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有机混合垃圾论文-杨文霞,胡锋,李辉信,郑金伟,刘满强

城市有机混合垃圾论文-杨文霞,胡锋,李辉信,郑金伟,刘满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有机混合垃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环境工程学,蚯蚓堆制处理,赤子爱胜蚓,城市有机混合垃圾

城市有机混合垃圾论文文献综述

杨文霞,胡锋,李辉信,郑金伟,刘满强[1](2011)在《城市有机混合垃圾的蚯蚓堆制处理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加速城市生活垃圾的堆制处理及其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措施,以采自南京市水阁有机废弃物填埋场的垃圾为代表,加入秸秆或牛粪,调节m(C)/m(N)和水分含量,预堆制15 d后,接种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进行室内堆制处理。结果表明:30%牛粪+70%新鲜有机混合垃圾处理(NH处理)和20%秸秆+80%新鲜有机混合垃圾堆制处理(JH处理)的赤子爱胜蚓总体生长良好。蚯蚓堆制处理显着降低了有机混合垃圾堆制残留物干重,其中NH处理减少得最多。蚯蚓的接种显着降低了新鲜有机混合垃圾(HL)、堆制腐熟有机混合垃圾(DL)和JH处理的有机碳和全氮质量,提高了NH处理的有机碳和全氮质量。研究表明:城市有机混合垃圾在加入牛粪的基础上接种蚯蚓,其堆制效果较好,是处理有机混合垃圾的有效措施。(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杨文霞[2](2006)在《城市有机混合垃圾和农业有机废弃物的蚯蚓堆制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蚯蚓是一种杂食性的环节动物,它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具有促进物质分解转化的功能。许多实验研究表明,蚯蚓在其新陈代谢过程中能吞食大量有机物质,并将其与土壤混合,通过砂囊的机械研磨作用和肠道内的生物化学作用进行分解转化,赤子爱胜蚓多以半腐烂的有机物为食,可用于有机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国内对畜禽粪便、凋落物等的蚯蚓堆制处理已有报道,但是对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果皮、菜叶以及城市生活中产生的有机废弃物的蚯蚓堆制处理相关报道较少,尤其是对堆制产物的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报道就更少。本研究在本实验室前期蚯蚓堆制接种密度和湿度以及腐熟度研究的基础上对城市有机混合垃圾的蚯蚓堆制处理进行了研究,主要获得了以下认识: 1 果皮、菜叶混合垃圾的蚯蚓堆制处理:采自南京市卫岗菜市场的果皮、菜叶,加入不同比例木屑调节C/N比和水分含量后,接种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进行室内堆制处理。研究了适宜的水分含量、接种密度和温度条件下,蚯蚓的生长和繁殖特性、堆制残留物干重以及堆制产物的化学和生物学性状。结果表明: 蚯蚓堆制处理明显加速了有机质的矿化,促进了有机物料的降解,显着降低了堆制残留物干重;提高了堆制产物全N含量,降低了堆制产物有机C含量和C/N比。蚯蚓堆制处理显着增加了堆制产物的呼吸强度、DOC含量、脱氢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碳、氮;提高了堆制产物真菌的数量,降低了堆制产物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加入木屑虽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蚯蚓的生长、繁殖,但是,0~30d时25%木屑和40%木屑的堆制处理赤子爱胜蚓生长良好,繁殖较旺盛。木屑的加入进一步提高了微生物的活性,增加了微生物的数量。相关分析表明,接种蚯蚓并加入25~40%木屑对促进果皮、菜叶垃圾的降解以及提高和改善其化学性状是有效的、可行的。其中,加入40%木屑处理接种蚯蚓后综合效果最佳,是提高和改善果皮、菜叶混合垃圾的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并进而促使其转化为作物生长基质的有效措施。 2 城市有机混合垃圾的蚯蚓堆制处理:采自南京市水阁有机废弃物填埋场的垃圾,经过手工分拣,剔除玻璃、砖瓦块、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等物质,将剩余的有机混合垃圾加入秸秆和牛粪调节碳氮比和水分含量,同时以有机混合垃圾和堆制腐熟垃圾为对照,预堆制15d后,接种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进行室内堆制处理(增加不同处理的描述)。研究了适宜的水分含量、接种密度和温度条件下,蚯蚓的生长和繁殖特性以及堆制产物的化学和生物学性状。结果表明:(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6-06-01)

城市有机混合垃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蚯蚓是一种杂食性的环节动物,它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具有促进物质分解转化的功能。许多实验研究表明,蚯蚓在其新陈代谢过程中能吞食大量有机物质,并将其与土壤混合,通过砂囊的机械研磨作用和肠道内的生物化学作用进行分解转化,赤子爱胜蚓多以半腐烂的有机物为食,可用于有机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国内对畜禽粪便、凋落物等的蚯蚓堆制处理已有报道,但是对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果皮、菜叶以及城市生活中产生的有机废弃物的蚯蚓堆制处理相关报道较少,尤其是对堆制产物的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报道就更少。本研究在本实验室前期蚯蚓堆制接种密度和湿度以及腐熟度研究的基础上对城市有机混合垃圾的蚯蚓堆制处理进行了研究,主要获得了以下认识: 1 果皮、菜叶混合垃圾的蚯蚓堆制处理:采自南京市卫岗菜市场的果皮、菜叶,加入不同比例木屑调节C/N比和水分含量后,接种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进行室内堆制处理。研究了适宜的水分含量、接种密度和温度条件下,蚯蚓的生长和繁殖特性、堆制残留物干重以及堆制产物的化学和生物学性状。结果表明: 蚯蚓堆制处理明显加速了有机质的矿化,促进了有机物料的降解,显着降低了堆制残留物干重;提高了堆制产物全N含量,降低了堆制产物有机C含量和C/N比。蚯蚓堆制处理显着增加了堆制产物的呼吸强度、DOC含量、脱氢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碳、氮;提高了堆制产物真菌的数量,降低了堆制产物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加入木屑虽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蚯蚓的生长、繁殖,但是,0~30d时25%木屑和40%木屑的堆制处理赤子爱胜蚓生长良好,繁殖较旺盛。木屑的加入进一步提高了微生物的活性,增加了微生物的数量。相关分析表明,接种蚯蚓并加入25~40%木屑对促进果皮、菜叶垃圾的降解以及提高和改善其化学性状是有效的、可行的。其中,加入40%木屑处理接种蚯蚓后综合效果最佳,是提高和改善果皮、菜叶混合垃圾的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并进而促使其转化为作物生长基质的有效措施。 2 城市有机混合垃圾的蚯蚓堆制处理:采自南京市水阁有机废弃物填埋场的垃圾,经过手工分拣,剔除玻璃、砖瓦块、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等物质,将剩余的有机混合垃圾加入秸秆和牛粪调节碳氮比和水分含量,同时以有机混合垃圾和堆制腐熟垃圾为对照,预堆制15d后,接种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进行室内堆制处理(增加不同处理的描述)。研究了适宜的水分含量、接种密度和温度条件下,蚯蚓的生长和繁殖特性以及堆制产物的化学和生物学性状。结果表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有机混合垃圾论文参考文献

[1].杨文霞,胡锋,李辉信,郑金伟,刘满强.城市有机混合垃圾的蚯蚓堆制处理试验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1

[2].杨文霞.城市有机混合垃圾和农业有机废弃物的蚯蚓堆制处理[D].南京农业大学.2006

标签:;  ;  ;  ;  

城市有机混合垃圾论文-杨文霞,胡锋,李辉信,郑金伟,刘满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