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事件论文_梁洁,李葆青,王月卿

导读:本文包含了心血管事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心血管,事件,冠状动脉,心力衰竭,血小板,不良,综合征。

心血管事件论文文献综述

梁洁,李葆青,王月卿[1](2020)在《冠状动脉CTA定量评估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斑块进展及其在心血管事件中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CTA)定量评估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斑块进展及其在心血管事件中的预测价值进行了分析。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心血管科142例因新发症状或症状加重随访行两次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后期随访患者是否有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进行分组,其中82例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患者作为观察组,60例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定量评估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斑块的进展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有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史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CCTA总体斑块负荷率、冠状动脉直径狭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进展方面,脂质斑块负荷率、纤维斑块负荷率、钙化斑块负荷率、总体斑块负荷率、冠状动脉直径狭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脂质斑块负荷进展与基线高血脂有关(P<0.05),总体斑块负荷进展与基线高血脂具有相关性(P<0.05),冠状动脉直径狭窄率进展与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史具有相关性(P<0.05)。本文证实了CCTA检查是检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斑块负荷进展的一种有效方法,且心血管危险因素能加快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负荷进展。(本文来源于《影像科学与光化学》期刊2020年01期)

刘水红,刘高,陈小林,何敏,刘剑荣[2](2019)在《糖化血红蛋白对STEMI患者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STEMI患者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6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120例,根据其HbA1c水平将其分为3组:低HbA1c组(HbA1c≤5.6%)、中HbA1c组(5.7%≤HbA1c≤6.4%)、高HbA1c组(HbA1c≥6.5%)。3组均进行PCI术,比较3组的病变血管数、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间及无复流患者人数所占比例,并比较3组的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高HbA1c组的病变血管数、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间及无复流患者人数所占比例均多于中HbA1c组和低HbA1c组(P<0.01),中HbA1c组多于低HbA1c组(P<0.01);3组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室速、室颤、卒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高HbA1c组的严重心力衰竭发生率高于中HbA1c组和低HbA1c组(P<0.01),中HbA1c组高于低HbA1c组(P<0.01)。结论糖化血红蛋白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不心血管事件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江西医药》期刊2019年12期)

邓武锴,胡水勋[3](2019)在《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对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对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80例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单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采用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C、LDL-C、HDL-C水平分别为(4.35±0.74)、(2.33±0.46)、(1.62±0.51)mmol/L,优于对照组的(5.02±0.85)、(2.89±0.55)、(1.35±0.45)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个月两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源性卒死、脑梗死心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1年及2年,观察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脑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源性猝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使用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临床效果显着,且可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9年23期)

李诗文,刘卓刚,胡荣[4](2019)在《多发性骨髓瘤相关心血管事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伴有心血管损伤,这不仅与患者年龄相关,也与疾病本身以及治疗相关。若能及时发现,合理监管患者心血管系统损伤,将进一步降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死亡率。本文就多发性骨髓瘤相关心血管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以期对临床工作及相关研究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崔源源,王欣,赵福海[5](2019)在《抗氧化剂普罗布考对冠心病介入后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抗氧化剂普罗布考对改善冠心病介入后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作用。方法检索PubMed、EMBASE、Science Direct和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linical trial)、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WFDP)等电子数据库进行检索。中英文检索词包括"抗氧化剂"或"普罗布考"或"维他命C"或"维他命E"或"N-乙酰半胱氨酸"和"血管成形术"或"支架"和"随机"。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在纳入的349篇文献中,有7篇文献对冠心病介入后患者发生MACE事件进行了报告,普罗布考组(n=352)发生MACE事件72例,发生率为20.5%;对照组(n=354)发生MACE事件111例,发生率为31.4%。与对照组比较,普罗布考组明显降低MAEC发生率(RR:0.65,95%CI 0.51~0.84,P=0.0008)。经进一步分析,与对照组比较,普罗布考组有52例患者发生再次血运重建事件,发生率为14.8%,显着低于对照组(86例,发生率为24.3%,95%CI 0.44~0.83,P=0.002)。两组再次心肌梗死和全因死亡率差异无显着性(P=0.34,P=0.49)。此外,与对照组比较,普罗布考组显着降低介入后患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SMD-0.68, 95%CI-0.87~-0.49,P<0.00001; SMD-0.28, 95%CI-0.46~-0.11,P=0.001)。结论与冠心病介入后常规治疗比较,抗氧化剂普罗布考联合常规治疗可明显降低MACE发生率,该作用与普罗布考降低再次血运重建,改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动脉硬化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曹瑞华,朱启伟,白永怿,王亮,秦爱梅[6](2019)在《社区老年人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对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群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作用。方法纳入北京石景山苹果园社区参加健康调查的老年人群833例,根据基线NT-proBNP水平四分位数分为A组(<27.5ng/L)209例,B组(27.5~54.4ng/L)208例,C组(54.5~105.8ng/L)207例和D组(≥105.9ng/L)209例,收集入选者临床基线资料,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NT-proBNP,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记录MACE和全因死亡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及ROC曲线评估NT-proBNP预测价值。结果C、D组女性比例明显高于A、B组,D组年龄、Hcy及hs-CRP明显高于A、B、C组,TG、LDL-C、舒张压及eGFR明显低于A、B、C组(P<0.05,P<0.01)。年龄、女性与NT-proBNP呈正相关,舒张压、eGFR与NT-proBNP呈负相关(P<0.05,P<0.01)。随访时间发生MACE 80例(9.6%),全因死亡41例(4.9%)。D组MACE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明显高于A组(17.2%vs 3.3%,10.0%vs 1.0%,P<0.01)。校正传统危险因素后,Cox回归分析显示,D组MACE和全因死亡风险明显高于A、B、C组(P<0.05)。NT-proBNP对于MACE和全因死亡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54(95%CI:0.593~0.715)和0.661(95%CI:0.579~0.743)。结论在社区无症状老年人群中,血清NT-proBNP水平是MACE及全因死亡的强而独立的预测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乔香瑞,刘军辉,花蕊,卓小桢[7](2019)在《循环单核细胞和血浆中GDF-15和NT-proBNP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及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基础心脏病是扩张型心肌病(DCM)或冠心病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蛋白水平和外周血单核细胞(MNCs)中GDF-15 mRNA水平,并评估它们是否能够成为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和长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方法收集261例DCM患者,251例冠心病患者和132例无心力衰竭的健康对照空腹静脉血标本并对这些患者进行门诊随访。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GDF-15的血浆水平。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NCs中GDF-15 mRNA的表达水平,并对比分析GDF-15在不同NYHA分级患者中的表达情况,用ROC曲线评估GDF-15 mRNA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能力。结果 DCM和冠心病患者血浆中GDF-15水平及MNCs中GDF-15 mRNA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心功能Ⅳ级(NYHA)心衰患者的血浆GDF-15水平显着高于Ⅱ和Ⅲ级患者。心功能Ⅲ级和Ⅳ级心衰患者的MNCs中GDF-15 mRNA水平远高于Ⅱ级患者(P<0.01)。此外,心血管事件的ROC曲线分析显示,与单独用NT-proBNP预测相比,加入GDF-15 mRNA后曲线下面积从0.73(95%CI:0.69~0.77,P<0.001)增长为0.83(95%CI:0.79~0.86,P<0.001)。结论血浆GDF-15水平和MNCs中GDF-15 mRNA水平均可以作为心力衰竭的生物标志物,血浆中GDF-15水平对预测心功能IV级的心衰患者更为敏感,而MNCs中GDF-15 mRNA水平则更能预测心功能II级的心衰患者。NT-proBNP联合GDF-15 mRNA水平能更准确地预测长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王用,邢玉龙,史云桃,刘秀玲,王文彬[8](2019)在《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平均体积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血小板聚集率(PAR)、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支架术后在院期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206例ACS患者,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n=31)与非MACE组(n=175),分析MPV、PAR与MACE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法评价二者作为MACE预测指标的价值,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ACS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 MACE组患者MPV为(13. 14±1. 73) fl,PAR为(55. 49±7. 21)%,高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MPV和PAR可作为预测ACS支架术后在院期间MACE的指标,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 883(0. 814~0. 953)和0. 842(0. 761~0. 932),其最佳诊断界值为11. 53 fl和50. 67%,并且MPV、PAR是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论 MPV与PAR可作为预测ACS患者支架术后在院期间发生MACE的指标。(本文来源于《安徽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王丹,杨漫沩,胡采红,方芳[9](2019)在《野外作业大学生心血管疾病事件危险因素的调查与预防》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做好野外作业学生心血管疾病事件的早期干预,选取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周口店实习基地内学生样本共571例,通过采集入选样本的基本信息,测量其血压、体质量、腰围、臀围、血糖、血脂等,对该群体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表明:不少大学生存在健康危险行为,如吸烟、饮酒、运动过少、睡眠不足、饮食不均衡、饮水量不足等现象;少数学生出现肥胖、血压或血糖偏高等问题,大多数学生对高血压、糖尿病的认知度偏低;提倡健康膳食、适宜运动、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及长期的动态观察,将有利于预防野外作业学生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郭浩,齐茗[10](2019)在《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为预防或减少不良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115例确诊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并行PCI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对患者随访1年,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与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关系,并应用Logistic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随访1年内MACE的发生率为27.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病变支数为PCI术后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左室射血分数和术后用药依从性则为保护因素。结论多种因素影响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术后MACE的发生,根据危险因素及时进行干预,可减少术后MACE的发生。(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心血管事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STEMI患者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6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120例,根据其HbA1c水平将其分为3组:低HbA1c组(HbA1c≤5.6%)、中HbA1c组(5.7%≤HbA1c≤6.4%)、高HbA1c组(HbA1c≥6.5%)。3组均进行PCI术,比较3组的病变血管数、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间及无复流患者人数所占比例,并比较3组的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高HbA1c组的病变血管数、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间及无复流患者人数所占比例均多于中HbA1c组和低HbA1c组(P<0.01),中HbA1c组多于低HbA1c组(P<0.01);3组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室速、室颤、卒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高HbA1c组的严重心力衰竭发生率高于中HbA1c组和低HbA1c组(P<0.01),中HbA1c组高于低HbA1c组(P<0.01)。结论糖化血红蛋白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不心血管事件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血管事件论文参考文献

[1].梁洁,李葆青,王月卿.冠状动脉CTA定量评估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斑块进展及其在心血管事件中的预测价值[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20

[2].刘水红,刘高,陈小林,何敏,刘剑荣.糖化血红蛋白对STEMI患者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研究[J].江西医药.2019

[3].邓武锴,胡水勋.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对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

[4].李诗文,刘卓刚,胡荣.多发性骨髓瘤相关心血管事件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9

[5].崔源源,王欣,赵福海.抗氧化剂普罗布考对冠心病介入后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Meta分析[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9

[6].曹瑞华,朱启伟,白永怿,王亮,秦爱梅.社区老年人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对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作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

[7].乔香瑞,刘军辉,花蕊,卓小桢.循环单核细胞和血浆中GDF-15和NT-proBNP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及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英文)[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9

[8].王用,邢玉龙,史云桃,刘秀玲,王文彬.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平均体积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价值[J].安徽医学.2019

[9].王丹,杨漫沩,胡采红,方芳.野外作业大学生心血管疾病事件危险因素的调查与预防[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9

[10].郭浩,齐茗.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心血管病病人筛查预警及急救流程不同表型之间无事件生存率比较心血管病急救流程及影响因素1.疾病发生...:生存曲线两组之间无事件生存率比较(P<0.05)和cTnT预测住院期间心血管事

标签:;  ;  ;  ;  ;  ;  ;  

心血管事件论文_梁洁,李葆青,王月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