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频率调谐论文_袁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空间频率调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频率,空间,掩蔽,猕猴,特异性,皮层,超声。

空间频率调谐论文文献综述

袁慧[1](2015)在《前掩蔽声的空间方位和频率对大鼠下丘神经元频率调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自然条件下,人和动物能从复杂的声环境中提取有意义的目标声信息,然而相关的神经机制并未揭示清楚。已有的研究表明,超前出现的环境声可影响人和动物对后出现的目标声的感知,即具有前掩蔽效应。在听觉系统中,听神经元对声刺激频率和强度的调谐特性是反映神经元编码声刺激功能的指标之一。本研究采用前掩蔽的声刺激方法,以神经元的频率-强度反应域(frequency-level response area, FLRA)为研究对象,在中脑下丘观察前掩蔽声的空间方位和频率如何影响下丘听神经元的FLRA,为进一步了解听觉中枢神经元在复杂声环境下对目标声刺激的编码机制提供实验依据。在安静条件下和不同前掩蔽声条件下,记录大鼠下丘神经元的FLRA,分析了在前掩蔽声的空间方位和频率改变时70个下丘神经元FLRA的放电数、神经元的最低阈值、特征频率、FLRA的带宽、神经元对偏好声刺激和非偏好声刺激的反应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本研究中,前掩蔽声和探针声(目标声)的间隔时间为100ms,掩蔽声的强度为神经元最低阈值以上40-50 dB。探针声位于下丘记录部位对侧水平方位45度、垂直方位0度;掩蔽声来自于与探针声相同的空间方位或记录部位同侧45度、水平方位0度。研究结果如下:1.前掩蔽声对探针声的反应产生抑制作用,表现为下丘听神经元的FLRA缩小,FLRA内的放电数减少,神经元的最低阈值升高,频率调谐的带宽发生变化。但前掩蔽声对绝大多数神经元的特征频率无显着影响。2.在前掩蔽声的频率一定时,当前掩蔽声和探针声来自相同空间方位时,前掩蔽声对绝大多数神经元的FLRA、最低阈值的影响比在掩蔽声和探针声空间位置分离条件下要大。3.在前掩蔽声和探针声的空间方位一定的条件下,当前掩蔽声的频率与神经元特征频率相同时,前掩蔽声对下丘听神经元的FLRA、最低阈值的影响比在前掩蔽声的频率为其他频率时都大。4.前掩蔽声对下丘听神经元FLRA中不同声刺激的反应的影响并不相同,前掩蔽声对大多数神经元对偏好声刺激的反应的影响较小,对非偏好声刺激反应的影响较大。本研究结果表明,下丘听神经元的频率调谐随前掩蔽声的频率、以及掩蔽声和探针声的相对空间方位变化发生动态变化,但对神经元对偏好声刺激的反应的影响较小,这些特点有利于下丘听神经元在复杂的声环境中对其偏好的声刺激频率和强度编码的相对稳定。(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5-04-01)

袁妮妮[2](2014)在《老化影响猕猴、猫视觉系统神经元的空间与时间频率调谐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老年人的视觉系统存在多种多样的功能衰退,例如空间对比度分辨,视觉信息处理速度,视觉运动知觉等。这些视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工作,例如阅读,以及驾驶等。前人的研究表明,老年人的视觉功能障碍不能单由眼睛光学系统的退化介导,提示老化过程中存在视觉中枢神经系统的衰退。与此一致的是,本实验室以往的研究发现,以老年猴和老年猫为动物模型,神经元的反应在多个方面、多个视觉皮层均受到了老化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反应潜伏期增长(老年猴V1区、V2区)、对重复刺激的反应变异性增大(老年猴V1区、MT区)、方位方向选择性降低(老年猴V1区、MT区,老年猫V1区)、对比敏感度降低(老年猴V1区、MT区)等。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索老化引起视觉功能衰退的神经元反应机制。在视觉研究领域,基于视觉图像可以被大脑以不同的傅里叶成分进行解码处理的假说,视觉研究工作者对神经元的空间、时间频率反应特性的探索由来已久。本研究使用了两种动物模型——猕猴(Macaca Mulatta)和猫(Falis Catus),在麻醉麻痹的状态下,使用胞外单细胞记录的方法,研究了视觉系统神经元的空间频率、时间频率反应特性。猕猴中颞叶皮层(MT区/V5)在视觉信息处理通路中位于初级视觉皮层的下游,是运动视觉信息处理的关键皮层。我们检测了MT区神经元的空间和时间频率反应调谐特性,结果显示:相对于青年猕猴,老年猕猴MT区神经元的最优空间频率降低,最优时间频率降低,空间分辨率降低,时间频率高频截止频率降低,同时空间频率调谐带宽增宽,自发放增大,信噪比降低。这些结果表明老化显着改变了MT区神经元的空间和时间频率反应调谐特性。我们在猫视觉通路多个级别(LGN、A17区、A18区、PMLS区)检测了老化对神经元空间频率反应特性的影响模式。结果显示,位于丘脑的外侧膝状体的神经元,其空间频率调谐特性并未受老化的影响;而位于皮层区域(A17区、A18区、PMLS区)的神经元,其偏好的最优空间频率虽未受老化影响,但其空间频率调谐带宽均表现为不同程度地增宽。这一结果表明老化降低了猫视觉皮层神经元的空间频率选择性。我们的研究为老化引起的视觉功能衰退,尤其是视觉信息的空间和时间处理能力的衰退,提供了新的生理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4-08-18)

化国鹏,施夏明,周俊,彭青松,华田苗[3](2011)在《老年猫初级视皮层细胞对视觉刺激空间频率调谐反应的选择性下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猫的初级视皮层(V1)细胞对视觉刺激空间频率的选择性是否受年龄影响。方法采用在体细胞外单细胞记录技术分别记录青、老年猫V1神经元对不同空间频率光栅刺激的调谐反应。结果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诱导老年猫V1神经元出现最大诱发反应幅度的平均最优刺激空间频率(optimal spatial frequency, OSF)相较于青年猫的OSF显着降低。此外,老年猫V1神经元达到半幅反应的平均高频截止空间频率(cut-off spatial frequency,CSF)也显着小于青年猫的CSF。结论该结果与在老年猴初级视皮层的研究报道一致,表明年龄相关的视皮层细胞对刺激空间频率的选择性下降可能是哺乳动物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可能是导致老年性视敏度下降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Neuroscience Bulletin》期刊2011年01期)

鲍平磊,黄昌兵,陈容,周逸峰[4](2006)在《方位辨别知觉学习的眼传递及空间频率调谐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方位辨别知觉学习的神经机制,采用心理物理的方法,研究了方位辨别知觉学习的空间频率调谐与眼传递特性.通过对9个被试在固定空间频率(周期/度)进行方位辨别的训练,并于训练前后在多个空间频率(0.5,1,2,4,8,16和32周期/度)测量方位辨别的阈值,发现被试在训练空间频率的方位辨别阈值平均下降了7.01 dB,并且这种学习效应可显着传递到非训练眼.学习效应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可传递到其他空间频率(4.10 dB),另外一部分则特异于训练空间频率(2.95 dB).这些结果说明方位辨别学习可能发生在双眼信息汇聚之后的视皮层,且可能有多种机制参与其中.(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10期)

詹喜平,孙心德,郭宜平[5](2001)在《不同的频率调谐与递质特异性神经元在鼠耳蝠听觉脑干的空间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用频率为 2 0 ,60kHz ,强度为 59~ 63或 71~ 73dBSPL(Soundpressurelevel)的纯音 (时程 4ms ,升降时间各 0 .5ms ,重复速率 2pulses/s)对 9只鼠耳蝠双耳或单耳进行暴露。采用Fos免疫组化双重标记技术 ,考察了Fos、Fos/谷氨酸 (Glu)和Fos/γ 氨基丁酸 (GABA)阳性神经元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 ,在其脑干听核团中 ,耳蜗核 ,斜方体核 ,上橄榄核 ,外侧丘系核以及下丘分别有不同数量的Fos、Fos/Glu或Fos/GABA阳性神经元分布。两种声频率暴露条件下Fos、Fos/Glu和Fos/GABA都具有特定的空间分布模式 ,从一个侧面证实脑干频率 幅度轴的存在 ,并提示Glu能和GABA能神经元在脑干不同层次对听觉信息加工 ,特别是对频率编码的作用既表现在参与的神经细胞数量上 ,也表现在参与神经元的空间分布模式上(本文来源于《中国神经科学杂志》期刊2001年01期)

空间频率调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老年人的视觉系统存在多种多样的功能衰退,例如空间对比度分辨,视觉信息处理速度,视觉运动知觉等。这些视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工作,例如阅读,以及驾驶等。前人的研究表明,老年人的视觉功能障碍不能单由眼睛光学系统的退化介导,提示老化过程中存在视觉中枢神经系统的衰退。与此一致的是,本实验室以往的研究发现,以老年猴和老年猫为动物模型,神经元的反应在多个方面、多个视觉皮层均受到了老化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反应潜伏期增长(老年猴V1区、V2区)、对重复刺激的反应变异性增大(老年猴V1区、MT区)、方位方向选择性降低(老年猴V1区、MT区,老年猫V1区)、对比敏感度降低(老年猴V1区、MT区)等。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索老化引起视觉功能衰退的神经元反应机制。在视觉研究领域,基于视觉图像可以被大脑以不同的傅里叶成分进行解码处理的假说,视觉研究工作者对神经元的空间、时间频率反应特性的探索由来已久。本研究使用了两种动物模型——猕猴(Macaca Mulatta)和猫(Falis Catus),在麻醉麻痹的状态下,使用胞外单细胞记录的方法,研究了视觉系统神经元的空间频率、时间频率反应特性。猕猴中颞叶皮层(MT区/V5)在视觉信息处理通路中位于初级视觉皮层的下游,是运动视觉信息处理的关键皮层。我们检测了MT区神经元的空间和时间频率反应调谐特性,结果显示:相对于青年猕猴,老年猕猴MT区神经元的最优空间频率降低,最优时间频率降低,空间分辨率降低,时间频率高频截止频率降低,同时空间频率调谐带宽增宽,自发放增大,信噪比降低。这些结果表明老化显着改变了MT区神经元的空间和时间频率反应调谐特性。我们在猫视觉通路多个级别(LGN、A17区、A18区、PMLS区)检测了老化对神经元空间频率反应特性的影响模式。结果显示,位于丘脑的外侧膝状体的神经元,其空间频率调谐特性并未受老化的影响;而位于皮层区域(A17区、A18区、PMLS区)的神经元,其偏好的最优空间频率虽未受老化影响,但其空间频率调谐带宽均表现为不同程度地增宽。这一结果表明老化降低了猫视觉皮层神经元的空间频率选择性。我们的研究为老化引起的视觉功能衰退,尤其是视觉信息的空间和时间处理能力的衰退,提供了新的生理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间频率调谐论文参考文献

[1].袁慧.前掩蔽声的空间方位和频率对大鼠下丘神经元频率调谐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5

[2].袁妮妮.老化影响猕猴、猫视觉系统神经元的空间与时间频率调谐特性[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

[3].化国鹏,施夏明,周俊,彭青松,华田苗.老年猫初级视皮层细胞对视觉刺激空间频率调谐反应的选择性下降(英文)[J].NeuroscienceBulletin.2011

[4].鲍平磊,黄昌兵,陈容,周逸峰.方位辨别知觉学习的眼传递及空间频率调谐特性[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6

[5].詹喜平,孙心德,郭宜平.不同的频率调谐与递质特异性神经元在鼠耳蝠听觉脑干的空间分布[J].中国神经科学杂志.2001

论文知识图

相同外半径的同轴慢波结构与空心慢波...与MUA空间频率调谐特性对比训练眼方位辨别阈值降低的空间频率部分通道Sp}E随空间绷率调谐曲线不同空间频率刺激下spike发放统计图和Gamma频带的功率谱估计Fig.3The...

标签:;  ;  ;  ;  ;  ;  ;  

空间频率调谐论文_袁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