站架还包括驱动所述第二侧板(3)侧翻打开的第一驱动组件(5)和驱动所述活动底板(120)向上翻转的第二驱动组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具有护栏的可上下楼梯站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5)包括第一转轴(510)和摆臂(520);所述活动底板(120)前后两端设有左右方向的第一滑槽(121),所述第一滑槽(121)贯穿所述活动底板(120)的右端面;所述固定底板(110)上对应所述第一滑槽(121)设有与所述第一滑槽(121)相贯通的第二滑槽(112);所述第二侧板(3)底端远离所述第一转轴(510)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滑槽(121)和所述第二滑槽(112)相匹配的第三转轴(310),使得所述第二侧板(3)通过所述第三转轴(310)可在所述第一滑槽(121)和所述第二滑槽(112)内滑动并转动;所述摆臂(520)为具有一定角度的L形连杆,所述摆臂(520)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510)固定连接,所述摆臂(520)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521)与所述第二侧板(3)靠近所述第一转轴(510)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510)下端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侧板(2)下端外侧面设有的下座板(320),所述第一转轴(510)上端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侧板(2)上端外侧面设有的上座板(330);所述第一驱动组件(5)通过电机或齿轮齿条驱动所述第一转轴(510)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具有护栏的可上下楼梯站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520)设置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转轴(510)的上下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具有护栏的可上下楼梯站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底板(120)的右端与所述固定底板(110)左端通过第四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6)包括第一电机(610),所述第一电机(610)设置在所述第四转轴的一端,且安装在所述固定底板(110)内,以驱动所述活动底板(120)绕所述第四转轴向上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具有护栏的可上下楼梯站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底板(120)左端前后两端分别向上延伸出一个耳座(122);所述左护栏(4)下端转动连接安装于两个所述耳座(122),且通过第二电机(7)驱动所述左护栏(4)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一种具有护栏的可上下楼梯站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底板(120)左端向上延伸出一个限位板(123),以限制所述左护栏(4)向外转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楼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护栏的可上下楼梯站架。

背景技术

很多多层建筑,如我国六层及六层以下楼层普遍未安装电梯,这给居住在该楼房里面的老人及儿童上下楼梯带来了不便。目前市面出现了一些升降机以解决此问题,如申请号201520828290.9的中国专利,在楼梯上安装导轨,利用载物升降架在导轨上滑动实现升降,但是这种载物升降架大都是底板上站人进行升降,无防护,安全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护栏的可上下楼梯站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护栏的可上下楼梯站架,包括底板组件、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左护栏;

其中,底板组件包括固定底板和活动底板,活动底板的右端与固定底板左端转动连接;固定底板下端向左延伸出加强板,且加强板与活动底板的底端抵触,以支撑活动底板并限制活动底板向下翻转;第一侧板固定设置于固定底板的右端;左护栏可折叠设置于活动底板的左端;两个第二侧板分别设置于底板组件的前后两端;

具有护栏的可上下楼梯站架还包括驱动第二侧板侧翻打开的第一驱动组件和驱动活动底板向上翻转的第二驱动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第一侧板、两个第二侧板和左护栏围成一圈形成防护栏,安全性高;不使用时,两个第二侧板侧翻,左护栏折叠,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活动底板上翻,使用方便。

进一步,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转轴和摆臂;活动底板前后两端设有左右方向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贯穿活动底板的右端面;固定底板上对应第一滑槽设有与第一滑槽相贯通的第二滑槽;第二侧板底端远离第一转轴的一端设有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相匹配的第三转轴,使得第二侧板通过第三转轴可在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滑动并转动;摆臂为具有一定角度的L形连杆,摆臂一端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摆臂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与第二侧板靠近第一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转轴下端转动安装于第一侧板下端外侧面设有的下座板,第一转轴上端转动安装于第一侧板上端外侧面设有的上座板;第一驱动组件通过电机或齿轮齿条驱动第一转轴转动。

进一步,摆臂设置为两个,且分别位于第一转轴的上下两端。

上述进两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转动第一转轴使得第二侧板翻转,直至第三转轴滑动至第二滑槽的右端,则第二侧板关闭;反方向转动第一转轴使得第二侧板翻转,直至第三转轴滑动至第一滑槽的左端,则第二侧板打开,摆臂设置为两个,使得受力均匀,稳定性高。

进一步,活动底板的右端与固定底板左端铰接左端通过第四转轴转动连接;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设置在第四转轴的一端,且安装在固定底板内,以驱动活动底板绕第四转轴向上转动。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活动底板的右端与固定底板左端铰接左端通过第四转轴转动连接;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设置在第四转轴的一端,且安装在固定底板内,驱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

进一步,活动底板左端前后两端分别向上延伸出一个耳座;左护栏下端转动连接安装于两个耳座,且通过第二电机驱动左护栏转动。

进一步,活动底板左端向上延伸出一个限位板,以限制左护栏向外转动。

上述进两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二电机驱动左护栏转动,自动化程度高;限位板可限制左护栏向外转动,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具有护栏的可上下楼梯站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3为一种具有护栏的可上下楼梯站架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底板组件,110、固定底板,111、加强板,112、第二滑槽,120、活动底板,121、第一滑槽,122、耳座,123、限位板,2、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310、第三转轴,320、下座板,330、上座板,4、左护栏,5、第一驱动组件,510、第一转轴,520、摆臂,521、第二转轴,6、第二驱动组件,610、第一电机,7、第二电机,8、墙壁,810、楼梯,820、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具有护栏的可上下楼梯站架,包括底板组件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和左护栏4;其中,底板组件1包括固定底板110和活动底板120,活动底板120的右端与固定底板110左端转动连接;固定底板110下端向左延伸出加强板111,且加强板111与活动底板120的底端抵触,以支撑活动底板120并限制活动底板120向下翻转;第一侧板2固定设置于固定底板110的右端;左护栏4可折叠设置于活动底板120的左端;两个第二侧板3分别设置于底板组件1的前后两端;具有护栏的可上下楼梯站架还包括驱动第二侧板3侧翻打开的第一驱动组件5和驱动活动底板120向上翻转的第二驱动组件6。

使用时,第一侧板2、两个第二侧板3和左护栏4围成一圈形成防护栏,安全性高;不使用时,两个第二侧板3侧翻,左护栏4折叠,第二驱动组件6驱动活动底板120上翻,使用方便。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具有护栏的可上下楼梯站架,包括底板组件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和左护栏4;其中,底板组件1包括固定底板110和活动底板120,活动底板120的右端与固定底板110左端转动连接;固定底板110下端向左延伸出加强板111,且加强板111与活动底板120的底端抵触,以支撑活动底板120并限制活动底板120向下翻转;第一侧板2固定设置于固定底板110的右端;左护栏4可折叠设置于活动底板120的左端;两个第二侧板3分别设置于底板组件1的前后两端;具有护栏的可上下楼梯站架还包括驱动第二侧板3侧翻打开的第一驱动组件5和驱动活动底板120向上翻转的第二驱动组件6。

第一驱动组件5包括第一转轴510和摆臂520;活动底板120前后两端设有左右方向的第一滑槽121,第一滑槽121贯穿活动底板120的右端面;固定底板110上对应第一滑槽121设有与第一滑槽121相贯通的第二滑槽112;第二侧板3底端远离第一转轴510的一端设有与第一滑槽121和第二滑槽112相匹配的第三转轴310,使得第二侧板3通过第三转轴310可在第一滑槽121和第二滑槽112内滑动并转动;摆臂520为具有一定角度的L形连杆,摆臂520一端与第一转轴510固定连接,摆臂520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521与第二侧板3靠近第一转轴510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转轴510下端转动安装于第一侧板2下端外侧面设有的下座板320,第一转轴510上端转动安装于第一侧板2上端外侧面设有的上座板330;第一驱动组件5通过电机或齿轮齿条驱动第一转轴510转动。

本实施例中,摆臂520设置为两个,且分别位于第一转轴510的上下两端。

使用时,转动第一转轴510使得第二侧板3翻转,直至第三转轴310滑动至第二滑槽112的右端,则第二侧板3打开;反方向转动第一转轴510使得第二侧板3翻转,直至第三转轴310滑动至第一滑槽121的左端,则第二侧板3关闭,摆臂520设置为两个,使得受力均匀,稳定性高。

实施例3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具有护栏的可上下楼梯站架,包括底板组件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和左护栏4;其中,底板组件1包括固定底板110和活动底板120,活动底板120的右端与固定底板110左端转动连接;固定底板110下端向左延伸出加强板111,且加强板111与活动底板120的底端抵触,以支撑活动底板120并限制活动底板120向下翻转;第一侧板2固定设置于固定底板110的右端;左护栏4可折叠设置于活动底板120的左端;两个第二侧板3分别设置于底板组件1的前后两端;具有护栏的可上下楼梯站架还包括驱动第二侧板3侧翻打开的第一驱动组件5和驱动活动底板120向上翻转的第二驱动组件6。

第一驱动组件5包括第一转轴510和摆臂520;活动底板120前后两端设有左右方向的第一滑槽121,第一滑槽121贯穿活动底板120的右端面;固定底板110上对应第一滑槽121设有与第一滑槽121相贯通的第二滑槽112;第二侧板3底端远离第一转轴510的一端设有与第一滑槽121和第二滑槽112相匹配的第三转轴310,使得第二侧板3通过第三转轴310可在第一滑槽121和第二滑槽112内滑动并转动;摆臂520为具有一定角度的L形连杆,摆臂520一端与第一转轴510固定连接,摆臂520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521与第二侧板3靠近第一转轴510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转轴510下端转动安装于第一侧板2下端外侧面设有的下座板320,第一转轴510上端转动安装于第一侧板2上端外侧面设有的上座板330;第一驱动组件5通过电机或齿轮齿条驱动第一转轴510转动。

活动底板120的右端与固定底板110左端通过第四转轴转动连接;第二驱动组件6包括第一电机610,第一电机610设置在第四转轴的一端,且安装在固定底板110内,以驱动活动底板120绕第四转轴向上转动,自动化程度高。

进一步,活动底板120左端前后两端分别向上延伸出一个耳座122;左护栏4下端转动连接安装于两个耳座122,且通过第二电机7驱动左护栏4转动。

进一步,活动底板120左端向上延伸出一个限位板123,以限制左护栏4向外转动。

第二电机7驱动左护栏4转动,自动化程度高;限位板123可限制左护栏4向外转动,安全性高。

以上各实施例中,滑轨820设置于楼梯810一侧的墙壁8上,且走向与楼梯810方向相一致,本实用新型站架在滑轨820上运动,实现载人载物。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设计图

一种具有护栏的可上下楼梯站架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4728.8

申请日:2019-03-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2(湖北)

授权编号:CN209835351U

授权时间:20191224

主分类号:B66B9/08

专利分类号:B66B9/08;B66B5/00

范畴分类:申请人:刘思航

第一申请人:刘思航

申请人地址:436000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民福路1号市教育局小区1栋1单元502室

发明人:刘思航

第一发明人:刘思航

当前权利人:刘思航

代理人:徐杨松

代理机构:42257

代理机构编号:武汉大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57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具有护栏的可上下楼梯站架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