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动向及我国应对的法律对策

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动向及我国应对的法律对策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摘要:美国金融危机在全球迅速蔓延,最终导致大范围内经济危机的爆发。各国政府为了扩大“内需”,纷纷实施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采用购买“国货”政策,反倾销、反补贴政策,以及其隐性贸易壁垒等。这些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凸显出现有国际经济体制的不足。而金融危机下的贸易保护主义也对我国经济造成很大影响,适时完善国内相关立法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解决经济危机下的贸易纠纷,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规则的制定和修改是维护自身利益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金融危机贸易主义WTO

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席卷下,全球贸易增长自1982年以来出现了首次下降。《华尔街日报》2009年6月1日的报道中指出联合国在《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2009年度中期报告》中开始调低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2009年第一季度世界贸易下降了40%,预计2009年全年的世界贸易量将下降11%,创造了自上个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以来的下滑最大幅度。而作为世界经济的领头羊的欧美市场,在2008年9月至2009年5月期间,美国和欧洲银行的市场资本总额下降了60%,蒸发掉2万亿美元。国务院新闻办在2009年7月16日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09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39862亿元,同比增长7.1%,可以看出中国2009年经济“保八”的增长目标依然十分艰巨。来自2009年7月16日的《上海证券报》的消息显示美国在2009年1~6月份的失业率分别是7.6%、8.1%、8.5%、8.9%、9.4%、9.5%,创26年来的最高,而且这一势头还在延续。所以金融危机下的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景依然充满着各种不确定性,而这种经济的衰退更是加剧了全球的贸易保护主义。①

金融危机转化为全球经济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重大和持续的破坏性影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虽然各国政府都在采取各种方式救市,但是世界经济增长放缓,进出口衰退的趋势在短时期内却很难逆转。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形势下,我国主要贸易伙伴需求明显萎缩,同时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为了保护本国制造业免受国外竞争压力而对进口产品设定极高关税、限定进口配额或其他减少进口额的经济政策。现阶段各国实行的贸易保护主义主要是以非关税壁垒为主的新贸易保护主义。②

一、金融危机是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催化剂

对贸易保护主义来说,全球金融危机无疑是一针“催化剂”。随着金融危机的呼啸而至,贸易保护主义也正迎合了备受危机压力的一些国家的自保心态,在强烈的声讨和抨击中逐步回归。在更多的国家正被卷入经济衰退之中的形势下,保护主义情绪正在日益高涨,一些国家或实施了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措施,或在经济刺激计划中规定了带有贸易保护色彩的条款,试图使用贸易保护措施来推动本国经济复苏。当前贸易保护措施主要包括:③

(一)购买国货

美国新一任总统上任以来,美国国会通过了两版经济刺激方案,其中“购买美国货”均赫然在列。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09年2月17日最终签署了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即《2009年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法案中有两项条款要求“购买美国货”。其中一项条款要求,凡该法案出资的公共建筑及公共工程,应使用美国生产的钢材、铁和制成品;另一条款要求国土安全部购买美国生产的纺织品和服装。“购买美国货”条款被指为“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但是,无论国际社会如何指责,这样一条购买国货条款为了解决美国国内就业压力而深得美国国内某些产业乃至美国公众欢迎。无独有偶,经济危机爆发以来,由于俄罗斯和外国汽车制造企业削减在俄罗斯的汽车产量,同时发出可能裁员的警告,俄国政府对汽车制造业及相关产业的前途命运愈发担忧。俄罗斯总理普京在2008年底视察俄罗斯卡马汽车制造厂一个地区工厂时倡导公众购买本国汽车,并提出成立一个国家级汽车租赁企业以购买在本国生产的汽车,还提议对国家铁路公司予以经济补偿,使之向俄罗斯远东地区汽车买家提供国产汽车送货服务。尽管普京的提议目前还没有正式通过国家立法,但是政府的倾向性意见同样也会成为该国民众和企业的风向标,影响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另外,身处欧洲大陆的法国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向本国标致雪铁龙公司和雷诺公司提供高达六十多亿欧元的融资,这一信贷支持本欲附加购买本国汽车零部件为条件,但在欧盟的干涉下最终未果。

(二)反倾销反补贴

反倾销原本是对倾销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补救措施,但是现在却成为许多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而反补贴也是各发达国家近些年来为了维护“公平贸易”而采取的另一手段。近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遭受反倾销数量最多的国家,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各国为了转化国内压力,针对我国的反倾销反补贴案件激增。仅2008年上半年,针对我国而进行反倾销调查数为37起,占世界反倾销调查的45·3%。2009年以来,我国接连遭受了加拿大对我国鞋业提出的反倾销调查,美国对我国钢铁提出的反倾销反补贴诉讼。欧盟也对我国无缝钢管实行了反倾销税,而印度对我国亚麻征收了反倾销税。经济危机下,很多国家国内消费不足,国内产业工人失业现象严重,这些国家将反倾销反补贴作为转嫁国内矛盾的工具,使我国遭受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摩擦不断增加。④

(三)其他隐性贸易保护手段

比如,阿根廷对汽车零件、纺织品、电视、玩具、鞋和皮革制品实行了非自动许可证;印度尼西亚要求五类商品,包括服装、鞋、玩具、电子产品和食品饮料,只能在五个港口和机场进关;一些国家则通过提高进口标准延缓进口速度,例如爱尔兰禁止进口中国猪肉;一些国家则通过出口补贴来实施贸易保护。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在47项限制贸易措施中,发达国家占了12项,全部是出口补贴和相应的支持措施,发展中国家占35项,其中31%是出口补贴的形式。“绿色经济”是贸易保护的新战场。比如,美国声称:如果中国不签署强制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协议,他将赞同对中国产品征收关税。为了保护运输业和让更多的运输工人就业,美国以安全和环保为名,签署了一个总额400亿美元的支出法案,废止了允许墨西哥卡车在美国公路上进行长途货运的法案。奥巴马签署这一命令后,墨西哥立即进行了报复,对来自40个州的90种产品、价值240亿美元的美国产品征收关税。作为我国医保类商品出口前两大国的美国和日本,目前正在加紧修订相关涉药法案及药事法。不久前美国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宣布再次修订了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要求进口商必须填写并提交“植物及产品申报单”,无形中给我国植提物出口美国增加难度。日本出台了新的《药事法》,以规范销售为由,限制网络、电话等邮购销售方式。此举不仅使商家海外发货成了问题,同时也涉及到日本现有两三百家传统中药厂家的未来生存之路。欧盟启用经修订的《欧盟人用药品与兽药GMP指南》附录7,针对草本药品生产环节进行专门的规范,进一步提高草本药品的入市门槛。⑤

二、金融危机引发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对国际经济体制的影响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早在《国富论》中就分析论述了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指出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是没有赢家的,只有引入竞争机制,依靠自由贸易才可以达到共赢。亚当·斯密还指出,如果一国首先实行贸易保护主义,那么相关国家只有一种做法是明智的,即采取强硬的针对措施,采用更大强度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释放出信号,迫使对方放弃这种保护政策。但是这其中肯定要牺牲很多的社会福利,代价颇大。⑥

(一)新贸易保护主义凸现WTO体制的缺陷

WTO的各项协议都是各国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现今的贸易自由化制度并非无懈可击,存在着一些缺陷,而这些缺陷为新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了发展空间。例如,为了保护落后进口国的适当利益,WTO允许在一定的情况下采取正当贸易保障措施,对某种产品的进口可以进行数量限制或提高关税等;还给予发展中国家一定的优惠安排,对于发展中国家刚刚建立、尚不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产业即幼稚产业可以实行进口限制;为防止国际收支出现较大困难,各成员国可以临时进行数量限制或者进口义务豁免等。这些条款只是为了起到缓冲器的作用,奈何却成了贸易保护主义“合法”的生存土壤,常常被用来作为进行贸易保护的法律依据,为各国以“公平贸易”为口实实行贸易保护留下了空间。因为WTO规则并不排斥各成员国的经济自主性,在使用歧视性的关税和进口数量限制措施遭到强制性的WTO协议限制时,也即用于保护国内市场的传统手段无法继续采用,但是为了能在日益严格的贸易自由化制度约束下发展民族经济,保护国内产业,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开始寻求新的贸易保护措施和手段,从而使得新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出现,WT0设计出的缓冲性的措施被滥用成了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进攻工具。⑦

(二)区域贸易经济沦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

加强地区间经济合作本来是实现经济公平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为了减少贸易摩擦,地区间的经济合作优先于了全球范围的自由贸易。当一国国内分工和贸易充分利用之后,便过渡到了邻近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区域分工和贸易,世界范围内的分工和贸易沦为了次优选择。如此,新贸易保护主义不宜再以国家为基础实行贸易保护,而转变为以区域性经济一体化集团为基础实行贸易保护,既增强了区域内部经济实力又扩大了贸易保护的范围。⑧最近的金融危机加剧了这种趋势的发展,区域一体化组织通过双重标准、“内外有别”的政策和集体谈判的方式保护区域集团内成员国的利益。区域一体化协定在为区域内各国相互给予优惠待遇是区域外国家不能享有的。因此,区域集团实际上是更大的贸易保护主义网。⑨

(三)新贸易保护主义阻碍国际资本自由流动

新贸易保护主义反映在国际资本流动领域内的特点是限制本国资本对外投资,并且鼓励赴海外投资的资本回流。在此次危机中,某些受危机影响较重的国家由于流动性不足对资金的需求上升,同时其国内企业和金融机构也需要依靠政府的救援来摆脱困境,这两点导致了这些国家政府在对本国企业实施救助时,要求被救助企业缩减或取消对外投资,并转向本国国内投资、不关闭本国的工厂,从而限制了本国资本对外投资,并鼓励了赴海外投资的资本回流。

(四)新贸易保护主义有向其他领域蔓延的趋势

比如,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趋势正在向劳动力跨国流动领域蔓延。此次危机中,一些受危机影响较重的国家的企业在社会压力下,裁员时首选外籍员工成为其标榜自己“爱国”姿态的手段,并且这些国家的失业的本国国民由于重新就业的压力激增而将矛头也转向了外籍务工人员,爆发了要求政府刺激计划受益行业和企业只能雇佣本国公民的游行示威。例如2009年1月28日,英国林肯郡的林赛炼油厂发生了数百名本地工人的罢工,抗议外籍员工夺走了他们的工作机会。此后同情行罢工迅速涌现,2月4日,约6,000名其他行业的英国工人受此影响而罢工。这些国家政府由于国内社会和民众的压力也纷纷出台了限制外籍务工人员的政策。⑩

三、金融危机下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一)对外贸易方面的冲击

首先,我国产品的出口市场受到了严重冲击。受经济危机影响的较重的国家的企业和

消费者本身的自我保护,使得我国面向该地区和国家的本已受需求减少影响而萎缩的出口市场更加萎缩,导致我国对外贸易无论是在总量上还是在增长速度上都有所下降。特别在一些我国比较优势集中的产业,由于当今经济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双重影响下,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例如,我国的玩具、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贸易额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下降。据商务部统计,2008年11月我国外贸出口开始出现负增长,2009年1月同期下降21.5%,2月同期下降25.7%。2008年我国货物出口贸易较2007年在增长18.5%,低于2007年的25.6%、2006年27.2%和2000—2005年间平均的26.7%。

其次,严重冲击了我国的对外加工贸易。加工贸易历来总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我国吸收外资和产生贸易顺差的重要渠道,是我国提供和扩大就业的重要平台。我国全国加工贸易直接从业人员数量在3,000万到4,000万之间。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如金融、保险、运输等行业的大量就业。经济危机之后,受危机影响的国家政府和企业纷纷实行“将就业留在国内”的政策和措施,关闭海外加工工厂、取消还外加工订单,这使得我国加工贸易受到巨大冲击2008年我国加工贸易出口年增长率为9.3%,一般贸易出口年增长率18.5%的一半。照此趋势下去,如果经济危机继续深化。贸易保护主义更加泛滥,我国对外贸易将不堪设想。

(二)对我国利用外资的冲击

由于经济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各国均限制本国资本对外投资和使本国资本回流,使得我国遭受了外资回撤的冲击,从而面临利用外资余地缩小的风险。在此次危机中,某些受危机影响较重的国家由于流动性不足对资金的需求上升,同时其国内企业和金融机构也需要依靠政府的救援来摆脱困境,这两点导致了这些国家政府在对本国企业实施救助时,要求被救助企业缩减或取消对外投资,并转向本国国内投资、不关闭本国的工厂,从而限制了本国资本对外投资,并鼓励了赴海外投资的资本回流。根据国际金融协会数据显示,2008年私人资本净流量为4,150亿美元,较2007年最高值9,290亿美元缩减了近一半。同时,由于市场萎缩、需求减少,使得外资从我国的加工贸易型企业撤出。并且,由于受信贷紧缩的影响,在华投资的外商企业出现资金“外逃”现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资料显示。从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法院受理的有关外商撤资外逃以及抛弃企业逃避债务的案件数量比上年同期上升19.62%。

(三)加大我国外部经济的风险

当前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导致各国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使得我国外部经济风险开始向宏观层面渗透。在经济危机中,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家均遭受了较大影响,其国内政府通过立法给贸易保护主义披上了合法的外衣,打乱了原有的贸易秩序,与国的贸易摩擦和争端不断加剧。例如,危机爆发以后,美国政府就不负责任的职责中国,称“由于中美贸易的巨额顺差,使得中国外汇储备激增是导致美国次代危机和金融海啸爆发的根本原因”。可见,中美贸易的巨额顺差已成为影响中美政治经济关系的重要因素。2008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达到了1,442.6亿美元。美国由于经济危机对内其国内影响不断加强,从而对外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对中国产品实施贸易制裁,并且在人民币汇率、对华投资、技术出口等领域全面施压,特别是在美国经济刺激计划中“购买美国货”条款在遭到其贸易伙伴国家一致反对之后,不得不进行修改,但是修改以后仍然为把中国产品排除在外。

当前在欧盟政府对中国产品频繁设限的同时,当地企业与中国厂商的矛盾出现了激化的趋势,在欧盟从2008年底至2009年初民间爆发的几次指责政府经济政策的游行示威中针对中国产品和厂商的“砸店”、“烧货”的事件时有发生,不仅危及中国厂商的正常经营和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而且开始形成针对中国产品的“民间壁垒”。中日“政冷”的常态化对两国经贸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两国对东亚区域合作主导权的竞争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东亚经济一体化的难度。随着宏观层面利益冲突的凸现,国际上“中国威胁论”、“中国经济危机责任论”泛滥,并开始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例如,2009年1月23日印度政府宣布对中国玩具实施长达6个月的进口禁令。这严重威胁到了我国的外部经济安全,并且这种趋势已经由贸易领域向经济、政治、军事领域扩散,在未来可能会演变成针对我国的在政治和军事领域的摩擦。11

四、我国应对金融危机下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法律对策

(一)完善国内相关立法

面对经济萧条的困境,各国出台了各种贸易政策和贸易措施,尽管这些遭到国际社会

反对,但是无论怎样,这些贸易保护政策和措施都具有“合法性”,在每一项具体措施背后,都有相关的法律体系作为支撑。尽管我国近些年来也立法修法,但是和发达国家完整的法律体系相比仍然相形见绌。同样实行国家经济刺激计划,我国的4万亿投资却没有进入任何立法和人大的批准程序,对于投资涉及的采购也没有详细具体的有关“采购方向”的规范。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很多投资采购可能无章可循,导致刺激经济的效果大打折扣。

目前,面对发达国家对我国外贸出口的限制,我们必须尽快建立起符合我国国家利益

的对外贸易法律体系,借鉴发展发达国家外贸法律法规和成熟经验,制定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相适应的相关法律法规。在不违背我国对外承诺和国际义务的条件下,我们应补充《政府采购法》对外采购的一些细则,继续调整完善我国《外贸法》及《反倾销条例》和《反补贴条例》等外贸法,进一步修订《劳动法》,填补知识产权法的一些欠缺和空白。在执行法律的过程中,也应以一定时期内的公共政策为目标,达到为本国经济服务的目标。

(二)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解决贸易纠纷

面对贸易保护主义所引起的贸易摩擦,除了政府要积极斡旋,企业乃至行业积极联动、积极应诉之外,还应当运用WTO相关程序和规则来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在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DSM)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方面,很多国家都有成功的经验。例如,在日本、欧盟、加拿大等国向WTO裁决机构(DSB)提交的有关美国违反WTO反倾销协议的案件中,美国的三个反倾销法案被判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于此美国先后撤消了《1916年反倾销法》《伯德修正案》并放弃了反倾销中的“归零法”,依据这些错误规则所实施的反倾销措施最后也得以停止或修正。以WTO争端解决机制化解贸易摩擦是各成员国利用WTO游戏规则维护自身权益的有力保障。由于加入WTO较晚,我国在这方面尚缺乏经验,所以尽快熟悉其运行程序并吸取其他国家成功经验成为当务之急。面对贸易保护主义,我们应以WTO争端解决机制为保护我国利益的合法武器。

(三)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规则的制定和修改

虽然我国还属于WTO的新成员,还要享受新成员待遇。但鉴于中国迅速发展,贸易量越

来越大的事实,在世界贸易特别是多边体系中的话语权会逐渐增加。积极参与WTO运行机制的完善建设,使其向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将着力点放在WTO允许的保护规则的优化上。不可否认,新贸易保护主义国家的政策调整主要针对的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所以,我国应同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在环境保护、国民健康、竞争政策的国际协调等方面,争取达成更有利的WTO条款。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在新的贸易规则和体制下融入我国的政策目标,从长远上来看,这是维护我国对外贸易利益,抵制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最好的方法。12

参考文献:

①戴伟伟: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下的区域贸易自由化发展,国际经济观察,2009年第3期

②张丽:经济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的法律思考,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年第6期

③郑玲丽:金融危机下遏制贸易保护主义的法律对策,国际商务研究,2009年第3期

④张丽:经济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的法律思考,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年第6期

⑤杜正艾:金融危机冲击下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成因和发展趋势,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⑥马海敏:2009年的新危机:贸易保护主义,金融博览,2009年第3期

⑦吴春娜:论析新贸易保护主义原因,商业经济,2009年第3期

⑧吴春娜:论析新贸易保护主义原因,商业经济,2009年第3期

⑨陈贻伟:经济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影响及其应对策略,特区经济,2009年第5期

⑩马腾、冷木:全球目前贸易保护主义特点及应对,云南财经大学,2009年第4期

11马腾、冷木:全球目前贸易保护主义特点及应对,云南财经大学,2009年第4期

12张丽:经济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的法律思考,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年第6期

标签:;  ;  ;  

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动向及我国应对的法律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