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康建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西康建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西康建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西康,清末,经世致用,国民政府,宪法,民国,成效。

西康建省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王川[1](2019)在《“新西康”:建省后西康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成效》一文中研究指出1939年初成立的西康省是国民政府抗战建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战略举措。西康省政府主席刘文辉(1895-1976)采取了一些措施,在促进经济建设、加强民族关系、发展边疆教育、加紧组训民众、改善人民生活、革新吏治等方面,推进"新西康"之建设。这些举措,体现在政治与经济、文化与教育、宗教与民族叁方面,最终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需全面、客观地评价。(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王小非[2](2019)在《西康建省过程中主要货币流通问题研究(1905-1939)》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康建省过程从1904年赵尔丰在《平康叁策》中首次提出在康地设立行省,直至1939年1月1日才正式建省成功。西康建省过程中主要的流通货币包括藏洋、辅币铜元、法币、藏币券以及在康区流通的一些小区域流通货币(1)等多种货币类型。这些西康地区本土和外来货币的出现、变化也是随着中央政府的货币改革以及西康自身情势的变化而发展变化。同时,从清末和民国不同时期这些货币在康区的产生和流通过程中都能窥探出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复杂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宗教等利益的博弈状况,它们牵扯着中央与地方争夺货币发行权过程中的纠结关系乃至与周边地区、中央与地方、大国间复杂的相互博弈关系,如与西藏、四川等地区关系和英国、俄国的博弈关系等。虽然这些货币在西康流通的过程和结果都就不尽相同,但是毫无疑问这些货币都凝聚了各方精英对西康统一货币,发展地方经济的期望和智慧,宣誓了国家主权概念,促进了西康地区多样化货币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加速了西康建省的进程。本文主要通过对西康建省过程中主要货币的流通背景、流通过程、流通特点、流通意义及影响货币流通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对这一时期的货币流通问题进行梳理和研究,力图展现西康地区这些货币在动荡不堪的清末和民国时期流通的艰难与复杂过程以及当时的中央政府审时度势,从实际情况出发力图以最小的阻力和代价从货币上实现国家观念意识和领土统一完整的良苦用心。也从中展现出西康地区固守西藏等边疆要地的重要战略地位和当地复杂的政治、军事、宗教、民族状况,进而充分揭示这些主要货币的推行流通对加速西康建省成功和国家统一观念传播的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0)

何毅[3](2018)在《关于民国时期西康建省纷争的一份珍贵资料——读《石青阳札记》》一文中研究指出1928年9月,国民政府作出设立西康省的决定。但是,直到1939年元旦,西康才正式建省。这前后长达十余年的筹建过程,既是中央政府与地方军阀沟通协调的过程,也是藏区势力与康区势力此消彼长的过程,更是各地方大员明争暗斗的过程。其中,各地方大员之间为(本文来源于《中共党史研究》期刊2018年10期)

杨友红[4](2017)在《试析民国文史学者李思纯对西康建省的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思纯(1893-1960),字哲生,四川成都人,自幼熟读诸子百家,少时受业于着名史家张森楷、蜀学大家赵熙(字尧生)等人。留学欧洲时,李氏师从巴黎大学史学家瑟诺博司等,后转人柏林大学攻读研究生。归国后,李氏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吴宓、林思进等文人学者交往甚密,在文、史、哲、翻译等诸领域均有一定建树,尤以史学、诗词见长。(本文来源于《蜀学》期刊2017年02期)

王川[5](2017)在《西康建省“划界”的争论——以1939年前后四川靖化县绰斯甲一地是否划入西康省为中心的历史文献》一文中研究指出1939年1月西康省正式成立,辖地包括"康属"、"雅属"、"宁属"等46个县和3个设治局,实辖36个县及县级单位、靖化县所属的绰斯甲土司之地。围绕该省属地的划拨,第十七行政督察区名山、"第十六行政督察区靖化县所属的绰斯甲土司"之地等均有抗争。结果是名山县、绰斯甲土司之地仍然归属四川省、未能划归西康省而结束。对于绰斯甲土司之地的划归问题,历来记载语焉不详。本文选录当时四川省政府与西康建省委员会往来公文四川省等地收藏的历史档案的相关记载,便于学界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藏学》期刊2017年03期)

辜永碧[6](2016)在《《西康建省记》的编纂及其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康建省记》是清末代理川滇边务大臣傅嵩炑所作的一部有关西康地区的纪实性着作。最早的版本是民国元年十一月成都公记印刷公司刊印的。全书共64目,约6万多字。主要内容涉及清末川边地区的改土归流,西康地区的山川土地矿产、风俗民情、赋税徭役、物产宗教等多方面。该书是傅嵩炑久官康藏之后所写的一部实录,内容广博,记载也比较翔实可靠,是研究清末川边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民族的重要史料,在西康地方志上也有一定的地位与作用。(本文来源于《攀枝花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何芳芳[7](2015)在《浅谈西康建省及其早期现代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康建省始于清末呼吁及初步实践,随后北京政府为此推进地方行政改革,到最后南京国民政府积极筹建及正式建省,是康区动摇和摧毁"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表现在经济上,促进了现代经济和工农业的起步;在政治上,冲击了原有行政制度,推动了政治近代化;在文化教育方面,是新思潮不断传入和文化教育不断发展进步,但终未改变西康的封建农奴制的社会性质。(本文来源于《文史博览(理论)》期刊2015年08期)

吴治繁[8](2015)在《近代中国宪法实践中的西康建省及其法治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西康建省放入近代中国宪法实践这一视角,梳理和分析自清末川边新政、筹备建省,到南京政府设立西康行省这一横跨20世纪上半叶之中国社会的动态过程;并在近代中国宪法实践的历史场景中,通过剖析西康建省的动因与阻力,综合评析其法治价值,从而得出结论:近代中国宪法实践及其法治思想是西康建省的持续推动力,作为近代中国边疆省制化进程的重要举措,西康建省是近代中国依宪治国实践在边疆治理中的重要内容和成果。(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研究》期刊2015年03期)

王永斌[9](2012)在《论西康建省及其历史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康建省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它始于清末成于1939年元月,前后历时30余载,这在中国近代边疆行政建制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事件。在这漫长的建省过程中,经过中枢的数次决议,时废时兴,一波叁折。1906年,清廷任命赵尔丰为川滇边务大臣。赵氏在川边经营5年,采取各种措施使得川边地区得到了初步的治理,为后来川边地区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辛亥革命爆发,建省之事遂被搁置。民国初年,北京政府先后设立川边特别区域、西康特别行政区,置川边镇抚使、川边镇守使、西康屯垦使等职,加强对川边地区的管理,但因军阀混战、政局动荡,建省之事再次搁置。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下令将西康特区改为西康省,因条件不成熟,又一次被搁置。抗日战争爆发、南京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西康地区的地位陡然上升,经过多方的共同努力,西康省政府于1939年1月1日在康定正式成立,西康建省至此完成。全文分为叁部分对西康建省的史事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绪论,简介学术界对西康建省的研究现状及相关成果,提出本文讨论的主要问题。第二部分是正文,亦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共分叁章。第一章论述西康的历史演变及西康土司的分布情况。第二章论述建省之背景,主要从治边政策、中央与西康土司及土司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的侵略、分离势力、发展民族经济、增进民族交流等方面进行论述。第叁章论述西康建省之过程及面临的问题。第叁部分,即第四章,论述西康建省的历史作用。之后,以附录的形式梳理出西康建省的大事,以便从宏观上把握这一建省的全过程。(本文来源于《西藏民族学院》期刊2012-04-01)

任新建[10](2010)在《任乃强先生对西康建省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康省的建立,对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推动康藏地区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但由于各种原因,西康建省运动自清末至20世纪30年代初,虽一再提起,却迟迟未能实施。直到1936年西康建省委员会才得以建立,西康省亦于1939年正式成立。任乃强先生以其深入的实地考察研究成果和殚精竭虑的策划设计,在西康建省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促进作用。本文着重从任乃强先生对西康建省提供的理论支撑、策划设计和其他几项特殊贡献,介绍了他在建省过程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奉献和成就。(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10年10期)

西康建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西康建省过程从1904年赵尔丰在《平康叁策》中首次提出在康地设立行省,直至1939年1月1日才正式建省成功。西康建省过程中主要的流通货币包括藏洋、辅币铜元、法币、藏币券以及在康区流通的一些小区域流通货币(1)等多种货币类型。这些西康地区本土和外来货币的出现、变化也是随着中央政府的货币改革以及西康自身情势的变化而发展变化。同时,从清末和民国不同时期这些货币在康区的产生和流通过程中都能窥探出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复杂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宗教等利益的博弈状况,它们牵扯着中央与地方争夺货币发行权过程中的纠结关系乃至与周边地区、中央与地方、大国间复杂的相互博弈关系,如与西藏、四川等地区关系和英国、俄国的博弈关系等。虽然这些货币在西康流通的过程和结果都就不尽相同,但是毫无疑问这些货币都凝聚了各方精英对西康统一货币,发展地方经济的期望和智慧,宣誓了国家主权概念,促进了西康地区多样化货币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加速了西康建省的进程。本文主要通过对西康建省过程中主要货币的流通背景、流通过程、流通特点、流通意义及影响货币流通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对这一时期的货币流通问题进行梳理和研究,力图展现西康地区这些货币在动荡不堪的清末和民国时期流通的艰难与复杂过程以及当时的中央政府审时度势,从实际情况出发力图以最小的阻力和代价从货币上实现国家观念意识和领土统一完整的良苦用心。也从中展现出西康地区固守西藏等边疆要地的重要战略地位和当地复杂的政治、军事、宗教、民族状况,进而充分揭示这些主要货币的推行流通对加速西康建省成功和国家统一观念传播的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西康建省论文参考文献

[1].王川.“新西康”:建省后西康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成效[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王小非.西康建省过程中主要货币流通问题研究(1905-1939)[D].四川师范大学.2019

[3].何毅.关于民国时期西康建省纷争的一份珍贵资料——读《石青阳札记》[J].中共党史研究.2018

[4].杨友红.试析民国文史学者李思纯对西康建省的认识[J].蜀学.2017

[5].王川.西康建省“划界”的争论——以1939年前后四川靖化县绰斯甲一地是否划入西康省为中心的历史文献[J].中国藏学.2017

[6].辜永碧.《西康建省记》的编纂及其价值[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6

[7].何芳芳.浅谈西康建省及其早期现代化[J].文史博览(理论).2015

[8].吴治繁.近代中国宪法实践中的西康建省及其法治价值[J].社会科学研究.2015

[9].王永斌.论西康建省及其历史作用[D].西藏民族学院.2012

[10].任新建.任乃强先生对西康建省的贡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

标签:;  ;  ;  ;  ;  ;  ;  

西康建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