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多酸季铵盐论文-尹彦冰,王会淞,裴笠舟,王晓丹,宫晶

杂多酸季铵盐论文-尹彦冰,王会淞,裴笠舟,王晓丹,宫晶

导读:本文包含了杂多酸季铵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双活性中心,抗菌剂,磷钼钒杂多酸季铵盐,抑菌性能

杂多酸季铵盐论文文献综述

尹彦冰,王会淞,裴笠舟,王晓丹,宫晶[1](2017)在《双活性中心抗菌剂磷钼钒杂多酸季铵盐的抑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含有不同钒原子数的Keggin型磷钼钒杂多酸季铵盐PMo_(12-x)V_xO_(40)-TBAB(x=1~4,TBAB为四丁基溴化铵),选用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4种菌种进行了抑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4种抗菌剂对大肠杆菌等菌种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并且随着抗菌剂中钒原子数的增加,抑菌效果逐渐增强,是TBAB的1~2倍,其中PMo_8V_4O_(40)-TBAB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17年06期)

白丽明,吕振兴,张伟东,宋天舒[2](2017)在《Keggin型磷钨钒杂多酸季铵盐的合成、表征及抑菌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不同钒原子数取代Keggin型磷钨杂多酸并与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反应合成了3种杂多酸季铵盐。通过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紫外(UV)等表征手段确定了杂多酸以及杂多酸季铵盐的结构。结果表明,在红外光谱中,引入钒原子后阴离子负电荷增加,导致相应的特征峰出现红移现象;从X-射线衍射谱图中确定了杂多酸季铵盐的二级结构,最后通过热重分析(TG)得出杂多酸季铵盐所含结晶水的数目。通过杯碟法测试了目标产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的抑菌性能,结果表明杂多酸季铵盐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能力最好,并且钒原子所占比例越高,抑菌效果越好。(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17年04期)

杨万丽,蒋方正,张程理,苏兆轩,陈林[3](2017)在《钨取代Keggin型钼系杂多酸季铵盐复合材料的合成及抗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W为取代原子,P、Si为中心原子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六种具有Keggin结构的钼系多酸盐PMo_xW_(12-x)和SiMo_xW_(12-x)(x=9,10,11)。并与C_9H_9Cl-14DMA(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进行复合,生成六种复合物。采用FT-IR、UV、XRD、TEM对其进行了表征,用抑菌圈法对金色葡萄球菌进行了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杂多酸阴离子上的端氧与C_9H_9Cl-14DMA阳离子上的N通过配合作用相互连结而形成复合材料,复合材料中仍保持有杂多阴离子的Keggin结构以及季铵盐的基本结构。随着钨的含量增加,材料的稳定性及抑菌性能都有提高,抑菌效果是杂多酸的2~4倍。(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7年02期)

盖红辉,张哲[4](2016)在《杂多酸季铵盐对油麦菜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采用单因素对照的方法,利用培养皿模拟油麦菜的生长环境,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杂多酸季胺盐溶液对油麦菜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6年23期)

朱超,雷梦,冯波,张禹,艾照全[5](2016)在《磷钨杂多酸季铵盐催化合成环氧大豆油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磷钨酸和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合成的磷钨杂多酸季铵盐为催化剂,以大豆油为原料、30%双氧水为氧源,在无羧酸条件下催化合成了环氧化大豆油,探讨了催化剂用量、双氧水用量、反应温度及时间对环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0.3 g自制催化剂,7.5 m L 30%双氧水,在45℃下反应100 min时,环氧值可达6%。(本文来源于《粘接》期刊2016年08期)

尹彦冰,王会淞,金洺函,裴笠舟,张浩[6](2015)在《Keggin型磷钼钒杂多酸季铵盐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不同钒原子数取代Keggin型磷钼杂多酸与四丁基溴化铵反应合成了4种杂多酸季铵盐.通过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等表征手段确定了杂多酸季铵盐的结构.结果表明,在红外光谱中,随着钒原子数的增加,相应的特征峰出现了红移现象;在X射线衍射谱图中进一步确定了杂多酸季铵盐的二级结构,最后通过热重分析(TG)确定了杂多酸季铵盐结晶水的数量.(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高洁[7](2015)在《季铵盐杂多酸类离子液体催化PET水解及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是优良的高分子材料之一,广泛应用在包装材料、饮料瓶、家居以及医药器材等领域,近年来PET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大量的废弃PET进入环境,造成白色污染。传统的PET降解方式会产生大量的无机盐,消耗大量浓酸浓碱,腐蚀设备,造成环境污染,催化剂难回收。离子液体作为一类绿色溶剂是应用前景较好的环保型溶剂,在高分子材料应用上具有较好的溶解性以及催化性能,本论文以季铵盐杂多酸为研究对象,探索催化剂对PET聚酯水解的影响。本文合成了叁种杂多酸季铵盐类离子液体[(CH3)3NC12H2513PW12O40、 [(CH3)3NC16H3313PW12O40、L(CH3)3NC,8H3713PW12O40,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的加入量、溶剂水的加入量、物料比、PET尺寸大小、季铵阳离子种类等反应参数等对PET水解的影响,得到最佳的水解工艺。结果表明: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盐杂多酸相对于十二烷、十八烷更有效的降解聚酯PET,反应温度为190℃、反应时间12h、聚酯尺寸3 mmx3 mm、m(PET):m(H2O)=1:15,催化剂用量0.3 g,PET水解可以得到100%的PET转化率和大于90%的对苯二甲酸产率;空白试验对照,催化剂的水解效果明显优于纯水水解;催化剂重复使用4次后,对苯二甲酸产率和PET转化率基本保持不变,且催化剂的结构稳定。得到的降解工艺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催化剂易回收,产物易提纯、环境污染小、成本低等优点。本文考察了160℃、170℃、180℃、190℃C四个温度体系,不同反应时间下的解聚过程。通过对之前的PET水解动力学模型进行优化,建立反应速率方程,计算表观速率常数及水解反应的活化能,明确水解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PET水解反应的活化能为25.67 KJ/mol,明显低于其他降解方式,催化剂的加入促进了反应的进行。(本文来源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期刊2015-05-20)

蔡庄红,赵扬,柴凤兰[8](2015)在《离子液体中杂多酸季铵盐催化氧化汽油脱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二苯并噻吩(DBT)溶于正辛烷配制成模拟汽油(硫含量500μg/g),以磷钼钒杂多酸季铵盐[(CH3)4N]4PMo11VO40为催化剂,离子液体[BMIM]PF6为萃取剂,H2O2为氧化剂,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双氧水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硫化物种类对模拟汽油脱硫率的影响,并探讨了催化氧化脱硫机理。结果表明:当催化剂用量为0.02g/mL油、双氧水用量n(H2O2)/n(S)=4、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60min和离子液体[BMIM]PF6体积为1mL时,催化氧化脱硫体系[(CH3)4N]4PMo11VO40/[BMIM]PF6/H2O2对含DBT的模拟汽油的脱硫率可达97.8%,该体系对不同硫化物脱硫率大小顺序为DBT>4,6-DMDBT>BT。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考察了该体系对FCC汽油的脱硫效果,脱硫后FCC汽油的硫含量为8.6μg/g,符合国Ⅴ汽油标准。该体系可循环使用,循环使用6次后,脱硫率没有明显降低。(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5年02期)

蔡永宏,司文彬,师引,郭根有[9](2014)在《杂多酸季铵盐催化氧化脱除柴油中硫化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内燃料油标准日益严格,催化氧化脱硫技术被使用于柴油深度脱硫研究。实验合成新型杂多酸季铵盐催化剂,催化脱除柴油中硫化物的研究,实验中使用单因素对脱硫工艺进行优化,得出:使用[BMIM]2[CTMA]PMo12O40催化剂,在(n(C)/n(S)=0.06、n(H2O2)/n(S)=5、T=60℃、t=40 min、萃取剂(乙腈)=5 mL)反应条件下,柴油的脱硫率高达93.1%,硫含量从原来的369μg/g降至25.5μg/g。(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4年06期)

聂丽娟,王可,田世炯,李响敏[10](2014)在《杂多酸及其季铵盐催化剂催化H_2O_2环氧化1-辛烯》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杂多酸与季铵盐反应制备了杂多酸季铵盐型催化剂(HQWP和Q3PW4O16),并对其进行了红外FT IR及元素分析。分别以磷钼酸,HQWP,3-氨丙基叁甲氧基硅烷改性硅胶负载磷钨酸,Q3PW4O16,磷钨酸,磷钨酸钠为催化剂,H2O2为氧化剂,对1-辛烯进行环氧化反应,产率分别为3.31%、31.20%、81.42%、80.02%、94.80%、84.61%。还做了催化剂重复使用实验,其结果表明:Q3PW4O16和HQWP两种催化剂可以重复使用3次,平均产率分别为76.63%和24.54%,其他的反应产率下降明显。另外对用Q3PW4O16和HQWP为催化剂的1-辛烯环氧化反应进行了条件优化。(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2014年01期)

杂多酸季铵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不同钒原子数取代Keggin型磷钨杂多酸并与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反应合成了3种杂多酸季铵盐。通过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紫外(UV)等表征手段确定了杂多酸以及杂多酸季铵盐的结构。结果表明,在红外光谱中,引入钒原子后阴离子负电荷增加,导致相应的特征峰出现红移现象;从X-射线衍射谱图中确定了杂多酸季铵盐的二级结构,最后通过热重分析(TG)得出杂多酸季铵盐所含结晶水的数目。通过杯碟法测试了目标产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的抑菌性能,结果表明杂多酸季铵盐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能力最好,并且钒原子所占比例越高,抑菌效果越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杂多酸季铵盐论文参考文献

[1].尹彦冰,王会淞,裴笠舟,王晓丹,宫晶.双活性中心抗菌剂磷钼钒杂多酸季铵盐的抑菌性能研究[J].化学试剂.2017

[2].白丽明,吕振兴,张伟东,宋天舒.Keggin型磷钨钒杂多酸季铵盐的合成、表征及抑菌效果的研究[J].化学试剂.2017

[3].杨万丽,蒋方正,张程理,苏兆轩,陈林.钨取代Keggin型钼系杂多酸季铵盐复合材料的合成及抗菌性能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7

[4].盖红辉,张哲.杂多酸季铵盐对油麦菜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

[5].朱超,雷梦,冯波,张禹,艾照全.磷钨杂多酸季铵盐催化合成环氧大豆油的研究[J].粘接.2016

[6].尹彦冰,王会淞,金洺函,裴笠舟,张浩.Keggin型磷钼钒杂多酸季铵盐的合成与表征[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7].高洁.季铵盐杂多酸类离子液体催化PET水解及动力学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

[8].蔡庄红,赵扬,柴凤兰.离子液体中杂多酸季铵盐催化氧化汽油脱硫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5

[9].蔡永宏,司文彬,师引,郭根有.杂多酸季铵盐催化氧化脱除柴油中硫化物的研究[J].广州化工.2014

[10].聂丽娟,王可,田世炯,李响敏.杂多酸及其季铵盐催化剂催化H_2O_2环氧化1-辛烯[J].化学世界.2014

标签:;  ;  ;  ;  

杂多酸季铵盐论文-尹彦冰,王会淞,裴笠舟,王晓丹,宫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