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质节能砖论文和设计-林敏丽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轻质节能砖,包括若干相邻铺设在墙面上的瓷砖的本体单元,本体单元包括相邻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第一本体的一侧凸设有若干呈燕尾形设置的插块,第二本体的一侧凹陷有与插块卡接配合的插槽,插块的侧边嵌有磁铁,插槽上与磁铁相对应的侧边嵌有与磁铁吸合固定的铁块。通过设置呈燕尾形设置的插块与插槽,使得在平行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表面的方向上,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相互之间均具有拉力,使得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不易发生脱离,通过磁体和铁块之间的吸合固定,在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轴向上具有拉力,插块和插槽在轴向上不易发生相互脱离的现象,相邻的两个瓷砖连接稳固,减少了瓷砖的损坏量,节约了成本。

主设计要求

1.轻质节能砖,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相邻铺设在墙面上的瓷砖的本体单元,所述本体单元包括相邻的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所述第一本体(1)的一侧凸设有若干呈燕尾形设置的插块(3),所述第二本体(2)的一侧凹陷有与插块(3)卡接配合的插槽(4),所述插块(3)的侧边嵌有磁铁(10),所述插槽(4)上与磁铁(10)相对应的侧边嵌有与磁铁(10)吸合固定的铁块(9)。

设计方案

1.轻质节能砖,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相邻铺设在墙面上的瓷砖的本体单元,所述本体单元包括相邻的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所述第一本体(1)的一侧凸设有若干呈燕尾形设置的插块(3),所述第二本体(2)的一侧凹陷有与插块(3)卡接配合的插槽(4),所述插块(3)的侧边嵌有磁铁(10),所述插槽(4)上与磁铁(10)相对应的侧边嵌有与磁铁(10)吸合固定的铁块(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节能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1)和所述第二本体(2)均呈矩形设置,所述插块(3)沿所述第一本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匀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质节能砖,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插块(3)中,其中一块厚度与所述第一本体(1)的厚度一致的为主插块(31),其余插块(3)为副插块(32),主插块(31)的厚度与第一本体(1)的厚度一致,每个副插块(32)远离墙面的侧面均与第一本体(1)的远离墙面的一侧面齐平,靠近墙面的一侧面与墙面之间存在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节能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内均设置有纤维网(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轻质节能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网(5)的面积大小与所述第二本体(2)的一致,每个副插块(32)上均活动连接有倒钩(6),所述插块(3)的侧边凹陷有供倒钩(6)伸入的入口(7),所述倒钩(6)的勾部与纤维网(5)勾接,此时,纤维网(5)处于绷紧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节能砖,其特征在于:第一本体(1)的侧边沿第一本体(1)的厚度方向设置有条槽(8),条槽(8)设置有不少于两条,副插块(32)与条槽(8)滑动连接,所述条槽(8)远离墙面的一端设置有磁铁(10),每个副插块(32)上均设置有铁块(9),铁块(9)与磁铁(10)吸合固定,所述插槽(4)上设有当所述插块(3)滑动后用于填补所述插槽(4)的盖板(11),所述盖板(11)的底部凹陷有容纳倒钩(6)的凹槽(1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轻质节能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4)的侧壁上凹陷有滑槽(12),所述滑槽(12)内滑动连接有呈楔形设置的滑块(13),所述滑块(13)靠近滑槽(12)的底壁的一端与滑槽(12)的底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14),所述盖板(11)上与滑块(13)对应的侧边凹陷有与滑块(13)插接配合的固定槽(1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轻质节能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13)沿所述凹槽(15)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有两个。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轻质节能砖。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装饰工程中,一般在墙面铺贴瓷砖,用来保护墙体的表面免遭水溅、美化墙体的效果。

现有的在墙面铺贴瓷砖时,瓷砖一般是用砂浆粘接的方式与墙面进行固定。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人在砌筑时,在瓷砖与墙面之间的砂浆填充不是十分的饱满或因砂浆搅拌不均的情况下,下雨时墙体就会产生渗漏,导致瓷砖于墙体之间的稳定性下降,由于瓷砖与瓷砖之间没有咬合力,在墙体产生一些小的振动或者房屋在使用中的正常变形时,瓷砖与瓷砖之间连接不牢固,单个的瓷砖容易掉落,影响墙体的整体的美观性,需要对此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轻质节能砖,具有相邻瓷砖之间连接稳固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轻质节能砖,包括若干相邻铺设在墙面上的瓷砖的本体单元,所述本体单元包括相邻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的一侧凸设有若干呈燕尾形设置的插块,所述第二本体的一侧凹陷有与插块卡接配合的插槽,所述插块的侧边嵌有磁铁,所述插槽上与磁铁相对应的侧边嵌有与磁铁吸合固定的铁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燕尾形的插块,使得插块的燕尾与插槽的槽壁相互限位,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在平行其表面的方向上不易发生相互脱离的现象,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连接稳固,在插块的侧边设置磁铁,插块与插槽插接之后,磁铁与铁块的吸合固定,在垂直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轴向上对插块和插槽进行固定,进一步将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固定,当墙体产生正常形变或者受到震动时,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不易发生脱离的现象。将磁铁嵌在插块内,将铁块嵌在插槽内,使得磁铁和铁块在插块与插槽插接的过程中不易对插接过程产生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均呈矩形设置,所述插块沿所述第一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匀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插块均匀设置,当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固定后,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连接处主要起固定作用的部位受力均匀,单个的插块不易出现较快的磨损,造成连接处的不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若干所述插块中,其中一块厚度与所述第一本体的厚度一致的为主插块,其余插块为副插块,主插块的厚度与第一本体的厚度一致,每个副插块远离墙面的侧面均与第一本体的远离墙面的一侧面齐平,靠近墙面的一侧面与墙面之间存在间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主插块的厚度设置得与第一本体的厚度一致,其与的副插块的厚度小于第一本体,当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固定时,将主插块和相应的插槽对准,便可使得副插块与相对应的凹槽对准,减少了工人安装时对准工序所花的时间,提高的工作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内均设置有纤维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二本体内设置纤维网,纤维网本身的强度高,增加了第一、二本体本身的强度,当第一、二本体受到撞击时,第一、二本体不易被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纤维网的面积大小与所述第二本体的一致,每个副插块上均活动连接有倒钩,所述插块的侧边凹陷有供倒钩伸入的入口,所述倒钩的勾部与纤维网勾接,此时,纤维网处于绷紧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倒钩勾在纤维网上,倒钩对纤维网产生拉力,将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拉紧固定,当第二本体产生远离墙体或者第一本体的力时,因倒钩的作用,第一本体不易与第二本体相互脱离,进一步加固了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本体的侧边沿第一本体的厚度方向设置有条槽,条槽设置有不少于两条,副插块与条槽滑动连接,所述条槽远离墙面的一端设置有磁铁,每个副插块上均设置有铁块,铁块与磁铁吸合固定,所述插槽上设有当所述插块滑动后用于填补所述插槽的盖板,所述盖板的底部凹陷有容纳倒钩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插接固定后,往墙面的方向推动副插块,磁铁与铁块错位,盖板的侧面与墙面贴合,然后将盖板盖在插槽上,保持了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完整性。通过将盖板盖在副插块的上方,对副插块施加压力,副插块插槽固定,盖板的侧边与插槽的槽壁之间具有摩擦力,盖板需要克服其与插槽之间的摩擦力方可实现运动,盖板在一般的情况下不易与插槽脱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槽的侧壁上凹陷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呈楔形设置的滑块,所述滑块靠近滑槽的底壁的一端与滑槽的底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所述盖板上与滑块对应的侧边凹陷有与滑块插接配合的固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盖板的侧边与滑块的楔形面抵接时,盖板将滑块往滑槽的底壁的方向推动,当固定槽与插块对准时,插块在伸缩弹簧的对准下与固定槽插接,滑块在盖板的轴向上对盖板具有限位的作用,使得盖板与插槽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块沿所述凹槽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有两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两个滑块,使得在盖板的两侧,插槽除去其与盖板之间的摩擦力之外,进一步对盖板施加抵接力,使得盖板不易与插槽脱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设置呈燕尾形设置的插块与插槽,使得在平行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表面的方向上,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相互之间均具有拉力,使得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不易发生脱离,通过磁体和铁块之间的吸合固定,在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轴向上具有拉力,插块和插槽在轴向上不易发生相互脱离的现象;

2.通过设置主插块和副插块,在安装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时,通过将主插块与相应的插槽对准,便可确定副插块与相对应的插槽对准,节约了工人的对准时间,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3.通过在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内设置纤维网,增加了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强度,使得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受到撞击力时,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不易产生破裂;

4.通过设置倒钩和纤维网的勾接,使得倒钩对纤维网产生拉力,进一步将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拉紧,而倒钩伸进插槽的部分在垂直其轴向上与插槽的内部抵接,进一步加强了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在其轴向上的固定力,使得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在其轴向上不易脱离;

5.通过设置盖板和滑块,用盖板对插槽进行填补,增加了副插块与墙体之间的稳固连接,用滑块将盖板与插槽固定,盖板对副插块之间具有压力,盖板与插槽之间连接稳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插槽的内部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第一本体;2、第二本体;3、插块;4、插槽;31、主插块;32、副插块;5、纤维网;6、倒钩;7、入口;8、条槽;9、铁块;10、磁铁;11、盖板;12、滑槽;13、滑块;14、伸缩弹簧;15、凹槽;16、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轻质节能砖,包括若干相邻铺设在墙面上的瓷砖本体单元,本体单元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第一本体1的一侧凸设有若干呈燕尾形的插块3,第二本体2的一侧凹陷有与插块3插接配合的插槽4。

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均呈矩形,若干所述插块3沿本体一侧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一侧的插块3具有三块。

位于第一本体1侧边中间位置的插块3为主插块31,主插块31两侧的插块3为副插块32,主插块31的厚度与第一本体1的厚度一致,每个副插块32远离墙面的侧面均与第一本体1的远离墙面的一侧面齐平,靠近墙面的一侧面与墙面之间存在间距。

参照图1和图2,每个插块3的侧边均嵌有矩形的磁铁10,磁铁10的一个端面露出插块3的侧边并与插块3的侧边齐平,插槽4上与磁铁10相对应的槽壁上嵌有与磁铁10吸合固定的矩形的铁块9,铁块9的一个端面露出于插槽4,并与插槽4的槽壁齐平。

参照图3和图4,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内均固定连接有纤维网5,第一本体1内的纤维网5的面积大小与第一本体1的面积大小一致(第一本体内的纤维网未示出),第二本体2内的纤维网5的面积大小与第二本体2的面积大小一致。

两个副插块32上远离墙面的一侧水平滑动连接有倒钩6,插槽4上凹陷有供倒钩6伸入的入口7(参见图2),倒钩6的勾部与第二本体2内的纤维网5勾接,当倒钩6与纤维网5勾接时,纤维网5处于绷紧状态。

第一本体1的一侧沿第一本体1的厚度方向贯通有条槽8,条槽8有两条,并分别位于两个副插块32相对应的位置处,副插块32靠近条槽8的一端也嵌有铁块9,条槽8远离墙面的一端嵌有磁铁10,磁铁10与铁块9吸合固定。插槽4上盖设有当副插块32滑动后用于填补插槽4的盖板11。

盖板11呈燕尾形设置,插槽4内凹陷有滑槽12,滑槽12与插槽4连通,滑槽12内滑动连接有呈楔形的滑块13,滑块13靠近滑槽12的底壁的一端与滑槽12的底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14,当伸缩弹簧14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时,滑块13的楔形面伸出滑槽12,盖板11与滑块13相对应的侧边凹陷有固定槽16,当滑块13与固定槽16对准时,滑块13与固定槽16插接配合。滑块13沿插槽4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有两个。

盖板11盖在插槽内时,盖板11的底面与副插块32的表面接触。盖板11的底面容留有供倒钩6嵌入的凹槽15。

本实施例的安装过程为:

将第一本体1上的主插块31对准第二本体2上与主插块31相对应的插槽4,然后往墙面的方向推动两个插块3,然后使用工具将倒钩6勾在纤维网5上,在两个副插块32对应的插槽4内盖上盖板11。

通过设置呈燕尾形设置的插块3与插槽4,使得在平行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的方向上,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相互之间均具有拉力,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不易发生脱离。

通过磁铁10和铁块9之间的吸合固定,在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的轴向上具有拉力,插块3和插槽4在轴向上不易发生相互脱离的现象,进一步使得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之间连接稳固。

通过设置主插块31和副插块32,在安装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时,通过将主插块31与相应的插槽4对准,便可确定副插块32与相对应的插槽4对准,节约了工人的对准时间,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

通过在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内设置纤维网5,在第一本体1上安装倒钩6,并将倒钩6勾在纤维网5上,纤维网5增加了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的强度,倒钩6对第二本体2产生往第一本体1方向的拉力,使得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之间的连接紧固,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不易发生相互的脱离。

通过设置盖板11和滑块13,用盖板11对插槽4进行填补,增加了副插块32与墙体之间的稳固连接,用滑块13将盖板11与插槽4固定,盖板11对副插块32之间具有压力,盖板11与插槽4之间连接稳固。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轻质节能砖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1735.3

申请日:2019-01-1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1(广州)

授权编号:CN209637149U

授权时间:20191115

主分类号:E04F 13/072

专利分类号:E04F13/072;E04F13/076

范畴分类:36D;

申请人:万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万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珠村东横三路8号B栋508房

发明人:林敏丽;林荣锋;张少兵;林春浩;何丽华;胡炳泉

第一发明人:林敏丽

当前权利人:万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轻质节能砖论文和设计-林敏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