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生论文_刘晓琴

导读:本文包含了留美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博士论文,民国,中国经济,学术,留学生,哥伦比亚,理路。

留美生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琴[1](2019)在《民国留美社团与留美生的社会网络——以成志会与张伯苓的分析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以南开大学发展初期的师资背景为研究视角,解读张伯苓与成志会这一留美兄弟会之间的关系,探究其对留美生校际聚合的影响。尤其对成志会是一个怎样的留美社团,张伯苓的成志会会员身份以及成志会社团网络在南开大学发展中的两面性做了重点研究。论文认为晚清民国时期留美社团非常活跃,形成了以社团为纽带的社会网络,并在留美生归国后的职业选择和学校聚合中有显着的影响。作为兄弟会之一的成志会是一个提倡互助和爱国的社团组织,以之为纽带,留美生相互扶助,保持着密切的往来。张伯苓成志会会员的身份成为张伯苓延揽南开大学教师过程中的重要媒介。成志会会员是张伯苓开拓南开系列学校的有力支持者,他们在南开大学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来源于《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杨洋,李峰[2](2019)在《知识移植与本土转向:以留美生与清华大学政治学的构建为例(1926—1937)》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从清华政治学系留美生的师资情况、留美生将美国政治学移植清华的努力和致力于推动政治学教育本土化的担当等方面,阐述了1926—1937年留美生在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早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自清华政治学系成立伊始,留美生就在师资结构中占据主体位置,他们接受了完整的西式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学识素养。留美生执教清华后,同步推动了美国政治学的移植和中国政治学的构建,创立了适合本土知识需要的中国政治学学科体系。但在中国政治学教学科目的设置上,留美生也产生了认识分歧。留美生与清华政治学系发展的案例为当今海归学者发挥知识媒介功能,推动学科知识本土化提供了历史的思考与现实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鲁缗仁[3](2018)在《留美生研究的新成果——评元青等着《民国时期留美生的中国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留学史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的程度也日趋深化,但是对于留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留学的成果——学位论文,长期以来却没有引起学界的足够注意。南开大学元青教授等学者撰着的《民国时期留美生的中国问题研究——以留美生博士论文为中心的考察》(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项成果,南开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以留美博士研究中国问题的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这些论文的选题、内容、材料与方法,(本文来源于《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期刊2018年02期)

余子侠,王海凤[4](2018)在《留美生与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施吹耳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上半叶,在全球享有盛誉的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聚集了世界各地学习和研究教育的学者,其中中国学生亦有不少,这些留美生归国后成为宣传该校学者教育思想的先行者。而作为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科教授的施吹耳(G.D.Strayer),其教育思想虽被传入中国,却因汉文译名不一而未得到国人应有的注意。本文以留美生为纽带,通过爬梳国内有关施吹耳教育思想的介绍文字,旨在使施吹耳于中国近代教育转型及学术理论体系构建中的贡献为世人所知。(本文来源于《近代史学刊》期刊2018年01期)

王金龙,元青[5](2018)在《民国时期留美生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的海外影响——以其博士论文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时期,出于学以致用的强烈现实关怀以及对美国学术界研究中国问题迫切需求的积极回应,留美经济学博士撰写了数十篇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博士论文。该批博士论文是中国学人在域外学术场域中采用现代经济学学理、学术规范考察中国经济问题的最初一批成果,其在以美国学术界为代表的西方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其中有超过四成的论文在海内外公开出版,有的甚至还以不同语种多次再版。西方学界发表了大量颇具价值的学术书评,对该批论文的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研究结论与总体学术价值给予了积极评价。该批博士论文以其广泛的海外影响力彰显了民国留美生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的学术价值与意义所在。(本文来源于《甘肃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元青,王金龙[6](2018)在《民国留美生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缘起探析——以留美生博士论文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时期,撰写博士论文是留美博士生在美期间学术创作的主要形式。其中,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数十篇博士论文因其浓郁的现实关怀与鲜明的创作旨趣而成为民国时期留美生博士论文中的突出代表。民国留美生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博士论文,是其经世致用的现实旨趣与学以为国的爱国情怀、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学界研究中国的迫切需求、以及留美经济学博士生固有的学术传统与研究兴趣叁者交相作用的产物。民国留美生对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可以说是时代、环境与个人叁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长白学刊》期刊2018年03期)

肖玥,邹进文[7](2018)在《中国近代对外贸易思想研究——基于留美生博士论文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术界有关中国近代对外贸易思想的研究少有利用外文文献资料的成果。作为中国早期研究对外贸易并将西方对外贸易思想引进中国的留学生群体,他们早期在西方大学的博士论文较少受到中国经济思想史学术界的关注。本文以中国近代留美生有关对外贸易方面的博士论文作为主要史料,分中外贸易史、海关与关税制度及国际贸易理论叁个方面介绍他们博士论文中的对外贸易思想。(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史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王金龙[8](2018)在《“墙外开花墙外香”:近代留美生留美期间的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以其博士论文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时期,留美生出于经世致用、学以为国的强烈现实关怀以及对美国学术界研究中国问题迫切需求的积极回应,撰写了数十篇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博士论文。该批博士论文是近代中国学人采用现代经济学学理与学术规范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最初一批学术成果,呈现出研究旨趣鲜明与问题意识突出、注重研究方法与一手资料的运用、研究范式侧重经济史叙事理路等基本学术特征。留美生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博士论文在西方经济学界、汉学界产生了广泛学术影响,这表现在拓展西方汉学研究领域、研究方法新颖有效、研究结论与学术价值得到有效肯定等诸多方面。(本文来源于《东吴学术》期刊2018年02期)

张连义[9](2016)在《民国时期留美生对中国政治思想的考察——以吴国桢《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时期不少留美生以中国政治思想为研究方向撰写博士论文,吴国桢的《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就是其中的代表。该文通过对中国传统典籍的精确解读,以中国现实需要为导向,将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与比较史学方法相结合,分门别类地对先秦各派政治思想进行研究,探究其思想变迁和主要观点。该着逻辑清楚,自成体系,不仅是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总结研究,而且有利于加深美国学术界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认知,为其完善美国政治思想体系提供了灵感,有效地促进了近代中西学术交流。(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问题》期刊2016年06期)

张连义[10](2016)在《民国时期留美生的孙中山研究——以崔书琴博士论文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时期以崔书琴为代表的留美生积极开展孙中山研究,并以之为题撰写博士论文。崔书琴的论文以现实需求为价值取向,侧重孙中山学说的传播,积极引介和使用中国材料,综合运用政治学、历史学和哲学等研究方法,尝试将孙中山研究学术化。这些研究不仅迎合了美国学术界了解孙中山思想的需求,获得了美国学者的高度评价,而且促进了中美两国学术界孙中山研究的发展,在中外学术交流史和孙中山研究学术史上都居于重要地位。(本文来源于《民国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留美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论文从清华政治学系留美生的师资情况、留美生将美国政治学移植清华的努力和致力于推动政治学教育本土化的担当等方面,阐述了1926—1937年留美生在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早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自清华政治学系成立伊始,留美生就在师资结构中占据主体位置,他们接受了完整的西式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学识素养。留美生执教清华后,同步推动了美国政治学的移植和中国政治学的构建,创立了适合本土知识需要的中国政治学学科体系。但在中国政治学教学科目的设置上,留美生也产生了认识分歧。留美生与清华政治学系发展的案例为当今海归学者发挥知识媒介功能,推动学科知识本土化提供了历史的思考与现实的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留美生论文参考文献

[1].刘晓琴.民国留美社团与留美生的社会网络——以成志会与张伯苓的分析为中心[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9

[2].杨洋,李峰.知识移植与本土转向:以留美生与清华大学政治学的构建为例(1926—1937)[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9

[3].鲁缗仁.留美生研究的新成果——评元青等着《民国时期留美生的中国问题研究》[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18

[4].余子侠,王海凤.留美生与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施吹耳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J].近代史学刊.2018

[5].王金龙,元青.民国时期留美生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的海外影响——以其博士论文为中心[J].甘肃社会科学.2018

[6].元青,王金龙.民国留美生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缘起探析——以留美生博士论文为中心的考察[J].长白学刊.2018

[7].肖玥,邹进文.中国近代对外贸易思想研究——基于留美生博士论文的考察[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8

[8].王金龙.“墙外开花墙外香”:近代留美生留美期间的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以其博士论文为中心的考察[J].东吴学术.2018

[9].张连义.民国时期留美生对中国政治思想的考察——以吴国桢《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为例[J].历史教学问题.2016

[10].张连义.民国时期留美生的孙中山研究——以崔书琴博士论文为中心的考察[J].民国研究.2016

论文知识图

张彭春-二十世纪叁十年代梅兰芳(中)在天津...李凡聪河南师范大学鉴定验收项目(8)河南师范大学鉴定验收项目(7)河南师范大学鉴定验收项目(6)河南师范大学鉴定验收项目(4)

标签:;  ;  ;  ;  ;  ;  ;  

留美生论文_刘晓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