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一、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前列腺癌病人外周血中前列腺特异膜抗原(论文文献综述)

班莺[1](2021)在《前列腺癌肿瘤标记物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前列腺癌(PCa)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癌症,病死率仅次于肺癌,近几年我国PCa的发病率呈现显着增高趋势,成为威胁男性健康的一个主要因素。PCa肿瘤标记物的研究与应用是早期诊断PCa、降低死亡率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本文对几种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最新研究进展加以综述,希望对临床医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刘爽[2](2021)在《前列腺癌诊断、预后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及验证》文中研究说明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现阶段常见的恶性疾病之一。PCa临床表现不明显、临床检测复杂。若发展到晚期,在治疗上也会面临巨大的挑战。目前,临床上应用的PCa检测指标存在着较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前列腺癌准确诊断的要求。因此,筛选出精准、可靠的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和预后相关生物标志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高速发展,是生命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并产生了大规模的生物医学大数据。R语言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等广泛应用于数据挖掘与剖析的研究中,为癌症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用的科研资料。在本研究中,主要以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和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前列腺癌相关数据为数据来源,通过R语言以及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进行深层次挖掘,识别与前列腺癌与诊断相关潜在生物标志物以及基因预后风险评分模型的建立。随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基于大数据筛选出的前列腺癌潜在生物标志物—基因、miRNA进行实验验证。结果如下:1、基于GEO数据库中基因表达谱GSE69223,GSE3325,GSE55945以及TCGA数据库中前列腺癌相关mRNA-seq数据,用R语言筛选及鉴定前列腺癌组织和正常对照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通过数据下载、芯片质量评估、背景校正、标准化处理及数据分析,筛选出共同的上调DEGs和下调DEGs分别为312个和85个。对DEGs完成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利用 Cytoscape 可视化平台解析STRING数据库生成的蛋白互作网络,共鉴定10个核心基因。在转录水平以及翻译水平上,对10个核心基因再次验证,确定其中5个核心基因可作为潜在诊断生物标志物,分别为FLNA,FLNC,VCL,ACTC1和MYLK,但不适于作为预后标志物。2、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筛选预后差异基因并构建基因预后风险评分模型,构建了由BCO1,BAIAP2L2,C7,AP000844.2,ASB9,MKI67P1和TMEM272组成的预后标记。通过ROC曲线对7个预后基因组成的基因预后风险评分模型的生存预测能力进行评估,其中1年,3年,5年和10年的AUC值为0.995,0.886,0.812和0.606,表现出了较好的预测能力。3、通过R语言筛选GEO数据库中基因表达谱GSE112264以及TCGA数据库中前列腺癌相关miRNA-seq中差异表达miRNA(differentially expressedmiRNA,DEM)。通过数据下载、背景校正、标准化处理及数据分析,共鉴定出 10 个共同的上调 miRNA(hsa-miR-5706、hsa-miR-92a-3p,hsa-miR-592,hsa-miR-32-3p,hsa-miR-519a-3p,hsa-miR-106a-5p,hsa-miR-522-3p,hsa-miR-5586-5p)和 5 个共同的下调 miRNA(hsa-miR-760,hsa-miR-204-5p,hsa-miR-133b,hsa-miR-326,hsa-miR-542-5p)。蛋白互作网络结合Cytoscape可视化平台来确定分别与上调miRNA、下调miRNA相对应排名前10名的核心靶标基因。miRNA-mRNA相互作用网络发现hsa-miR-92a-3p和hsa-miR-204-5p主要调控着核心靶标基因。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这些miRNA参与了与肿瘤发生相关的过程和途径,确定hsa-miR-92a-3p和hsa-miR-204-5p可作为潜在生物标志物,但不适于预后。4、收集前列腺癌患者与健康男性的外周血、前列腺癌以及癌旁正常前列腺石蜡组织切片做预处理,提取其中总RNA,mi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验证数据库筛选获得的FLNA,FLNC,VCL,ACTC1,MYLK,hsa-miR-92a-3p和hsa-miR-204-5p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这些潜在生物标志物在前列腺癌患者和正常对照者之间以及前列腺癌组织和癌旁之间均存在表达差异,在前列腺癌患者中hsa-miR-92a-3p表达水平显着上调,而FLNA,FLNC,VCL,ACTC1,MYLK和hsa-miR-204-5p 表达水平显着下调。

蒋莎莎[3](2021)在《BCAR1促进侵袭性循环肿瘤细胞生成及免疫逃避的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和目的:肺癌是目前第一大癌症杀手。手术仍是早期肺腺癌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术后仍有相当多的病人复发转移。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从原发病灶脱落并具有远处转移的能力。研究发现,发生过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CTCs转移、侵袭能力更强。而CTCs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即CD274表达,能够帮助CTCs逃避T细胞的免疫杀伤,增强其在外周血中的存活能力。但CTCs发生EMT及高表达CD274的相关机制仍需要进一步探索。我们研究发现,乳腺癌抗雌激素耐药蛋白1(Breast cancer antiestrogen resistance protein 1,BCAR1),即p130cas,在CTCs中高表达,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有趣的是,BCAR1已被证实通过多条信号通路促进肺癌细胞发生EMT;此外,我们前期研究还发现,CD274的转录启动子——溴结构域蛋白4(Bromo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4,BRD4)是BCAR1的互作蛋白。我们推测CTCs中BCAR1高表达促进EMT发生,生成高侵袭性CTCs;同时BCAR1通过BRD4上调CD274表达,帮助CTCs发生免疫逃避。为验证上述推测,本研究着重阐述了CTCs中BCAR1表达对早期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以及CTCs中BCAR1表达与EMT及CD274表达的关系。以证实BCAR1促进侵袭性循环肿瘤细胞生成及免疫逃避。研究方法:1.CanpatrolTM法检测外周血CTCs及其中EMT标志物、BCAR1及CD274表达,使用Cytoplo Rare法捕获CTCs,通过免疫荧光验证其中BCAR1表达;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及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肺癌组织中BCAR1、CD274及BRD4表达。2.构建人肺腺癌H1975、H1299细胞BCAR1-KO(Knockout,KO)稳定株及A549BCAR1-OE(Overexpression,OE)稳定株,WB及定量聚合酶链锁反应(Quantitativ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BCAR1-KO及-OE后CD274表达,WB检测BCAR1-KO及-OE后细胞总蛋白及核蛋白中BRD4表达,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分析BCAR1与BRD4及CD274蛋白质互作。3.CCK8检测BCAR1-KO及-OE后细胞增殖;细胞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分析BCAR1-KO及-OE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构建BCAR1-KO细胞小鼠皮下成瘤动物模型。4.ESTIMATE算法计算癌症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肺腺癌组织免疫评分,分析BCAR1表达对免疫评分及免疫细胞浸润的影响;TIMER分析免疫细胞浸润情况。5.COX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研究结果:1.CanpatrolTM及Cytoplo Rare均证实BCAR1阳性CTCs在肺腺癌中丰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TCs中BCAR1高表达患者预后差。BCAR1更倾向表达在发生过EMT的CTCs中;CTCs中BCAR1及CD274表达显着相关。2.肺腺癌细胞中,BCAR1-KO后CD274 m RNA及蛋白表达降低,BCAR1-OE后CD274 m RNA表达显着增加,但未发现BCAR1和CD274之间的蛋白互作。CO-IP证实BCAR1和BRD4之间存在蛋白互作。核蛋白BRD4可分为长亚型(BRD4-L)和短亚型(BRD4-S),BCAR1-KO后BRD4-L及BRD4-S表达分别升高或降低,BCAR1-OE后反之。核蛋白BRD4-S高表达及BRD4-L低表达的癌组织中CD274高表达。3.BCAR1-KO及-OE分别抑制或促进细胞增殖及克隆形成,BCAR1-KO后皮下成瘤显着抑制。4.癌组织中BCAR1高表达免疫评分低,BCAR1的表达与CD4+T细胞数显着正相关,而与CD8+T细胞数显着负相关,且BCAR1高表达免疫评分低的患者多处于Ⅲ&Ⅳ期,预后最差。研究结论:1.BCAR1表达促进CTCs发生EMT,使其获得间质细胞特性,更具侵袭性。2.CTCs中,BCAR1可能通过调节核蛋白BRD4亚型转换进而上调CD274表达;促进CTCs的免疫逃避,使其能够在外周血中不被免疫细胞清除。3.肺癌细胞中BCAR1发挥促增殖生长等重要作用;肺癌组织中BCAR1高表达可抑制免疫细胞浸润,参与肿瘤免疫逃避过程。4.术前检测CTCs及其中BCAR1表达,可预测早期肺癌患者高复发转移风险。

马晓丽[4](2021)在《ILK对食管鳞癌恶性表型的影响及其功能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目的是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基因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研究其在食管癌中功能,为食管癌的精准诊疗奠定理论基础和临床参考。方法:1)采用meta分析评价ILK在消化系统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消化系统肿瘤临床表型及预后间的相关性;2)筛选ILK高表达的人食管鳞癌细胞系,建立ILK慢病毒干扰序列。将ILK慢病毒干扰序列转染食管鳞癌细胞系TE-1和KYSE-150,用q RT-PCR检测干扰载体转染后ILK的表达。在细胞水平上,利用MTT增殖、克隆检测、流式细胞仪凋亡检测、Transwell小室侵袭及划痕愈合等技术,研究ILK基因消减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3)建立ILK慢病毒干扰载体,转染KYSE-150细胞。在裸鼠皮下分别接种sh ILK及对照细胞株,建立KYSE-15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观察肿瘤生长,测量肿瘤大小和体积。在动物水平上,研究ILK基因消减对食管鳞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基于RNA-seq技术筛选食管癌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预测其可能的发病机制,筛选可能参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键调控基因及相关信号通路。结果:第一部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ILK在消化系统肿瘤组中高表达,ILK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程度及生存预后呈相关性,与年龄及性别无明显相关性。第二部分:在体外ESCC细胞水平,沉默ILK基因后,可显着抑制TE-1、KYSE-150细胞增殖和集落形成,促进TE-1、KYSE-150细胞凋亡。ILK基因消减后,TE-1、KYSE-150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明显减弱。第三部分: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结果发现,ILK干扰组裸鼠肿瘤生长缓慢,相比较于对照组,肿瘤的重量及体积均偏小,ILK基因消减后影响了裸鼠成瘤的能力。基于RNA-seq技术,ILK基因干扰后挖掘到5540个食管癌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为2839个,下调基因为2601个。上调的基因有SOD2、IRF6、PER1、PHLDB2、TNFAIP3等,下调的基因有RPL21、HYOU1、WARS、SUPT16H、DHCR24等。可能参与TNF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Fox O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NF-k B信号通路等。结论:ILK在消化系统肿瘤中高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程度及生存预后呈相关性,与年龄及性别无明显相关性。ILK基因消减抑制ESCC细胞增殖、克隆形成、侵袭及转移,促进细胞凋亡。体内致瘤研究证实,ILK基因消减会阻碍KYSE-150移植瘤的生长。基于RNA-seq技术筛选出食管癌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预测差异表达基因,可能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

胡盼[5](2020)在《EP4受体拮抗剂BY001和PD-1抗体联合治疗前列腺癌的功能和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是全球男性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日益上升,严重危害国民健康。由于前列腺癌发病比较隐匿,我国绝大多数前列腺癌患者在初诊时已处于中晚期,丧失根治性治疗机会。内分泌治疗是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最主要治疗方法,但绝大多数患者会在治疗后发展为难治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目前,FDA批准的可用于CRPC治疗的药物为卡巴他赛、阿比特龙、阿帕他胺、恩杂鲁胺和镭-223等,但是这些药物延长CRPC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不超过2年。免疫治疗是近年新兴的肿瘤治疗策略,作为FDA批准的首个肿瘤疫苗制剂,Sipuleucel-T用于治疗无症状或者轻微症状的转移性CRPC,但患者的生存获益仍然有限。后续兴起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黑色素瘤、肾细胞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等肿瘤中显示出较好疗效,但在前列腺癌中疗效欠佳。联合治疗不仅是前列腺癌免疫治疗的热点,也是改善治疗效果的重要策略。因此,本论文致力于通过联合治疗提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前列腺癌中的效果。已有研究表明,COX-2/PGE2/EP4(PTGER4)信号通路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结肠癌和乳腺癌中,EP4受体拮抗剂有免疫治疗效果。COX-2/PGE2/EP4信号通路在前列腺癌中高度活化,但尚无针对前列腺癌的免疫治疗研究。为探索前列腺癌肿瘤微环境中EP4受体的分布和功能,本论文对前列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样本进行单细胞测序和分析,并结合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分析和既有数据库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到EP4受体是前列腺癌免疫治疗的特异性靶点。随后,我们选择实验室合成和筛选到的新型EP4受体小分子拮抗剂BY001,研究单药治疗以及与PD-1抗体联合治疗在前列腺癌中的功能和机制。在体外,BY001一方面直接靶向EP4受体阻止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的形成以及MDSC细胞分泌免疫抑制性因子ARG1和i NOS。BY001也可以促进T细胞的增殖、存活和效应功能;另一方面通过靶向肿瘤细胞分泌的趋化因子间接地逆转肿瘤微环境中MDSC细胞和T细胞的比例,从而发挥免疫调节功能。接下来,我们评估BY001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抗体在前列腺癌同系异种动物模型中的抗肿瘤活性。PD-1抗体或者BY001单药治疗只能抑制40%左右的肿瘤生长。尽管治疗效果不显着,但是BY001可以促进肿瘤内部CD8+T细胞的浸润,抑制MDSC细胞的浸润,具有改善前列腺癌免疫抑制性微环境的能力。鉴于BY001治疗后,CD8+T细胞依然处于耗竭状态以及临床上联合治疗策略的探索,我们采用BY001和PD-1抗体进行联合治疗。联合治疗显着抑制前列腺肿瘤生长,促进肿瘤内部CD8+T细胞的增加和NK细胞群的富集,抑制MDSC细胞的浸润。联合治疗增强与T细胞招募有关的趋化因子CXCL9、CXCL10和CXCL11的表达,与此同时,抑制与MDSC细胞招募有关的趋化因子CCL2、CCL4、CCL5、CXCL5、CXCL12和CXCL16的表达。此外,联合治疗也促进IFN-γ和TNF-α的表达,抑制ARG1的表达。在前列腺癌原位动物模型和再挑战动物模型中,联合治疗诱导更为有效的肿瘤免疫应答,抑制肿瘤的生长、转移或复发,并延长小鼠的生存期。初步探索联合治疗的作用机制,我们发现,联合治疗后,肿瘤内部存在更多的CD8+TCF1+T细胞和MHC-Ⅱ+抗原递呈细胞共定位,这表示CD8+TCF1+T细胞与MHC-Ⅱ+抗原递呈细胞联合抱团,组成独立的抗肿瘤基地,维持免疫应答。此外,联合治疗主要通过CD8+T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BY001与PD-1抗体具有强烈的协同作用,可以将免疫治疗反应较差的前列腺肿瘤转化为敏感的肿瘤,抑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存期,并维持免疫应答,这为CRPC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新策略。

梁凯歌[6](2020)在《与诊断相关的前列腺癌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分析及qPCR验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现阶段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在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使得人口出现老龄化,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作为前列腺癌的单一检测指标,特异度低,灵敏度低,早期诊断率较低,预后较差,很大一部分病人就诊时已失去手术最佳时机,死亡率较高。目前,许多学者都对前列腺癌生物标志物进行过研究,但不同实验室和不同研究者,选择不同的基因,采用研究方法也不尽相同,结果亦不相同,甚至出现相矛盾的结论,因此,亟需寻找用于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以及预后判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对临床研究已有的前列腺癌生物标志物研究结果进行系统定量的综合分析,筛选出前列腺癌特异敏感的标志物;并在基因表达综合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对关于前列腺癌的相关数据集进行研究,通过R语言对数据集进行筛选,获得新的与前列腺癌相关的潜在标志物,并为前列腺癌的诊断、预后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参考依据;最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对筛选出的标志物在血液和尿液中进行实验验证,以期找到适用于临床诊断及预后的前列腺癌血液和尿液生物标志物。结果如下:1、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搜集临床上已发表的与前列腺癌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的文章,研究与前列腺癌诊断相关的同一生物标志物的文章数量不低于10篇(包含10篇)方可进行Meta分析,根据Meta分析文献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章进行筛选并从中提取相关资料,通过R语言进行Meta分析并利用GEO数据库最新数据集GSE69223、GSE55945、GSE45016 及基因表达谱数据动态分析(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GEPIA)在线工具对筛选出的标志物进行验证,最终确定 AMACR、P53(TP53)、KI67(MKI67)、PCA3、GSTP1均可作为前列腺癌诊断生物标志物,其中PCA3和GSTP1为前列腺癌的最优诊断生物标志物,P53(TP53)可以用于前列腺癌预后。2、通过R语言对GEO数据库中GSE69223、GSE55945、GSE45016三个芯片数据集进行数据下载,芯片质量评估,背景校正,标准化处理及数据分析,以|log2 fold change(FC)|≥1.0和P<0.05作为前列腺癌与正常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Gene,DEGs)筛选条件,GSE69223数据集筛选得到DEGs共787个,其中上调基因354个,下调基因433个;GSE55945数据集筛选得到DEGs共1617个,其中上调基因80个,下调基因1537个;GSE45016数据集筛选得到DEGs共652个,其中上调基因30个,下调基因622个。利用STRING在线工具和Cytoscape软件对差异基因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并进一步筛选得到关键基因,其中数据集GSE69223筛选出的关键基因有EGF、SNAI2、WNT5A、ITGA1、BMP4、FOXA1,数据集 GSE55945 筛选出的关键基因有PIK3R1、AGT、ITGA、LPAR1、ANXA1,数据集 GSE45016 筛选出的关键基因有STA T3、IL6、JUN、LPAR1、CXCL8、CXCL1。基因与基因组京都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和基因本体数据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关键基因主要参与GPCR介导的信号通路、蛋白多糖介导的信号转导和糖皮质激素受体信号通路等,同时涉及信号转导、细胞生长和免疫应答等功能,综合三个数据集的筛选结果,选择其共有基因ITGA1和LPAR1作为前列腺癌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利用GEPIA在线工具和Oncomine数据库对关键基因进行差异表达验证及生存分析,结果显示,ITGA1和LPAR1在前列腺癌组和正常组中具有表达差异,可以作为前列腺癌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但不适用于预后。3、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Meta分析和GEO数据库筛选出的前列腺癌生物标志物AMACR、P53(TP53)、KI67(MKI67)、PCA3、GSTP1、ITGA1和LPAR1在血液和尿液中进行实验验证,结果显示,这些生物标志物在前列腺癌患者和正常对照者之间均存在表达差异,它们均可作为前列腺癌诊断的潜在血液、尿液生物标志物且PCA3的特异性较强。

杨龙[7](2020)在《LncRNA CYTOR促使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对阿比特龙耐药的初步探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愈加西方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在我国呈现出不断上升的恶劣态势。前列腺癌发生转移或去势抵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前列腺癌最为棘手的问题。前列腺癌具有多种治疗手段,根据不同情况可选择外科治疗、内科治疗(其中包括内分泌、化学、放疗、免疫等手段)。在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中,阿比特龙(Abiraterone)被批准为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一种重要新型药物,其可以抑制雄激素前体合成酶CYP17,靶向17α羟化酶与17、20裂解酶,从而全面抑制体内雄激素的合成。阿比特龙联合强的松合并雄激素剥夺疗法(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 ADT)相比单纯的雄激素剥夺治疗可以使得激素敏感型转移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hormone sensitive prostate cancer,m HSPC)患者的生存显着获益,阿比特龙还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为治疗化疗前的转移性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hormone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 CRPC)与化疗失败的m CRPC有效药物。然而,阿比特龙获得性耐药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这些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存期,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探索在前列腺癌发生阿比特龙耐药过程中所发生的重要异常生物学事件,并阐明其与前列腺癌阿比特龙耐药之间的关系,从而寻找能够预测阿比特龙治疗效果的敏感性指标。研究方法:前期研究中,我们通过对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与构建的雄激素非依赖细胞系LNcap-AI(Androgen Independent LNcap)(根据其生物学特性细分为LNcap AD P40即诱导第40代以及LNcap AI)进行了长链非编码RNA的筛选与确认,通过系统的基础研究验证之后,我们筛选并确认了LncRNA CYTOR在前列腺癌激素抵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本研究中,首先,我们从LNcap与LNcap AI着手,通过q RT-PCR的方法检测了LncRNA CYTOR与雄激素治疗敏感指标AR-V7的水平,蛋白印记实验(Western Blotting,WB)的方法检测了AR-V7的蛋白表达水平。然后,我们收集了90例临床应用阿比特龙的病人信息与相应的临床标本,其中包括临床患者尿液标本、血清标本、循环肿瘤细胞以及前列腺癌组织标本,根据患者临床特性以及对于阿比特龙治疗之后的疗效反应为观察指标,将60例患者分为阿比特龙敏感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Abiraterone-Sensitive CRPC,Abiraterone-S)以及对阿比特龙耐药的趋势抵抗性前列腺癌(Abiraterone-Resistant CRPC,Abiraterone-R)两组,通过提取临床尿液标本中的RNA,运用q RT-PCR的方法对标本中LncRNA CYTOR的水平进行了检测。然后提取临床血样标本中的血清,提取RNA,反转录后运用q RT-PCR的方法检测的LncRNA CYTOR的水平。提取临床患者血清中的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 CTC),设计循环肿瘤细胞探针,检测循环肿瘤细胞中LncRNA CYTOR水平。最后通过新一代核糖核酸原位杂交技术RNA scope检测临床组织样本中LncRNA CYTOR的表达水平,结合患者临床随访数据,分析LncRNA CYTOR转录水平与患者阿比特龙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从而探讨LncRNA CYTOR作为阿比特龙治疗前列腺癌效果敏感指标的可行性。研究结果:LNcap、LNcap AD P40以及LNcap AI细胞系中LncRNA CYTOR的水平与AR-V7的水平呈正相关;LNcap AI中LncRNA CYTOR的水平最高,LNcap中LncRNA CYTOR的水平最低(P<0.01);AR-V7的蛋白表达水平变化与RNA水平一致,LNcap AI中最高,LNcap中最低(P<0.05)。60例前列腺癌临床尿液样本中,LncRNA CYTOR的水平在Abiraterone-R当中最高,AR-V7与LncRNA CYTOR的水平变化一致。临床血清标本中LncRNA CYTOR的水平检测结果为阴性,三组标本中的LncRNA CYTOR的水平极低且没有统计学差异。60例临床血清CTC标本中LncRNA CYTOR的检测水平变化与尿液检测结果一致,LncRNA CYTOR在Abiraterone-R组中最高。RNAscope的结果显示,LncRNA CYTOR在Abiraterone-R组织中的含量高于Abiraterone-S组(P<0.01)。研究结论:LncRNA CYTOR的水平与前列腺癌阿比特龙的PSA反应率及无进展生存率密切相关,高水平的LncRNA CYTOR预示着阿比特龙治疗的PSA反应率及无进展生存率较差,而低水平LncRNA CYTOR则提示应用阿比特龙会取得良好的收效。临床样本尿液与血清中循环肿瘤细胞内LncRNA CYTOR水平的检测具有较强的临床意义,直接检测血清中LncRNA CYTOR的水平则不能成为阿比特龙疗效的指标。本研究为临床上提供了阿比特龙治疗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的敏感指标,LncRNA CYTOR的水平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张飞[8](2020)在《转运RNA衍生片段tRF-3019a在胃癌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功能与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癌症之一,占全球癌症发生率的第三位,癌症相关死亡原因中位居第二位。尽管外科手术治疗和其它辅助治疗手段不断提高,胃癌的预后仍不满意。因此,探寻胃癌发生发展中复杂的分子机制,发现高效的胃癌早期诊断、预后评价的分子标志物和寻找靶向治疗的位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生物体内转运RNA(transfer RNA,tRNA)是细胞蛋白质合成机器的一个重要元件,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内进行蛋白质的翻译。尽管已经进行了几十年深入细致的研究,但对于其功能的认识尚未完全明确,特别是其衍生的小分子RNA片段(tRNA-derived fragment,tRF)作为一种潜在的基因表达调控分子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兴趣和关注,其功能正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来源于tRNA的小分子片段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并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极大关注。但目前在胃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及机制仍不清楚。因此,我们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复杂的分子机制,为胃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靶标。研究方法:第一部分,我们通过芯片数据分析差异表达的tRNA衍生片段,根据芯片结果,选择其中上调倍数最大的侯选指标tRF-3019a并进行验证。利用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5种胃癌细胞系(AGS,HGC-27,MGC-803,MKN-45,SNU-16)和正常胃黏膜细胞系GES-1以及112对胃癌组织及配对癌旁非肿瘤性组织中tRF-3019a水平。同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病人病理资料及预后信息,探寻其用于临床诊断的价值与意义。此外,我们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评价tRF-3019a的诊断效能,判断其在胃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第二部分,通过CCK8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周期、细胞凋亡、Transwell细胞迁移、侵袭实验和划痕实验测定tRF-3019a对胃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凋亡、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和数据库预测tRF-3019a下游靶基因,结合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筛选下游靶基因。利用qRT-PCR、Western blot验证tRF-3019a的下游靶基因,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tRF-3019a与下游靶基因是否存在直接结合关系。通过功能研究确定敲除下游靶基因FBXO47(F-box protein 47)对胃癌细胞功能的影响。通过实验验证tRF-3019a是否通过靶向FBXO47发挥生物学功能。结果:1、tRF-3019a在胃癌组织和细胞系中显着高表达,但与病人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时间无关。2、tRF-3019a在胃癌病人中ROC曲线的AUC为0.689(P<0.001)。3、过表达tRF-3019a促进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4、抑制tRF-3019a能够减少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但对细胞周期和凋亡无影响。5、确定FBXO47基因是tRF-3019a直接调控的下游靶基因。6、沉默FBXO47增强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7、沉默FBXO47基因减弱tRF-3019a抑制剂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1、tRF-3019a在胃癌组织和细胞系中显着高表达。2、tRF-3019a对于胃癌及非癌组织具有一定的鉴别价值。3、tRF-3019a促进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4、tRF-3019a通过靶向调控下游靶基因FBXO47,促进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雷子贤[9](2020)在《miRNA在白癜风血浆中的差异表达及其功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筛选白癜风血浆中差异表达的mi RNA,基于白癜风免疫致病机理进一步筛选相关mi RNA,验证差异表达的mi RNA;预测差异表达mi RNA的靶基因并进行筛选,分析差异表达mi RNA与靶基因的表达关系;分离并培养原代黑素细胞,通过细胞水平的功能学实验探究过表达或抑制差异表达mi RNA后对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影响及对其靶基因在m 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析差异表达mi RNA和其靶基因的调控机制。方法:通过mi RNA芯片检测血浆中mi RNA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致病机理相关的mi RNA PCR Array检测血浆中mi RNA的表达水平,利用q RT-PCR进行血浆中差异表达mi RNA的表达验证;基于Target Scan在线预测差异表达mi RNA的靶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筛选白癜风相关基因,选取差异表达mi RNA的靶基因;分离培养原代黑素细胞,合成差异表达mi RNA的类似物和抑制物,转染到原代黑素细胞中,通过CCK-8法、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前后原代黑素细胞的增殖、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变化,进一步在m RNA水平和蛋白水平通过q 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转染前后差异表达mi RNA靶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情况,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探究差异表达mi RNA与其靶基因的调控机制。结果:在白癜风血浆中,相对于正常对照,mi RNA芯片筛选出mi R-223-3p、mi R-6089、mi R-6800-5p、mi R-2861、mi R-328-5p、mi R-5703、mi R-574-5p、mi R-6125、mi R-630、mi R-8069,免疫致病机理相关的mi RNA PCR Array筛选出mi R-223-3p、mi R-15b-5p、let-7e-5p、let-7g-5p、mi R-20a-5p,这两者共同筛选到mi R-223-3p,经过q RT-PCR检测验证,相对于正常对照,mi R-223-3p在白癜风血浆中表达明显升高。对mi R-223-3p的靶基因进行预测与筛选,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初步筛选到FOXO3,经在白癜风公共数据集GSE75819、GSE53146、GSE90880中检测FOXO3的表达水平均为下调趋势。细胞水平的功能学实验显示:在原代培养的黑素细胞中过表达mi R-223-3p后,明显抑制了黑素细胞的增殖能力,促进了细胞的凋亡;而抑制mi R-223-3p的表达后则表现为与过表达相反的效应。同时,过表达mi R-223-3p后FOXO3在m 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明显降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表明,mi R-223-3p通过与FOXO3基因的3’UTR区直接结合而参与调控原代黑素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结论:在白癜风血浆中mi R-223-3p特异性高表达,mi R-223-3p靶向作用于FOXO3,与FOXO3基因的3’UTR直接结合,mi R-223-3p负向调控FOXO3表达,参与调控原代黑素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有望为白癜风的治疗靶点及研究方向提供新的选择。

王超[10](2019)在《CD4low(HLA-G+)T细胞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中的作用及靶向研究》文中指出雄激素剥夺疗法(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是临床前列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几乎所有接受ADT治疗的病患的肿瘤均会复发,并产生去势抵抗性。最近的研究表明,免疫细胞参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的形成,尤其是T细胞在ADT治疗初期的前列腺癌病患和前列腺癌小鼠模型中大量扩增。然而,是否存在某一类T细胞亚型在CRPC发生过程中发挥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仍然未知。在本课题中,我们鉴定出一群新的CD4lowHLA-G+T细胞亚群,其在接受ADT治疗的前列腺癌病患中显着扩增。在前列腺癌小鼠模型中,一群类似表型的CD4lowow T细胞亚群在CRPC形成早期大量出现。据表型特征分析,我们确定这些细胞均为IL-4表达的TH17细胞,其与病患CRPC的形成相关且在小鼠模型中对CRPC的发生和发展是必需的。从作用机制方面分析,CD4low(HLA-G+)T细胞能通过调节CD11blowF4/80hi巨噬细胞的活性和迁移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雄激素非依赖生长。在形成机制方面,雄激素剥夺后上调的PGE2-EP2信号通路能抑制胸腺细胞中CD4的表达,继而通过上调IL23R促进CD4low naive T细胞向IL-4表达的TH17细胞极化。在治疗方面,当CD4low(HLA-G+)T细胞出现后,利用Celecoxib(一种选择性的COX2抑制剂)阻断PGE2信号通路能显着抑制CRPC的形成。综上所述,我们发现一群具有特殊表型的CD4low(HLA-G+)T细胞亚群是CRPC形成的必要条件,且提出了一种前列腺癌治疗的新策略,即结合抑制PGE2信号通路和ADT的联合疗法。

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前列腺癌病人外周血中前列腺特异膜抗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前列腺癌病人外周血中前列腺特异膜抗原(论文提纲范文)

(1)前列腺癌肿瘤标记物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
2 PSA
3 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
4 早期前列腺癌抗原(EPCA)

(2)前列腺癌诊断、预后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及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前列腺癌的发病原因
        一、年龄因素
        二、遗传、种族因素
        三、表观遗传失调
        四、饮食因素
        五、其他因素
    第二节 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一、DNA甲基化相关生物标志物
        二、RNA相关生物标志物
        三、miRNA相关生物标志物
        四、蛋白质相关生物标志物
    第三节 主要数据库及处理工具
        一、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
        二、肿瘤基因组图谱
        三、基因本体数据库
        四、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
        五、基因表达谱数据动态分析(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Analysis,GEPIA)
        六、人类蛋白质图谱(the Human Protein Atlas,HPA)
        七、STRING数据库
        八、R语言
    第四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前列腺癌核心差异基因的筛选及预后模型的建立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一、数据下载
        二、数据预处理
        三、共同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四、GO功能富集以及KEGG通路富集
        五、PPI网络的构建及模块分析
        六、GEPIA数据库、HPA数据库对关键基因的验证
        七、关键基因的预后评估
        八、预后基因风险评分模型的构建与生存分析
    第三节 实验结果
        一、数据下载与质量分析
        二、差异基因的筛选
        三、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四、PPI网络构建与模块分析
        五、GEPIA数据库验证核心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
        六、HPA数据库验证关键基因的翻译水平
        七、关键基因的预后评估
        八、预后模型的构建与生存分析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前列腺癌核心差异表达miRNA的筛选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一、数据下载
        二、数据预处理与差异miRNA的筛选
        三、共同的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预测
        四、GO功能和KEGG途径分析
        五、关键靶标基因的确定和miRNA-mRNA网络的构建
        六、生存分析
    第三节 结果
        一、前列腺癌中差异表达miRNA的筛选与其靶标基因的识别
        二、miRNA靶标基因的GO富集分析和KEGG途径富集分析
        三、靶标基因PPI蛋白质互作网络和miRNA-mRNA网络的构建
        四、hsa-miR-92a-3p和hsa-miR-204-5p表达在前列腺癌中的预后价值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前列腺癌核心基因及miRNA的实验验证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实验材料
        一、主要试剂
        二、主要仪器
        三、样本来源
    第三节 实验方法
        一、引物设计
        二、外周血总RNA的提取
        三、外周血miRNA的提取
        四、石蜡包埋组织切片总RNA的提取
        五、石蜡包埋组织切片miRNA的提取
        六、反转录合成cDNA
        七、实时荧光定量PCR
        八、数据分析
    第四节实验结果
        一、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产物特异性分析
        二、miRN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产物特异性分析
    第五节 讨论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BCAR1促进侵袭性循环肿瘤细胞生成及免疫逃避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
Abstract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病例及组织
    2.2 细胞系及实验动物
    2.3 仪器与试剂
    2.4 实验方法
    2.5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CTCs中 BCAR1 与上皮间质转化发生及CD274 表达密切相关
    3.2 术前BCAR1(++)CTCs丰度高的患者预后差
    3.3 术后BCAR1 阳性CTCs增加与疾病进展相关
    3.4 肺腺癌组织中BCAR1、 CD274高表达患者预后差;BCAR1 与BRD4/CD274 的表达正相关。
    3.5 癌组织中BCAR1 抑制免疫细胞浸润
    3.6 肺腺癌细胞中BCAR1 通过BRD4 的亚型转化上调CD274 表达
    3.7 BCAR1-KO及-OE分别抑制或促进肺癌细胞增殖
    3.8 BCAR1-KO及-OE分别抑制或促进肺癌细胞克隆形成
    3.9 H1975 细胞BCAR1-KO后皮下成瘤显着抑制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循环肿瘤细胞及特异性标志物在癌症精准诊疗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4)ILK对食管鳞癌恶性表型的影响及其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ILK表达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临床表型及预后相关性的Meta分析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检索数据库
        1.2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1.4 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ILK对食管鳞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功能影响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细胞系及来源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1.3 实验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ILK对食管鳞癌体内成瘤性的影响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来源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1.3 实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整合素连接激酶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新疆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5)EP4受体拮抗剂BY001和PD-1抗体联合治疗前列腺癌的功能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前列腺癌概述
        1.1.1 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学
        1.1.2 前列腺癌的致病因素
        1.1.3 前列腺癌的发展进程
    1.2 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1.2.1 前列腺癌的临床表现
        1.2.2 前列腺癌的诊断
        1.2.3 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评估
        1.2.4 前列腺癌的临床治疗
    1.3 前列腺癌的免疫治疗现状
        1.3.1 肿瘤疫苗疗法
        1.3.2 双特异性抗体疗法
        1.3.3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
        1.3.4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
    1.4 前列腺癌的免疫抑制性微环境
        1.4.1 肿瘤突变负荷
        1.4.2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1.4.3 MDSC细胞
    1.5 前列腺癌与COX-2/PGE2/EP4 信号通路
        1.5.1 COX-2/PGE2/EP4 通路与肿瘤免疫
        1.5.2 EP4受体拮抗剂的免疫治疗现状
        1.5.3 前列腺癌中COX-2/PGE2/EP4 通路高度活化
第二章 EP4受体是前列腺肿瘤免疫治疗的特异性靶点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EP4受体与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
        2.3.2 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分析结果
        2.3.3 EP4受体损害机体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2.4 小结
第三章 PGE2调控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
        3.2.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PGE_2影响肿瘤细胞分泌趋化因子
        3.3.2 PGE_2损害T细胞的功能
        3.3.3 PGE_2 促进MDSC细胞的形成和免疫抑制因子的分泌
    3.4 小结
第四章 EP4受体拮抗剂BY001调控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
        4.2.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BY001的结构和功能
        4.3.2 BY001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迁移
        4.3.3 BY001逆转肿瘤细胞分泌趋化因子
        4.3.4 BY001增强T细胞的功能
        4.3.5 BY001 抑制MDSC细胞的形成
        4.3.6 BY001 抑制MDSC细胞的功能
    4.4 小结
第五章 BY001抑制前列腺肿瘤的体内生长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
        5.2.2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免疫治疗动物模型的建立
        5.3.2 PD-1抗体治疗前列腺癌的效果评价
        5.3.3 BY001抑制前列腺癌的体内生长
        5.3.4 BY001改善前列腺癌的免疫抑制性微环境
    5.4 小结
第六章 BY001联合PD-1抗体抑制前列腺肿瘤的体内生长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
        6.2.2 实验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BY001和PD-1抗体联合治疗显着抑制前列腺肿瘤生长
        6.3.2 联合治疗改善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
        6.3.3 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亚群的变化
        6.3.4 联合治疗促进抗肿瘤基地的形成
        6.3.5 初步探索联合治疗的作用机制
        6.3.6 多种动物模型验证联合治疗的效果
    6.4 小结
总结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缩略词及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2 表格索引
附录3 图片索引
附录4 动物实验伦理审查表
博士期间科研成果及参与项目
致谢

(6)与诊断相关的前列腺癌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分析及qPCR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前列腺癌
        一、前列腺癌
        二、前列腺癌生物标志物
    第二节 相关数据库
        一、基因表达综合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
        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
        三、基因与基因组京都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ia of Genes andGenomes, KEGG)
        四、基因表达谱数据动态分析(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Analysis, GEPIA)
        五、Oncomine数据库
    第三节 实验分析技术与工具
        一、实验分析技术
        二、实验分析工具
    第四节 实验研究内容与意义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意义
第二章 Meta分析筛选前列腺癌生物标志物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二、方法
    第二节 实验结果
        一、资料搜集
        二、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三、Meta分析结果
        四、异质性分析
        五、敏感性分析
        六、发表偏倚
        七、验证
        八、预后分析
    第三节 讨论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GEO数据库筛选前列腺癌潜在生物标志物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一、数据下载
        二、基因芯片质量评估
        三、数据预处理
        四、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五、GO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分析
        六、蛋白互作网络构建与关键基因的筛选
        七、关键基因的生存分析和差异表达分析
    第二节 实验结果
        一、数据下载及芯片质量评估
        二、差异基因筛选结果
        三、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
        四、蛋白互作网络构建及关键基因的筛选
        五、关键基因的生存分析和差异表达分析
    第三节 讨论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
    第一节 实验材料与设备
        一、主要试剂
        二、主要仪器
        三、样本来源
    第二节 实验方法
        一、引物序列设计合成
        二、总RNA的提取
        三、cDNA的生成
        四、实时荧光定量PCR
        五、数据分析
    第三节 实验结果
        一、引物特异性检测结果
        二、基因的相对表达量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LncRNA CYTOR促使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对阿比特龙耐药的初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细胞模型中LncRNA CYTOR与AR-V7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1.1 对象和方法
        1.1.1 实验对象
        1.1.2 实验材料
        1.1.3 实验方法
    1.2 结果
        1.2.1 AR-V7在LNcap AI中水平最高
        1.2.2 LncRNA CYTOR与AR-V7的变化水平一致
    1.3 讨论
    1.4 小结
二、LncRNA CYTOR在Abiraterone-R尿液标本中表达升高
    2.1 对象和方法
        2.1.1 实验对象
        2.1.2 实验材料
        2.1.3 实验方法
    2.2 结果
        2.2.1 人前列腺癌尿液样本中LncRNA CYTOR的含量检测
    2.3 讨论
    2.4 小结
三、LncRNA CYTOR在Abiraterone-R患者血清标本中检测
    3.1 对象和方法
        3.1.1 实验对象
        3.1.2 实验材料
        3.1.3 实验方法
    3.2 结果
        3.2.1 人前列腺癌血清样本中LncRNA CYTOR的含量检测
    3.3 讨论
    3.4 小结
四、LncRNA CYTOR在前列腺癌患者CTCs中的水平检测
    4.1 对象和方法
        4.1.1 实验对象
        4.1.2 实验材料
        4.1.3 实验方法
    4.2 结果
        4.2.1 人前列腺癌血清样本中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鉴定
        4.2.2 LncRNA CYTOR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样CTCs样本中检测
    4.3 讨论
    4.4 小结
五、LncRNA CYTOR在Abiraterone-R组织中呈高水平
    5.1 对象和方法
        5.1.1 实验对象
        5.1.2 实验材料
        5.1.3 实验方法
    5.2 结果
        5.2.1 LncRNA CYTOR在Abiraterone-R组织中呈高水平
    5.3 讨论
    5.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前列腺癌相关长链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转运RNA衍生片段tRF-3019a在胃癌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功能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转运RNA衍生片段tRF-3019a在胃癌中表达与临床意义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细胞系
        2.1.2 临床标本采集
        2.1.3 临床病理特征及随访信息收集
        2.1.4 MINTbase数据库
        2.1.5 主要试剂
        2.1.6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胞复苏
        2.2.2 细胞培养
        2.2.3 细胞传代
        2.2.4 细胞冻存
        2.2.5 RNA提取
        2.2.6 RNA的浓度和纯度检测
        2.2.7 反转录
        2.2.8 加尾反转录
        2.2.9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
        2.2.10 琼脂糖凝胶电泳
        2.2.11 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随访信息的评估
        2.2.12 芯片分析
        2.2.13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tRFs&ti RNAs芯片结果分析
        3.2 tRF-3019a基本信息
        3.3 tRFs&ti RNAs芯片结果验证
        3.4 tRF-3019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3.5 tRF-3019a与胃癌病人病理资料的关系
        3.6 tRF-3019a与胃癌病人的预后关系
        3.6.1 tRF-3019a与总体胃癌病人预后的关系
        3.6.2 tRF-3019a在胃癌病人亚组人群中的预后价值分析
        3.6.3 影响胃癌病人生存的风险因素分析
        3.7 tRF-3019a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转运RNA衍生片段3019a在胃癌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胞复苏
        2.2.2 细胞培养
        2.2.3 细胞传代
        2.2.4 细胞冻存
        2.2.5 RNA提取
        2.2.6 RNA的浓度和纯度检测
        2.2.7 普通反转录
        2.2.8 加尾反转录
        2.2.9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
        2.2.10 细胞转染
        2.2.11 细胞增殖实验(CCK-8实验)
        2.2.12 细胞周期检测实验
        2.2.13 细胞凋亡检测实验
        2.2.14 Transwell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
        2.2.15 划痕实验
        2.2.16 蛋白提取
        2.2.17 BCA法蛋白浓度测定
        2.2.18 Western blot实验
        2.2.19 双荧光素酶实验
        2.2.20 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RIP)实验
    3 结果
        3.1 tRF-3019a模拟物和抑制剂转染效率
        3.2 过表达tRF-3019a促进胃癌细胞增殖
        3.3 抑制tRF-3019a减少胃癌细胞增殖
        3.4 抑制tRF-3019a对胃癌细胞周期的影响
        3.5 抑制tRF-3019a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3.6 过表达tRF-3019a促进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3.7 抑制tRF-3019a减少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3.8 过表达tRF-3019a促进胃癌细胞迁移运动能力
        3.9 抑制tRF-3019a减弱胃癌细胞迁移运动能力
        3.10 生物信息学预测tRF-3019a的靶基因
        3.11 验证tRF-3019a的靶基因FBXO47
        3.12 荧光素酶实验验证直接作用关系
        3.13 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实验
        3.14 FBXO47敲除效率
        3.15 沉默FBXO47促进胃癌细胞增殖
        3.16 沉默FBXO47促进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3.17 沉默FBXO47促进胃癌细胞迁移运动
        3.18 tRF-3019a通过FBXO47抑制胃癌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业绩
致谢
个人简历

(9)miRNA在白癜风血浆中的差异表达及其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白癜风血浆中差异表达mi RNAs的筛选与验证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实验相关试剂耗材
        1.3 主要实验相关仪器设备
        1.4 实验步骤
        1.5 质量控制
        1.6 统计学分析
        1.7 技术路线图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miR-223-3p靶基因的预测分析及筛选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miR-223-3p调控相关靶基因的预测与筛选
        1.2 白癜风相关基因的分析与miR-223-3p靶基因的筛选
        1.3 研究方法
        1.4 质量控制
        1.5 统计学分析
        1.6 技术路线图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mi R-223-3p在人表皮黑素细胞中靶向调控FOXO3 的机制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实验相关试剂
        1.3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1.4 实验步骤
        1.5 质量控制
        1.6 统计学分析
        1.7 技术路线图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Micro RNA 在免疫相关性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10)CD4low(HLA-G+)T细胞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中的作用及靶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字母表
绪论
第一章 病人外周血中CD4~(low)HLA-G~+T 细胞比例与CRPC形成的相关性分析
    1.1 引言
    1.2 实验材料
        1.2.1 仪器材料
        1.2.2 试剂材料
        1.2.3 溶液配制
    1.3 实验方法
        1.3.1 前列腺癌病人样本和病理信息收集
        1.3.2 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分离
        1.3.3 病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分离
        1.3.4 流式细胞术检测
        1.3.5 瑞式染色
        1.3.6 冰冻切片的制备
        1.3.7 免疫荧光染色
        1.3.8 统计学分析
    1.4 实验结果
        1.4.1 CD4~(low) T细胞在接受ADT治疗的前列腺癌病人外周血中大量扩增
        1.4.2 在接受ADT治疗的前列腺癌病人中发现的CD4~(low) T细胞是一群新的特异表达HLA-G的CD4~+T细胞亚群
        1.4.3 接受ADT治疗的前列腺癌病人外周血中CD4~(low)HLA-G~+T细胞的比例与病人CRPC的形成相关
    1.5 本章小结和讨论
第二章 CD4~(low)(HLA-G~+)T 细胞的表型和功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仪器材料
        2.2.2 试剂材料
        2.2.3 溶液配制
    2.3 实验方法
        2.3.1 小鼠模型
        2.3.2 石蜡包埋
        2.3.3 石蜡切片
        2.3.4 H&E染色
        2.3.5 免疫组化染色
        2.3.6 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分离
        2.3.7 小鼠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分离
        2.3.8 小鼠脾脏细胞分离
        2.3.9 流式细胞术检测
        2.3.10 流式分选
        2.3.11 RNA抽提(RNA抽提试剂盒,北京百泰克)
        2.3.12 mRNA反转录(Takara RR037A反转录试剂盒)
        2.3.13 荧光定量PCR(Takara RR420A荧光定量PCR试剂盒)
        2.3.14 胞内染色
        2.3.15 CD4 中和抗体阻断实验
        2.3.16 CD4~(low) T细胞过继转移实验
        2.3.17 CD4~(low) T细胞-巨噬细胞-TRAMP-C1 细胞体外共培养实验
        2.3.18 统计学分析
    2.4 实验结果
        2.4.1 在CRPC小鼠模型中同样能检测到CD4~(low) T细胞
        2.4.2 人源的CD4~(low)HLA-G~+T细胞和鼠源的CD4~(low) T细胞均为IL-4 表达的T_H17 细胞
        2.4.3 CD4~(low) T细胞对小鼠CRPC的形成是必需的
        2.4.4 CD4~(low) T细胞通过调控CD11b~(low)F4/80~(hi)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特性促进肿瘤细胞的雄激素非依赖生长
    2.5 本章小结和讨论
第三章 CD4~(low)(HLA-G~+)T 细胞形成机制的探索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仪器材料
        3.2.2 .试剂材料
        3.2.3 .溶液配制
    3.3 实验方法
        3.3.1 小鼠胸腺细胞的分离
        3.3.2 胸腺基质细胞的分离
        3.3.3 流式细胞术检测
        3.3.4 流式分选
        3.3.5 RNA抽提(RNA抽提试剂盒,北京百泰克)
        3.3.6 mRNA反转录(Takara RR037A反转录试剂盒)
        3.3.7 荧光定量PCR(Takara RR420A荧光定量PCR试剂盒)
        3.3.8 ELISA检测前列腺癌病人血清中PGE_2 含量(R&DsystemKGE004B PGE_2 ELISA试剂盒)
        3.3.9 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PGE_2 含量(Cayman500141 PGE_2 ELISA试剂盒)
        3.3.10 体外诱导CD4-CD8-双阴胸腺细胞分化
        3.3.11 体外诱导naive CD4~(low) T细胞极化
        3.3.12 统计学分析
    3.4 实验结果
        3.4.1 PGE_2-EP2 信号通路促进胸腺中CD4~+T 细胞的异常分化
        3.4.2 PGE_2-EP2 信号通路诱导naive CD4~(low) T细胞的异常极化
    3.5 本章小结和讨论
第四章 药物阻断CD4~(low) T细胞的形成对提高CRPC疗效的评估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仪器材料
        4.2.2 .试剂材料
        4.2.3 .溶液配制
    4.3 实验方法
        4.3.1 Celecoxib给药
        4.3.2 石蜡包埋
        4.3.3 石蜡切片制备
        4.3.4 H&E染色
        4.3.5 免疫组化染色
        4.3.6 小鼠胸腺细胞的分离
        4.3.7 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分离
        4.3.8 小鼠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分离
        4.3.9 流式细胞术检测
        4.3.10 流式分选
        4.3.11 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PGE_2 含量(Cayman500141 PGE_2 ELISA试剂盒)
        4.3.12 RNA抽提(选用RNA抽提试剂盒,北京百泰克)
        4.3.13 mRNA反转录(Takara RR037A反转录试剂盒)
        4.3.14 荧光定量PCR(Takara RR420A荧光定量PCR试剂盒)
        4.3.15 统计学分析
    4.4 实验结果
        4.4.1 Celecoxib通过阻断CD4~(low) T细胞的产生抑制小鼠CRPC的形成
        4.4.2 长期Celecoxib给药引起的机体内PGE_2受体EP2 的代偿性升高是药物失效的原因
    4.5 本章小结和讨论
全文总结和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前列腺癌病人外周血中前列腺特异膜抗原(论文参考文献)

  • [1]前列腺癌肿瘤标记物的研究进展[J]. 班莺.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03)
  • [2]前列腺癌诊断、预后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及验证[D]. 刘爽. 中央民族大学, 2021(12)
  • [3]BCAR1促进侵袭性循环肿瘤细胞生成及免疫逃避的研究[D]. 蒋莎莎.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1(01)
  • [4]ILK对食管鳞癌恶性表型的影响及其功能研究[D]. 马晓丽. 新疆医科大学, 2021
  • [5]EP4受体拮抗剂BY001和PD-1抗体联合治疗前列腺癌的功能和机制研究[D]. 胡盼.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2)
  • [6]与诊断相关的前列腺癌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分析及qPCR验证[D]. 梁凯歌.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7]LncRNA CYTOR促使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对阿比特龙耐药的初步探究[D]. 杨龙.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8]转运RNA衍生片段tRF-3019a在胃癌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功能与机制研究[D]. 张飞.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9]miRNA在白癜风血浆中的差异表达及其功能研究[D]. 雷子贤. 新疆医科大学, 2020
  • [10]CD4low(HLA-G+)T细胞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中的作用及靶向研究[D]. 王超.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