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结构论文和设计-张原诚

全文摘要

一种服务器结构包含一机箱、一第一单元容纳装置与一第二单元容纳装置。机箱包含一第一卡扣单元。第一单元容纳装置包含一壳体、一第二卡扣单元与一减振单元。壳体位于机箱内,用以容纳一工作单元。第二卡扣单元位于壳体上,且可移除地扣接第一卡扣单元。减振单元固设于壳体上,连接第二卡扣单元,且紧配地触压第一卡扣单元。第二单元容纳装置可移除地结合于第一单元容纳装置上,用以固定地承载另一工作单元。故,透过以上架构,服务器主机能够有效容纳大数量的工作单元,且吸收工作单元的振动,以致能够降低导致系统效率降低或当机的风险。

设计方案

1.一种服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机箱,包含一收纳槽与至少一第一卡扣单元,该第一卡扣单元固接至该收纳槽内;

一第一单元容纳装置,包含:一第一壳体,位于该收纳槽内,其内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间;至少一第二卡扣单元,位于该第一壳体上,可移除地扣接该第一卡扣单元;至少一第一定位件,位于该第一容置空间内,用以固定地承载一工作单元;以及至少一第一减振单元,固设于该第一壳体上,连接该第二卡扣单元,且紧配地触压该第一卡扣单元;以及

一第二单元容纳装置,可移除地结合于该第一壳体上,用以固定地承载另一工作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体还包含一第一底壳及一第一盖体,该第一盖体枢接至该第一底壳的一端,用以枢转并覆盖该第一底壳,使得该第一底壳与该第一盖体之间定义出该第一容置空间,

其中该第二卡扣单元、该第一定位件与该第一减振单元皆固接于该第一底壳面向该第一容置空间的一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服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卡扣单元为一开设于该第一底壳上的贯孔,该贯孔包含一大孔区与一小孔区,该大孔区与该小孔区相互接通,且该大孔区大于该小孔区;以及

该第一卡扣单元包含一钉体与一头部,该钉体可移动地位于该小孔区内,该头部位于该钉体的末端,大于该钉体,且可移除地限位于该小孔区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服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减振单元包含:

一垫体;

一锁固部,位于该垫体上,锁固至该第一底壳上;以及

一夹制部,位于该垫体的一末端,具有一接收凹部,该接收凹部与该小孔区相互重叠,用以接收并夹合该第一卡扣单元的该头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服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单元容纳装置还包含:

一破口,形成于该第一盖体上;以及

一扣合件,包含一弹片与一凸部,该弹片的一端锁固于该第一底壳上,该凸部位于该弹片上,用以可移除地伸入并扣合于该破口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服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盖体小于该第一底壳,其中当该第一盖体覆盖该第一底壳时,该第一壳体具有一外露区,该外露区接通该第一容置空间,用以部分地露出该工作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服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单元容纳装置还包含至少一第三卡扣单元,该第三卡扣单元固接至该第一盖体上;以及

该第二单元容纳装置包含:

一第二壳体,位于该第一壳体上,且其内具有一第二容置空间:

至少一第四卡扣单元,固接至该第二壳体上,且可移除地扣接该第三卡扣单元;

至少一第二定位件,位于该第二容置空间内,用以固定地承载该另一工作单元;以及

至少一第二减振单元,固设于该第二壳体上,连接该第四卡扣单元,且紧配地触压该第三卡扣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服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壳体包含一第二底壳及一第二盖体,该第二底壳位于该第一盖体上,该第二盖体枢接至该第二底壳的一端,用以枢转并覆盖该第二底壳,使得该第二底壳与该第二盖体之间定义出该第二容置空间,

其中该第四卡扣单元、该第二定位件与该第二减振单元皆固接于该第二底壳面向该第二容置空间的一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服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减振单元与该第二减振单元分别为一塑胶件、一橡胶件或一硅胶件。

10.一种服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机箱,包含一底板与二隔板,所述二隔板分别位于该底板的二相对侧,该底板与所述二隔板共同定义出一收纳槽;以及

一叠合结构,包含:多个单元容纳装置,彼此可移除地叠合于该底板上,分别用以容置一工作单元;一第一减振单元,紧配地触压该底板与所述多个单元容纳装置其中之一;以及一第二减振单元,紧配地触压该其中一单元容纳装置以及另一所述单元容纳装置。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服务器结构,尤指一种具有单元容纳装置的服务器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现有服务器电脑于主机机箱内配置了大数量的工作单元(例如储存单元或运算电路板单元),以便提升多工运算能力或数据储存能力。

然而,服务器主机的机箱内无法有效容纳上述大数量的工作单元,且在工作单元振动过度下,将导致系统效率降低或当机风险的提升。

故,如何研发出一种解决方案以改善上述所带来的缺失及不便,实乃相关业者目前刻不容缓的一重要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服务器结构,用以解决先前技术的问题。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服务器结构包含一机箱、一第一单元容纳装置与一第二单元容纳装置。机箱包含一收纳槽与至少一第一卡扣单元。第一卡扣单元固接至收纳槽内。第一单元容纳装置包含一第一壳体、至少一第二卡扣单元、至少一第一定位件与至少一第一减振单元。第一壳体位于收纳槽内,其内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间。第二卡扣单元位于第一壳体上,可移除地扣接第一卡扣单元。第一定位件位于第一容置空间内,用以固定地承载一工作单元。第一减振单元固设于第一壳体上,连接第二卡扣单元,且紧配地触压第一卡扣单元。第二单元容纳装置可移除地结合于第一壳体上,用以固定地承载另一工作单元。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服务器结构中,第一壳体还包含一第一底壳及一第一盖体。第一盖体枢接至第一底壳的一端,用以枢转并覆盖第一底壳,使得第一底壳与第一盖体之间定义出第一容置空间。第二卡扣单元、第一定位件与第一减振单元皆固接于第一底壳面向第一容置空间的一面上。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服务器结构中,第二卡扣单元为一开设于第一底壳上的贯孔。贯孔包含一大孔区与一小孔区。大孔区与小孔区相互接通,且大孔区大于小孔区。第一卡扣单元包含一钉体与一头部。钉体可移动地位于小孔区内。头部位于钉体的末端,大于钉体,且可移除地限位于小孔区内。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服务器结构中,第一减振单元包含一垫体、一锁固部与一夹制部。锁固部位于垫体上,锁固于第一底壳上。夹制部位于垫体的末端,具有一接收凹部。接收凹部与小孔区相互重叠,用以接收并夹合第一卡扣单元的头部。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服务器结构中,第一单元容纳装置包含一破口与一扣合件。破口形成于第一盖体上。扣合件包含一弹片与一凸部。弹片的一端锁固于第一底壳上,凸部位于弹片上,用以可移除地伸入并扣合于破口内。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服务器结构中,第一盖体小于第一底壳。当第一盖体覆盖第一底壳时,第一壳体具有一外露区。外露区接通第一容置空间,用以部分地露出工作单元。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服务器结构中,第一单元容纳装置还包含至少一第三卡扣单元。第三卡扣单元固接至第一盖体上。第二单元容纳装置包含一第二壳体、至少一第四卡扣单元、至少一第二定位件及至少一第二减振单元。第二壳体位于第一壳体上,且内具有一第二容置空间。第四卡扣单元固接至第二壳体上,且可移除地扣接第三卡扣单元。第二定位件位于第二容置空间内,用以固定地承载另一工作单元。第二减振单元固设于第二壳体上,连接第四卡扣单元,且紧配地触压第三卡扣单元。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服务器结构中,第二壳体包含一第二底壳及一第二盖体。第二底壳位于第一盖体上。第二盖体枢接至第二底壳的一端,用以枢转并覆盖第二底壳,使得第二底壳与第二盖体之间定义出第二容置空间。第四卡扣单元、第二定位件与第二减振单元皆固接于第二底壳面向第二容置空间的一面上。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服务器结构中,第一减振单元与第二减振单元分别为一塑胶件、一橡胶件或一硅胶件。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服务器结构包含一机箱与一叠合结构。机箱包含一底板与二隔板。隔板分别位于底板的二相对侧。底板与这些隔板共同定义出一收纳槽。叠合结构包含多个单元容纳装置、一第一减振单元与一第二减振单元。这些单元容纳装置彼此可移除地叠合于底板上,分别用以容置一工作单元。第一减振单元紧配地触压底板与其中一单元容纳装置。第二减振单元紧配地触压其中二单元容纳装置。

如此,透过上述架构,服务器主机的机箱内能够有效容纳大数量的工作单元,且吸收工作单元的振动,以致能够降低导致系统效率降低或当机的风险。

以上所述仅是用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及其产生的功效等等,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细节将在下文的实施方式及相关附图中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

图1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服务器结构的立体图;

图2绘示图1的分解图;

图3A绘示图2的区域M1的局部放大图;

图3B绘示图2的区域M2的局部放大图;

图3C绘示图2的区域M3的局部放大图;以及

图4A与图4B绘示图1的第一卡扣单元扣接第二卡扣单元的连续操作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服务器结构

100:机箱

110:底板

120:隔板

130:收纳槽

140:第一卡扣单元

141:钉体

142:头部

143:底部

200:叠合结构

210:第一单元容纳装置

211:第一壳体

212:第一容置空间

213:第一底壳

214:凹陷部

215:第一盖体

216、217:一面

220:扣合件

221:弹片

222:凸部

223:破口

230:枢轴

240:外露区

250:透气孔

260:第二卡扣单元

261:大孔区

262:小孔区

270:第三卡扣单元

280:第一定位件

300:第一减振单元

310:垫体

320:锁固部

330:夹制部

331:接收凹部

400:第二单元容纳装置

410:第二壳体

411:第二底壳

412:第二盖体

413:枢轴

414:第二容置空间

420:第四卡扣单元

430:第五卡扣单元

440:第二定位件

500:第二减振单元

600:工作单元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M1、M2、M3: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到,在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并非必要的,因此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已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另外,为了便于读者观看,附图中各元件的尺寸并非依实际比例绘示。

图1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服务器结构10的立体图。图2绘示图1的分解图。如图1与图2所示,服务器结构10包含一机箱100与至少一叠合结构200。机箱100包含一底板110与二隔板120。这些隔板120分别位于底板110的二相对侧(例如长侧边),且共同朝上延伸而远离底板110。底板110与这些隔板120共同定义出一收纳槽130。收纳槽130内用以放置服务器的既有电子装置与对应零件等等(图中未示)。机箱100还包含一或多个第一卡扣单元140。这些第一卡扣单元140间隔地分布于底板110上,且这些第一卡扣单元140分别固接于底板110上。

叠合结构200位于收纳槽130内,且叠合结构200可移除地结合于底板110上。叠合结构200包含多个单元容纳装置,例如,相互叠合配置的第一单元容纳装置210与第二单元容纳装置400。然而,在本实用新型中,叠合结构200不限于单元容纳装置的数量。第一单元容纳装置210与第二单元容纳装置400分别用以容纳一工作单元600。工作单元600例如为电路板、主机板、电脑工作站或储存单元等任意选择。

图3A绘示图2的区域M1的局部放大图。图3B绘示图2的区域M2的局部放大图。图3C绘示图2的区域M3的局部放大图。如图2、图3A与图3B所示,第一单元容纳装置210包含一第一壳体211、一或多个第二卡扣单元260、一或多个第三卡扣单元270、一或多个第一定位件280与一或多个第一减振单元300。第一壳体211位于收纳槽130内,例如结合于底板110上。第一壳体211内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间212。第一容置空间212用以容置一工作单元600。第二卡扣单元260位于第一壳体211上,可移除地扣接第一卡扣单元140。第一定位件280位于第一容置空间212内,用以固定地承载上述工作单元600。第一定位件280例如为铜柱,彼此间隔分布,以让工作单元600被锁固及支撑其上。第三卡扣单元270固接至第一壳体211上。第一减振单元300固设于第一壳体211上,连接第二卡扣单元260,且紧配地触压第一卡扣单元140。

第二单元容纳装置400包含一第二壳体410、一或多个第四卡扣单元420、一或多个第二定位件440及一或多个第二减振单元500。第二壳体410位于第一壳体211上,且第二壳体410内具有一第二容置空间414。第二容置空间414用以容置另一工作单元600。第四卡扣单元420固接至第二壳体410上,且可移除地扣接第三卡扣单元270。第二定位件440位于第二容置空间414内,用以固定地承载所述另一工作单元600。第二减振单元500固设于第二壳体410上,连接第四卡扣单元420,且紧配地触压第三卡扣单元270。

须了解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单元容纳装置210与第二单元容纳装置400的外型结构完全相同,故,第二单元容纳装置400背对第一单元容纳装置210的位置亦配置有一或多个第五卡扣单元430(图1),以便第二单元容纳装置400往后能够再与又一单元容纳装置相互接合。

更具体地,如图2、图3A与图3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11还包含一第一底壳213、一第一盖体215与二枢轴230。第一盖体215透过枢轴230枢接至第一底壳213的一端,用以枢转并覆盖第一底壳213,使得第一底壳213与第一盖体215之间定义出第一容置空间212。第二卡扣单元260、第一定位件280与第一减振单元300皆为固接于第一底壳213面向第一容置空间212的一面上。故,当掀开第一盖体215相对第一底壳213转动时,使用者能够方便地将工作单元600安装于第一底壳213上。

更进一步地,第一盖体215的长度小于第一底壳213的长度。故,当第一盖体215覆盖第一底壳213时,使得第一壳体211具有一接通第一容置空间212的外露区240。外露区240用以部分地露出工作单元600,以便使用者操作。

此外,如图2与图3C所示,第一单元容纳装置210包含一破口223与一扣合件220。破口223形成于第一盖体215上。扣合件220包含一弹片221与一凸部222。弹片221的一端锁固于第一底壳213上,例如第一底壳213面向第一容置空间212的内侧。凸部222位于弹片221的一面上,从第一容置空间212伸入破口223内,用以可移除地扣合于破口223内。如此,当第一盖体215覆盖第一底壳213时,凸部222能够从第一容置空间212伸入破口223内,进而可移除地扣合于破口223内。故,第一盖体215能够暂时被限位于第一底壳213上。

再者,第一底壳213与第一盖体215分别更具有多个透气孔250。这些透气孔250不仅有助空气流动,更可减轻第一单元容纳装置210的重量。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A与图3B所示,举例来说,第二卡扣单元260例如为一开设于第一底壳213上的贯孔,贯孔包含一大孔区261与一小孔区262。大孔区261与小孔区262相互接通,且大孔区261大于小孔区262。

在本实施例中,举例来说,第一卡扣单元140例如为凸钉,包含一钉体141、一头部142与一底部143。钉体141可移动地位于小孔区262内。底部143与头部142分别位于钉体141的二相对末端,且底部143固定于底板110上,头部142大于钉体141,且可移除地限位于小孔区262内。

在本实施例中,举例来说,第一减振单元300包含一垫体310、一锁固部320与一夹制部330。垫体310位于第一底壳213面向第一容置空间212的一面216。锁固部320位于垫体310上,且锁固于第一底壳213上。夹制部330位于垫体310的末端,具有一例如呈C字形的接收凹部331。接收凹部331与小孔区262相互重叠。这些第三卡扣单元270间隔地分布于第一盖体215背对第一容置空间212的一面217上,且这些第三卡扣单元270分别固接于第一盖体215上。

在本实施例中,举例来说,第一底壳213面向第一容置空间212的一面216上具有一或多个凹陷部214,且凹陷部214彼此间隔配置。每个第二卡扣单元260形成于其中一凹陷部214的底面,且每个第一减振单元300平放于凹陷部214的底面。

更具体地,如图2、图3A与图3B所示,第二壳体410包含一第二底壳411、一第二盖体412与二枢轴413。第二底壳411位于第一盖体215上。第二盖体412透过枢轴413枢接至第二底壳411的一端,用以枢转并覆盖第二底壳411,使得第二底壳411与第二盖体412之间定义出第二容置空间414。第四卡扣单元420、第二定位件440与第二减振单元500皆固接于第二底壳411面向第二容置空间414的一面上。

图4A与图4B绘示图1的第一卡扣单元140扣接第二卡扣单元260的连续操作示意图。如图4A所示,当第一卡扣单元140开始扣接第二卡扣单元260时,第一卡扣单元140的头部142穿过大孔区261,使得第一卡扣单元140的钉体141可移动地位于大孔区261内;接着,朝第一方向D1移动第一壳体211(即贯孔),使得第一卡扣单元140的头部142相对地被接收并夹合于第一减振单元300的接收凹部331内,让第一减振单元300紧配地触压第一卡扣单元140的头部142,进而吸收第一单元容纳装置210于机箱100内所生成振动。故,借此保护第一单元容纳装置210内的工作单元600。反之,当第一减振单元300朝第二方向D2移动,使得第一卡扣单元140的头部142移出第一减振单元300的接收凹部331时,第一单元容纳装置210可从机箱100上移除。

在本实施例中,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第一卡扣单元140与第三卡扣单元270的外型结构完全相同、第二卡扣单元260与第四卡扣单元420的外型结构完全相同、第一减振单元300与第二减振单元500的外型结构完全相同;第三卡扣单元270与第四卡扣单元420的结合方式与第一卡扣单元140与第二卡扣单元260的结合方式相同,且第二减振单元500与第三卡扣单元270的结合方式与第一减振单元300与第一卡扣单元140的结合方式相同,故,在此不再加以赘述。此外,第一减振单元300与第二减振单元500分别为一塑胶件、一橡胶件或一硅胶件。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第一减振单元300与第二减振单元500的材料种类。

须了解到,广义来说,由于第二减振单元500紧密地锁固于第二底壳411上,且紧配地触压第三卡扣单元270,第二减振单元500紧配地触压第一单元容纳装置210与第二单元容纳装置400,进而吸收第一单元容纳装置210与第二单元容纳装置400于机箱100内所生成振动。故,借此保护第一单元容纳装置210与第二单元容纳装置400内分别的工作单元600。

如此,透过上述架构,服务器主机的机箱内能够有效容纳大数量的工作单元,且吸收工作单元的振动,以致能够降低导致系统效率降低或当机的风险。

最后,上述所揭露的各实施例中,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皆可被保护于本实用新型中。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设计图

服务器结构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1106804.4

申请日:2019-07-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TW

国家/省市:71(台湾)

授权编号:CN209895272U

授权时间:20200103

主分类号:G06F1/18

专利分类号:G06F1/18

范畴分类:40B;

申请人:勤诚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勤诚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中国台湾新北市中和区建一路150号15楼

发明人:张原诚

第一发明人:张原诚

当前权利人:勤诚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徐金国

代理机构:11006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服务器结构论文和设计-张原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