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创伤骨科护理质量管理的探讨

完善创伤骨科护理质量管理的探讨

三台县人民医院四川绵阳621100

【摘要】目的:探讨完善创伤骨科护理质量管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根据国内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相关考核标准,对医院创伤骨科科室人员的日常护理工作情况做了调查和评估,针对工作期间未符合质量标准的行为制定了改进方案,包括心理护理、无痛护理、生活护理以及恢复锻炼等,并根据考核评分评价了管理实施效果。结果:科室内护理人员在病房管理、重病护理及技术操作等方面的护理考核评分近3年逐年提高。结论:完善管理措施切实提高了医院创伤骨科的护理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高且配合护理工作,依从性好,具有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创伤骨科护理;质量管理;完善措施

引言

创伤骨科急诊患者的伤情发生突然,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患者需要承受不同程度的疼痛,从而引发患者焦虑、恐惧等多种不良情绪,很有可能影响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还会延长患者治疗时间。因此,必须加大对患者护理过程的重视程度,合理创新患者护理方案,增强患者康复信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医院创伤骨科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每年急诊和门诊接待量超过2000人次,现科室内住院患者有1000余人次,30张床位,每年手术量1200余次。科室内收治的患者主要病情为骨关节损伤、周围神经受损、脊柱损伤及脑瘫等。常开展的手术有肩肘关节置换手术、复合组织皮瓣移植及关节镜的手术等。创伤骨科接受的老年患者较多,急诊患者较多,且患者的病情较综合且复杂。

1.2方法

1.2.1心理干预

创伤骨科急诊患者病情出现突然,患者对病痛的承受能力较弱,加之骨折等急症在治疗中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感,易给患者造成非常大的心理压力,如果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将会影响到患者正常治疗与康复。因此,护理人员应考虑到患者年龄等实际情况,科学评估其心理状态,合理融入心理干预,了解患者对于疾病的看法,采取合适的沟通方式,与患者交流,加入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同时,护理人员应在治疗中稳定好患者情绪,教授患者适用的降低疼痛方法,平复患者心情。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或手法复位后,可根据患者实际状况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进行早期功能训练。护理人员可通过医院自制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创伤骨科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并综合考虑患者的文化程度及性格选择恰当的健康指导方式,对患者详细介绍早期功能训练的必要性、具体方法及功能训练目的,同时可讲述一些早期功能训练后成功治愈的案例,如情况允许可邀请康复的患者现身讲述自己的治疗经历和心得体会,帮助患者消除内心的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提升患者对临床治疗工作的配合度。

1.2.2无痛护理管理

临床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病情,采用疼痛评价量表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针对疼痛严重的患者,采用止痛药物进行干预治疗,对于不能采用药物缓解疼痛的患者,可采用局部冷敷、理疗、按摩等物理方法进行镇痛护理,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受,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1.2.3生活护理管理

临床护理人员保持病房内合适的温湿度,注意通风,可放置报纸、杂志,播放舒缓的音乐,以转移患者对于疼痛的注意力;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饮食喜好,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确保患者身体所需的营养,叮嘱患者不要食用加重疼痛感受的食物;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睡眠,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在白天,以保证患者的休息,促进病情治愈;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适合的运动,注意循序渐进。

1.2.4功能锻炼

患者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科学锻炼,以尽快恢复关节正常活动的功能.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医院创伤骨科科室根据国内临床护理相关质量考核标准,不断完善科室内的护理服务质量管理,患者的依从性和接受度都明显提高,病房管理、重病护理及技术操作等方面的护理考核评分逐年提高,科室内近3年的护理质量考核情况见表1。

表1创伤骨科近3年的护理质量考核评分统计(分)

3讨论

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的不断发展,各种车祸,工伤发生的几率也随之增大,骨科创伤患者也随之增多。骨科疾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这类疾病的特殊性在于它的护理过程是治疗的中心部分,若不科学护理影响了患处愈合,将会终生影响患者的生活。

目前,临床上治疗创伤骨科患者以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为主,不但要达到患者生理解剖上的快速愈合,还需尽可能恢复患者的患肢功能,因而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康复锻炼。但由于患者术后早期会出现疼痛剧烈,加之病发较为突然,致使患者无法及时转变自身角色,且对医院环境、医护人员等均不熟悉,因此创伤骨科患者早期功能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普遍较低,对于骨折愈合十分不利。因此,临床上应积极配合实施有效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提升患者早期功能康复锻炼的依从性。长期临床实践结果表明,常规护理的临床效果不佳,且内容单薄,无法满足患者内在需求,不能有效提升患者早期功能康复锻炼的依从性。

首先,护理人员会以患者病情为基础,关注患者病情进展情况,再采取针对性措施来降低患者治疗过程的疼痛感。如科学调整病房温湿度、光线,为患者营造良好休息环境,及时帮助患者调整休息体位,防范长时间卧床造成的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提高患者整体舒适度,改善其护理依从性;其次,创伤骨科急诊患者的病痛大多是突如其来的,容易出现多种不良情绪,如焦虑、暴躁等,在治疗中可能会出现应激反应,有可能降低患者治疗效果与预后质量,而通过心理、舒适护理,护理人员会动态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并及时给予患者肯定、鼓励,利用聊天、调查等方式,了解患者不良情绪的来源,科学增加护理内容,从而缓解患者治疗过程的不良情绪。再者,患者的床铺、贴身衣物等也要及时更换。科学的护理过程应“动静结合”,除卧床休息外也应进行适当的科学锻炼,避免长时间卧床导致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四肢骨折患者早期康复锻炼时以肌肉舒缩运动为主,不宜进行剧烈运动,简单的肌肉运动缓解肌肉的压迫感防止肌肉萎缩即可;康复中期可逐渐加大运动强度,由被动锻炼转为主动训练,可以进行关节部位的运动;康复后期可进行关节的负重训练,以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护理人员也应提醒患者注意饮食,部分长期卧床患者可能会出现便秘一类的并发症,可以建议患者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多喝水,促进大便的通畅。一般的骨科患者在创伤初期以清淡的饮食为主,多吃蔬菜和水果等调节脾胃的食物,中期可以补充一些高营养的食物如骨头汤和动物肝脏类等,后期主要是补肝肾以及舒筋活络,可以进食一些有相应功效的食物。

结束语

护理质量的改进关乎每一个工作人员,服务管理理念要落实到日常工作中,由科室管理者、医生、护士和患者共同配合,做好计划的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估工作。开展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在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意识的同时提高医院的整体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孔丹,高远,付小洁.护理管理APP在创伤骨科围术期的应用效果[J].武警医学,2018,29(01):57-59+63.

[2]郭丽丹.在创伤骨科患者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8):142-144+150.

[3]谢玉清.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创伤骨科优质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安徽医药,2017,21(04):769-771.

[4]安琪,刘旭琴.综合护理干预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效果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7,30(01):122-124.

[5]王志红,乐汉娥,刘文杰,陈敏,胡晓艳.疼痛护理在骨科护士分层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J].骨科,2015,6(01):45-48+52.

标签:;  ;  ;  

完善创伤骨科护理质量管理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