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通信融合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军民通信融合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身份证号:42060219831225xxxx

摘要:将经济社会发展和我国国防建设相结合的高效手段就是军民融合,这是我国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而此项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军民通信融合,它的实质就是要在最大程度上突破信息资源利用的限制,使军民通信良性互动成为现实,实现双赢甚至多赢。本篇对我国军民通信融合方式的进步和演变做出总结,阐明了现今存在与军民通信融合式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此作为依据提出了改善情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军民通信融合;回顾发展;解决方法

军民通信融合式发展是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和国防建设情况确立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人民军队提高战争潜力和生成作战能力的有效实际举措。现在我国已经迈进了二十一世纪的新时代和新阶段,军民融合的重大战略决策要尽快在我军通信建设中生根发芽,坚持“以利用民间已有资源为主,以国家原有经济科技发展体系为基础”的原则,向国民经济体系的大家庭中加入军事通信这一新成员,乘着地方通信发展的东风,使我国的军队通信事业不断成长,创建低投入、高产出的军民通信融合的高效发展模式。

一、军民通信融合式发展的实际应用

1.军队是战争年代建设军民通信的主力

我国的革命战争主要为武装革命斗争,因此奠定了军队在革命战争时期军民通信建设中的主力地位。以抗日战争时期为例,军委三局的任务是保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中央军委党政军之间的畅通联络,出于这个需求,以延安电信局为中心枢纽,组建了包括延安电信局在内的共九个通信站点,而延安电信局发挥建设和管理各边区政府部门的通信。从这个时候开始,军事通信与民用通信逐渐分别独立发展,成为两个不同的通信系统。在1945-1949年期间,为了适应不同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作战需求,更好地与国民党反动势力进行强有力的对抗,军委三局建立了负责党中央通信的中央战略通信组织、负责中央军委通信的战区通信组织和负责根据地政府通信的地方通信组织。这三个通信组织的建立,是人民解放军战胜国民党反动势力、建立新中国的得力战友。

2.军民通信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协调快速发展

建国后,为了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更好地贴近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各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中共中央决定,将党、政府和军队的通信进行分系统建设,并为此建立了国家邮电部和军委通信部,由国家电信网(即一个公用电信网)以及军队和铁路通信网(即两个专用电信网)组成国家通信网。根据军队的规范制度,在建设有线电通信问题上,只要是邮电系统已建架空明线并且有空线为的只能遵循规定租杆挂线,严格禁止在再立新杆路,如果需要自行建设,必须要同时满足军队有实际需求、邮电部门并未架设线路这两个条件。这一规定的实际执行在1950年的军事长途干线网的建设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军队通过于长途干线上加挂铁线以及自建的方式,在邮电部的工作配合下从北京至南京、上海、满洲里、广州这几个城市的途中完成了对长途干线网的建设。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中央为了更好地指挥志愿军的作战,军委总部和邮电部赶在志愿军入朝前完成了入朝通信线路的架设,为国内对前线提供战略支持和进行有序指挥提供了技术保障,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战略和技术贡献。由于海陆空三军各自具有通信特点,因此在无线电台通信网络的建设过程中,邮电部门专门为三军分别设定了无线电台配置的程式和数量,建立了专用的无线电短波通信系统,并且将其与各自的总部领导机关对应连线。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出于灵活应对我国国内实际状况和国际形势的需求,我国决定加强战备,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积极带领下,以军队为主要负责管理主体,对军用以及党政机关的地下指挥所进行无线电短波收发电信台设施配套。正是因为党中央的带领和军民的共同努力,在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的条件下,我国的各个大中城市、各个边防哨卡、各个战略方向才有了自己的通信网络。这些由中华民族儿女不畏艰辛建设起来的通信网络,为当时党中央的指挥、人民军队的作战任务和我国的国防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

二、目前实际存在于军民通信融合式发展中的问题

1.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军民分离的管理体制问题

基于我国的社会性质和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我国在建国初期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受此影响,我国的军民通信形成了管理体制上的分离,使得军民沟通之间形成了鸿沟,不但阻碍了军民通信融合式发展的建设进程,更是因为重复投资到已有的科研项目上导致了国家科研经费的不必要浪费。管理机制上的相互分离、军工行业的垄断是军民通信管理体制不能完全适应当今发展需求的两个重要原因,军用部门和民用部门相对独立,关联较少,甚至有些部门之间毫无关系,再加上军用行业的垄断性和封闭性,造成了军用通信部门的消极性。在军民通信融合式发展的趋势下,军用部门和民用部门应该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形成一个信息资源共同体,共同推进管理体制的根本性改革,加快推进军民通信融合式发展的建设进程。

2.军民通信融合式发展的统筹规划不足

军民通信融合式发展是一项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伟大工程,必须在高层权威机构决策后,制定统一可行的实施战略,在各级政府和军队管理部门的配合下切实推进。决策和规划是行动的指南针,对军民通信融合式发展的全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的军民通信融合式发展战略具有协调性,并非长期战略[2]。军民通信融合式发展的组织协调制度不完善、军民通信发展不平衡是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3]。

三、推进军民通信融合式发展的对策

1.用高效科学的体制领导和协调通信系统

在如今的军民通信融合式发展实际状况下,当务之急是确立军民通信融合的全国性发展体制,打破军民分离、各成一体的局面。首先要从国家层面抓起,建立国家性的领导和协调体制,增强军民通信融合式发展的规划合理性和灵活性,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再者就是要填补地方性的军民通信融合式发展存在的漏洞,完善相关法制法规。中央决策,地方落实,将工作融合统一,便于管理。

2.注重顶层设计质量,做好统筹规划工作

军民通信融合式发展是一项全国参与的战略任务,需要立足实际,着眼未来,统筹兼顾,着眼全局。军事机关必须要发挥在任务执行中的“领头羊”作用,主动协助地方的经济通信建设,而地方党政机关也要做好相关的配合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齐心协力,推动我国军民通信融合式发展的建设,为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曾昭兴,曾占平.军民合建军事通信探索[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7:199-124.

[2]王永波,宋康,李海广.推进军民融合式通信建设三策[J].通信指挥学院学报,2018,(3):38.

[3]李庆俊.军民融合科学发展把军队信息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J].数字国防,2018(2):3-4.

标签:;  ;  ;  

军民通信融合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