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吨位预应力对向锚索施工技术

超大吨位预应力对向锚索施工技术

一、特大吨位预应力对穿锚索施工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雷舰,杨彬[1](2021)在《关于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张拉及锁定吨位的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开挖尺寸为438.00m×31.00m (34.00m)×88.70m (长×宽×高),超大洞室在开挖过程中具有强度高、难度大、交叉影响严重等因素,对各道工序的控制非常重要,为防止厂房随开挖变形影响,对系统支护及时跟进,特别是预应力锚索深层支护对防止厂房持续变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压力分散型锚索在施工过程中锚索张拉锁定进行分析,制定了一套质量控制及检测方法,结果显示锚索锁定吨位均符合设计要求。

于永政,吴起,徐进,张宝林,张显[2](2021)在《巷道交叉点对穿锚索支护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提高巷道交叉点围岩的支护效果,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建立半平面体力学计算模型,分析了法向分布力作用对岩体应力状态的影响和岩体内部三维应力分布状态;采用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模拟巷道交叉点围岩在预应力作用下的应力状态,揭示预应力锚索与围岩之间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预应力锚索支护可改善交叉点围岩应力状态,防止裂隙扩展,提高围岩自身承载能力;通过锚杆支护结合对穿锚索加固的方法,巷道交叉点支护效果良好,保障了矿井安全生产,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矿山开采实践提供经验。

方洪,龚伟,梁皓[3](2019)在《里底水电站大吨位混凝土对穿锚索施工技术》文中研究说明里底水电站溢洪道及泄洪底孔弧形工作闸门运行期受水总推力分别达36517kN、30957.8kN,为了提高闸墩安全度,设计采用大吨位预应力锚索对闸墩进行加强。针对预应力锚索超长、预埋套管、穿索难度大、注浆等问题,参建各方组织技术攻关,采取有效措施,精心施工、科学管理,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其施工工艺、配套设备、应用材料均满足设计要求,锚固应力损失较小,施工质量优良。施工中积累了一定的施工经验和技术储备。

董源[4](2019)在《特大型地下洞室分层开挖围岩变形响应机理及支护措施研究 ——以白鹤滩水电站左岸主厂房为例》文中认为洞室分层开挖导致围岩应力不断调整,围岩的变形破坏问题显着。其具体表现为:顶拱围岩片帮破坏现象严重;受C2层间错动带影响,围岩变形明显从而导致块体失稳破坏;洞室开挖到第七层,洞室上部围岩位移量持续快速增长,致使部分顶拱对穿锚索、边墙中上部预应力锚索超载失效。围岩破坏其本质是围岩位移量过大,因此以多点位移计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岩石力学试验、全孔成像技术、声波监测等手段分析洞室分层开挖围岩变形响应机理;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预测洞室开挖围岩后续位移量,根据预测结果进行预应力锚索参数优化,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评价,全文得到以下主要认识如下:1)岩体质量差异导致厂房S侧围岩变形量大于厂房N侧;受到地质构造的影响,厂房左0+228处、左0-10处围岩位移量大。随着分层开挖的进行,顶拱围岩完整性较好的区域表现出先向上回弹后少量沉降的弹性变形特征,宏观表现为围岩的变形不明显;碎裂化岩体区域则表现出持续较大沉降的塑性变形特征;上、下游边墙变形差异较小,高程较高的上部边墙普遍比高程较低的下部边墙位移量更大。2)顶拱围岩变形量大的区域其应力随开挖快速增长,出现较大的超载甚至失效;边墙围岩处于松弛状态时,上游边墙的锚杆应力损失率高于下游边墙;处于拉紧状态则相反;随着开挖,上部边墙锚索有较大的超荷载现象,而下部锚索应力增长率较小,甚至有少量的松弛。3)采用岩石力学试验所得参数,应用位移反分析法反复迭代试算,选定洞室第四层开挖所使用的围岩力学参数。分层开挖围岩变形响应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得出虽然最终位移量最大的位置在边墙中,但高程越高的边墙位移释放率越小,后续位移量更大;边墙越早被开挖揭露,其后期位移量越大,开挖前后围岩位移量之比约为3568%;围岩位移量随着围岩深度增加缓慢减小,收敛速度较慢。4)分层开挖围岩的应力响应伴随着围岩产生不同类型的破坏。前四层开挖,顶拱、开挖底面压应力持续升高,局部围岩产生片帮破坏;第三层开挖,仅在上游边墙产生拉应力,围岩产生局部破裂;第四层开挖,拉应力增大区域更加显着,与结构面组合产生块体失稳等破坏。5)顶拱稳定型围岩支护应该提高预应力锁定值;顶拱非稳定型围岩支护方案与边墙锚索的加固方案类似,最主要的是控制浅层围岩的塑性变形,增加岩体的整体性,应该以增大锚固深度和增加锚索截面积、减小预应力锁定值为主;对围岩稳定性较好的区域可以适当滞后锚固时间。6)支护措施优化后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出位移释放率,洞室顶拱、边墙中上部的围岩位移释放率相对未优化前有所提高,证明围岩的后续位移量小,使预应力锚索拉伸量不至于过大,使其不至于超载拉伸失效破坏;边墙中下部的围岩位移释放率减小,后续位移量有所提高,有利于预应力锚索充分拉伸,发挥其应有的支护效果。

董志宏,丁秀丽,黄书岭,邬爱清,陈胜宏,周钟[5](2019)在《高地应力区大型洞室锚索时效受力特征及长期承载风险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深层预应力锚索支护是大型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控制的主要工程措施。针对高应力区岩体开挖卸荷稳定与锚固支护系统长期承载安全问题,通过对系统锚索安全长期监测成果的深入分析,研究锦屏一级水电站地下厂房系统锚索开挖期和开挖完成后5 a时间的受力特征、时空变化规律,分析锚索预应力随时间演化的时效特征,探讨锚索结构受力影响因素和高应力下长期承载风险,同时辅以数值模拟等手段对锚固系统长期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洞室表现不同,该地下洞室大部分深层锚索超过设计锁定值,锚索系统负载高,持续增长时间长,时效性十分显着,开挖全部完成后2 a内才逐步趋于收敛,2~5 a基本稳定;锚索长期承载能力影响因素主要有岩体蠕变、锚索初始张拉应力、锚索施工与应力不均匀等;锚索系统长期承载安全是有保障的。

刘文[6](2010)在《变顶高尾水隧洞无粘结预应力对穿锚索施工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变顶高尾水隧洞结构布置中,针对无粘结对穿锚索的特点及施工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开展科技创新,通过造孔工艺性试验、张拉对比性试验,灌浆试验等多次试验,攻克了高精度锚索孔的钻进工艺、张拉关键技术、对穿水平锚索孔灌浆技术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优质、高效、快捷、经济地完成了变顶高尾水隧洞1 005束对穿锚索的施工任务。该技术在三峡右岸地下厂房中得到了推广应用,技术先进,对其它类似工程施工有借鉴作用。

刘文[7](2010)在《变顶高尾水隧洞无粘结预应力对穿锚索施工技术》文中指出在变顶高尾水隧洞结构布置中,针对无粘结对穿锚索的特点及施工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开展科技创新,通过造孔工艺性试验、张拉对比性试验,灌浆试验等多次试验,攻克了高精度锚索孔的钻进工艺、张拉关键技术、对穿水平锚索孔灌浆技术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优质、高效、快捷、经济地完成了变顶高尾水隧洞1 005束对穿锚索的施工任务。该技术在三峡右岸地下厂房中得到了推广应用,技术先进,对其它类似工程施工有借鉴作用。

高大水[8](2009)在《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预应力锚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工程共安装了4204根大吨位预应力锚索,加固岩石边坡楔形块体1054个,完成的边坡锚固量和岩石块体支护量均属世界之最。但大量水平布置大吨位锚索的设计与施工,技术复杂,成为工程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通过大量室内与现场试验,研究出快速锚固材料,有效解决锚索工期问题;研究出气囊式止浆环,成功解决锚索水平孔注浆密实性问题;设计出1000kN3、000kN端头锚索,3000kN对穿锚索及3000kN闸首无粘结锚索等锚索结构,满足了船闸边坡各部位不同锚固需求。研究成果显示:锚索内锚段应力分布集中于内锚段前端2.5m以内,随后迅速衰减;边坡地下水的pH值中性偏碱性,对水泥结石保护的钢绞线无腐蚀危害。锚索受力监测资料显示,船闸边坡锚索预应力损失较小,边坡锚固工程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伍国军[9](2009)在《地下工程锚固时效性及可靠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地下工程中,由于岩体流变特性所带来的诸多问题给洞室开挖后的结构安全增加了风险。在锚固岩体中,锚杆(索)长期有效预应力是关系到锚固工程成败的关键之一。大量的实践证明,地下工程洞室开挖后围岩体的长期流变影响锚杆(索)锚固支护的不稳定甚至失效,从而导致整个锚固体系的失稳。目前,国内外对流变岩体工程的长期稳定性、岩体锚固的时效性特征等许多关键基础性问题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本文结合大岗山水电站工程,对地下工程的非线性流变特性、锚固时效性及锚固承载可靠性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取得的研究成果:1.流变岩体锚固机理研究基于荷载传递机理,建立了锚固微元体轴力的微分方程,推导了广义开尔文流变模型及幂函数经验流变模型的微元体锚杆轴力随时间和应力变化的关系式,并得到以下结论:当微元体受拉时,锚杆轴力随时间有不断增长的趋势;而当微元体受压时,锚杆轴力则随时间不断的减小;以锚杆轴应力与围岩体的蠕变应变相关为切入点,从解析推导和数值计算两种方法上证明了锚杆应力峰值位置和围岩体塑性区相重合的结论。2.岩体非线性蠕变损伤模型研究建立了岩体非线性蠕变损伤演化方程,并根据大岗山水电站花岗岩室内三轴蠕变试验和辉绿岩脉现场单轴蠕变试验的结果对本构方程进行了参数辨识。蠕变损伤模型反映了损伤随粘性应变的增大而稳定发展,随时间的增长而不断增加,且损伤还能反映随岩体流变的快速破坏过程。3.岩体锚固界面剪切流变试验及其本构模型研究通过锚固系统界面的室内常规剪切和剪切流变试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随时间的增长,剪应变逐渐增大,而沿剪切面方向剪应变逐渐降低;锚杆的预应力则表现出先期的快速衰减,然后慢慢回升,最后基本稳定在某个相对不变的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建立了法向软接触的指数接触形式和剪切面的非线性流变本构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法向应力的影响因而能更合理的反映剪切流变的力学过程;通过编制程序计算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无沦系统锚杆还是预应力锚杆,在经过围岩体塑性区的情况下,均在锚杆长度方向某个位置出现了应力峰值;对于预应力锚杆,当预应力增大时,锚杆轴向应力的峰值向洞口移动:而流变后的锚杆轴向应力峰值则向锚杆深处移动。4.地下工程锚固体时变可靠性研究提出了锚固时变可靠度的概念,并在改进蒙特卡罗法的基础上,率先采用能明显节省样本数量,并能产生任意大小维数的分层-拉丁超立方复合抽样方法,自行编制了基于MATLAB-ABAQUS联合实现的可靠度计算程序,并对锚杆的承载可靠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和评价,提出锚固体失效概率随着围岩体流变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增加,随着预应力变化幅度的提高失效概率迅速减小的规律。5.大岗山水电站地下厂房长期稳定性及锚固时变可靠性研究在前面的研究基础上,以大岗山水电站地下厂房锚固工程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考虑岩体流变特性、锚固界面接触模型和锚固承载力可靠性分析的计算模型,通过编制程序计算得到以下研究成果:地下厂房洞壁有一定的拉应力产生,塑性区主要分布在靠近主厂房的断层和岩脉部位,主变室和尾调室之间没有贯通,但有逐渐贯通的趋势;对穿锚索的分布特征是:两头大,中间小,随着围岩体的流变,除索1左端锚固力略有下降外,其他锚索锚固力均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锚索锚固的失效概率随着流变时间的增长逐渐增加,增幅逐渐减小,锚索体系失效概率在流变一年时对应的失效概率为0.0085,可靠指标为2.39,基本符合安全要求。长期看来,锚固失效概率会有极其微小的增加,但最终会趋于稳定。

陈勇,陈太为[10](2009)在《水平对穿锚索施工工法》文中认为结合三峡永久船闸直立墙水平深孔对穿锚索的施工实践,阐述了水平深孔对穿锚索的施工方法和工艺,以及施工过程中的锚索加工、钻孔定位及纠偏、快速钻孔、验孔、索体运输及穿索等难点问题和对策措施;结合施工工艺质量要求,制定了机械设备的组合、劳动力的组织、质量安全控制标准和规范、安全事故预防措施等,为施工人员了解施工过程以及常遇问题的处理方法,提供了现场指导,该工法在高陡边坡及大型地下洞室工程施工中推广应用。

二、特大吨位预应力对穿锚索施工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特大吨位预应力对穿锚索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2)巷道交叉点对穿锚索支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对穿锚索支护机理分析
    1.1 半平面体力学计算分析
    1.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2 巷道交叉点岩体加固原理
    (1)改善交叉点围岩应力状态。
    (2)防止裂隙扩展。
    (3)提高围岩自身承载能力。
3 工程应用
    3.1 工程概况
    3.2 支护参数设计和施工工艺
        (1)钻孔。
        (2)预应力锚索安装。
        (3)注浆和锚头保护。
    3.3 支护效果分析
4 结论

(3)里底水电站大吨位混凝土对穿锚索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1.1 施工部位
    1.2 主锚索及次锚索型式
2 预应力对穿锚索施工
    2.1 锚管制作安装
    2.2 锚束加工
    2.3 穿索
    2.4 张拉
        2.4.1 张拉原则
        2.4.2 张拉端位置
        2.4.3 张拉顺序排列
        2.4.4 张拉程序
        2.4.5 锚索张拉控制标准
    2.5 锚索管道灌浆
    2.6 二期混凝土回填
3 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4 施工质量分析
5 结语

(4)特大型地下洞室分层开挖围岩变形响应机理及支护措施研究 ——以白鹤滩水电站左岸主厂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洞室开挖围岩稳定性研究现状
        1.2.2 支护措施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白鹤滩水电站地下洞室工程地质环境条件
    2.1 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
        2.1.1 工程概况
        2.1.2 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2.2 洞室岩体工程地质调查
        2.2.1 层间错动带调查
        2.2.2 小型断层、长大节理调查
        2.2.3 基体裂隙调查
        2.2.4 岩体结构及质量分级
    2.3 岩石力学性质试验分析
第3章 大型地下洞室分层开挖围岩变形破坏规律
    3.1 主厂房分层开挖施工监测方案
        3.1.1 施工方案
        3.1.2 监测方案
    3.2 围岩变形监测分析
        3.2.1 顶拱围岩变形监测
        3.2.2 边墙围岩变形监测
    3.3 锚杆应力监测分析
        3.3.1 顶拱锚杆应力监测
        3.3.2 边墙锚杆应力监测
    3.4 围岩破坏模式分析
        3.4.1 应力控制型破坏模式
        3.4.2 结构面控制型破坏模式
        3.4.3 应力-结构面复合控制型破坏模式
    3.5 小结
第4章 大型地下洞室分层开挖数值模拟分析
    4.1 有限元计算模型
        4.1.1 几何模型设置
        4.1.2 初始应力及边界条件设置
        4.1.3 岩石参数选取
    4.2 分层开挖围岩应力响应特征
        4.2.1 分层开挖围岩应力分布特征
        4.2.2 分层开挖洞壁切向应力分布特征
    4.3 分层开挖围岩变形响应特征
        4.3.1 分层开挖围岩变形特征
        4.3.2 分层开挖洞壁围岩变形特征
        4.3.3 分层开挖不同深度围岩变形特征
    4.4 小结
第5章 预应力锚索支护措施研究
    5.1 左岸主厂支护结构体系
    5.2 预应力锚索失效统计
    5.3 支护参数理论研究
        5.3.1 支护强度研究
        5.3.2 支护时机研究
        5.3.3 荷载传递机理研究
    5.4 预应力锚索支护措施研究
        5.4.1 设计原则
        5.4.2 方案设计
    5.5 预应力锚索支护效果评价
    5.6 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5)高地应力区大型洞室锚索时效受力特征及长期承载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锦屏一级地下厂房预应力锚索支护系统
3 高应力区卸荷岩体-预应力锚索系统时效受力特征
    3.1 卸荷岩体时效变形特征与机制
    3.2 锚索时效受力特征与变化规律
4 基于现场实测的锚索结构风险评价
    4.1 锚索风险等级探讨
    4.2 锚索结构风险评价
    4.3 风险因素与高应力腐蚀探讨
5 锚索时效受力特征数值模拟分析及对比验证
    5.1 计算模型与蠕变参数反演
    5.2 预应力锚索锚固力时效特征与验证
6 结论

(8)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预应力锚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1 锚固技术试验研究
    1.1 快速锚固材料研究
        1.1.1 锚固注浆材料
        1.1.2 外锚墩混凝土配合比试验
    1.2 止浆环试验
    1.3 锚索防腐性能研究
    1.4 锚索施工工艺及内锚段受力现场试验
2 锚索布置及结构特点
    2.1 锚索布置
        2.1.1 系统锚索加固
        2.1.2 局部锚索加固
    2.2 锚索结构
        2.2.1 1000kN端头锚索
        2.2.2 3000kN端头锚索
        2.2.3 3000kN对穿锚索
        2.2.4 3000kN闸首无粘结锚索
3 锚索施工工艺
    3.1 锚索造孔
    3.2 内锚段及张拉段注浆
    3.3 张拉与锁定
4 锚索受力监测
5 结语

(9)地下工程锚固时效性及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地下工程锚固技术研究现状
        1.2.1 地下工程岩土锚固技术的发展
        1.2.2 锚固体荷载传递机理研究现状
        1.2.3 锚固时效性研究现状
        1.2.4 锚固可靠性研究现状
        1.2.5 锚固作用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流变岩体锚固力学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岩体注浆锚杆的实际受力分布
        2.2.1 无托板锚杆应力分析
        2.2.2 有托板锚杆应力分析
    2.3 锚固微元体受力特征研究
        2.3.1 广义开尔文微元体
        2.3.2 经验流变模型微元体
    2.4 粘弹塑性围岩体锚固力学分布特性
        2.4.1 锚固体应力峰值的解析证明
        2.4.2 锚固体应力分布的数值计算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工程岩体非线性蠕变损伤模型研究
    3.1 引言
    3.2 经验非线性蠕变损伤模型的建立
        3.2.1 蠕变方程
        3.2.2 损伤的推导
        3.2.3 一维应力状态下蠕变方程和损伤演化方程
        3.2.4 三维应力状态下蠕变方程和损伤演化方程
        3.2.5 屈服准则
    3.3 蠕变损伤特性分析
        3.3.1 损伤变量与粘性应变关系
        3.3.2 损伤蠕变与应力关系
    3.4 试验数据拟合
        3.4.1 花岗岩蠕变试验的数据拟合
        3.4.2 岩脉现场流变试验数据拟合
    3.5 基于ABAQUS的非线性流变模型数值计算
        3.5.1 ABAQUS的扩展 Drucker-Prager模型
        3.5.2 Drucker-Prager蠕变模型
        3.5.3 算例:单轴压缩流变模型的程序验证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岩体锚固界面流变特性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原理
        4.2.1 试验制作
        4.2.2 常规剪切试验
    4.3 剪切流变试验
        4.3.1 试验概况
        4.3.2 试验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锚固体接触界面本构模型研究
    5.1 引言
    5.2 锚固接触的数值仿真方法
    5.3 锚固界面的接触力学特性研究
        5.3.1 接触面间的相互作用
        5.3.2 满足库伦准则的锚固体受力分析
    5.4 锚固界面流变本构模型的建立
        5.4.1 接触面法向软接触
        5.4.2 接触面的非线性流变剪切模型
        5.4.3 剪切流变参数的拟合
    5.5 ABAQUS接触本构模型的二次开发
    5.6 程序验证-界面剪切试验的数值试验
    5.7 圆形隧洞锚杆锚固界面模型研究
        5.7.1 模型建立
        5.7.2 材料参数
        5.7.3 模型计算
        5.7.4 结果分析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地下工程锚固体时变可靠性研究
    6.1 引言
    6.2 结构可靠性分析基本原理
        6.2.1 结构的可靠度
        6.2.2 结构功能函数的R-S模型
    6.3 目前常用的可靠度方法
        6.3.1 哈-林(H-L)法(也称一次二阶矩验算点方法)
        6.3.2 非正态变量的等效正态化(JC法)及修正JC法
        6.3.3 蒙特卡罗法(Monte-Carlo method)
    6.4 M-A联合实现的蒙特卡罗法
        6.4.1 Matlab蒙特卡罗法
        6.4.2 分层-拉丁超立方复合抽样方法介绍
        6.4.3 非正态分布转换成正态分布的原理
        6.4.4 失效极限状态方程
        6.4.5 Matlab-Abaqus程序的研制
    6.5 算例分析-圆形隧洞开挖锚固承载力可靠性分析
        6.5.1 锚固参数统计特征的选取
        6.5.2 流变半年的可靠度计算
        6.5.3 时变可靠性研究
        6.5.4 评价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工程应用
    7.1 引言
    7.2 工程概况
    7.3 锚固支护体系
    7.4 计算模型
    7.5 计算参数选取
    7.6 结果分析
        7.6.1 围岩长期稳定性分析
        7.6.2 锚固体时效性分析
        7.6.3 锚固体承载可靠性分析
    7.7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及奖励
致谢

(10)水平对穿锚索施工工法(论文提纲范文)

1 概 述
2 工法特点
3 适用范围
4 工艺原理
5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 施工工艺流程
    5.2 操作要点
        (1) 施工准备。
        (2) 造孔。
        (3) 验孔。
        (4) 锚索孔地质缺陷处理。
        (5) 编索。
        (6) 穿索。
        (7) 承压垫座混凝土浇筑。
        (8) 预紧张拉。
        (9) 封孔灌浆。
        (10) 外锚头保护。
6 材料、设备与劳动组合
    6.1 材 料
        (1) 锚索体材料。
        (2) 锚具。
        (3) 灌浆材料。
    6.2 设 备
    6.3 劳动组合
7 质量控制
8 安全措施
9 环保措施
10 效益分析

四、特大吨位预应力对穿锚索施工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于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张拉及锁定吨位的分析研究[A]. 雷舰,杨彬. 2021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创新与发展, 2021
  • [2]巷道交叉点对穿锚索支护技术研究[J]. 于永政,吴起,徐进,张宝林,张显.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1(05)
  • [3]里底水电站大吨位混凝土对穿锚索施工技术[J]. 方洪,龚伟,梁皓. 云南水力发电, 2019(05)
  • [4]特大型地下洞室分层开挖围岩变形响应机理及支护措施研究 ——以白鹤滩水电站左岸主厂房为例[D]. 董源. 成都理工大学, 2019(02)
  • [5]高地应力区大型洞室锚索时效受力特征及长期承载风险分析[J]. 董志宏,丁秀丽,黄书岭,邬爱清,陈胜宏,周钟. 岩土力学, 2019(01)
  • [6]变顶高尾水隧洞无粘结预应力对穿锚索施工技术[J]. 刘文. 隧道建设, 2010(S1)
  • [7]变顶高尾水隧洞无粘结预应力对穿锚索施工技术[A]. 刘文. 第九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0
  • [8]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预应力锚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 高大水. 水力发电学报, 2009(06)
  • [9]地下工程锚固时效性及可靠性研究[D]. 伍国军.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2009(10)
  • [10]水平对穿锚索施工工法[J]. 陈勇,陈太为. 人民长江, 2009(06)

标签:;  ;  ;  ;  ;  

超大吨位预应力对向锚索施工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