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侵权民事责任论文_沈毅

导读:本文包含了环境侵权民事责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民事责任,环境,因果关系,制度,环境保护,商业银行,构成要件。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论文文献综述

沈毅[1](2019)在《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侵权的民事责任与一般的民事侵权对比,具有一定独特性。理清环境侵权责任的特殊性,是环境侵权救济制度的基石。本文以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最终实现为归依,对其概念、构成要件、归责原则、抗辩事由以及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立法之缺陷与完善进行了论述。当有危害行为、发生侵害事实以及两者之间有因果关系叁者均成立时,加害人就要承担民事责任。不过,若是危害事实是不可抗力或者受害人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导致的,加害人可以免除相应民事责任。目前,我国环境侵权民事法律制度仍然有很多不足,还要逐步完善举证责任倒置制度、因果关系推定原则,以及延长诉讼时效等,才能更好地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本文来源于《管理观察》期刊2019年27期)

黄鑫磊[2](2019)在《浅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具有救济受害人,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进行预防,惩罚损害环境的企业与个人,提高公众和社会的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的重要意义。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与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相比具有较大的特殊性,理论上主要存在"二要件说""叁要件说""四要件说"的争论,本文支持"叁要件说"。(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09期)

赵倩倩[3](2019)在《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我国也不例外,在其他有关环境保护基本法的基础上,颁布了《侵权责任法》,使得环境侵权在民事责任的承担方面迈进了一大步。但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加之我国当前的环境侵权救济制度存在环境侵权的外延范围窄、原告预垫诉讼费用制度不合理、诉讼周期较长、判决执行难等问题,已无法适应环境保护的需要。应扩大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简化司法救济程序、完善环境侵权救济基金制度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引入惩罚性赔偿原则,完善我国的环境侵权救济制度,充分发挥法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益于我国司法实践中的纠纷解决及环境改善,使经济在正常的轨道中良性发展。(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05期)

王雪[4](2018)在《商业银行在环境侵权中的民事责任》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6月,福建环保组织绿家园就襄大农牧有限责任公司违法排放养殖污水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随后追加被告,请求法院判定为襄大农牧提供信贷服务的两家商业银行承担连带责任。该案引起了学界和实务界关于商业银行环境保护责任的热烈探讨。对此类案件的深入辨析,对于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机制的健康发展、实现推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协调与平衡,颇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中国政法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班以此为课题,分角度梳理商业银行环境责任,文章理论深入,论述扎实,本刊优中选优,连载四期,供读者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华环境》期刊2018年11期)

周悦[5](2017)在《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保护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做好综合的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侵权法律责任是环境保护法律层面的保护,是依法治国大框架下在环保界面的分支。加强环境侵权法律责任的研究,对于保护正在日益恶化的环境,改善人类的生存空间,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共分为六章节进行论述,第一,解析随着社会飞速发展,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对比国内外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的差异,剖析当前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列出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厘清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概念、特征,阐明我国有关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法律规范分析,并举例说明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日趋重要性;第叁,重点分析认定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中的“叁要件学说”和“四要件学说”,阐述我国各类因环境污染案例而导致的环境侵权行为的关联性,明确我国在环境侵权司法实践中需结合众多思想,从实际角度去解决环境侵权行为;第四,重点剖析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认定的立法与司法现状及评述,并列出我国在审理环境污染侵权案件中造成裁决不公的主要困难;第五,分析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的完善思路;第六,得出结论。本文对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研究的目的在于预防环境侵权的发生,或对于正在发生的行为防患于未然,并保障已受到环境侵害的受害人的权益,以便及时给予合理的处理方法,规避此类环境侵权问题的发生,最终达到文章拟写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保障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而共同努力,一起携手享受蓝天白云带来的无限清新与美好。(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雷燕[6](2016)在《关于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加快,隐藏在经济发展背后的问题日益显现出来。各地环境问题层出不穷,污染事件也频频发生。给人们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甚至对身心健康造成了伤害。本文从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出发,深入分析现阶段我国关于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的实施情况,找出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在保证能够充分发挥该项制度约束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完善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6年22期)

李求轶[7](2016)在《环境民事责任的范式转换——从纯粹侵权责任到混合责任》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民事责任源于罗马法,侵权损害的赔偿和惩罚二大功能是近代社会的线性概念法学是必然产物。随着民事责任的客体从一般的物向"环境"乃至"生态"的推移,原有民事责任体系表现出强烈的不适性。因此,一种与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环境责任制度和理论呼之欲出。新的环境责任的保护客体不在是物或者权利,而是集大成的"法益"。环境责任的非线性范式的当代表现:民事的、行政的、刑事的责任混合化或者混和化;环境恢复和补偿社会化(环境基金和环境损害保险等);诉与诉讼形式集约化等等。(本文来源于《新形势下环境法的发展与完善——201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07-15)

黄立娇[8](2016)在《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开始,雾霾天气在我国首都北京首次出现,随后几年之内,雾霾现象开始向中东部地区蔓延,污染现象十分严重。表面上看雾霾现象是不利的气候所致,但深层次原因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在发展过程中只注重追求经济,不注重环境保护。在我国向城镇化迈进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种类中,雾霾现象只是冰山一角目前,除此之外,大气污染,水污染也很严重,解决环境问题已刻不容缓。除了加强环保宣传力度,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经济,还必须加强环保方面的法律建设。目前我国关于环保侵权责任方面的法律还是依照传统的侵权责任法,许多法律法规已经无法解决变化复杂的环境侵权案件。为此,笔者在对环境侵权以及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概念、特点进行严密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对比国内外法律法规,指出了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且提出了完善的建议。本文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思路,主要围绕四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是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概述,在这一部分中,主要介绍了环境侵权制度的历史、发展、特点等;第二部分是我国对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研究及存在的问题,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现阶段我国环境侵权制度的现状以及理论上存在的问题;第叁部分是对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环境侵权制度的内容分析,取其精华,为我国所用;第四部分是笔者针对目前国内环境侵权法律制度的现状提出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吉林财经大学》期刊2016-05-01)

孙洪旺[9](2016)在《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过去的数十年,中国经济经历了高速的发展。然而,在这背后,是牺牲环境换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环境侵权和环境公害案件频发给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受我国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法制观念的影响,过去一段时期内我国针对环境保护的立法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而司法实践中法院对于环境纠纷也多适用民法一般理论进行裁判,导致我国环境保护立法和环境司法存在难以适应环境保护发展需要的现象。这种情况与我国的国际地位不符,也不能实现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协调推进的目标。本文对我国现行的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相关制度进行了分析,并且梳理了近年来的部分环境侵权案例,指出我国相关制度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且借鉴域外先进经验,对完善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从概念着手,对环境侵权的相关理论进行解读。本章着重论述环境侵权的特殊性,为下文的论述奠定基础。第二章就我国现行制度进行梳理,主要包括环境侵权责任的发展进程及我国现行的具体制度,诸如归责原则、构成要件等内容。其中,着重论述了该制度的构成要件、实现方式和责任承担方式,为下文对我国现行制度现实困境的论述提供理论基础。第叁章在第二章理论考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梳理分析部分案例,指出我国现行制度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包括预防性责任方式适用较少、专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构及规则缺失、损害赔偿数额过低等问题。第四章在研究我国现状与借鉴域外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的相关制度提出了完善建议,主要包括完善预防性责任形式、探索建立惩罚性赔偿、严格落实统一的环境损害鉴定制度和明确赔偿范围四个方面的建议。(本文来源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期刊2016-05-01)

雷思雨[10](2016)在《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社会生活深刻变革之际,人们往往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了所伴随的环境问题。为解决环境侵权问题,本文从其内涵出发,对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和制度完善加以研究,以期为环境侵权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撑,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6年07期)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具有救济受害人,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进行预防,惩罚损害环境的企业与个人,提高公众和社会的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的重要意义。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与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相比具有较大的特殊性,理论上主要存在"二要件说""叁要件说""四要件说"的争论,本文支持"叁要件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论文参考文献

[1].沈毅.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探析[J].管理观察.2019

[2].黄鑫磊.浅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J].法制与社会.2019

[3].赵倩倩.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探析[J].法制博览.2019

[4].王雪.商业银行在环境侵权中的民事责任[J].中华环境.2018

[5].周悦.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7

[6].雷燕.关于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6

[7].李求轶.环境民事责任的范式转换——从纯粹侵权责任到混合责任[C].新形势下环境法的发展与完善——201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2016

[8].黄立娇.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6

[9].孙洪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

[10].雷思雨.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刍议[J].法制博览.2016

论文知识图

六 现行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形式存在...附录2000年北京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目...附录2000年北京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目...附录2000年北京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目...附录2000年北京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目...附录2000年北京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目...

标签:;  ;  ;  ;  ;  ;  ;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论文_沈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