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流混合加药装置论文和设计-宫诗璐

全文摘要

一种旋流混合加药装置,涉及废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现有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存在的易堵塞、设备磨损严重、寿命短、沉淀效果差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旋流混合加药装置,其中:包括混液腔、进水管、出水管、聚丙烯酰胺加药管、聚合氯化铝加药管;所述混液腔侧壁下部切线方向设有进水口,所述混液腔顶部中间设有出水口;所述混液腔底部设有支腿;所述进水管通过进水口伸入混液腔内,所述混液腔通过出水口与出水管连接;所述聚丙烯酰胺加药管和聚合氯化铝加药管的出口分别与进水管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设备寿命长等优点。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旋流混合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液腔(1)、进水管(2)、出水管(3)、聚丙烯酰胺加药管(4)、聚合氯化铝加药管(5);所述混液腔(1)为立式圆柱形腔体,所述混液腔(1)的底面和顶面均为半球型结构;所述混液腔(1)侧壁下部切线方向设有进水口(6),所述混液腔(1)顶部中间设有出水口(7);所述混液腔(1)底部设有支腿(8);所述进水管(2)通过进水口(6)伸入混液腔(1)内,所述混液腔(1)通过出水口(7)与出水管(3)连接;所述聚丙烯酰胺加药管(4)和聚合氯化铝加药管(5)的出口分别与进水管(2)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旋流混合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液腔(1)、进水管(2)、出水管(3)、聚丙烯酰胺加药管(4)、聚合氯化铝加药管(5);

所述混液腔(1)为立式圆柱形腔体,所述混液腔(1)的底面和顶面均为半球型结构;所述混液腔(1)侧壁下部切线方向设有进水口(6),所述混液腔(1)顶部中间设有出水口(7);所述混液腔(1)底部设有支腿(8);

所述进水管(2)通过进水口(6)伸入混液腔(1)内,所述混液腔(1)通过出水口(7)与出水管(3)连接;

所述聚丙烯酰胺加药管(4)和聚合氯化铝加药管(5)的出口分别与进水管(2)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旋流混合加药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工业废水处理系统通常使用管道混合器或自动加药装置进行加药混合,由于絮凝剂PAC(聚合氯化铝)、助凝剂PAM(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作用,使得废水处理过程存在易堵塞、设备磨损严重、寿命短、沉淀效果差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旋流混合加药装置,解决现有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存在的易堵塞、设备磨损严重、寿命短、沉淀效果差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旋流混合加药装置,其中:包括混液腔、进水管、出水管、聚丙烯酰胺加药管、聚合氯化铝加药管;

所述混液腔为立式圆柱形腔体,所述混液腔的底面和顶面均为半球型结构;所述混液腔侧壁下部切线方向设有进水口,所述混液腔顶部中间设有出水口;所述混液腔底部设有支腿;

所述进水管通过进水口伸入混液腔内,所述混液腔通过出水口与出水管连接;

所述聚丙烯酰胺加药管和聚合氯化铝加药管的出口分别与进水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以层流扩散混合机理为基础,无需使用辅助混合器、搅拌机、外接电源等,利用流体自身旋转提高混合效率,可以有效做到药剂充分溶解,且不易发生堵塞的情况,延长了设备寿命,稳定加药和沉淀效果。本实用新型从根本上解决了设备寿命短、加药后絮凝效果差的现象,减少了设备投资费用、维护费用;节省了加药混合时间、提高了混合均匀度、加快了生产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设备寿命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旋流混合加药装置,其中:包括混液腔1、进水管2、出水管3、聚丙烯酰胺加药管4、聚合氯化铝加药管5;

所述混液腔1为立式圆柱形腔体,所述混液腔1的底面和顶面均为半球型结构;所述混液腔1侧壁下部切线方向设有进水口6,所述混液腔1顶部中间设有出水口7;所述混液腔1底部设有支腿8;

所述进水管2通过进水口6伸入混液腔1内,所述混液腔1通过出水口7与出水管3连接;

所述聚丙烯酰胺加药管4和聚合氯化铝加药管5的出口分别与进水管2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絮凝剂PAC(聚合氯化铝)和助凝剂PAM(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分别由聚丙烯酰胺加药管4、聚合氯化铝加药管5进入进水管2中,与进水管2中的工业废水混合后由混液腔1侧壁下部切线方向设置的进水口6流入混液腔1内,并在混液腔1内进行充分旋流混合,然后由混液腔1顶部中间的出水口7流入出水管3后排出。

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限于前述的细节,而应在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变化和改型都应为权利要求所涵盖。

设计图

一种旋流混合加药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4062.5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4(山西)

授权编号:CN209493362U

授权时间:20191015

主分类号:C02F 1/52

专利分类号:C02F1/52;C02F1/56

范畴分类:41B;

申请人:华电忻州广宇煤电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华电忻州广宇煤电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034000 山西省忻州市播明镇符村

发明人:宫诗璐;孙嘉权

第一发明人:宫诗璐

当前权利人:华电忻州广宇煤电有限公司

代理人:朱世婷

代理机构:14105

代理机构编号: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旋流混合加药装置论文和设计-宫诗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