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配送装置论文和设计-范聚吉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转配送装置,其包括工作转盘、驱动件、配气组件以多个吸嘴组件;配气组件包括自下而上顺序布置且彼此间密封连接的底层配气盘、中间配气盘和顶层配气盘,底层配气盘具有多个底层气体通道,中间配气盘具有多个中间气体通道,顶层配气盘具有多个顶层气体通道,底层配气盘、中间配气盘固定安装在工作转盘上,并能够随工作转盘一同转动,顶层配气盘下压在中间配气盘上,且能够相对中间配气盘转动。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配送装置在工作转盘转动的静止及转动过程中,各吸嘴组件均能通过配气组件与气源装置相连,从而保证吸嘴组件对工件的吸附,整体结构得到了简化得到了简化,组装方便,降低了维修成本。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旋转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一中心轴线的工作转盘、使所述工作转盘绕所述中心轴线转动的驱动件、配气组件以及沿所述工作转盘的周向呈等间距布置在所述工作转盘上的多个吸嘴组件;所述配气组件包括自下而上顺序布置且彼此间密封连接的:底层配气盘,沿着所述中心轴线延伸并与所述工作转盘同轴且连接固定,所述底层配气盘具有多个底层气体通道,多个所述底层气体通道沿所述底层配气盘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底层配气盘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底层气体通道相连的多个底层管接头,多个底层管接头与多个吸嘴组件分别一一对应;中间配气盘,沿着所述中心轴线延伸并与所述底层配气盘同轴且连接固定,所述中间配气盘具有多个中间气体通道,多个所述中间气体通道沿所述中间配气盘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中间气体通道与多个所述底层气体通道分别一一对应;以及顶层配气盘,沿着所述中心轴线延伸,所述顶层配气盘与所述中间配气盘同轴且两者能够相对转动,所述顶层配气盘具有多个顶层气体通道,多个所述顶层气体通道沿所述顶层配气盘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顶层配气盘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连通顶层气体通道与气源装置的多个顶层管接头;多个所述顶层气体通道与多个所述中间气体通道分别一一对应。

设计方案

1.一种旋转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一中心轴线的工作转盘、使所述工作转盘绕所述中心轴线转动的驱动件、配气组件以及沿所述工作转盘的周向呈等间距布置在所述工作转盘上的多个吸嘴组件;所述配气组件包括自下而上顺序布置且彼此间密封连接的:

底层配气盘,沿着所述中心轴线延伸并与所述工作转盘同轴且连接固定,所述底层配气盘具有多个底层气体通道,多个所述底层气体通道沿所述底层配气盘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底层配气盘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底层气体通道相连的多个底层管接头,多个底层管接头与多个吸嘴组件分别一一对应;

中间配气盘,沿着所述中心轴线延伸并与所述底层配气盘同轴且连接固定,所述中间配气盘具有多个中间气体通道,多个所述中间气体通道沿所述中间配气盘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中间气体通道与多个所述底层气体通道分别一一对应;以及

顶层配气盘,沿着所述中心轴线延伸,所述顶层配气盘与所述中间配气盘同轴且两者能够相对转动,所述顶层配气盘具有多个顶层气体通道,多个所述顶层气体通道沿所述顶层配气盘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顶层配气盘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连通顶层气体通道与气源装置的多个顶层管接头;多个所述顶层气体通道与多个所述中间气体通道分别一一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顶层管接头通过电磁阀与所述气源装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配气盘连接有升降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所述顶层配气盘沿着所述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相对中间配气盘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工作转盘连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转盘上形成有至少一组通孔组,至少一组所述通孔组包括沿所述工作转盘的周向呈等间距布置且位于所述底层配气盘外周的多个通孔,每个通孔的圆心均位于与中心轴线同心的圆环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旋转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组件包括:

吸嘴导向架,固定在所述工作转盘上;

吸嘴导向杆,以能够相对所述吸嘴导向架在平行于所述中心轴线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吸嘴导向架上,所述吸嘴导向杆具有导向气槽,所述吸嘴导向杆的侧壁上形成有与所述导向气槽连通的第一导向气口,所述吸嘴导向杆的底端上形成有与所述导向气槽连通的第二导向气口;

中空的吸嘴部件,用以吸取工件,所述吸嘴部件连接在所述吸嘴导向杆的底端;

夹块部件,将所述吸嘴部件与所述吸嘴导向杆连接固定;

导向结构,设置在所述吸嘴导向杆与所述吸嘴导向架之间,并用于引导二者移动;

通气接头,用以通过一气体管道与所述底层管接头相连;

通气块,具有通气槽,所述通气槽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通气块的侧壁上形成供所述通气接头插入的第一通气口,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通气块的底端上形成有供所述吸嘴导向杆的顶端置入的第二通气口;以及

压缩弹簧,其两端分别抵顶于所述通气块和所述吸嘴导向架;

所述通气接头的内部、所述通气槽、导向气槽和所述吸嘴部件的内部顺序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组件包括: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套设在所述吸嘴导向杆上的滚珠滑套和套设在所述滚珠滑套上的滑套外筒,所述滑套外筒固定在所述吸嘴导向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块部件包括两个相对而设的夹持臂部,两个所述夹持臂部通过夹持连接件以将所述吸嘴部件和所述吸嘴导向杆保持。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块部件上设置有限位杆,所述吸嘴导向架上开设有供所述限位杆的一端置入的限位槽。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导向杆上套设有防尘圈。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转配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各类半导体器件,在装入载带前都需要经过方向辨别、换向、电性参数测试、表面打标,视觉引脚检测,分料盒处理等步骤,半导体器件在各步骤之间的输送,主要是通过配送装置来实现的。

传统的配送装置,包括在中间旋转的主转盘,以使半导体器件进行工位与工位之间的运输,在主转盘的外周边上固定有若干吸嘴,吸嘴用于吸取与释放半导体器件。然而,由于每个吸嘴的抽气是通过穿设于主转盘中心的中空的定子管件,来连通外部气压源来实现的,定子管件的内部分别与各吸嘴相连,故,难以在某一工位上对半导体器件的吸取或释放进行控制,主转盘机构控制难度加大,动作较多不易完成,此外,频繁接触造成部分半导体器件外表面产生刮伤破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配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配送装置结构复杂,组装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旋转配送装置,其包括具有一中心轴线的工作转盘、使所述工作转盘绕所述中心轴线转动的驱动件、配气组件以及沿所述工作转盘的周向呈等间距布置在所述工作转盘上的多个吸嘴组件;所述配气组件包括自下而上顺序布置且彼此间密封连接的:

底层配气盘,沿着所述中心轴线延伸并与所述工作转盘同轴且连接固定,所述底层配气盘具有多个底层气体通道,多个所述底层气体通道沿所述底层配气盘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底层配气盘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底层气体通道相连的多个底层管接头,多个底层管接头与多个吸嘴组件分别一一对应;

中间配气盘,沿着所述中心轴线延伸并与所述底层配气盘同轴且连接固定,所述中间配气盘具有多个中间气体通道,多个所述中间气体通道沿所述中间配气盘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中间气体通道与多个所述底层气体通道分别一一对应;以及

顶层配气盘,沿着所述中心轴线延伸,所述顶层配气盘与所述中间配气盘同轴且两者能够相对转动,所述顶层配气盘具有多个顶层气体通道,多个所述顶层气体通道沿所述顶层配气盘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顶层配气盘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连通顶层气体通道与气源装置的多个顶层管接头;多个所述顶层气体通道与多个所述中间气体通道分别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其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顶层管接头通过电磁阀与所述气源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顶层配气盘连接有升降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所述顶层配气盘沿着所述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相对中间配气盘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为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工作转盘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转盘上形成有至少一组通孔组,至少一组所述通孔组包括沿所述工作转盘的周向呈等间距布置且位于所述底层配气盘外周的多个通孔,每个通孔的圆心均位于与中心轴线同心的圆环上。

进一步地,所述吸嘴组件包括:

吸嘴导向架,固定在所述工作转盘上;

吸嘴导向杆,以能够相对所述吸嘴导向架在平行于所述中心轴线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吸嘴导向架上,所述吸嘴导向杆具有导向气槽,所述吸嘴导向杆的侧壁上形成有与所述导向气槽连通的第一导向气口,所述吸嘴导向杆的底端上形成有与所述导向气槽连通的第二导向气口;

中空的吸嘴部件,用以吸取工件,所述吸嘴部件连接在所述吸嘴导向杆的底端;

夹块部件,将所述吸嘴部件与所述吸嘴导向杆连接固定;

导向结构,设置在所述吸嘴导向杆与所述吸嘴导向架之间,并用于引导二者移动;

通气接头,用以通过一气体管道与所述底层管接头相连;

通气块,具有通气槽,所述通气槽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通气块的侧壁上形成供所述通气接头插入的第一通气口,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通气块的底端上形成有供所述吸嘴导向杆的顶端置入的第二通气口;以及

压缩弹簧,其两端分别抵顶于所述通气块和所述吸嘴导向架;

所述通气接头的内部、所述通气槽、导向气槽和所述吸嘴部件的内部顺序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吸嘴组件包括: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套设在所述吸嘴导向杆上的滚珠滑套和套设在所述滚珠滑套上的滑套外筒,所述滑套外筒固定在所述吸嘴导向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夹块部件包括两个相对而设的夹持臂部,两个所述夹持臂部通过夹持连接件以将所述吸嘴部件和所述吸嘴导向杆保持。

进一步地,所述夹块部件上设置有限位杆,所述吸嘴导向架上开设有供所述限位杆的一端置入的限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吸嘴导向杆上套设有防尘圈。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配送装置,其包括工作转盘、驱动件、配气组件以多个吸嘴组件;配气组件包括自下而上顺序布置且彼此间密封连接的底层配气盘、中间配气盘和顶层配气盘,底层配气盘具有多个底层气体通道,中间配气盘具有多个中间气体通道,顶层配气盘具有多个顶层气体通道,底层配气盘、中间配气盘固定安装在工作转盘上,并能够随工作转盘一同转动,顶层配气盘下压在中间配气盘上,且能够相对中间配气盘转动,这样,在工作转盘转动的静止及转动过程中,各吸嘴组件均能通过配气组件与气源装置相连,从而保证吸嘴组件对工件的吸附,整体结构得到了简化,组装方便,降低了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转配送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转配送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转配送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配气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配气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配气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B面的剖视图;

图8为图3中A-A面的剖视图;

图9为图8中C部的放大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嘴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嘴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旋转配送装置 200:工件

10:工作转盘 11:通孔组

111通孔 20驱动件

30:配气组件

31:底层配气盘 311:底层气体通道

32:中间配气盘 321:中间气体通道

33:顶层配气盘 331:顶层气体通道

34:底层管接头 35:顶层管接头

40:吸嘴组件 401:吸嘴导向架

402:吸嘴导向杆 403:吸嘴部件

404:夹块部件 405:导向结构

406:通气接头 407:通气块

408:压缩弹簧 402a:导向气槽

402b:第一导向气口 402c:第二导向气口

404a:夹持臂部 409:夹持连接件

410:吸嘴垫块 407a:通气槽

407b:第一通气口 407c:第二通气口

411:气块连接件 412:滚珠滑套

413:滑套外筒 414:弹簧垫圈

415:限位杆 401a:限位槽

416:防尘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如图1至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旋转配送装置100,其包括具有一中心轴线(图示的S轴线)的工作转盘10、使工作转盘10绕中心轴线转动的驱动件20、配气组件30以及沿工作转盘10的周向呈等间距布置在工作转盘10上的多个吸嘴组件40;配气组件30包括自下而上顺序布置且彼此间密封连接的底层配气盘31、中间配气盘32和顶层配气盘33。底层配气盘31沿着中心轴线延伸并与工作转盘10同轴且连接固定,底层配气盘31具有多个底层气体通道311,多个底层气体通道311沿底层配气盘31的周向间隔设置,底层配气盘31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底层气体通道311相连的多个底层管接头34,多个底层管接头34与多个吸嘴组件40分别一一对应;中间配气盘32沿着中心轴线延伸并与底层配气盘31同轴且连接固定,中间配气盘32具有多个中间气体通道321,多个中间气体通道321沿中间配气盘32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中间气体通道321与多个底层气体通道311分别一一对应;顶层配气盘33沿着中心轴线延伸,顶层配气盘33与中间配气盘32同轴且两者能够相对转动,顶层配气盘33具有多个顶层气体通道331,多个顶层气体通道331沿顶层配气盘33的周向间隔设置,顶层配气盘33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连通顶层气体通道331与气源装置(图未示)的多个顶层管接头35;多个顶层气体通道331与多个中间气体通道321分别一一对应。

上述的旋转配送装置100,在工作转盘10转动的静止及转动过程中,各吸嘴组件40均能通过配气组件30与气源装置相连,从而保证吸嘴组件40对工件200的吸附,整体结构得到了简化,组装方便;此外,被吸嘴组件40吸取的工件200能够轻松掉落到所需的转动工位中,再由其他的运动部件输送走,且驱动件20的功率需求低,转动惯性小,这样一来,就会避免因撞击所产生的工件200刮伤破损等问题出现,同时不会产生对全部的吸嘴组件40都需进行送气动作,当中间配气盘32磨损时可以调整配顶层配气盘33防止漏气。

参见图1至8,转配送装置包括工作转盘10、驱动件20、配气组件30以及吸嘴组件40,该工作转盘10和驱动件20支撑在平台(图未示)上,配气组件30通过气体管道(图未示)分别与气源装置(图未示)和吸嘴组件40连接,这样,通过气源装置的控制,使吸嘴组件40吸取工件200,并在驱动件20的驱动下,被吸取的工件200随工作转盘10转动,以旋转至各工位处进行对应的加工和检测,在本实施例中,工件200为但不局限于半导体芯片。

参见图1至3,工作转盘10具有一中心轴线(图示的S轴线),驱动件20使工作转盘10绕中心轴线转动,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20固定安装在平台(图未示)上,驱动件20为但不局限于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电机轴与工作转盘10连接固定。

从图1至3可以看出,工作转盘10上形成有通孔组11,通孔组11包括沿工作转盘10的周向呈等间距布置且位于底层配气盘31外周的多个通孔111,每个通孔111的圆心均位于与中心轴线同心的圆环上。在本实施例中,通孔组11的数量为但不局限于两组,两组通孔组11在工作转盘10的径向上间隔布设,其中一组中的各通孔111的圆心构成的圆环与另一组中的各通孔111的圆心构成的圆环为同心环,容易理解的是,在工作转盘10上形成多个通孔111,能够在保证尺寸规格及强度的条件下,减少工作转盘10的重量,节省制作成本,并便于拆装。

参见图4至8,配气组件30包括自下而上顺序布置且彼此间密封连接的底层配气盘31、中间配气盘32和顶层配气盘33,底层配气盘31、中间配气盘32、顶层配气盘33、工作转盘10为同轴设置,底层配气盘31、中间配气盘32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安装在工作转盘10上,并能够随工作转盘10一同转动,其中,底层配气盘31位于中间配气盘32与工作转盘10之间,顶层配气盘33下压在中间配气盘32上,且能够相对中间配气盘32转动。

请继续参见图4至8,吸嘴组件40固定安装在工作转盘10的外周,在本实施例中,吸嘴组件40的数量为但不局限于十八个,十八个吸嘴组件40沿工作转盘10的周向呈等间距布置,也就是说该工作转盘10具有十八个转动工位。底层配气盘31沿着工作转盘10的中心轴线延伸,底层配气盘31具有底层气体通道311,底层气体通道311的数量为但不局限于十八个,十八个底层气体通道311沿底层配气盘31的周向间隔设置,底层配气盘31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底层气体通道311相连的底层管接头34,底层管接头34的数量为但不局限于十八个,十八个底层管接头34与十八个吸嘴组件40分别一一对应对齐设置,各底层管接头34通过气体管道(图未示)与对应的各吸嘴组件40连接。中间配气盘32沿着工作转盘10的中心轴线延伸,中间配气盘32具有中间气体通道321,中间气体通道321的数量为但不局限于十八个,十八个中间气体通道321沿中间配气盘32的周向间隔设置,十八个中间气体通道321与十八个底层气体通道311分别一一对应对齐设置,各中间气体通道321与对应的各底层气体通道311连通。顶层配气盘33沿着工作转盘10的中心轴线延伸,顶层配气盘33具有顶层气体通道331,顶层气体通道331的数量为但不局限于十八个,十八个顶层气体通道331沿顶层配气盘33的周向间隔设置,顶层配气盘33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连通顶层气体通道331与气源装置的顶层管接头35;顶层管接头35的数量为但不局限于十八个,十八个顶层气体通道331与十八个中间气体通道321分别一一对应,每个顶层管接头35分别通过一气体管道(图未示)与气源装置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气源装置的抽真空作用下,各顶层气体通道331、与该顶层气体通道331连通的各中间气体通道321、各底层气体通道311及各吸嘴组件40内部的气体被气源装置抽出,从而将工件200吸附在吸嘴组件40上,而在驱动件20驱动工作转盘10,以带动吸嘴组件40、底层配气盘31、中间配气盘32相对顶层配气盘33转动时,吸嘴组件40转动至任意转动工位处,每个吸嘴组件40均通过底层配气盘31、中间配气盘32与顶层配气盘33的各对应的顶层气体通道331相连通,即吸嘴组件40能够吸取工件200并随工作转盘10在各转动工位之间任意转动。

特别的是,对于需要下料的转动工位,在该转动工位所对应的顶层管接头35与气源装置之间设置电磁阀(图未示),电磁阀可以是现有技术中能够实现破真空的一切破真空电磁阀,在工件200转动至下料的转动工位处时,通过电磁阀来控制该顶层管接头35所连通的顶层气体通道331与外部大气导通,从而使吸嘴部件形成破真空,从而消除对工件200的吸取。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顶层配气盘33连接有升降驱动机构(图未示),用以驱动顶层配气盘33沿着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相对中间配气盘32移动。该升降驱动机构通过机架(图未示)固定在顶层配气盘33上方,升降驱动机构为但不局限于电机机构,容易理解的是,通过升降驱动机构,将顶层配气盘33下压在中间配气盘32上并与中间配气盘32密封连接,在两者之间因磨损而出现间隙时,升降驱动机构能够使顶层配气盘33进行一步向下移动,以密封顶层配气盘33与中间配气盘32之间的间隙,从而保证工作的可靠性,结构稳定性更高。

参见图8至11,吸嘴组件40包括吸嘴导向架401、吸嘴导向杆402、中空的吸嘴部件403、夹块部件404、导向结构405、通气接头406、通气块407和压缩弹簧408。在本实施例中,吸嘴导向杆402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安装在工作转盘10的外周上,吸嘴导向杆402以能够相对吸嘴导向架401在平行于中心轴线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安装在吸嘴导向架401上,吸嘴导向杆402具有导向气槽402a,吸嘴导向杆402的侧壁上形成有与导向气槽402a连通的第一导向气口402b,吸嘴导向杆402的底端上形成有与导向气槽402a连通的第二导向气口402c。中空的吸嘴部件403用以吸取工件200,吸嘴部件403连接在吸嘴导向杆402的底端。夹块部件404将吸嘴部件403与吸嘴导向杆402连接固定,夹块部件404包括两个相对而设的夹持臂部404a,两个夹持臂部404a通过如螺钉等夹持连接件409以将吸嘴部件403和吸嘴导向杆402保持,夹块部件404与吸嘴导向架401之间设置有吸嘴垫块410。导向结构405设置在吸嘴导向杆402与吸嘴导向架401之间,并用于引导二者移动;通气接头406用以通过气体管道(图未示)与底层管接头34相连,通气块407具有通气槽407a,通气槽407a的一端延伸至通气块407的侧壁上形成供通气接头406插入的第一通气口407b,另一端延伸至通气块407的底端上形成有供吸嘴导向杆402的顶端置入的第二通气口407c,吸嘴导向杆402插入后,通过如螺钉等气块连接件411将吸嘴导向杆402与通气块407锁紧固定。压缩弹簧408两端分别抵顶于通气块407和吸嘴导向架401;通气接头406的内部、通气槽407a、导向气槽402a和吸嘴部件403的内部顺序连通。值得一提的是,在对应的上下料的工位上,于吸嘴组件40的上方设置有下压驱动机构(图未示),该下压驱动机构向下推顶通气块407,通气块407带动吸嘴导向杆402、夹块部件404及吸嘴部件403向下移动,并压缩该压缩弹簧408;在下压驱动机构的下压力消除后,压缩弹簧408推顶通气块407向上复位。

参见图8至11,在本实施例中,导向结构405包括套设在吸嘴导向杆402上的滚珠滑套412和套设在滚珠滑套412上的滑套外筒413,滑套外筒413固定在吸嘴导向架401上,这样,能够对吸嘴导向杆402的移动进行引导,以保证吸嘴导向杆402上下移动的稳定性,并减少吸嘴导向杆402与吸嘴导向架401之间的摩擦。

参见图8至11,在本实施例中,吸嘴导向架401上设置有弹簧垫圈414,压缩弹簧408两端分别抵顶于通气块407和弹簧垫圈414,这样,能够方便对压缩弹簧408的定位和固定。

参见图8至11,在本实施例中,夹块部件404上设置有限位杆415,吸嘴导向架401上开设有供限位杆415的一端置入的限位槽401a,这样,能够限制夹块部件404的转动,以提高吸嘴导向杆402上下移动的精准度。

参见图8至11,在本实施例中,吸嘴导向杆402上套设有防尘圈416,这样,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吸嘴导向杆402的防尘效果,使吸嘴组件40的结构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旋转配送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76894.3

申请日:2018-12-2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740154U

授权时间:20191206

主分类号:B65G47/90

专利分类号:B65G47/90

范畴分类:申请人:深圳市深科达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市深科达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征程二路2号B栋第二层

发明人:范聚吉;林广满

第一发明人:范聚吉

当前权利人:深圳市深科达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李艳丽

代理机构:44414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旋转配送装置论文和设计-范聚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