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玉芬(云南省富宁县人民医院663400)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4-0339-01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尿有甜味位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护理人员从情志、饮食、治疗、皮肤、出院指导等几个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以达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减少併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糖尿病中医护理
糖尿病在中医属“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尿有甜味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病因多为禀赋不足,素体阴虚,复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致肺燥、胃热、肾虚而成。若迁延日久,阴损及阳,可致气阴两虚或是阴阳俱虚;若失治误治,护理不当,常可併发耳聋、疮疡、痈疡、泄泻、水肿、中风等症。因此,在及时治疗之外,更重要的是适宜的护理,在临床的护理中,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1、情志护理
情志失调是糖尿病的病因之一,患病之后因病程长久,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悲观等情绪,这对治疗和康复十分不利,甚至会加重病情。因此,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护理人员一方面要关心、体贴患者,经常与患者谈心,了解其心理状态;另一方面,还要有针对性的用恰当的语言解释情志与疾病的关系,以便让其了解自己病情的基本发生发展规律,从而使情志能保持最佳状态,以利于治疗、护理的需要。当患者出现严重的併发症时,由于病情的折磨,患者常出现呻吟、烦躁、悲观、失望等行为、情绪。所以,护理人员应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真诚的同情心对患者进行护理,为其排忧解难,使患者感觉有所依靠,感受到关爱和温暖。还应做好家属的情志护理,嘱咐其不应在患者面前伤心、流泪,以免给患者造成精神压力,影响治疗。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极为密切,在治疗的康复期间,环境和起居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疗效,因此护理人员要给患者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首先,室内阳光要充足,空气要清新,环境要整洁、安静,其次还要避免外界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以保证患者能保持良好的情绪配合治疗。
2、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是中医的特色,也是防治糖尿病的关键问题,中医认为,过食肥甘,致脾胃灼伤,也可致发糖尿病。根据“食药同治”的逻辑关系,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宜清淡、偏凉性,且要有营养,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禁食含糖量高的食物。在这方面,护理人员应当做到:(1)嘱咐患者要控制饮食,告知患者控制饮食与疾病的康复有重要关系,饮食种类及进食量必须按照医嘱认真执行;(2)告知患者,如饥饿时可食用豆制品、生花生米、煮菜等充饥,禁食糖果、糕点等甜食,鼓励患者多吃猪腰、山药、黄瓜、苦瓜等性凉的食物,多食用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口渴甚者可用鲜芦根、麦冬、葛根等煎水代茶饮用;(3)对极度消瘦的患者,要劝其逐步增加体重,以适应身体新陈代谢的需要;(4)对肥胖型糖尿病患者,要劝阻其禁食热量较高的食物,将体重尽量控制在标准体重;(5)要嘱咐患者每周测量体重1—2次,随时了解病情的变化,多饮多尿患者要记录24小时的尿液出入量,以为医生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
3、治疗护理
糖尿病的治疗是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中断和终止,要定期检测血糖、尿糖,长期服用一些滋阴养津或益肾柔肝的药品,服用消渴丸和六味地黄丸之类的药品,或以黄芪、淮山药、白术代茶饮。中药汤剂宜温服,服用西药降糖时,必须按照医嘱严格执行给药时间、剂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反应,如有头晕、出汗、心慌、饥饿等低血糖反应时,应立即冲一杯糖水口服,或者是用50%GS40—60毫升的静注。使用胰岛素注射的患者,要严格掌握准确的时间和用量,并经常变更注射部位,以避免注射部位出现脂肪萎缩和皮下硬结的情况出现。
4、皮肤护理
患者机体抵抗力降低,易合併感染。因此,皮肤护理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保持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常洗澡,勤换内衣裤。如有口腔炎,牙龈肿的情况出现,可用银花甘草水漱口;外阴瘙痒者,可用千里光煎水和肤阴洁溶液清洗,勿用手抓,以免抓破皮肤造成感染。
5、出院指导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终生用药。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患者不能长期住院治疗。当患者病情稳定,血糖、尿糖及其併发症得到较好控制时可以出院,出院前护理人员应做好出院指导,教会患者测量血糖、尿糖,注射胰岛素,嘱咐患者按时服药,节制饮食,预防感染和感冒,建立有规律的作息制度,同时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参加文娱活动和进行体育锻炼,随身备有甜食和联系卡,以便出现低血糖昏迷时得到及时救治。且嘱咐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要及时复诊。
参考文献
[1]张阳光,李素民,张光亮.对糖尿病患者的中医护理体会《中国中医急症》.《中医护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