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杆柱论文-刘迎春,李洋,张文福,邓云,邓世林

撑杆柱论文-刘迎春,李洋,张文福,邓云,邓世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撑杆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有限元分析,预应力撑杆柱,屈曲模态,弹性屈曲荷载

撑杆柱论文文献综述

刘迎春,李洋,张文福,邓云,邓世林[1](2019)在《预应力撑杆柱整体稳定性能的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正确定义单元类型、实常数和边界条件等基础上,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预应力撑杆柱的有限元模型,对单横隔预应力撑杆柱在平面内的对称和反对称的2种屈曲模态进行数值分析。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预应力撑杆柱和无预应力柱进行弹性屈曲分析并与已有文献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对预应力撑杆柱进行扩展参数分析,分析预应力撑杆柱的横撑杆长度h、预应力T及横撑杆直径D_s等主要影响参数对其弹性屈曲荷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预应力撑杆柱发生对称屈曲时,其弹性屈曲荷载N_(cr)随着横撑杆长度h的增大而增大,与横撑杆直径D_s无关;当预应力撑杆柱发生反对称屈曲时,其弹性屈曲荷载N_(cr)随着横撑杆直径D_s的增大而增大,而横撑杆长度h对其影响较小;预应力撑杆柱的2种屈曲模态的弹性屈曲荷载N_(cr)随着预应力T的增大而增大,当预应力T超过某个临界最优值T_(opt)时,弹性屈曲荷载N_(cr)随着预应力T的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陈东兆,高亚飞,王振清[2](2019)在《某索网结构预应力撑杆柱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某索网结构中柱为压弯构件,高度159m,原结构方案采用11m直径圆管,用钢量大。为节省用钢,拟采用预应力撑杆柱。但该柱约束条件较复杂,索网结构竖向有多层径向预应力索与柱子连接,如何考虑此支承作用是设计的一个难点。利用MIDAS Gen程序对该预应力撑杆柱进行了几何非线性屈曲建模分析,得到了柱子计算长度系数,进行了柱稳定性设计,确定了中心压杆、撑杆、索截面规格以及预应力取值。结果表明,与普通钢柱方案比较,预应力撑杆柱方案节省用钢量62.2%。(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S1期)

张文福,李洋,刘迎春,邓云,邓世林[3](2019)在《单横隔预应力撑杆柱对称与反对称屈曲的近似公式与参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钢结构稳定中轴心受压构件的弹性弯扭屈曲理论,对单横隔预应力撑杆柱在平面内的两种屈曲模态进行了详细的弹性屈曲理论推导和数值分析.首先根据横撑杆的等效平动弹簧刚度和等效转动弹簧刚度对单横隔预应力撑杆柱体系的力学计算模型进行简化,然后根据简化体系的平衡条件和边界条件推导出弹性屈曲方程,并拟合出单横隔预应力撑杆柱在平面内的对称与反对称弹性屈曲的近似公式,最后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对单横隔预应力撑杆柱的弹性屈曲性能进行参数分析.研究表明:弹性屈曲方程与有限元模拟结果吻合良好,两者弹性屈曲荷载的最大误差不超过2%;通过1stOpt软件拟合出的单横隔预应力撑杆柱对称及反对称屈曲的近似弹性屈曲公式具有较高的精度,便于预应力撑杆柱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弹性屈曲荷载随着横撑杆长度及直径的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空间结构》期刊2019年01期)

丁玲玲[4](2018)在《单横隔及多横隔预应力撑杆柱弹性稳定性能与动力性能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钢结构建筑与其他结构建筑相比具有质量轻承载力高、施工安装快捷、延性大耗能能量强等特点,所以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中。如果在钢结构中施加预应力,则钢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将有效减小,钢结构的结构性能也会被改善而且钢结构中的钢材强度也会被充分地利用。预应力撑杆柱构件是预应力钢结构中常见的一种预应力构件,预应力撑杆柱由于有横撑杆柱和预应力拉索的存在,其整个外形非常好看,承载力和稳定性高,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被广泛使用。预应力撑杆柱是现代预应力钢结构的一种,预应力撑杆柱利用中心柱四周的预应力拉索通过横撑杆对中心柱施加横向轴力提供侧向弹性约束,从而中心钢柱的计算长度被减小,因此提高了预应力撑杆柱的轴向稳定承载力。本文在查阅和总结相关预应力撑杆柱的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对预应力撑杆柱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有:首先本文分别对普通简支柱和预应力撑杆柱的失稳形式进行了介绍,简要论述了有关预应力撑杆柱的稳定理论和稳定计算方法。并对本文的研究对象预应力撑杆柱的数值模拟进行了详细分析,例如对预应力撑杆柱在有限元建模过程中单元选择、边界条件、预应力施加、预应力撑杆柱的工作原理和分类方法进行了论述。数值模拟结果说明预应力拉索体系的加入提高了核心钢柱稳定承载力和刚度。并对预应力撑杆柱进行了扩展参数分析,分析了预应力大小、支撑条件、横撑杆长度、横撑杆的直径对单横隔预应力撑杆柱稳定承载性能的影响。进而对空间单横隔预应力撑杆柱进行数值模拟,并与文献中的理论进行对比,对比结果发现两者误差较小验证了文献中关于空间单横隔预应力撑杆柱的理论分析。同时,本文对多横隔预应力撑杆柱的弹性屈曲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其弹性屈曲荷载比单横隔预应力撑杆柱弹性屈曲荷载大幅提高。这是因为多横隔预应力体系给中心柱提供了更多的弹性约束,从而提高了其稳定承载力。除此之外,本文还对预应力撑杆柱的动力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与普通柱的动力性能进行对比发现,预应力撑杆体系的加入不仅减小了预应力撑杆柱的自振频率还对其模态有影响。然后通过谱分析,预应力撑杆柱在地震作用下的最大位移和最大应力均比普通柱在地震作用下的最大位移和最大应力小,说明预应力撑杆体系可以提高构件的抗震性能。(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8-04-01)

刘迎春,李洋,张文福,邓云,李明亮[5](2017)在《预应力撑杆柱的有限元模拟与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无预应力柱和预应力撑杆柱进行了建模与模拟,并且对其进行了弹性屈曲分析。通过和理论公式进行对比,验证了有限元建模和预应力撑杆柱弹性屈曲理论的正确性。研究发现:预应力撑杆柱的屈曲分为正对称失稳和反对称失稳。基于预应力撑杆柱的参数分析,探讨了预应力撑杆柱中预应力钢筋直径(?)和撑杆柱长度h对其弹性屈曲荷载的影响,并提出关于选择预应力钢筋直径(?)和撑杆柱长度h的建议。(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07-21)

董学超[6](2017)在《预应力撑杆柱稳定承载力影响因素汇总》一文中研究指出预应力撑杆柱在钢结构建筑中应用广泛,其稳定承载力是使用中需要重点考虑的性能指标。本文在综合分析各研究人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预应力撑杆柱稳定承载力的影响因素,找到设计预应力撑杆柱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有利于其设计安全与使用推广。(本文来源于《居业》期刊2017年06期)

张福星[7](2015)在《预应力撑杆柱索撑节点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预应力撑杆柱中通过对拉索施加预应力对中心柱提供侧向支撑,减小中心柱的计算长度,从而达到提高其稳定承载力的目的。索撑节点作为预应力撑杆柱结构体系中的关键部位,对其研究不够充分。针对连续式和间断连续式索撑节点预应力撑杆柱,采用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索撑节点处拉索的摩擦和滑移为重点,提出面面接触正交各向异性索模型和线面接触模型来模拟索撑节点,并基于预应力撑杆柱索撑结构体系进行了索力、等效摩擦力和滑移量等方面的对比,主要研究工作和相应结论如下:(1)连续式和间断连续式预应力撑杆柱试验研究分别对连续式和间断连续式索撑节点预应力撑杆柱进行预应力施加阶段和外荷载施加阶段的试验,并分别对预应力撑杆柱关键部位进行位移增量测量、应变测量和索力测量。预应力施加阶段,连续式和间断连续式预应力撑杆柱索力、中心柱和撑杆应力均随着预应力的增加呈线性增加;两种模型均会产生一定的滑移。外荷载施加阶段,两种预应力撑杆柱索力和撑杆应力均呈线性减小,中心柱应力呈线性增加;对于连续式预应力撑杆柱,相同的外荷载下,预应力越大,滑移量越小;相同的外荷载增量,预应力越小,滑移量增加越多。(2)预应力撑杆柱有限元建模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连续式索撑节点和间断连续式索撑节点预应力撑杆柱进行有限元建模,进行预应力施加阶段和外荷载施加阶段的有限元分析,并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索力和应力对比分析,证明:采用beam188单元模拟撑杆和中心柱、用link10单元模拟非实体索、用solid185单元模拟索撑节点各组成部分是正确的;非实体索和实体索的耦合约束,撑杆与索撑节点处的耦合约束是可行的。预应力施加阶段和外荷载施加阶段,连续式和间断连续式预应力撑杆柱索力和中心柱轴力模拟值和试验值变化趋势一致;两个阶段索撑节点处各部分最大应力值出现位置和变化趋势与理论相符合。(3)索撑节点有限元模拟方法在有限元建模论证的基础上,对索撑节点模拟新方法进行了相关探讨。采用正交各向异性索模型和线面接触单元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不同模型模拟索力、滑移、等效摩擦力和应力方面的效果进行了对比。面面接触正交各向异性索的径向柔性大于面面接触各向同性索。相同的预应力下,面面接触正交各向异性索模型滑移量大于面面接触各向同性索,本文中前者是后者的5~7倍;前者的等效摩擦力大于后者的等效摩擦力。线面接触各向同性索模型模拟效果较差,线面接触正交各向异性索模型模拟相对较好。总体上,面面接触正交各向异性索模型模拟效果较好。对算例进行了特征值屈曲分析,对比分析了异性索模型和同性索模型的屈曲荷载和屈曲模态,说明了异性索模型模拟方法的实际应用价值。(4)稳定承载力分析推导了连续式预应力撑杆柱稳定承载力公式,进一步完善了撑杆柱理论体系。列举算例,将连续式撑杆柱稳定承载力理论计算结果、异性索和同性索模型分析结果以及间断式撑杆柱模型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期刊2015-12-23)

[8](2012)在《预应力撑杆柱临界屈曲和后屈曲性能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进行足尺试验来研究受压后的预应力撑杆柱的强度和性能。对18个试件的荷载-端部缩短曲线进行介绍。试验验证了屈曲的两种临界模式:对称和反对称,并研究预应力撑杆柱的缺陷敏感。当独立的对称屈曲荷载模式和反对称屈曲荷载模式靠近或反对称模式接近临界时,相关屈曲开始变得显着。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对称模式中发生失稳时预应力的增强会导致支撑荷载能力的增强,但反对称模式中则会出现与其相反的趋势。(本文来源于《钢结构》期刊2012年12期)

刘学春,许可冉,张爱林[9](2011)在《高性能钢预应力撑杆柱整体稳定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性能钢材对预应力撑杆柱整体稳定性能具有显着影响。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普通强度钢材预应力撑杆柱和无预应力柱进行了弹性屈曲分析,并与理论公式相比较,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考虑了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和初始缺陷,对模型进行弹塑性轴压稳定承载力分析,比较了钢材种类对预应力撑杆柱和无预应力柱稳定承载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预应力撑杆体系和高性能钢材的合理使用,能显着提高轴心受压柱的承载能力,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1年11期)

许可冉,张爱林,刘学春,杨明,陈明[10](2011)在《钢材强度对预应力撑杆柱整体稳定性能影响的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钢结构工程逐渐向高性能结构钢材方向发展,在预应力钢结构基本构件—预应力撑杆柱中,钢材强度对其整体稳定性能将有显着影响。基于预应力撑杆柱的有限元分析,着重比较了在钢材强度提高时,预应力撑杆柱和无预应力柱极限承载力和整体稳定系数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钢材强度提高后,构件设计是稳定控制而不是强度控制的现象将变得更加显着,但预应力撑杆柱弹塑性极限承载力会随着钢材强度提高而提高。(本文来源于《庆贺刘锡良教授执教六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1-07-22)

撑杆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某索网结构中柱为压弯构件,高度159m,原结构方案采用11m直径圆管,用钢量大。为节省用钢,拟采用预应力撑杆柱。但该柱约束条件较复杂,索网结构竖向有多层径向预应力索与柱子连接,如何考虑此支承作用是设计的一个难点。利用MIDAS Gen程序对该预应力撑杆柱进行了几何非线性屈曲建模分析,得到了柱子计算长度系数,进行了柱稳定性设计,确定了中心压杆、撑杆、索截面规格以及预应力取值。结果表明,与普通钢柱方案比较,预应力撑杆柱方案节省用钢量62.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撑杆柱论文参考文献

[1].刘迎春,李洋,张文福,邓云,邓世林.预应力撑杆柱整体稳定性能的数值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陈东兆,高亚飞,王振清.某索网结构预应力撑杆柱设计[J].建筑结构.2019

[3].张文福,李洋,刘迎春,邓云,邓世林.单横隔预应力撑杆柱对称与反对称屈曲的近似公式与参数分析[J].空间结构.2019

[4].丁玲玲.单横隔及多横隔预应力撑杆柱弹性稳定性能与动力性能数值分析[D].东北石油大学.2018

[5].刘迎春,李洋,张文福,邓云,李明亮.预应力撑杆柱的有限元模拟与验证[C].第十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6].董学超.预应力撑杆柱稳定承载力影响因素汇总[J].居业.2017

[7].张福星.预应力撑杆柱索撑节点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5

[8]..预应力撑杆柱临界屈曲和后屈曲性能的试验研究[J].钢结构.2012

[9].刘学春,许可冉,张爱林.高性能钢预应力撑杆柱整体稳定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1

[10].许可冉,张爱林,刘学春,杨明,陈明.钢材强度对预应力撑杆柱整体稳定性能影响的有限元分析[C].庆贺刘锡良教授执教六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

标签:;  ;  ;  ;  

撑杆柱论文-刘迎春,李洋,张文福,邓云,邓世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