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萍:次生舆情的正负效应与有效应对论文

罗萍:次生舆情的正负效应与有效应对论文

【摘要】次生舆情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客观现实,我们应本着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科学态度,保证自媒体次生舆情的健康发展:既要尊重宪法赋予的个人言论自由,又要引导民众注重社会责任;既要追求原生舆情的准确如实报道,又要注重维护网络次生舆情的良性发展;既要进一步通过他治完善专门法律,又要通过自治净化媒体平台的舆情环境。

【关键词】自媒体环境 原生事件 次生舆情

自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微视频、论坛等释放了公众的话语权,为公众参与公共事件讨论、自由表达个人意见提供了便利,成为推动网络舆情发展和演变的主要场域。“次生舆情”纳入舆情研究与监测范畴,源于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在2015年出版的《网络舆情分析教程》。该教程首次明确了“次生舆情”的内涵,准确概括了次生舆情发生和演变的过程,为研究自媒体舆情现象奠定了基础。

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有助于增强农业国内国际竞争优势。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强化农业品牌建设是提升农业国内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出路。当前卧龙区成为北京、上海、香港等发达城市的供菜基地,卧龙区的艾草产业和月季产业已大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从而向国内国际市场展现出强大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业品牌建设魅力。

次生舆情的积极效应、负面效应与危机效应

次生舆情是在新媒体环境中以原生事件议题为基础和诱因,再生和演化的新舆情。一个原生事件议题可以导致多个次生舆情,新舆情既可以继续指向原生事件,也可以旁及或引发其他事件。次生舆情的热度有时超过原生舆情,改变舆论演化的原有方向。次生舆情的发展会导致正负两方面的效应。

积极效应是修正原生议题,推动事件的解决和良性发展。原生舆情如存在疑点或不合理之处、事件处置缺位或事实真相模糊等情况,会引起人们的质疑,导致各种次生议题爆发。这一方面有助于原生舆情信息的补充和曝光,使原生舆情获得进一步修正的机会,推动舆情回归事实真相,顺利解决问题,稳定社会舆论。如2018年5月河南“王凤雅事件”中,微信公众号“有槽”发布《王凤雅小朋友之死》的文章引爆了“王风雅父母诈捐”的舆论事件,后经县公安局等各方回应,原生舆情出现反转——在网友向王风雅父母道歉后,带来“网络众筹平台的风控管理”“社会诚信”等良性次生议题讨论。

负面效应是非理性情绪蔓延,引发网络暴力。自媒体将各种同质或异质的群体聚合在该平台上,并为其提供类似信息搜集和网址链接,在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导致“信息窄化”,结果是人们极易被煽动,非理性的情绪容易扩散开来,谣言、谎言、极端言论等充斥其中;同时,自媒体通过技术赋权的方式,使普通网民获得监督政府及公众人物的权利,一旦政府或公众人物不当言行被网民关注,便会无限放大,甚至产生报复性人肉搜索,使舆情走向朝难以逆转的方向发展。如2018年11月18日,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2018学习力大会”中关于“女性堕落”的言论在各大自媒体平台引发争议,当事人在微博致歉后,又引发关于其个人经历、高学历非高素养等一系列难以预见的次生舆情话题。

次生舆情的产生和发展,是公民言论自由的积极体现。然而,自媒体平台把关人的缺失、不可控的言论自主化、个性化的舆情环境、对原生事件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令当事主体措手不及,也给公众舆论的引导带来挑战。

传播速度呈指数级裂变态势。原生舆情已有的信息传播渠道和受众基础为次生舆情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次生舆情可以直接利用这些条件进行传播扩散;同时,媒体平台的多样性和信息传播的叠加、分化等特征,特别是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中点对点、点对面、面对面的信息传播链条的建立,致使当传播链条中某个节点对次生舆情关注并传播、分享时,其他节点随即关注到该事件的存在,并可能产生一致的传播、分享行为,信息传播速度便成指数级裂变。

议题主要涉及民众生命与财产等利益,因而极易引起恐慌。利益关系决定网民的话语表达和态度倾向,他们易于接受和传播与本身兴趣、情绪、利益、价值观等趋同的信息,而对与兴趣、价值观、利益不一致的信息则选择性失语。在由普通草根网民构成受众主体的自媒体平台中,普通民众利益代表优势意见的绝大多数,当人们看到自己的观点得到更多的支持,变得有说服力了,就不再那么小心翼翼,会公开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而当自己的观点与意见环境不一致或相反时,便会因为“恐惧孤立”心理而趋于附和优势意见或变得“沉默”,最终导致代表普通民众利益的强势意见声音越来越大,弱势声音越来越小的“沉默的螺旋”效应。

次生舆情在议题内容、传播速度和发展走向上的新特点

Danu能够诱导HepG2细胞凋亡,呈浓度和时间依赖。Danu作用细胞24 h后,0.1 μmol组及0.5 μmol组的总凋亡率分别为10.8%和12.0%,显著高于对照组(4.9%)。0.5 μmol Danu作用24、48、72 h后,实验组的凋亡率分别为3.9%、4.1%和11.4%,和对照组(1.1%)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图5)。

2)注重提水设备的产业化、系列化发展。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通过产业化运作,可以加快产品质量的提高。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牧民需要,根据牧区各地井深、出水量不同,提水设备要进行系列化研究。同时,做好产品的售后服务和新型储能设备的研发工作。

形成和演变呈现多向性。舆论主体随着事态的发展变得不可确定,事件发生的利害各方都有可能随着事件影响的扩大而被牵涉其中。另外,自媒体使普通网民能够便利行使民主监督权利,为他们提供了左右舆情走向的机会。

所以,当“次生舆情灾害”发生时,如果应对和处置不及时、不恰当,会带来新的甚至更大的舆情危机;当次生舆情的发展对事件主体或公共利益起到“辨明事实”、推动事件“真相大白”的作用时,辅之以积极的引导,就会产生良性、健康的作用。

危机效应是引发政府公信力危机,转移舆情发展走向。自媒体的发展使信息传播主体进一步多元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长期以来占垄断地位的传统媒体,使专业媒体垄断传播权、话语权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自媒体的自我赋权能力进一步挑战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威,部分主流媒体在汇报选题、搜集资料时对自媒体话语空间产生依赖,并主动参与自媒体环境中的热点议题讨论,推动了原生舆情议题方向转化,导致次生舆情产生。

引发次生舆情的原因主要有:因为事件本身相关信息未被挖掘出来或一定程度的知情不报,导致信息上的不透明,致使公众舆论情绪不满和积压;涉事主体回应不当,如“不清楚”等敷衍或卸责之类言论,或是处置不当等行为。次生舆情形式丰富多样,伴随着众多受众意见的参与和对主体事件的深挖,各方的意见相互交汇、叠加,导致原生舆情发生裂变和延伸。

政府部门和主流媒体要有效改进舆情引导方式

对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件,特别是涉及老百姓生命、财产及安全的事件,政府部门要尽量披露、不要掩盖事实,否则,一旦次生舆情产生就很难控制。当舆情事件爆发时,主流媒体官方账号应充分发挥把关人的作用,积极主动发声,第一时间回归事实真相,避免因信息不透明和权威媒体失语,诱发次生舆情;在次生舆情已经发生的情况下,主流媒体官方账号应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网络平台跟进事态进展,避免因延迟发布造成被动局面。

农业规模化是现代农业一个重要标志。它代表着农业机械化,没有机械化,规模农业的生产和管理才能实现;还意味着农业标准化、品牌化。机械化智能化参与的农业生产能最大限度实现标准化,使品牌需要的质量与稳定有了可靠保障;规模化还蕴含着农业效益的提升。过去有专家说“减少农民是致富农民的唯一出路”——减少农民意味着农业经营主体可使用管理更多土地,规模化以及规模化带来的效益才可能实现。

运用网络科技手段,实现自媒体舆情环境的管控与自治。可以借助网络技术手段,通过现已成熟的禁语设置、屏蔽关键词等网络技术手段,将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言词进行初级过滤,进一步优化后台算法,加强对有害信息的技术处理。进一步增强自律意识,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加强对平台中传播导向错误、虚假不实账号主体和服务供应商的管理;加强正面网络传播宣传,倡导网民运用正确的网络话语权维护公众利益;提高网民媒介素养,实现网络空间自我净化,营造良好的自媒体舆情环境。

优化法律法规体系,完善自媒体舆情环境他治。当前我国自媒体管理还存在漏洞,未有专门针对自媒体的法律,主要规定散布在《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中。同时,自媒体管理中还存在漏洞,对自媒体违法行为惩处力度不大,导致一些自媒体账号被查封或禁言数月后改头换面又卷土重来。因此,要加强自媒体舆情环境的治理,可借鉴国外相关做法,如俄罗斯《知名博主新法规》明确规定,博主发布信息必须真实可靠。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针对自媒体博主和次生舆情延伸规律的新的自媒体法规。

【参考文献】

①Sunstein C R. The Law of Group Polarization.Journal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2002,10(2):175.

②[德]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著、董璐译:《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中图分类号】C912.63

【文献标识码】A

责编/张忠华 美编/史航

(作者为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学系主任、教授;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申帅芝对本文亦有贡献)

标签:;  ;  ;  ;  ;  ;  ;  ;  ;  ;  

罗萍:次生舆情的正负效应与有效应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